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下大观     
66名中央官员和66名地方官员双转移近日,66名年富力强的中央部委司局级官员赴各省份任职,与此同时,也有66名地方官员赴中央部委履新。这是中国首次在官员任免上尝试中央与地方双向交流任职,中国正在不动声色地按照进一出一、统筹安排的原则,进行新一轮  相似文献   

2.
江西国土厅掀起反腐风暴,三名副厅长和一大批市县国土部门官员落马。虽然说,国土部门是当下腐败高发区域,但在短时间一下子有这么多的官员出事,还是相当不同寻常。有消息说,在江西国土厅系统反腐的背后,居然存在一个"窃听门",国土厅厅长电话被人窃听,而窃听者,很可能就是落马的三名副厅长。  相似文献   

3.
天下大观     
中国科学院新增的35名院士中国科学院新增的35名院士中,8成是高校或研究机构的现任官员;中国工程院新增的48名院士中,超过85%是现任官员;工程院60岁以下新当选的院士中,均有校长、院长、副院长、董事长等职务,仅有一人例外,台湾云林科技大学的杨永斌只有教授头衔无行政职务。  相似文献   

4.
权力期权     
《职业》2011,(22):4-4
2010年7月,有媒体对A股所有上市公司高管进行筛查后发现,有34家上市公司共聘请了23名证监会前官员担任高管。在这23名担任上市公司高管的证监会前官员中,官位最高的是局级干部,共有3人,处级干部有19名。目前,退休领导干部权力期权化迹象比较普遍。  相似文献   

5.
劳里 《老年人》2013,(5):14
"官骗",就是假冒官员之名骗人。下面两例是为明证。从2010年开始,一个名叫赵永锡的人自称"国务院研究室司长",在云南行骗,"骗倒"多名政府官员。无独有偶,从2011年3月至2012年4月间,一位名叫邹斌勇的男子冒充国家发改委副司长,游走于北京、长  相似文献   

6.
数字     
超八成 ——在今年的两院院士新增选名单中,中国科学院新增的35名院士中,八成是高校或研究机构的现任官员;中国工程院新增的48名院士中,现任官员超过85%;工程院60岁以下新当选的院士中,均有校长、院长、副院长、董事长等职。  相似文献   

7.
郑宪洲 《职业时空》2010,6(7):113-114
驳斥了赦免官员"原罪论"的各种错误观点,分析了出台《官员财产申报法》的条件,认为出台《官员财产申报法》对我国是一场考验,但不会出现社会动荡。  相似文献   

8.
看了《三国演义》之后,有人提出问题:为什么三国时绝大多数人都是单字名?的确是这样,翻开历史看看,整个的东汉、三国这300多年间的人名,几乎全是一个字,双字名是极少极少的。《后汉书》、《三国志》中的人名,间或有两个字的,但这些人,有的是隐士,如庞德公、邓卢叙;有的是以字行世,如黄承彦、苟巨伯。知识分子、官员、显要是找不出双字名的。这真是怪事。  相似文献   

9.
正"百姓"今天的意思是相对于官员而言的普通人,但它最早却是指官员。在周朝之前,只有贵族才有姓,普通老百姓是没有姓的。因此那时的"百姓"是指贵族和官员,"百"是概数,言其多,所以众多的贵族和官员合称"百姓"。《尚  相似文献   

10.
正某官员在开封买得婢女一名,此女自言,从前曾在蔡京家做厨婢,专门负责做包子。官员听后很是高兴,就命她为自己做一笼包子,意在尝尝一代名相蔡京府中的包子什么风味。不料,婢女皱了皱眉说:"做不了。"官员又疑又气,说:"你刚才不是说你从前是蔡太师家的厨婢吗?而且还是专门做包子的,怎么推托不会做呢?"婢女回答说:"我虽在蔡太师家的厨房做包子,但分在葱丝部,只负责拣葱切丝,其他如切姜丝之类一概不管。至于包包子,我更不在行  相似文献   

11.
刘熀松 《科学发展》2012,(12):93-97
官员财产收入公示制度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反腐利器。在我国,要求官员公示财产收入的呼声已持续了25年,一些地区也开始了官员财产收入申报公示制度的试点,但官员财产收入公示制度尚未真正建立。要努力克服当前建立官员财产收入公示制度的各种阻力,遵循渐进改革、增量改革的指导思想,率先在新公务员队伍中建立财产收入申报公示制度。  相似文献   

12.
腐败永远是人们对政府意见最大的地方,现在已经从腐败事件转化为一种腐败文化,这是很危险的,未来10年,国家反腐成效的好坏对社会稳定至关重要。首个国家级应急培训基地将在国家行政学院挂牌,采用案例教学对高中级官员进行轮训。这是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对外发布的  相似文献   

13.
游宇明 《老年人》2011,(11):38-38
皇权下的官员很容易产生腐败冲动,因为他们的官帽是皇帝赐予的,而非百姓施予,自然不必在乎百姓的感受。但公道地说,封建时代官员的腐败,一方面固然是因为个人的贪婪,但更多的是当时不合理的制度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杨弘毅 《现代妇女》2013,(12):26-26,32
官员贪腐在中国是一个十分严峻亟待解决的问题。官员申报制度被人们称作反腐利器,在民间呼声很高。人民希望通过公开官员财产达到抑制腐败的作用。但在法律层面上这项制度却始终难产。民间反腐斗士韩德云至今年第八次向人大建议建立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得到的答复仍然是时机不成熟。这项制度制度为什么会如此受人民欢迎。又为什么始终受上级领导阶层摒弃?且建立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存在怎样的困难?本文从官员财产申报的法理基础进行分析。得出阻碍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深层次原因,希望对促进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建立有作用。  相似文献   

15.
孙焕英 《老年世界》2006,(20):11-13
一场涉及全国多个省市的反腐行动正在悄然展开。迄今为止,已有多名副省级官员被中纪委“双规”。值得注意的是,从目前披露出来的高官落马事件来看,背后均牵扯出许多官员,查处力度前所未有。有迹象表明,此次反腐风暴与已风声鹤唳的房地产市场有直接联系。此次对不法官员的查处,基本都涉及到资金密集、“权力”密集的房地产业,与前段时间提出的反“商业贿赂”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16.
倾听     
还是不贪的好。 ——在生活方式与健康报告会上,著名养生专家洪昭光教授谈到,国外某医学研究机构分别对580名被查出的贪官和清官进行十年的追踪回访,发现不廉洁的官员有60%患病和死亡,而廉洁的官员仅16%患病和死亡。这是因贪官活在恐惧、后悔中,因此付出健康甚至赔上生命  相似文献   

17.
正她是一个货真价实的"铁杆情妇":在十多年的"二奶"生涯中,郑瑜明像一只美丽的蝴蝶在正厅级官员王先龙的身边萦绕,粉墨登场充当贪官聚财的急先锋。她是一名不同凡响的"污点证人":面对情敌强大的网络舆论造势,面对全国7名法学泰斗的"学术审判",  相似文献   

18.
日前,江西某县19名新任科级干部的家产被公示于众。当地官员对媒体称:“如果一开始就把场面弄得太大,从县领导到基层官员全部进行公示,这种本就敏感的试验很可能不仅搞不下去,到时候还不好收场。”  相似文献   

19.
拙语 《老年世界》2007,(23):21-21
国家预防腐败局的一名官员在接受有关网站采访时说,待时机成熟的时候,国家要建立公务员个人资产申报制度。  相似文献   

20.
腐败不仅祸国殃民,违法乱纪,而且从养生学角度看,腐败也极大地损害着腐败者的身心健康。巴西医生阿尼塞托·马丁斯通过10年研究发现“腐败会间接导致死亡”。他将585名犯有各种贪污、受贿罪的官员与相同人数的廉洁官员对照,发现腐败者组有60%的人患较严重的疾病,而廉洁官员组和一般人的患病率相近,只占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