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崔素艳  刘伟  喻鹏 《安家》2009,(6X):106-121
每个城市都有一个核心,当一个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不断地衍生出更多区域更多分中心,分散城市中心的压力,也满足城市不断扩大的步伐。世界各国大城市的发展趋势莫不如此。而在这样的区域扩展中也不断涌现出具有辐射力的分中心,这些地区从经济、交通、人群、消费力等各方面不断成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消费力的提高、消费习惯的改变,也需要越来越能够满足现代人生活、消费习惯的综合性建筑群,这也催生了城市综合体的诞生。城市综合体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我们只能从不同的角度一点点深入展开,希望能够从各个层面解读它的价值,并能够找出共同的成功条件,为这个市场提供更多的可借鉴可参考的案例。接下来的几期杂志中我们将从更多角度、更加深入的解读城市综合体这个在房地产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的产品形态,不断探索,与读者共同进入城市综合体中看一看它的容貌。本期关于城中城的价值探索,从城市综合体与区域发展的视角切入。  相似文献   

2.
崔素艳  刘伟  喻鹏 《安家》2009,(7X):116-131
上期我们探讨了关于城中城的价值探索,从城市综合体与区域发展的视角切入。此后众多读者反馈希望看到更多关于城市综合体运营的内容,因此本期我们重点采访了一些资深业内人士,其中包括操盘手、专家、商家等,希望能够给与目前运作中的城市综合体以借鉴,也能够给更多的投资者、商家、消费者在选择中以参考。  相似文献   

3.
梁爽 《城市》2021,(2):12-22
全面促进消费、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对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升现代化城市形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天津具有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优势,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亟须优化消费环境,加快形成与现代化大都市地位相适应的服务经济体系,为建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4.
周长林  孟颖 《城市》2010,(8):28-31
一、天津产业空间演变与边缘地区发展 天津产业空间分布演变与城市空间拓展是一致的,从最初在中心城区聚集到向外扩散带动周边卫星城的发展,再到工业战略东移,天津的产业空间变化体现了不断向外推移的过程,形成了目前以中心城市地区为主的产业发展空间。在这个过程中,边缘地区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边缘地区不断融入城市中心并成为城市中心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5.
石家庄近年来轨道交通业得到了迅速地发展,相应地对轨道交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需求也越来越高。作为一个二线城市,石家庄现有的成熟性轨道交通人才数量较少,因此,我们需要以石家庄轨道交通人才培养的方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为基础来进行分析,进而研究出相应的二线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的路径,促进二线城市轨道交通人才数量和质量的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6.
轨道交通时代,为广州郊区化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与动力,以地铁交通为导向,以站点为核心,建立郊区型综合体成为了郊区发展建设的新模式。通过对土地的混合利用和立体开发,将城市的多种职能整合在一起,而与城市交通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统一体。这种建筑空间与城市交通空间的整合形成的城市综合体,不但改善了人们出行环境,而且增强了城市的活力,促进了城市、建筑、交通的综合发展。可以说,这种“地铁+城市综合体”模式是增进城郊联系,促进郊区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对天津第三产业比重逆向发展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桂敏 《城市》2010,(1):34-37
发达的第三产业是经济中心城市的显著标志。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对于吸纳就业、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节能减排、提高效率、实现天津城市定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在《天津市现代服务业布局规划》中,确定了到2011年天津市服务业比重将达到45%的目标。那么,天津第三产业比重的发展趋势如何呢?下面我们做一下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8.
周艺怡  范小勇  沈佶 《城市》2009,(10):30-34
为防止天津中心城市的蔓延式发展态势.应抓住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战略机遇.培育滨海新区核心区.疏解中心城区单核心发展的压力.与中心城区共同构成天津中心城市的双核心。同时。以滨海新区核心区为主中心.加快培育滨海新区的城镇群.构建与区域生态环境和谐共存的滨海新区多中心空间结构.为天津中心城市谋求更宽广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9.
孟祥林 《城市》2015,(5):8-14
京津冀在协同发展过程中,最终需要构建“双核+双子”的城市体系。为了充分发展京、津两个大都市的辐射力,北京和天津都需要构建自身的城市体系。天津城市体系是以天津为核心,以沧州、唐山和廊坊为子核心的“一核+三星”结构,这个城市体系需要根据津北、津西、津南和滨海地区的发展条件分别构建津北子城市体系、津西子城市体系、津南子城市体系和滨海城市廊道。根据天津与周围河北省区域的区位关系,天津城市体系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按照“近天津区”和“远天津区”两个步骤逐渐发展,使得唐山和沧州通过唐山C环和沧州C环分别在津南和津东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构建天津城市体系的过程中,除了要从天津行政区划内部进行城市布局外,还需要通过“软区划”方式扩展天津向河北省的直接影响力,构建广域天津城市群。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国城市经济地理格局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巨变中。这种巨变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城市的能级不断跃升,二是城市的层级基本定型。能级跃升与层级定型的矛盾,是当代中国城市经济地理格局中的客观现实。这意味着,对于雄心勃勃的强二线城市来说,能级继续跃升的空间依然很大,但想在层级上与一线城市比肩,几无可能。故,对强二线城市来说,更好的选择是尊重近40年改革开放所形成的城市层级秩序,把方向与精力放在提升城市能级上。  相似文献   

11.
张馨予  赵旸 《城市》2012,(10):68-72
一、引言2006年国务院批复了《天津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天津的城市性质是"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城市和生态城市",这是我国首次将"生态城市"写入城市性质中。生态城市作为经济、社会、自然相互协调,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基础设施完善、布局合理、生态良性循环的城市,代表着人类城市建设的最高水平。在自然本底条件并不优越的情况下,这一目标的确定,不仅对天津自身的生态建设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同时,也意味着天津的生态建设实践将承担对北方乃至全国范围内的城市发展和生态建设的重大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安家》2014,(8):47-49
在中国核心城市,一幢幢拔地而起的城市综合体内,总是伴随着一些国际奢华酒店品牌同期运营。而作为城市形象承载者的地标城市综合体,也因奢华酒店的进驻,提升了城市综合体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李瑶  安树伟 《城市》2018,(8):24-32
笔者通过对北京城市副中心发展历程进行分析,阐述了北京城市副中心形成的机制:以市级行政事业单位转移为起点,带动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拉动中心城区功能疏解,最终形成产业与城市良性互动的城市综合体.同时,笔者对北京城市副中心发展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对策建议:北京城市副中心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加大建设基础设施,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实现通州与廊坊北三县的协同发展;畅通与主城区的交通联系;促进北京市域外生产要素在北京城市副中心集聚等对策.  相似文献   

14.
加快天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浙 《城市》2011,(1):13-15
温家宝总理在天津考察时强调,要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为天津"十二五"及其之后的产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在此背景下,如何选择适合以天津为代表的沿海中心城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快它们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孟祥林 《城市》2015,(12):13-19
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沧州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沧州位于河北省东部,近邻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大城市,是"首都经济圈"中的重要节点城市.根据沧州的区域特点及与其他城市之间的位置关系,需要按照"51+5核"的发展方式进行区域经济发展设计,"51"即拐型链、主导链、跳跃链、发展链和扩展链."5核"即廊坊、霸州、任丘、沧州和泊头.通过这种方式不断强化行政区划之间的整合力度,在硬区划不变的前提下实现区划之间的软对接,在与石家庄、保定和天津的关系上,沧州要发展"沧州—石家庄"、"沧州—保定"、"沧州—天津"3条城市走廊.强化沧州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影响力,通过教育一体化实现沧州与大都市之间的融合,以"芭蕉叶"方式整合沧州旅游资源,构造河北省中部"隆起带".  相似文献   

16.
王健 《城市》2010,(9):49-51
巴黎与天津同为沿河而建的大都市,在城市起源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河流为空间发展轴线的城市格局。但由于城市发展历史和建设历程的不同,两个城市在空间格局和建筑形态等多方面呈现出巨大差异。巴黎作为西方发达国家最具魅力的城市之一,在城市空间规划、建筑风格保护、城市空间轮廓和城市建筑界面控制等方面拥有大量成功经验。而天津作为成长中的城市,其独特的历史进程、多元化的建筑文化以及在发展中的些微混乱与不确定性都使天津具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吴娟  刘惠瑾 《城市》2015,(2):40-44
城市是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创造的活动空间实体和复杂的空间巨系统.城市空间承载着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等内容,映射着城市的历史底蕴.天津从近代的开埠城市到环渤海区域的中心城市,再到如今的北方经济中心,城市发展定位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等的转变提升,最终反映到城市空间结构上,形成了城市空间发展演变历程.当前,天津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增长时期,随着人口规模的持续增长,城市发展面临着土地、环境等方面的压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时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天津作为京津冀地区重要的功能地,在区域一体化发展中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8.
王丹 《科学发展》2014,(6):108-112
未来30年,全球化进程仍将深化,并表现出"平衡化"和"区域化"的趋势;世界权力重心必将东移,并更多地向城市或城市群层面扩散;城市生态问题将更加突出,城市间共同治理环境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强。在全球战略环境发展大势下,上海大都市圈在中国的地位和作用将更加突出。这就要求上海在未来城市发展中紧密结合全国发展大局,强化与周边区域发展的协同性,依靠率先改革的驱动力,形成互动式的城市治理模式、独特性的产业发展战略、符合全球化规律的开放格局。  相似文献   

19.
韩宇  袁文凯  周欣荣  朱海明 《城市》2010,(10):41-44
为了更好地落实国家对天津市和滨海新区的发展定位,《天津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确立了“双城双港、相向拓展、一轴两带、南北生态”的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见图1)。依据规划,天津的城市空间格局将逐步由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区核心区的主副中心关系向双城格局转变,从而使滨海新区的城市功能地位进一步提升,进而充分发挥双城的特色作用,联动发展,实现天津国际港口城市、  相似文献   

20.
孟颖  马春华 《城市》2014,(10):70-73
正"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是新时期国家对天津的定位,天津要按照国际化城市的要求,着眼于从更高层面不断推进开发开放,不断提高城市国际和区域影响力。一、国际性城市的内涵与国际影响力特征国内外学者在国际性城市、国际化城市、世界城市及全球城市的研究中纷纷对其内涵作出了解释。霍尔认为,世界城市是世界级的政治、商业、文化中心以及巨大的人口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