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论稳定社会中阶层间的封闭性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布迪厄 (PierreBourdieu)对资本三种形态的划分 ,社会学经典大师们对社会成员进行阶层划分的标准都可以分别归入三种资本中的某一种或是受其中的某一种或多种资本形式内在影响的因素。社会分层的实质是根据社会成员资本拥有量的多少而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等量资本集团。本文将在这一资本理论的基础上 ,对稳定社会中阶层间的封闭性趋势作些探讨。一、社会分层的实质 :划分等量资本集团在西方社会学中 ,谈社会分层不能不提到社会学大师韦伯 ,他提出了划分社会阶层的三重标准 :经济标准———收入和财富 ;政治标准———权力 ;…  相似文献   

2.
周鸿 《学术探索》2005,3(2):72-76
阶层形成的研究是社会分层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国内外专门论述阶级阶层形成的文献较少。本文对阶级阶层形成的几种有代表性的理论做初步的归纳。这几种理论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分工学说,韦伯的市场条件学说,汤普森的过程体验与阶层意识学说,布迪厄的资本惯习理论和具海根的政治文化学说。  相似文献   

3.
社会分层研究一直是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罗列了马克思、韦伯、布迪厄、汤普森等多位学者的阶级研究,指出他们各自研究的特点,以及相关的研究争议.研究争议的焦点是:阶级是一种客观存在,还是主观建构.为此,马克思区分了自在阶级和自为阶级,汤普森以历史主义、建构主义和关系论的视角来研究阶级,韦伯则把社会分层分为三个维度来解释阶级现象,布迪厄则用一种辩证的观点,整合阶级分析主观/客观、阶级结构与阶级行动、自在阶级与自为阶级以及经济与文化之间的二分与对立.文章最后还提到应该将布迪厄的反思社会学运用到阶级研究中.  相似文献   

4.
社会分层研究一直是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罗列了马克思、韦伯、布迪厄、汤普森等多位学者的阶级研究,指出他们各自研究的特点,以及相关的研究争议。研究争议的焦点是:阶级是一种客观存在,还是主观建构。为此,马克思区分了自在阶级和自为阶级,汤普森以历史主义、建构主义和关系论的视角来研究阶级。韦伯则把社会分层分为三个维度来解释阶级现象。布迪厄则用一种辩证的观点,整合阶级分析主观/客观、阶级结构与阶级行动、自在阶级与自为阶级以及经济与文化之间的二分与对立。文章最后还提到应该将布迪厄的反思社会学运用到阶级研究中。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分层领域里,存在着两大传统或两种理论模式,即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层理论和韦伯的阶层分层理论,这两种分层模式的区别在新马克思主义和新韦伯主义那里虽然变得模糊起来,但它们之间的区别仍然存在。在我国社会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分层模式也面临着由传统的阶级分层向现代阶层分层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社会分层关涉着社会结构系统等级制度的运行机理与个人在封闭或开放的共同体里的地位问题。马克思、韦伯通过对资本主义关系的解构 ,奠定了社会阶级阶层理论的基础。现代冲突论与功能论的分离 ,对个人在社会中的意义、价值 ,作出了迥然不同的回应。工业主义的进程虽然模糊了层级界限 ,阶层固化却一直未能得到解决 ,不公平阴影下的个人生存意义的诘问又重新困扰着人类  相似文献   

7.
刘红英 《理论界》2010,(4):35-36
社会分层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不同于马克思的二元分析法,韦伯的阶级分析为我们提供了多维分析的视角。韦伯则认为阶级的核心是市场能力,它决定人们的市场地位并进而决定人们的阶级地位。本文以韦伯原著为依据,从韦伯多元主义阶级模型出发,探讨共同体内部权力分配的机制;并结合中国现实,探讨转型期的中国在结构变迁和制度变迁的双重影响下,社会分层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消费分层:一个社会分层的重要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分层始终是社会学研究关注的核心命题。在马克思、韦伯与涂尔干等三大经典社会学家那里,经济、权力、声望与职业是社会分层的主要标准。随着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从工业社会(生产社会)步入消费社会,以波德里亚、布迪厄、道格拉斯与费瑟斯等为代表的社会学家深入分析了消费与社会分层的关系:某种消费文化意味着消费的阶层特征,特定的消费品与消费方式成为区分社会地位群体的的符号。从现实中的消费社会以及学者们对消费分层的接纳程度来看,消费分层具有了成为社会分层的重要维度的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学的分层研究中,存在着分配论和关系论两种理论框架.马克思的阶级理论是典型的关系论.在马克思的学说中,阶级的出现意味着直接劳动者虽然和一定的生产资料相结合,但却失去(或部分失去)对这部分生产资料的控制.笔者将分配论和关系论的基本内容付诸普遍的形式化表达,使得两种论述的区别得到澄清.参考“实体”和“关系”的概念,引进“实体间性”的概念,以描述多个个体属性差异的情况,从而引进“弱分层”和“强分层”的区分,并把“关系”、“强分层”和人类历史上国家暴力、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相联系.  相似文献   

10.
要构建和谐社会,首先必须正确处理各阶级阶层之间的关系.各阶级阶层能否和睦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标志,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文章坚持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与中国现实相结合,把当今中国社会阶级阶层划分为:社会管理者、私营企业主、专业技术人员、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这些阶级阶层既有根本一致的利益,又有各自不同的利益.这可能会导致两种结果:阶级和谐或阶级冲突.而实现阶级和谐的关键是,中国共产党如何以各阶级都承认和接受的共同利益为基础,化解社会矛盾,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实现社会整合.  相似文献   

11.
社会分层结构:机制变革与阶层相互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讨论了在市场转型过程中,中国社会分层结构中阶层间相互作用关系和结构整合机制的变革。以韦伯关于“依仗命令”和“依仗利益”的两种统治权力的理想类型为概念工具,本文区分了强制性命令权力和交易性权力两种阶层间相互作用关系和结构整合机制,并以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转型为基础,分析了上述转变的社会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西方社会分层研究有两种理论范式———功能论范式和冲突论范式,分别为以涂尔干、戴维斯和摩尔、帕森斯为代表的功能论分层观点以及以马克思、韦伯、达伦道夫为代表的冲突论分层观点。两种范式划分有助于厘清分层研究的理论逻辑,为中国的分层研究提供理论指导。研究中国的分层问题,不能单纯地用功能分层理论或者冲突分层理论去分析,冲突理论与功能理论的结合能够更好地回答有关社会分层的更多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不同于马克思的阶级分层理论和韦伯的多元分层理论,二十世纪20至40年代初,华北乡村民众在接受"阶级"理念之前,对于自身生活社区的层级结构有一整套内生的评价标准与区分体系,据此,社区成员依次区分为"士绅领袖"阶层、乡村"能力型"阶层、"普通大众"阶层和"劣势"阶层.其中,士绅领袖阶层具有权威性地位,在乡村社会起主导作用;乡村"能力型"阶层凭借能力与技能在社区内也有一定的支配作用;"普通大众阶层"则生活能力较低,具有依赖性;"劣势"阶层由于生活能力极低和道德因素为乡村成员同情或鄙视.这种社会分层的维度是植根于乡村文化脉络的"乡土资源".  相似文献   

14.
社会阶层的身份认同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社会阶级或阶层的区分通常是以一些客观社会经济指标来加以确定的,但这种指标在中国近几十年所发生的结构变动中,阶层利益和阶层意识却表现出不明确的,或有待发展的特征。为了检验当代中国社会是否出现了阶层分化的现象,以及阶层结构化的程度,我们进行了考察,并希望依据客观经济指标来划分出社会阶层与身份认同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文化论与制度论的统一——论韦伯学说的思想主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伯著述可分为"世界诸宗教的经济伦理观"和"制度论与社会学"两大系列,包括文化论和制度论两大部类内容.文化论侧重于研究思想、观念、精神因素在现代性生成过程与现代社会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制度论强调制约现代社会生活的制度因素.文化论和制度论彰显的是现代性的不同问题方面,其本意是强调各种因素在现代性的起源和现代社会生活中同等重要,不可因承认一者而否定另一者,也不存在高下优劣之分.无论是文化论还是制度论的考察,都贯穿着合理化这一思想主线,形式合理性和实质合理性构成韦伯对现代社会进行研究的基本架构.  相似文献   

16.
马克斯·韦伯(1864——1920)是德国著名的资产阶级社会学家、政治经济学家、法学家和哲学家。 马克斯·韦伯作为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而蜚声于西方社会科学界,他的许多理论观点对西方社会学和哲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的思想已渗透到当代西方社会的各个领域,是人类知识遗产的一部分。 科层化的理论(简称科层论),是马克斯·韦伯独创的社会学理论。科层论所论述的科层制,乃是—种具有专业化的功能,具有固定的规程和权威分等的正规组织,是一种在结构上分科执掌、分层负责的合乎科学的社会组织。由于韦伯对科层化的形成和发展的精辟分析,而使科层论成为西方社会学发展的重要的理论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主要由产权关系和政治关系决定,并可进一步划分为多个阶层,这与西方社会学关于由职业和收入决定的阶级或阶层的含义有本质区别。阶级、阶级立场、阶级分析、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列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观察和处理国内外重要矛盾的主线索之一,是关系到全面实现“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的战略目标、积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容回避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8.
胡翼鹏 《江海学刊》2024,(1):147-158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被写入社会学史正传,是中国社会学建构自主知识的重要实践。由于毛泽东的阶级分析、农村调查,与社会学的社会分层研究、社会调查方法,在知识型态和理念上是相通相契的,所以社会学能够把毛泽东的这些成果引入自身的知识体系。由此,虽然毛泽东并未表现出生产社会学知识的主观自觉,但是他的声望权威及思想学说有助于社会学学科建设,于是社会学从自主知识建构的主体需要出发,主动将毛泽东及其思想学说“拿来”,从而既使社会学自身的社会分层研究和调查方法建设得到提升优化,也使毛泽东的阶级学说和调查思想得以社会学化。这种基于知识通契的自主“拿来”,使得社会学学科与毛泽东之间形成了实质性关联,也使我们将社会学家这一身份名号赋予毛泽东成为可能。澄清这一知识生产的学理逻辑,对于社会学援引学科外部知识,具有认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社会分层是出自西方社会学中的一个专门术语。它作为反映客观社会存在的一种概念工具,是用来测量和认识社会关系体系中各社会成员的相对地位,从而揭示组成社会结构的各基本力量及其相互关系的。社会分层作为独立的理论、方法最早由德国社会学大师韦伯提出,他以财富、声望与权力的三维指标来衡量社会成员的相对社会地位,后经美国社会学家沃纳、功能派大师帕森斯等发展和完善,形成了西方社会学中较权威的  相似文献   

20.
韦伯的社会学脱胎于德国观念论传统,尤其是其所处时代的新康德主义。狄尔泰的“精神科学的独特性命题”,文德尔班的“历史学家的形而上学权利”,腊斯克的“非理性的裂隙”,以及李凯尔特的历史科学的概念构造等问题,都被韦伯纳入其反思批判范围。韦伯在“个殊性”存在与“抽象性”理解之间寻找一种平衡。其学说充分吸纳了新康德主义对于个体价值与文化价值的强调,但同时也主张,人类的精神能力可以理性地支配人类各种不同的“观念旨趣”乃至非理性的“物质旨趣”。以其“理想型”观念为代表,韦伯最终建立了其独特的解释理解社会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