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蕾 《公关世界》2023,(5):108-110
广告作为大众传媒,其中的性别角色构建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制约和影响,透过广告我们可以洞见性别文化的发展。因此本文选取20世纪50年代起的日本广告,分析其中女性角色的变化。发现女性地位在就业、教育、家庭与婚姻观层面都得到了一定提高,但同时受到现实社会结构以及传统文化的限制,日本女性在社会中依旧处于被动地位,因此需要继续探究女性文化未来的发展方向,推动性别平等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在各大畅销书排行榜上我们不难发现,青春文学类图书仍然割据了半壁江山。封面色彩鲜明,青春气息浓郁的图书作品受到了大批"文艺青年"的热烈追捧。青春文学成为一股图书市场上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而青春文学类图书的特点和消费群体的低龄化,也反映出图书市场和青少年价值观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不是代表着经典文学作品的凋落,是不是代表着青春文学一定会在某一天引导文学发展。  相似文献   

3.
章琦 《现代妇女》2010,(8):82-87
萧红的创作在三十年代的文坛是独树一帜,这得益于萧红运用女性身份,借助女性的敏感,对于女性生活命运非同一般的表现。萧红不仅写出了在男权社会的压抑中女性的生存真实现状,同时将笔触伸向了中华民族男权社会深层文化心理结构,将鲁迅改造国民性的文化思路融入到了她对妇女命运的关注中,从民族文化的深处揭示了男权文化对妇女的精神奴役,使她的作品超越了同类题材的小说。  相似文献   

4.
董印红 《现代妇女》2010,(11):49-53
新中国成立后,傣族女性才有机会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而在近二、三十年才得到迅速、全面的发展,使傣族的整体文化素质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对傣族社会文化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表现在傣族女性在教育这一问题上与男性具有平等权利,更大的变化恐怕是深层的东西,即傣族的心理、传统思维习惯等方面的变化。一个社会要保持发展的活力和趋势,就必须教育、发展和鼓励其中的女性。女性资源的发展必须靠提高女性的教育水平和综合素质来实现。实现的过程除相应的政策支持、理论指导和一定的物质经济基础外,如何改变女性的教育观念,是改善女性以及傣族整体教育状况的前提。而女性教育观念的改变与发展则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傣族女性观念一方面受到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和束缚,一方面现代文化发展带来的新的教育方式和理念影响着女性教育观念的变化,两种文化在女性教育观念影响与变迁中相互冲突又相互融合、会通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东西方文化中,父权制话语对于女性之贬损与诋毁十分普遍,本文从这种现象出发,探讨其贬抑女性的话语策略:恶意将女性异化为非人类;以女性为罪恶之祸水等。反观女性作品自身的表达,皆呈现出强烈的幽闭孤独之感。  相似文献   

6.
过去,成功的女性高管曾被视为性格孤僻的异类,她们不愿帮助其他女性,而且为取得成功,她们往往固守成规、从不越雷池一步。  相似文献   

7.
当下影视剧创作中,女性角色被创作者赋予了太多历史文化内涵,使女性角色本体难以承受。本文以张艺谋电影创作为例,分析这一创作困境.并探究解决这一困境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谢秋慧 《现代妇女》2014,(10):291-291
由于土司时期社会各项制度都强调男权,限制了女性的话语权,使得史料记载偏向于男性,研究女性就只能从婚姻类型等民俗性的角度切入。充分挖掘土司文化中的女性角色对土司文化性别建构以及在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中具有积极意义,并可以促进民族文化化为传统记忆符号。  相似文献   

9.
黄靖 《职业》2013,(2):138-140
本文就如何在农村图书市场百花齐放、品种繁多的新形势下,策划出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能够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实用图书选题进行了探讨,从选题、策划、组织实施三个方面分析了如何做好农家书屋专用安全系列图书的策划和编辑出版工作。  相似文献   

10.
在消费群体中出现多元化,而在这多元化群体中,大学生是一个具有鲜明特征以及具有剖析价值的群体。我国的图书出版市场逐步进入一个畅销书的时代,而在出版商业化的最前沿的文学就是青春文学。在文学类图书市场中,大学生群体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消费群体,而且在国家范围内的图书消费中,大学生的青春文学书籍占据着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针对大学生青春文学图书的发展现状、大学生在青春文学图书消费中存在的误区与问题以及如何引导大学生走出在青春文学图书消费中存在的误区进行可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我们的社会主体是一种男性文化为主导的文化体系,比如在造词上,“遗孀”一词的意思为单身女人,它的字面意思为被男人遗弃的女人,显然对女性是不平等的。再比如在设计公共汽车扶手对,不考虑女性的身高水平。还有一些媒体,在关注女性时,肆意炒作,造成对女性的二度伤害,等等,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所谓“女性视角”。就是要摆脱男性文化的体系,更多地、更平等地从女性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女性视角”是一种先进的性别文化。  相似文献   

12.
杨静  杨帆 《现代妇女》2010,(10):52-55
在欧美文学的发展历程中无数位不可忽视的女性形象熠熠发光。本文通过对英国、意大利、法国、美国等欧美国家的女性作家及其以女性为代表创作的作品的简述及分析,得出结论,女性文学也已成功的在浩瀚的文学海洋里占有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中国改革开放3 0年,高校教材的营销渠道也随着图书出版业的改革、图书市场的变化、教育政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由新华书店独家代理到民营书商、新华书店、高校图书代办站三家瓜分,高校教材市场竞争越演越烈,面对此状,大学出版社、教材经销单位、高等学校及其出版社图书代办站、国家监管部门必须采取一定的疏通策略。  相似文献   

14.
王薇 《现代妇女》2013,(11):26-26
《荒原》是艾略特的成名作,也是欧美现代诗歌的里程碑。在《荒原》这部伟大的诗作中,女性形象占据了很大篇幅,是“荒原场景”中的代表人物。艾略特从西方传统女性观中继承下来了丰富的理论遗产,对其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他的笔下,女性的堕落是毁灭文明的恶魔,她们虽然是受害者,却是罪人,在作品中具体生动的女性形象体现了艾略特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惰力,也可以是动力。人们无法自由选择传统文化。因此,不管是古时代的女性,还是当代的女性,她们的观念总是与传统文化和时代文化紧密结合。女性和男性共同创造了当前的时代文化,但是我们也应该承认,女性的生活习惯和行为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当前文化的制约和规范,女性基本上都接受她们所生活的时代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并且严格按照这些文化来约束自己和塑造自己,因此,女性观念的转变其实也意味着时代文化的转变和社会结构的改变。当前我国女性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她们接触的文化是体现现代社会性质的文化,当前社会除了有大量来自西方的文化之外,还面临着对传统文化的转化,必然涉及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而社会主义文化中,传统文化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文化氛围中,我国当前知识女性应该对自己的角色如何进行定位,非常值得我们探究。本文首先探讨了从传统文化视角下,当代知识女性应该如何继承自己女性的角色;其次阐明了传统文化和当前时代文化下,女性角色选择面临的矛盾;再阐述了传统文化对当前我国知识女性的角色选择产生的影响;最后从继承和发扬我国先进传统文化和结合当前时代文化的基础上,对我国知识女性的最佳角色选择进行了相关的阐述。  相似文献   

16.
《社会学家茶座》2003,(4):157-157
一篇署名方丈窗体底部的文章说,上海女人的古老绰号是“白磁马桶”,说明上海女性本身是现代文明的象征。上海女人的嗲文化源远流长。它的发源地可以从苏杭、开封进而追溯到武则天时代的洛阳。所以说上海女  相似文献   

17.
周亚红 《职业时空》2008,4(8):13-13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出版行业也逐渐由单一性、封闭性走向多元化、开放化。但是,由于我国图书出版业体制上的弊端阻碍了出版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新兴的电子出版物以其明显的优势冲击着图书出版业的地位,再加上图书市场的开放将直接威胁着国内出版业的生存,使得我国图书出版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战。在巨大的挑战面前,图书出版业要认真分析现状,提高竞争力,这是图书出版行业求得发展的惟一出路。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青年女性整容过程中的身体实践为研究对象,在传统父权和女性主义相互协商的时代背景下,聚焦青年女性如何处理和回应以上两种性别文化对女性身体要求的张力。研究发现,整容女性使用了“符合科学的标准”“适当的整容次数”“不是整容的整容”三种文化策略,来进行象征性的划界实践,最终区隔出“自然脸”和“网红脸”两种取向。通过指认“网红脸”是父权文化的产物,整容女性经由“自然脸”得以归属于想象中的、具有反抗性的身体。然而,这种以身体实践的方式所达成的对于传统性别规范的破除与自我认同的重建,最终却造成了整容女性新的自我分裂。她们借由划界工作所获得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她们的实践为我们进一步思考女性自我“赋权”的理论提供了本土化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白鹿原》作为二十世纪后期一部渭河平原五十年代变迁的雄奇史诗,在描绘了一幅中国农村斑斓多彩的长幅画卷的同时,也塑造了众多极具命运特色的女性形象。然而不论她们有着怎样的家庭背景或者生活经历,在生命尽头等待她们的终究是不幸。本文以吴仙草、田小娥、白灵三个典型的女性形象为切入点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在传统文化下女性人性被扭曲、生命遭到迫害的悲剧,继而揭示出中国传统女性悲剧命运的根源所在,并在此基础上阐述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进而展示女性主体性追求所具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每到岁尾年初,标有“作品排行榜”字样的各类文学图书,就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于大小书店,以致让人在眼花缭乱之中,不知如何选择适合于自己阅读的作品。面对作品编选的一味跟风和图书市场的如此“热闹”,相信任何一个理性的阅读者都不会保持乐观的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