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化与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化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它不是在某个单一社会层面上发生的过程,而是在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各个层面上统一发生的过程.中国当代文化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有可能在世界文化的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也有可能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丧失自我.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自己的独立、自主性,"自主型"发展是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化有互补性,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会产生新的有益于人类进步的世界文化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必将对人类文化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创建和传承的物质精神成果 ,是任何社会和任何时代都必须直视的历史遗产。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最根本的特征和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加入WTO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重要举措。经济全球化既表现为资本扩张与增值的经济过程 ,又表现为思想文化激荡与碰撞的政治过程。就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而言 ,加入WTO后挑战与机遇并存  相似文献   

3.
徐圻 《贵州社会科学》2007,215(11):60-64
中国的改革开放正日益走向深入,文化的转型与重构是绕不开的话题.就当今中国来说,最大的文化背景是经济全球化及市场经济法则的普适化,这是任何关注中国思想文化建设的人不能不面对的.因此,要么我们不接受全球化、不选择市场经济体制,要么我们积极地接纳其有生命力的文化内涵,同时对之进行适合于中国国情的解读、整合与吸纳.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化从传统形态到马克思主义形态的现代转型是通过三个阶段完成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实现了对旧传统文化的解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是中国新文化产生的标志,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创造的邓小平理论则意味着中国马克思主义新文化的成熟。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必然会出现文化的全球化。多样性是文化的内在精神,文化的全球化进程中必然存在两种价值取向———世界性与民族性、全球化与本土化、统一性和多样性,并且它们是辩证的统一在一起的。在全球化的境遇中,我们既要努力维护民族文化的身份和地位,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文化形态;同时也要致力于寻求一种多样性的和谐协作,努力创造一种世界性的文化整合局面。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化现代化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中国文化发展需求(包括中国人的文化发展需求)与中国文化发展实际水平的矛盾。当前社会发展风云变幻,中国传统文化转型具有迟发外源性、非均衡性、复杂性、长期性、包容性等特点,论述文化转型的阶段目标和基本原则,中国应强调把现代知识、现代观念、现代制度作为文化转型的支点,中国传统文化转型具有六大着力点:突出文化的引领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坐标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性、突出"四个力"的标志性、"一体多元"文化发展的格局性、人的现代化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7.
从文化的构成来看,文化是个整体,主要是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构成.一般情况,文化的各构成要素彼此之间和谐统一的,可是当其中的某些因素被改变时,原本稳定的文化整体就开始出现了失衡.由于变迁的速度不同,物质文化首先作出反应,随着物质文化的变化,制度文化也随之作出调整.虽然精神文化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但是当文化形式改变和动摇了原有文化模式的根本精神或价值现念时,新的文化模式才得以产生.回顾近代中国发展的历程,实质上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在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的较量,是近代中国文化不断递进和演变的过程,近代中国文化就是在不断递进和演变中获得了连续发展的契机.  相似文献   

8.
科学与民主在人类发展史上相伴而行,科学精神的培育和发展与民主政治文化的发育在多个层面上具有关联性,现代政治文化的形成离不开科学精神的支撑。科学精神的不断发展在西方现代政治文化形成中发挥了强大作用,但对工具理性的过分推崇又背离了真正的科学精神,造成了科学的意识形态霸权。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从根本上说是一种道德伦理型文化,未曾受益于和助推真正的科学精神,在现代政治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必须大力培育以科学理性为主导的融人文精神于一体的当代科学精神,真正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型,促进现代政治文化的形成和社会现代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徽州经济文化的世界走向--《资本论》中的王茂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叶坦 《学术界》2004,(5):47-58
本文立足经济文化的全球化与民族性思考,以马克思经典著作《资本论》中惟一提到的中国人王茂荫为例,系统考察中华文化中颇具地域特色的徽州经济文化的世界走向.特别注重西方经济理论中的中国因素及其价值,强调中华民族传统经济理论对世界经济学的贡献.力图通过民族性、区域性的个案研究,揭示其对于全球化、普适化理论的意义,将以往的相关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层面.  相似文献   

10.
中国少数民族现存经济与传统文化相互依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要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的落后面貌,实现经济的跳跃式发展,必须导入新文化要素,调适其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差距,努力促成文化转型。文化转型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图书馆是社会文化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物质文化建设的有力基础,又是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在文化转型过程中有着特有的优势和作用。图书馆的文献服务、信息传递工作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是图书馆促进文化转型的主要手段。文章从:①保存传统文化,发掘传统文化的精华;②提供现代文化的多元选择;③加快信息流通,促进文化交往;④营造文化氛围,提高少数民族文化素质等方面,具体分析了图书馆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转型中的作用,指出文化转型将带来少数民族文化的繁荣、经济的跃进,同时也将促进图书馆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