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立新 《理论界》2006,1(6):193-194
西方传奇的复仇主题与中国小说的复仇主题,在价值取向上有所不同。中国复仇文学中不乏一种颇具“反讽”意味的表现倾向,西方复仇文学对这种故事有时会产生一种有价值的“误读”,甚至因此而进行一种“再创作”。  相似文献   

2.
郭建辉 《云梦学刊》2009,30(5):118-121
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主要人物希克厉占据着小说的中心,是小说艺术魅力的重要来源。长期以来,对希克厉专制和残暴等表层性格上的评价,多是以现实的道德评价代替审美判断,但从希克厉的爱情缺失和复仇意志形成角度,可以找出其人格恶化的客观原因:更主要的,他复仇中表现出的惊人的爱和恨、力量和征服意志,他性格深处葆有隐在的温情。希克厉作为一个文学形象,在现实道德层面显示为恶,但从文学审美角度来看,却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鲁迅小说《铸剑》在文本内部表现出鲜明的读者意识,它将故事表面的通俗生动与深刻的思想意蕴有机融合,故事结构逐步递进,复仇意旨渐趋强化,但结尾处陡然一转,复仇的意义颓然瓦解。同时,小说始终贯穿着看与被看这一源自电影叙事的修辞,文本的意义在更为丰富的层面展示给读者。  相似文献   

4.
鲁迅、汪曾祺和余华三部复仇小说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指出鲁迅的《铸剑》、汪曾祺的《复仇》和余华的《鲜血梅花》这三部复仇题材的先锋小说有着极为相似的基本故事元素,却表现出迥异的精神内蕴和审美风格;然后从三部小说借用的传统文化资源、所受的异域影响及作家本人生命体验与气质的不同三方面来论析它们各自独特性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时期,青年汪曾祺创作了文学生涯中标志性的作品——短篇小说《复仇》。汪曾祺在创作思想上广纳各家,在艺术上积极吸收各种创作流派和作家的表现手法和技巧;同时还在作品中对“复仇”的主题处理和小说文体的创新上进行了积极探索。从中不难看出,《复仇》的创作明显受到来自国外的影响,主要是意识流手法和俄罗斯作家契诃夫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栗华 《北方论丛》2001,(6):80-83
《呼啸山庄》是一部非同寻常的小说,对其主题的阐释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从解读其意象和细节入手,可以对小说主题作出一种新的阐释:即通过希刺克厉夫和凯瑟琳这一对“野”的爱与恨,小说表达了对叛逆性格的崇拜和对虚伪“文明”的抗议。应该指出小说的男女主义公是具有严重缺陷的人物,作者对希刺克厉夫的复仇行动是有所批判的,从而捍卫了生活的人道主义原则。  相似文献   

7.
在"三言"中,由于作者性别观念的差异,同母题宋代话本小说<万秀娘仇报山亭儿>与明代话本小说<蔡瑞虹忍辱复仇>表现出不同的性别话语.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古代渊深积厚的复仇文化中,鬼灵复仇占据重要位置。据笔者初步统计,古籍所载复仇故事传闻,如血亲、侠义、反暴、忠奸、女性、动物、精怪复仇等等,其中鬼灵复仇所占比例是最多的,且遥遥领先。①而在鬼灵文化中,描写鬼灵复仇的叙事文本也远较报思、情爱等作品为多。这种现象固然与农耕民族弱者文化心理与伦理观念对复仇心态强化诸多因素有关,仍离不开稳定持久的神秘主义思维方式,而这一思维方式的基础便是巫术思维。象征性复仇可以说既是其发生动因、催化强化剂,又是其结果。因而,从原始思维、鬼灵文化同复仇文学主题历时性整…  相似文献   

9.
巴金的小说《复仇》以其独特的叙述风格和写作手法,讲述了一个由“幸福”这一话题所引发的故事.小说的文本时间与故事时间,叙述焦距与叙述视角,都有值得研究之处.从这些方面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三重叙述空间在这篇小说中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0.
论儒学与两汉复仇之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儒学与两汉复仇之风刘厚琴汉代独尊儒术,以经学治国。儒家思想渗透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考察汉代社会风俗可知,其时复仇之风十分盛行,复仇已经成为汉代社会的突出问题。儒学与两汉复仇之风有无关系?若有,这种关系达到了何种程度?本文拟作初步探讨。复仇在上...  相似文献   

11.
刘歆立 《天府新论》2007,4(2):147-149
《伤逝》一直被认为是鲁迅最难阐释的小说文本之一,这跟他1925年前后的思想转化有关。一方面他仍坚持着韧性的生命哲学,但青年的沉沦和伤害也使他对长期坚守的进化论产生了怀疑,对寄予希望的青年甚至产生了复仇的冲动。从“阿随”的命名和结局可以看到涓生和子君之间的人性隔膜,他们爱情悲剧的内因———隔膜中的复仇。对于人与人之间永不停息的复仇,鲁迅借涓生和子君的形象表达了深深的忏悔。  相似文献   

12.
张蓉  刘格娟 《中州学刊》2007,4(2):222-225
建国后的红色经典小说在艺术手法上模仿、借鉴了中国传统小说的表现方法,因而拥有非常广泛的读者群。如果从“为父复仇”、“神妖斗法”、“才子佳人”这三个叙事模式分析红色经典小说,即可基本揭示出红色经典小说与中国传统小说在叙事结构方面的深层次联系。  相似文献   

13.
《呼啸山庄》中的地名和人名含义深刻 ,是作者意图的表达。本文通过对这部小说中的地名和人名的意蕴分析 ,表明了希刺克厉夫复仇的失败是作者蓄意的构建 ;同时 ,小说的主题——作者艾米莉对人类社会不公正问题的终极关怀——也得到自然的传达。  相似文献   

14.
晋桂清 《理论界》2006,(9):196-197
复仇文学所表现的复仇手段和复仇方式,与作品对复仇目的的揭示是联系在一起的。在西方的复仇文学中,复仇观念和复仇态度的变化常常导致复仇方式和复仇手段的变化;在中国的复仇文学中,衡量复仇方式和复仇目的的尺度几乎是一成不变的。  相似文献   

15.
胡璟  邸小平 《阴山学刊》2007,20(5):41-45
唐代女鬼恋人类小说的主要成就在于:首次塑造出平凡中见美的普通女性形象,并且开拓出许多新题材:如女鬼复仇,女鬼恋家恋子类等,这无疑是唐人小说演进中最值得注意的成就之一:开始从日常生活中寻找题材,并在此基础上塑造出真实、典型的人物形象。这也是"唐人始有意为小说"的又一个有力的佐证。  相似文献   

16.
二月河清帝系列小说近年来受到了读者广泛而持久的关注,作家本人也被誉为当下历史小说的标识性作家.二月河在小说中所表现的复仇自觉,以及以命运界城提升作品境界的努力,对丰富文艺学叙事理论具有重要价值.其探索的不彻底性也使复仇叙事在学界产生了一些隔阂.这些创作上的经验和教训,都有探询、梳理的必要.  相似文献   

17.
一仇与爱,是文学的永恒主题。中西方文学中的复仇与爱情两大主题,集中反映了中西不同的文化模式与观念倾向。本文不拟全面地描述评价,而只是就复仇与爱情关系上不同的价值取向,进行约略的归纳剖析。西方文学中的复仇主题,常常与复仇主体或其亲属的情爱紧紧地纠葛在一...  相似文献   

18.
论血族复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血族复仇李永采血族复仇(bloodrevenge,又译血亲复仇、血属复仇)是原始社会人们社会生活中一个基本的、重要的方面,是氏族、胞族、部落处理对外关系的主要内容之一。这方面对外关系的发展水平受内部物质生产条件和组织能力的制约,又对内部这些方面产生...  相似文献   

19.
从独特的角度切入,首次把《铸剑》同时作为一首"水的赞歌"来解读.重点剖析小说中的"第三首歌"的"伟丽雄壮"及其全民性的复仇意识.  相似文献   

20.
复仇主题的文学表现,首要的问题是仇怨因何而起,复仇主体行使复仇的动机意念由何而来,怎样形成了坚定的复仇意志,为此有了哪些情绪表现与心灵搏斗。对于这些,中西方文学中的表现因各自的文化模式、价值观念的不同而各有偏重。相比之下,“睚眦必报”一语有时更适用于西方,只不过其含义不是侧重于些微小事也要报复,而是侧重在报复时的严格的对等性质。拉法格《正义的起源》即认为,报复的情感起源于平等的愿望。以此,西方文化观念相对说来法的观念较强,且还较普遍地实行过赎金制,而又比较注意分寸。这在复仇情感的表现上突出地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