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苏州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带来的金融人才需求趋势的新变化进行分析,提出了苏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对高职金融专业毕业生职业素质的要求。在此基础上,以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新的思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建设"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金融专业课程体系;落实"滚动式"工学交替教学模式,构建多层次的实践教学环节;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实践教学型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2.
康玉忠 《职业》2014,(32):19-20
2010年,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作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从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高质量要求出发,为了突破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障碍,坚持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道路,借鉴了国际上职业教育成功典范——新加坡"教学工厂"模式和德国"双元制"模式,提出了以"教学企业"为主基地的"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新理念,以校企合作的教学企业为平台,校企在"产、学、研"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取得了突出成效。  相似文献   

3.
应建明 《职业》2011,(20):57-57
笔者学校建校37年来,在教育教学方面不断探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近年来致力于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取得了一定成效。2011年我校被国家教育部、人社部和财政部联合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第一批立项建设学校,借此机会,笔者提出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供全国同类学校借鉴。  相似文献   

4.
刘立明 《职业》2014,(29):25-26
随着产业企业的转型换代升级以及人才需求方的变化,原有的中职"2+1"和五年制高职"4+1"人才培养模式渐显弊端,学生进入企业后往往出现理论基础薄弱、岗位实际动手能力低下和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新的"2.5+0.5"和"4.5+0.5"人才培养模式避免了原有模式不足,是对原有模式的优化。要实施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转变教学思想和实训理念;重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结构;挖掘合作内涵,密切校企融合。  相似文献   

5.
罗传沛 《职业》2014,(15):78-79
目前,社会大量需要"汉语—越南语"双语人才,越南语成为热门。就商务越南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来讲,广西华侨学校提出并实施了"3+3"商务越南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实现了中职学校商务越南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和创新。本文就"3+3"商务越南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和创新及其国际化教育的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并就此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业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孙俊红 《职业》2011,(12):70-70
改变教学管理现状,构建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新的教学管理模式,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工作的主要任务。"两师两员"管理模式,采取专业责任教师负责制,通过课程辅导教师、专业管理员、课程管理员实现对专业教学过程的统一管理,建立全方位服务支持体系,确保各教学环节的具体落实。整个管理模式体现了领导的统筹、决策作用,加强了教学管理的计划性、统一性,突出了学生的中心地位。一、"两师两员"教学管理模式的构建随着"三个1/3+1"教学模式的推进以及开放教育规模和专业不断增加,过去的管理模式、管理观念滞后,必须将工作重心转向对教学管理的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7.
沈敬东 《职业》2014,(23):28-29
本文结合竹山县实际情况,对如何实现建设"十星高地·秦巴强县"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8.
李阳 《职业》2014,(35):69-69
本文通过对河北省衡水市城市发展规划的具体情况和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汇总和比较,分析了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和区域人才短缺的现状,提出职业教育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为:首先要将区域性的产业结构定为中心,周边技术院校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开展工作要紧紧围绕该中心不偏离,并随着产业的发展趋势及时补充新鲜血液,保持技术先进性;同时应采用有地方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将学生的"在校学习"与"在岗工作"两个阶段进行有机结合,共同完成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可持续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应充分发挥政府、企业、院校三方的作用,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9.
陈诚 《职业时空》2014,(6):108-111
依据专业培养目标、人才规格与质量标准,通过对本专业的工作领域、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职业能力分析,创建了"三顶岗、两交替"生产主导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主干课程体系和包含顶岗实习在内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将所开设的全部课程按照功能建立课程平台,采用"教、学、练、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教学。  相似文献   

10.
张羽华 《现代交际》2010,(7):126-126
文章运用ESP教学理论,结合大学英语教学与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现状,提出了大学英语应与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相结合,在大学三四年级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后续教育,实现大学英语"四年不断线"的教学构想,并就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综合能力,教材建设、教学法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魏萍 《现代妇女》2014,(2):69-70
新形势下武警院校"合训"学员的人才培养需求发生了深刻变化,对院校实验室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院校实验室管理建设上的一些问题突显,深入分析院校实验室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管理建设方法有利于院校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2.
鲁琳雯 《职业》2011,(33):52-54
一、构建"订单式"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重要意义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是本专业教学教育适应市场需求和改革发展趋势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校企深度合作共同制订培养方案,进行人才共育、课程开发、教学考核,目的是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3.
王媚娥 《职业》2014,(35):148-149
工学结合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有机结合,是一种符合学习个体发展、社会人才培养需求的教学理念。文章根据工学结合的内涵,对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目标予以重新定位,并从课程内容的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教材的开发与建设、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多元化"教学评估体系的建立以及"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等方面对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建设予以详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4.
范庆华 《现代妇女》2014,(11):12-13
室内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交叉学科,与建筑设计、土建工程、材料和施工工艺有着密切的联系,实践经验和行业经验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我国高等院校的室内设计专业开设于上世纪70年代末期,长期以来偏重于本、专科的学历教育,在实践技能方面有所缺失。新世纪以来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对室内设计专业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式有了新的改革和完善,在"双师"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方面进行了大力的建设和发展。本文根据笔者长期从事高职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科建设及教学经历,结合本专业的发展过程,谈一些实际的体会,以期使得在未来的时期更好的响应国务院关于高职院校建设发展的政策,抓住机遇,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进一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和投身职业教育,完善现代学校制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彭辉 《职业》2014,(30):96-96
本文在对中职学校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现状进行了解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基础会计课程中如何运用手、脑、眼、口、心并用的"五动"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最后结合教学实践对"五动"教学形式进行了简要的反思。  相似文献   

16.
郑丽华 《职业》2011,(29):47-48
《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年)明确提出,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围绕这一目标,高等职业教育进一步提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以就业为主的教育,人才的培养要突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满足实际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人的健康"出发探讨"健康城市"的建设,形成"以人为本"的健康城市建设的新思路。通过对"人的健康"发展对建构"健康城市"的相互关系的探讨,提出了健康城市建设的促进策略。  相似文献   

18.
谭英华  毛丽 《职业》2013,(2):38-38
如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职业学校改革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本文从校企合作、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理实一体"教学、职业道德教育四方面,提出了对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张刚三 《职业》2011,(33):38-39
"一体化"教学模式是符合职业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它能够有效缩短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距离。如何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已成为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多年来,我校在机械类钳工、焊接、机械加工、数控四个专业的教学中不断探索"一体化"教学模式,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并摸索出适应技能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  相似文献   

20.
《职业》2011,(12):16-16
在3月1 3日召开的杭州地区技工学校校长联谊会上,萧山区技工学校的许红平校长提出了要开创"高技能+高学历"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为了让计划早日变成现实,也为了完成年培养1 600名高技能人才的任务,在联谊会召开后的第二天,许红平就与浙江万达汽车方向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祖明,共同出席了首个业余"高技能+高学历"大专班的开学典礼,对首批参加学习的23名学员寄予了厚望。此举并非萧山区技工学校的神来之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