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理担,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联盟、田会形成的合力,更有利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前进.一、“两科”联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科学技术的巨大威力,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物质生活,而且也直接形响为社会的一切,包括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消费方式、休闲方式和对艺术、对真善美的追求.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响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人的关系,它以强大③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人类的知识结构发生深刻的变化,影响纵托交错的社会结构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而科学技术本身也不再…  相似文献   

2.
所谓生产力,实际上就是一种生产“能力990它可以分为“自然”和“人为”两大类,前者是一种自然属性,后者是一种社会属性。“生产力悖论”,抽象而言是指“人为”生产力盲目、非理性地发展。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几大关系的统一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是减小和消除“生产力悖论”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3.
杨耕 《天津社会科学》2024,(3):4-29+174
考察、分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尤其是马克思对实践、社会存在、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社会形态等唯物主义历史观基本范畴的论述,概述、反思中国学者、苏联学者、东欧学者、西方学者对这些基本范畴的研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以下观点:实践是包括目的性设定的、对象化的历史活动,而限定中的超越是实践主体与客体的本质关系;社会存在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生成的“可感觉而又超感觉的物”,即“社会的物”;生产力表现为“主体生产力”与“客体生产力”“物质生产力”与“精神生产力”“个人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的统一;生产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它直接决定生产关系,但它本身不属于生产关系;生产方式主要是指生产要素的技术组合方式与社会组合方式的统一,体现着生产力、所有制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是“建筑学的隐喻”,社会形态范畴的提出是以社会制度的划分为依据的,因而是经济结构、政治结构、观念结构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发展李丽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一场深刻的经济和社会变革,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促进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必然首先对市场经济的主体——人的发展提出新的任务和要求,而人的发展,又直接影响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  相似文献   

5.
现代生产力发展变化的重要特征是:精神生产力正上升为主导地位;科学技术劳动力开始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直接为人们日常生活服务的第三产业生产力成为生产力发展重心;合理的先进性,成为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现代生产力社会化的国际扩展成为重要趋向。现代生产关系发展变化主要表现为:社会福利保险收入、知识与能力收入、资产收入“三分天下”;所有权方面出现了多层次、多侧面相互制约的结构关系;在人与人关系方面,形成了全社会范围内的生产关系与社会生活关系的交织与重合状态。  相似文献   

6.
思想和道德教化,包括“言教”和“身教”两个方面。古往今来,人们崇尚好的官德,强调知识与行动的统一,似乎都说明“身教”比“言教”更为重要。当前,市场经济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共同基础,是人与人之间、民族国家之间联系的主要方式,社会正面临着新的……  相似文献   

7.
“四有”新人是新时期的理想人格模式 ,结合市场经济 ,这种人格模式的培养与建构实际上与市场经济之间存在着相得益彰的关系。市场经济的建构有利于“四有”新人的培养 ,而“四有”新人的培养又对市场经济提供道德支持。着眼于市场经济和培养“四有”新人的关系 ,会使我们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张科 《重庆社会科学》2009,(12):119-122
实践思维方式是马克思主义新哲学超越旧哲学的一种新的思考、理解、诠释相关哲学问题的思维方式。生产力理论是唯物史观的基石,对生产力的理解,以往人们主要采用实体或客体的思维方式。以实践思维方式来理解生产力是对生产力的一种新的诠释,也是对旧的生产力理论的一种变革。生产力不仅包括进行物质生产的生产力、进行精神生产的生产力、进行社会组织形式生产的生产力,也包括人自身生产的生产力。重视人自身的生产,体现着我国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这对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与社会化生产力要求相适应的产品交换方式,作为一种与社会化大生产性质相适应的,以市场为主要手段的资源配置方式,明显地区别于计划经济。它的确立和发展除了要切实加强法制建设外,还内在地要求道德加以辅法,需要道德动力。从这一意义上说,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又是道德经济。法律与道德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两只驱动轮,两轮齐驱,缺一不可。法律是外驱动轮,具有刚性,侧重于惩戒,是他律,它诉诸人以畏惧心;道德是内驱动轮,具有柔性,侧重于教化和熏陶,是自律,是“灵魂立法”,它诉诸人以廉耻之心。只有两者结合使用,互为补充,才能净化社会环境,加快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李维贵我国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作为调整个人与社会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的道德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社会生活中的某些“道德滑坡”、“道德失范”现象,...  相似文献   

11.
新质生产力是对马克思社会劳动生产力理论的继承与发展,突出了创新的主导作用、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背景、关键核心技术的支撑性作用。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孕育新质生产力的新型生产关系,包含了“两个毫不动摇”的所有制结构、“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统一”的资源配置方式、“共同富裕”的分配关系。“两个毫不动摇”既确保了新型生产要素的开发与人民的需要一致性,又优化了产业结构。“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统一,确保了新型生产要素的配置符合价值规律的要求。以“共同富裕”为导向的分配方式,激发了科技创新与新型生产要素的活力。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与市场经济优势的统一,整合了国家、政府、社会、企业等多方面的力量,开辟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践进路。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作为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方式已经得到普遍的认可,但是,市场经济本身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只有一个模式。市场经济模式的变化是否具有内在规律,不同的市场经济模式是否具有它最适合的应用环境,这些问题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具有实践上的重要性。本文试图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成本理论范式解释市场经济变迁的内在动因和方向。一、交易成本理论的基本框架交易成本经济学是新制度经济学的最主要分支,它发端于科斯“企业的性质”(1937)和“社会成本问题”(1960)这两篇文章。“罗纳德·科斯迫使经济学家思考人类交往…  相似文献   

13.
再谈“道德是动力生产力”──答周荣华同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产力是物质的.同时也内涵着精神因素。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人的积极性和能量发挥程度、劳动工具的改造和使用效率、劳动对象的认识和改造力度等.往往直接取决于人的人生价值取向、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感以及劳动态度等道德觉悟。道德不是游离于生产力之外来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种力量,而是生产力内部的动力因素。假如没有体现为“主观生产力”的道德觉悟,生产力将是“死的生产力”.不能成为“劳动的社会生产力”。否认“道德是动力生产力”的观点.是没有真正理解和把握道德的功能和目的.没有能弄懂作为价值学科的道德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的角色及其作用.更没有认识生产力内部各要素之间关系的辩证性。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是当代人的生存方式。市场经济对人本身发展的作用 ,是人与市场经济关系的根本。人在自己的生命活动中创造出市场经济的生存方式 ,通过这种生存方式 ,人与自然界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自己生命本质之间形成普遍的转换关系。把“自由人”及其自由个性的生成确立为研究市场经济与人的关系的主题 ,从而把市场经济、自由和人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在这样的意识中研究人的市场经济与市场经济中的人 ,才有可能真实地理解人的自由与自由的人。从人的发展这个根本性的视角来说 ,市场经济的历史地位在于促成“世界历史性、真正普遍的个人”的生成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与道德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整个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的基础。从这样的意义来理解,我们就有理由把从原型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期称之为社会转型期。但是,社会转型的主体不应该是社会结构,而必须是从事自由自觉活动的实践着的人,因而,寻求社会转型的意义必须要着眼于人的价值取向与目的,即人本身。并把转型的意义视为当社会生产力提出质向发展的新要求时,历史的实践主体按照确认的“发展逻辑”,以求实现社会演化的过程。所以,在转型期,人的存在方式必须自觉地实施从依赖经验向依靠理性的转变。由此看来,社会转型孕育着三…  相似文献   

16.
生产力意味着什么?它表示人对自然的关系呢,还是表示人和自然的关系?学术界好象很少有人对此进行过考察。所以,对于生产力概念的表述,在很多学术论文和一些哲学、政治经济学的册子、名词解释中很不一致,常常有人把“人对自然的关系”与“人和自然的关系”两种说法来同时说明生产力的概念,以为两者没有区别。其实,“人对自然的关系”同“人和自然的关系”是两个内含互相交叉而范围不完全相同的概念,不能互相混淆。  相似文献   

17.
自十四大提出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以来,理论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的研究十分热烈,一些哲学界人士也已在考虑“市场经济条件下哲学应研究什么”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一些研究课题,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两种主张:一种是主张建立和研究“市场哲学”,研究市场经济建立过程中本身蕴含的各种哲学问题;第二种主张是强调要把市场经济作为新的哲学研究工作的“场景”,在这个新“场景”之下更深入地研究一些“老问题”和更新颖地思考一些新问题.这两种主张实际上是在两个不同的层次上解决“市场经济下哲学应研究什么”的问题,后一种主张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的“元理论”层次,而前一种主张实际上是近些年来哲学界人士正在探讨的“应用哲学”层次,抑或也可称之为“领域哲学”或“部门哲学”.我认为这两个层次的研究都有价值,都应当提倡和推进.同时,我也认为,在市场经济运作过程中人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人作为社会实践主体对市场经济机制的作用,市场经济运作的各阶段、各环节对作为社会实践主体的人的正、负效应的影响,以及市场经济下人的企望及其产生、需要及其满足、价值及其实现、活动内驱及其规律、历史主体和经济客体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等课  相似文献   

18.
“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必须发展,要走现代化道路。社会发展必然采取一种基本和基础性的制度模式。人类长期以来的社会发展实践表明,市场经济是发展生产力有效的制度形式,由此决定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和基础性的制度模式也只能是市场经济制度。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并且从本质上说明“计划和市场都只是经济手段”,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为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清除了思想障碍,为现代化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一词是在19世纪末新古典经济学兴起后才流行起来的。新古典经济学细致地剖析了商品经济如何通过市场机制有效地配置资源,市场被确认为是商品经济运行的枢纽。从此,商品经济也就开始通称为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即市场导向经济,反映的是一种以市场调节为主导基础的经济运行形态,其本质是通过供求规律、价值规律进行全社会资源配置和生产力布局。因而“市场经济”一词,从一开始就是从经济的运行方式,即资源配置方式立论的。在漫长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商品经济既是生产力的产物,又有力地推动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形态的更替。商品经济发展的初步阶段,商  相似文献   

20.
杨承训 《中州学刊》2006,1(4):26-31
恩格斯在论述生产方式的同时总是一起讲“交换方式”,含有社会主义新的交换方式的寓意,丰富了历史唯物论。历史表明,在社会化日益提升的条件下,没有交换方式,整个社会再生产就无法进行。商品———市场经济是交换方式的载体,它既有生产力属性,又有与一定生产关系结合形成的社会属性。商品———市场经济与生产社会化分不开,而社会化包括社会分工与社会联系两个方面,市场经济是社会联系的一种主要经济形式。社会化生产关系要与社会化生产力耦合得紧密,必须有一个发达的交换方式充当中介,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应当包含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的辩证关系。如果仅仅用“市场化”取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容易模糊和改变社会主义交换方式的内涵,导致私有化和“市场原教旨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