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周青铜器铭文是礼乐制度的遗存实物,宝鸡作为周文化的发祥地和中国青铜器之乡,出土的众多青铜器铭文在内容上反映了西周时期的祭祀、赏赐、册命、盟誓、约剂、征伐等方面的历史事实;将其与《尚书》对比,可以印证诰、誓、命、典等《尚书》类文体在西周时期的实际运用,旁证《尚书》中与西周相关文献语言的真实性。宝鸡出土西周青铜器铭文呈现的独特鲜明的文学特质和体式美、伦理美、实用美三者统一的艺术精神,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的基因。  相似文献   

2.
1975年3月出土于陕西扶风县庄白村西周墓葬。通高21厘米,口径22厘米,腹深12.5厘米,重5公斤。[戈冬]簋造型精美纹饰华丽,侈口有盖,腹外鼓下垂,圈足较矮,器身两侧分置两个竖冠立鸟耳,这在有耳簋中实属罕见。器身与器盖均饰卷尾、垂冠的大凤鸟纹,凤鸟羽冠丰满,昂首站立,两两相对,极具时代特征,为西周青铜器断代提供了重要的标尺。  相似文献   

3.
2006年10月15日上午.宝鸡扶风县上宋乡红卫村五组村民李军娃,张铁路、李雄辉等在位于砖厂北边的断崖取土时.发现了一座西周墓葬.并报告了县文化文物局,经市、县文物部门抢救清理。共出土青铜器等文物59件。该墓葬西与眉县杨家村遣址相望,东与著名的北吕西周墓地相邻.是一座西周早期的墓葬,但出土器物多表现出商代晚期风格。这批出土文物中,青铜器造型精美,纹饰华丽。  相似文献   

4.
位于陕西扶风、岐山县交界的周原遗址,是一处极其重要的周代遗址。周原遗址自古以来就是出土西周青铜器的重要地点,近数十年来不断有重要的西周青铜器出土。周原青铜器的出土,为西周青铜器的断代提供了可靠的标尺,而青铜器上的铭文更是研究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5.
长江下游出土的西周青铜器按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按国别可分为吴器、越器和干器,按青铜器的文化来源还可进一步分为若干构成部分,但在西周早期的吴、越青铜器中,都出现了宗周青铜器.长江下游的宗周青铜器主要出现于康、昭时期,反映了西周早期周王朝对长江下游的经略和康昭时期周王朝对长江下游的象征性控制,而昭王之后几乎不见宗周青铜器,表明昭王之后的周王室对长江下游的象征性控制已日渐衰微.  相似文献   

6.
2003年1月19日,陕西眉县杨家村发现一个西周青铜器窖藏,出土27件有铭珍贵文物,分别名之为逨盘、逨鼎、逨盉、单叔鬲、单五父壶、叔五父匪、“天”盂。这批器物为西周晚期青铜器的谱系研究、断代研究提供了标准器,对西周积年及诸王在位年位的推断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映证了《史记》所载西周诸王世系的正确性,对研究单氏家族及中国的家谱发展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陕西眉县杨家村发现西周窖藏青铜器21件,其中达盘铭最长,达372字,是研究西周历史化的重要资料,对单氏家族及中国家谱发展史、成康时期民族问题的研究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西周晚期铜器断代提供了标准器,将宝鸡各地出土传世的青铜器串联起来,对于研究杨家村遗址及周原的性质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仿古玉器是玉器制作中的特殊门类,在中国清代达到辉煌。青铜器艺术是中国夏、商、周时期艺术的主要代表。在清代乾隆时期,仿古玉中很大一部分是仿古代青铜器。青铜器与玉器在文化背景、种类、功能、材料、制作工艺等方面几乎完全不同的情况下,其造型与纹样却对清代仿古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文章以青铜器与清代仿青铜玉器的造型纹样及艺术风格为...  相似文献   

9.
古玺印中的鸟虫文字以字形结构为基本框架、参以鸟、鱼、虫等动物的形象来形成富有图画意味的印章文字.其文字造型的渊源是西周以来的大篆美饰之风,鸟虫印文字的基本造型规律是;字法"文","图"一体,笔画化"直"为"曲",章法以"繁"代"简".  相似文献   

10.
商末周初楚国始立,由于生产力低下,青铜器的发展尚未成熟。随着国力的增强和地域的扩张,楚国逐步统占了南方。通过文化上的融合,形成了独特风格的楚系青铜器。在淅川下寺二号墓和曾侯乙墓中出土的楚国铜器,造型独具一格,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技术;受西周几何纹饰的影响,楚系青铜纹饰依从了周人纹饰的规矩排列,却在纹样上有所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其浮雕、镂雕、镶嵌、铸镶等纹饰的工艺制法,代表了中国古代青铜铸造史上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