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德玺 《阅江学刊》2011,(2):138-143
文化的“世界性”与“民族性”论题凸显了民族文化的焦虑,“资本”开创的时代,“不断变革”、“不停的动荡”、“不安定和变动”是其主要特征。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和思考自己的存在方式、生活样式。文化的“世界性”的前提是“民族性”,文化的“世界性”与“民族性”应在“交往”中不断建构。  相似文献   

2.
日本《现代经济》杂志1979年春季号最近,日本一个显著的政治经济倾向是“向右转”。这种倾向最为明显的是在石油危机以后,特别是在石油危机前后的经济混乱告一段落的1975年以后,其潜伏期开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末期。(一)“向右转”的现象,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本文使用“右翼”一词修饰、限定“历史观”,把“右翼历史观”作为一种史学思潮来看待,这里的“右翼”并不代表存在于日本社会的政治势力或实体组织。右翼历史观的核心问题是否认明治维新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这一史学思潮在战后随着国际形势和日本国内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动而时起时伏,制约着日本与中国、韩  相似文献   

4.
日本目前正处于继明治维新、战后改革的另一次历史性巨变时期。此次变革又与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动、世界市场格局的调整、国际秩序的新旧交替、各国综合国力的消长相交织,因此,不确定因素比过去更多。在经济上,日本的战略是发挥以往优势,利用已有成果,拟建立一个“国际协调”与“实际生活水平高”的产业与经济结构,实行新的经济体制。政治上,小党林立,政界缺少向心力,民众对政治漠不关心,致使政局动荡。社会思潮也会带来许多变化。谋求实现“政治大国”的战略目标,是日本面向21世纪的既定国策,不管内外环境如何,其国际地位的上升与政治作用的发挥,是可以预见的。  相似文献   

5.
一、影响外交政策的国内力量的变化冷战结束至今 ,不仅由于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引起了各国对外战略的调整 ,而且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各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结构亦在蜕变 ,因此影响对外政策的国内力量也发生了重大改变。这一现象具有普遍性 ,中日概莫能外。然而 ,中国与日本国内力量的变化又各有特点 ,需要具体剖析。冷战时期 ,日本国内对外交政策最具影响力的为三大力量 ,即自民党、官僚和财界。在“1 955年体制”中 ,三大力量共同进行外交决策 ,互相影响 ,达成共识。长期以来 ,自民党一党独大 ,其党首即自然为首相 ,尽管在野党也在对外政策方…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中日关税、汇率政策与中日贸易问题.笔者研究发现,如果中日两国发生了双边关税制裁,则日本增加关税不一定会引致中国贸易收支变差、日本贸易收支改善.并且,一般来说,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会引致中国贸易收支变差、日本贸易收支改善;反之,则相反.但是,在一定条件下,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可能伴随有中国贸易收支改善、日本贸易收支变差.在中日双边关税、人民币实际汇率以及中日总产出同时变动的情况下,则中日贸易收支取决于中日两国关税变动、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以及中日总产出变动等力量之间的对比,仅从中国某一政策变动就得出对日本贸易收支不利的论断是没有理论依据的.  相似文献   

7.
“日本军国主义复活论”是中国国内对日认识的一种重要观点,其发展过程 存在着明显的不同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国内学术界和媒体中关于“日 本军国主义复活论”的研究和宣传明显增多,这与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中日两国国内发展 状况有密切关系。中国国内针对“日本军国主义复活论”的观点,还存在着大量不同的 看法,主要集中在军国主义国家的具体条件、对日本走向军国主义的制约因素的强调、 对日本国内多元化与右倾化关系的看法等方面。“日本军国主义复活论”反映了中国国 民中存在的一种对日本的不信任感、对日本未来发展的警觉和忧虑,这已经对中日关系 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关于上述观点争论的由来、争论焦点及其对中日关系的 影响进行了综合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冷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重组和日本国内政治生态的变化,是日本“民族保守主义”生成的主要背景。这一概念的提出,源于当今日本政治自身变化的客观存在和对其理论研究的现实需要。作为一种“主义”,它已成为今天日本主流派政治家的政治理念和保守政党的政策实践,引领着日本走向其心目中既定的“政治大国”目标。就国内有些学者对这一概念比较关心的几个学术上的问题,本文进行了阐释和说明。  相似文献   

9.
日本向中国提供政府开发援助(ODA)始于1979年,作为对华关系中的重要组 成部分,日本对华政府开发援助曾经为两国关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随着国际 环境的演变和中日战略态势的变化,特别是随着近几年来日本国内局势的变化,日本于 2004年提出了对华“ODA毕业论”。本文试图就日本在中日关系不断冷却的背景下提出 对华“ODA毕业论”的国内原因作一简单剖析,从而为我们如何应对对华“ODA毕业论” 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中国之治”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从时间、空间、文明三重维度进行剖析,可以建立理解“中国之治”的跨度、广度和高度,秉持相应的眼光、胸襟和格局,并进一步构建当今“中国之治”的宏大叙事。“中国之治”以“道”为形而上依据,以仁政治理为理想境界,以“庶之”“富之”“教之”为治理的基本路径,以选贤任能为关键制度,蕴含着丰富的治道思想。“中国之治”是治道与政术的统一、传承与发展的统一、历史与未来的统一;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科学与人文的结合、国内与国际的结合;是求大义超越逐小利的境界,是王天下超越霸天下的追求,其普遍性得以超越特殊性。“中国之治”不仅是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而且对当代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日本处理大国间相互依存与贸易摩擦矛盾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妥善处理大国间相互依存与贸易摩擦这一矛盾是发展大国间经贸关系的关键所在,日本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在研究日美间相互依存与贸易摩擦这一矛盾变动轨迹基础上,即在研究日美间从“单向”型相互依存、“摩擦”型相互依存、“遏制”型相互依存到“均势型”相互依存与日美贸易摩擦矛盾关系变动轨迹的基础上,对日本处理大国间相互依存与贸易摩擦这一矛盾的经验及其对我国发展与大国间经贸关系的启示等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日本“印太战略”是依据日本在当前国际格局中的地位和地缘政治现实制定的,目的是对冲和制衡中国在印太地区影响的扩展,以维护当前有利于日本的国际秩序,进而实现维护日本的国家利益。日本“印太战略”在政治和安全领域主要依托“四国安全对话机制”,以构建地区同盟架构的方式,逐步实现日本的地缘战略。这既是当前东亚地缘政治的现实,也是日本作为海洋型国家的战略选择。但是,由于合作国家的战略偏好和地缘利益的差异以及中国周边外交的成功实施,特别是国际格局演变的趋势,从不同的层面制约日本“印太战略”的实施。日本“印太战略”是一项综合性战略,是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针对性措施,对中国地区利益的影响较为广泛,中国应从战略上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3.
运用GTAP模型对中韩FTA给日本经济造成的影响进行模拟分析发现:中韩FTA生效初期,虽然中韩双方的关税调降力度并不大,但仍将给日本带来小幅的经济冲击。进入中期后,日本经济所受冲击将会十分突出,各项宏观经济指标较初期变动显著。而到长期,日本各项宏观经济指标将仅在中期基础上同方向、小幅变动。日本产品在不同市场的出口变动会存在差异,但机械电子、化工塑料橡胶、纺织服装、矿物制品等产品的对外出口以及对中国、韩国的出口均将减少。  相似文献   

14.
本文站在当代全球化背景的立场来重新认识“后现代”概念 ,指出 ,应从与现代主义相比较的角度来界定后现代的特征 ,进而对处于后语境与信息社会中的中国电视文化作了剖析 ,认为 ,在后语境中前现代的、现代的和后现代的现象是互渗的 ,而且 ,对于“本土化”和“精品意识”的理解 ,也应既体现民族性又体现开放性。  相似文献   

15.
日本修宪动向的由来与发展——以宪法第9条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今年1月20日召开的第147届日本国会上,最引人注目的举动是众参两院分别设置“宪法调查会”并开始工作。以此为标志,战后几十年来一直争论的修宪问题正式纳入了日本立法机构的日程。日本有舆论称:关于修宪问题的讨论,将会使日本政治斗争尖锐化,并可能导致政界重组。1日本为什么要修改宪法?修改宪法具体要修改什么?修宪的前景如何?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一、宪法第9条与日本国内的修宪斗争1945年8月,穷凶极恶的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打击下彻底失败,随后美军占领日本。为了彻底铲除日本的军事力量,摧毁竞争对…  相似文献   

16.
夏季亭  齐廉允 《社科纵横》2012,(9):54-57,70
二战之后,东北亚格局进入一个急速变动与重塑的阶段。这种变动既是各国根据形势发展调整内外政策的结果,同时,又进一步推动了地区局势的更新。东北亚格局的变迁为战后日本经济的复兴提供了最适宜的发展机会,而日本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反过来又加速了东北亚格局变迁的步伐,并强化了格局发展的模式与趋向,二者之间形成了一种互动与互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持续变动的国际环境和中国国内政治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如何导致中国对外政策最终向“左”转的;并在此探讨的基础上,确定1962年中国对外政策变动的性质、特点、原因及其在60年代中国对外政策演变中的历史位置。论文分三个部分:1.50年代末中国对外政策的动荡及其根源;2.1960年中国对外政策调整的特点和动力;3.1962年中国对外政策向“左”转的历史原因。本文的结论是:国内政治形势变化是导致1962年中国对外政策变动的重要原因,对中国对外政策由此产生的某些特点必须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世界格局变动与中国海权的发展息息相关。进入新世纪,世界格局深刻演变,中国面临的海上形势风起云涌。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本文着重分析在不同历史时期世界格局因素对中国古代海权影响的规律和特点,从中国海权兴起与强盛时期、中国海权衰落时期、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末三个阶段,分析历史上世界格局变动对中国海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胡澎 《日本学刊》2005,(4):58-70
1931年至1945年的日本侵华战争期间,日本国内活跃着爱国妇女会、大日本联合妇女会、大日本国防妇女会以及大日本妇女会等军国主义妇女团体。这些军国主义妇女团体组织动员了几乎全日本的成年妇女,进行了一系列军事后援和后方奉献活动,在维持战时经济、生活以及鼓舞前线日本军人“士气”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由于日本妇女直接支持了日本国内的战时体制,因此,她们不仅仅是战争的牺牲者和受害者,同时,也是战争的间接参与者、支持者和加害者,对这场侵略战争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4月22日,由中国日本史学会、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联合筹办的“新时期中国日本史研究的方法与课题”学术研讨会,在天津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举行。来自国内东北、华北、华东各地的学者近50人与会。会议的特色是以前辈学者为中心,展开新老学者对话,共同回顾、总结和交流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日本史研究的经验,探讨新时期日本史研究的方法与课题,为我国日本史研究事业的发展,提示出新的方向和指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