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联哲学教科书"是苏联哲学家建构的一种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体系.评价"苏联哲学教科书",必须坚持历史主义的态度,应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视角来评价,既要认识到它的历史局限性,也要承认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中发挥的积极作用.超越"苏联哲学教科书",建立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体系,仍将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必须直面的重大理论任务.  相似文献   

2.
孙正聿 《河北学刊》2008,28(2):32-37
深入研究作为"范式"的哲学教科书,从而揭示其深层的理论困难,是目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一个尚未完成的重大理论任务。本文透过哲学教科书的叙述体系,对其内在的研究范式作了较系统的检讨与反思。由于思维方式的局限,哲学教科书在哲学观、哲学基本问题、世界观等方面均未达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应有的高度;而由朴素实在论思维方式向实践论思维方式的转换,也正是现行哲学教科书体系改革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在突破传统哲学教科书体系的基础上,进入了重新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体系的阶段。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新体系的建构与反思,是从整体上把握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它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繁荣创新和中国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其中的一些重大理论成果进行了比较集中的梳理,由此反映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体系正在理论和实践中酝酿。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即苏联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总体上没有充分展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经过 2 0多年对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反省 ,我们在哲学理念上发生了重大变革 ,挣脱了“苏联教科书”框架的束缚 ,进而又进一步走出了传统哲学模式的限制 ,新的研究理念开始建立 ,新的研究范式已经开始 ,传统教科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框架正在被补充、丰富和发展。然而 ,由于意见不一 ,新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迟迟未能建构起来 ,因此 ,在此之前传统教科书并不会逸出我们的视野 ,依然会雄霸着各大学的哲学“公共课”的讲坛。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或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我国学术界的传播和研究的近百年历史中,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形态和"在场"方式。近20年,由对苏联教科书体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为先导,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进入一种多样并存状态。在许多研究者看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在多样化的研究方式所形成的"视界融合"中,才能突破原生态的马克思哲学所具有的"具体历史时空方面的限制",获得当代形态和当代意义。问题在于,这种多样化研究大都表现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某种西方社会思潮或理论观点的拼接,而多样化研究视界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实的联系要远远弱化于它与西方各种社会思潮或理论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在“个体性”意义上理解的哲学个性 ,其真正根据在于人类生命的本性和本质 ,超越“抽象的人性论”的人的个性化内涵在当代被人们在主体性意义上理解为“自我”、“生命力”和“创造性”。哲学的个性极其各种哲学的个性化 ,是哲学具有的真实性和永恒价值 ,体现着哲学的生命力。我们关注哲学的个性源于对自身命运的关怀和对时代精神的探索。当代中国在全球化大潮中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 ,重建中国人的自我意识 ,实现中国哲学在民族性与人类性相统一中的个性化发展道路 ,必将为解决中国和世界性问题贡献独特的智慧。创造有个性的当代中国哲学 ,关键是在理解中国传统哲学、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个性化实质的基础上 ,在对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独特反思中 ,实现中国哲学的现代化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7.
赵绥生 《理论界》2010,(2):95-96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理论界开始对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进行反思,认为该教科书体系是在斯大林主导下完成的,不能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变革,有必要进行体系重构。而事实上苏联哲学教科书体系与列宁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这一点却向来被学术界所忽视。长期以来我们责备斯大林所主导苏联教科书体系,实际上并不是斯大林初创。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应用和推广这一观点,同样来自列宁。  相似文献   

8.
目前通行的哲学教科书中,对实事求是哲学一是认识不足,定位不准确;二是对其理论内容作了本体论的错误理解。实事求是哲学是具有丰富思想内容的整体,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在现代的创造,是与人类哲学思维同步而具有当代文化先进性的哲学思想。"实事"是革命和建设的生活实践中的"实际",不是脱离人的自在本体。"是"即在实践中有功效的办法和主意,不是脱离人的规律和真理。对实事求是哲学作充分的研究是构建现代中国文化与哲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随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深入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范式问题逐渐引起了研究者的重视,以至于在2007年10月苏州召开的第七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上,赫然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确立为论坛的核心论题。可以预计在近一个时期,如何进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与创新,将成为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界的一个热点问题。研究范式是我们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维度,从以往的研究历史看,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经历了三种研究范式的转换,一是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教科书范式";二是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的"教科书改革范式";三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后教科书范式",这后一种研究范式时期众声喧哗,呈现出新旧范式交替的特征,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尤其需要我们对以往的研究范式进行认真和深入反思,进而探索和创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范式。下面这组专题讨论文章,从各自的角度探讨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和创新问题,我们希望通过这种专题讨论的形式,促使学术界同行加强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共同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0.
庄友刚 《河北学刊》2007,27(6):7-10
随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深入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范式问题逐渐引起了研究者的重视,以至于在2007年10月苏州召开的第七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上,赫然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确立为论坛的核心论题。可以预计在近一个时期,如何进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与创新,将成为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界的一个热点问题。研究范式是我们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维度,从以往的研究历史看,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经历了三种研究范式的转换,一是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教科书范式";二是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的"教科书改革范式";三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后教科书范式",这后一种研究范式时期众声喧哗,呈现出新旧范式交替的特征,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尤其需要我们对以往的研究范式进行认真和深入反思,进而探索和创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范式。下面这组专题讨论文章,从各自的角度探讨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和创新问题,我们希望通过这种专题讨论的形式,促使学术界同行加强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共同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