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大夏是明代大臣,从其踏入仕途的选择可以看出,他不看重清虚之名,而注重于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他为官正直,不避权责,但是在明宪宗时期并没有得到十分倚重;刘大夏为官的态度端正,做事严谨,是个传统化的人;他还是一个经得起检验的行政官员,在职期间能够做到从一而终,始终忠诚于皇上.在弘治时期能够得以重用,除了本人很强的办事能力外,还得力于朝臣们的推荐,正是因为这样,刘大夏在明孝宗时期起到了不少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翔 《金陵瞭望》2010,(3):51-52
《论语·季氏》中记载着孔子的这样一段话:“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这“九思”讲的都是做人的道理.是道德修养问题。古往今来,为官“不患无位,而患德之不修”.“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在当今社会.为官者首要学会做人,廉洁从政,洁身自好.  相似文献   

3.
朱文鸿 《中华魂》2011,(3):40-41
为官的难与易.是由国家的社会性质和统治者的阶级属性所决定的。在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社会里.当“官”就是做“老爷”,就意味着“发财”,这就决定了他们必然会高高在上、盛气凌人,横征暴敛、鱼肉百姓。《聊斋志异》中有对古代“官”的描写:“出则舆马.入则高堂,上一呼则百诺,见者侧目视,侧足立,此名为官。”在这样的社会里.官肯定是不难当的。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兴旺发达,其重要标志之一,是有无一大批可靠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解决组织路线问题,最大的问题,也是最难,最迫切的问题,是选好接班人。”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也非常重视这个问题。江泽民同志在党建理论班上的讲话中指出:“保证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权由忠诚于马克思主义的人  相似文献   

5.
《金陵瞭望》2007,(20):59-59
陈三立被誉为晚清同光体诗人的首领.有“呼保义宋江”之称。梁启超对他的诗文评价极高,称“其诗不用新异之语.而境界自与时流异.浓深俊微,吾谓于唐宋人集中罕见伦比”。陈三立在南京前后20多年期间.是他创作的高峰时期。  相似文献   

6.
龟与中华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龟在中国历史上雄据灵物之位达1000余年。龟在我国古代文化领域应用很广,除“贵”、“寿”、“闲”之外.它还是为官廉洁的象征。但是,在民间和俗文学中,它作为詈人之词,其影响也不在正面形象的影响之下。  相似文献   

7.
《金陵瞭望》2009,(23):50-50
海瑞一生坎坷.仕途也颇为艰辛。他为官数十载,受到各处权贵的弹劾打击.身后仅有薪金八两、葛布二丈、旧衣数件,管囊如洗。然则数百年来.其备受后人景仰。引以为为官者楷模,在于其从政清廉,不仅自己两袖清风.更不惧粉身碎骨之危,与贪官污吏抗争。以一人之力开一方清廉之净土.为历史所称道。  相似文献   

8.
张泰霖 《金陵瞭望》2006,(15):44-44
人有七情六欲.对某事某物有所爱好、喜好、偏好、嗜好本是人之常情。对普通百姓而言.爱好什么.爱好到什么程度,并无大碍,向善的方向发展.爱好还能成就人生,创造一番事业。然而,一旦为官.对自己的所“嗜”、所“好”就不可不慎了.  相似文献   

9.
翻看《南京历史上的清官》一书,历史的印迹再次重现:有“刚严守法、仁厚爱民”的包拯,有“为官模范、何如刚峰”的海瑞,有“心念黎民、功在国家”的林则徐.有“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龙……134位任职南京和南京籍的清官、好官、廉吏、直臣、能臣,用他们的高风亮节、公正廉明,共同诠释了“清、慎、明、勤、能”的为官、为人高贵品质.他们的显赫政绩、清廉操守为我辈所缅怀、所敬仰。  相似文献   

10.
对党忠诚是党员、干部的政治品质与党性原则。习近平一贯强调对党忠诚,系列讲话中蕴含了丰富的对党忠诚思想。从忠诚主体定位看,对党忠诚既有对全体党员的普遍要求,也有对“关键少数”与重点领域党员严格的具体要求;从忠诚客体所指审视,对党忠诚狭义上指向对“党”的忠诚,广义上涵括对党组织、党的事业、人民利益、共产主义信仰等的忠诚;从忠诚目标塑型考量,不惟有老实、干净、担当的作风要求,更有“绝对”与“纯粹”的境界追求。习近平对党忠诚思想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建设提供了理论遵循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的“以德治国”方略充分体现在其“哈佛演讲”和“七·一”讲话中。“天人合一”是德之源,“自强不息”是德之本,“爱好和平”是德之兴,“独立自主”是德之制,“团结统一”是德之成,“虚心学习”是德之柄。德法兼治,中国必将如鲲鹏振翅大展宏图。  相似文献   

12.
身为晚清政府一名官员,朱绪曾为官亲民、恤民,关心民生疾苦;面对外来侵略,主张与之作坚决的斗争,不作丝毫妥协,具有深沉的爱国情怀。同时作为一位“研经博物,闻名东南”的学者,朱绪曾一生手不释卷,且著述颇丰,其一生不懈的学习精神和学以致用的学术主旨,为后人所称道。朱绪曾为官亲民爱国,这在晚清腐朽的政治格局下是不多见的,同时在学术领域又自觉地挥舞起“经世致用”的大旗,其经世的精神更是时代所急需的。  相似文献   

13.
说到忠诚,首先会联想到关云长的忠义千秋,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代表“义”。忠诚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体现。忠诚有利于巩固君臣关系、保障家庭和睦、安定国家社稷。忠诚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品德之一,历史典故不胜枚举,诸如诸葛亮的“鞠躬尽瘁”、岳飞的“精忠报国”等背后都有脍炙人口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夏代巴人地域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代巴人地域考田敏夏代关于巴人的史料仅见《山海经》孟涂司巴一条,《山海经·海内南经》载:“夏后启之臣曰孟涂.是司神于巴,(巴)人请讼于孟涂之所,其衣有血者,乃执之。是请生,居山上。在丹山西.丹山.在丹阳南,丹阳巴属也。”此外,夏代立国之先,尚有禹时巴...  相似文献   

15.
王安石具有治国长才,位至宰相,并主持熙宁变法,变法失败后,退隐林泉过山野生活。他为官期间,一心忙于政务,所写的少量的咏物纪游诗,带有浓烈的积极入世的感情色彩,是一种“有我之境”;二次罢相后,他隐居“半山”,表现出“无官一身轻”的清高洒脱的神态,但内心深处并没有忘却政治和变法之争。这种“身在山林,心存魏网”的矛盾心境,使他退隐后的诗在意境上表现出“寓感愤于冲夷之中,令人不觉”的特点,堪称“无我之境”。  相似文献   

16.
退休意味着角色的转换。有些曾经为官掌权者,会有“门庭冷落车马稀”的失落感,或者“人一走,茶就凉”的感叹。那么古人是如何看待退休的呢?  相似文献   

17.
《百姓生活》2013,(3):47-48
刘文斌,1967年12月生于辽宁,1993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国画系,2004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研究生班,现任教于鲁迅美术学院附中。1992年,作品《文成公主离京人藏图》参加“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50周年”作品展.1993年,作品《故园情》获“美苑杯”全国高等美术学院毕业生作品三等奖。1995年,作品《长自满月》获沈阳市第四届文化艺术节二等奖。  相似文献   

18.
“有大爱者方有大恨。”陈薇薇正是这样一个融大爱、大恨于一身的人。她的“爱”,源自她对党和人民事业的一片忠诚;她的“恨”,来自她对工作和职责的满腔热情……  相似文献   

19.
孔子的管理哲学·实践精神·实践程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1.“允执其中”是孔子的管理哲学;2.“虚以控实”、“静以制动”是其管理的实践精神;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是孔子管理实践的程序。  相似文献   

20.
人本管理视域中行政人格塑造的价值定位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尊重人,凸显管理的价值,就是要满足行政人员的需要,提高行政人员的知识水平,谋求行政人员的能力发展;二是培育人,提升为官品位,就是敦促行政人员形成忠诚、勇气、公正的高贵品质;三是实现人,保障执政为民,就是通过对行政人员精神世界的改造,使行政人员确立为民众提供创新、卓越以及无缝隙服务的行政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