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策略型消费者的最优订购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厂商改变价格的成本越来越小,动态定价机制也越来越受到厂商的青睐。然而,消费者在信息相对充分的情形下,会对厂商未来的价格产生预期,而不是当价格低于自身的保留价格就会马上购买,从而产生观望等待。通过运用博弈论中经典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讨论在消费者的这种策略行为下,厂商如何决定最优的初始订购数量。结论表明,忽视消费者的策略行为将会导致厂商的利润严重损失,消费者的风险厌恶虽然很大一部分程度可以缓冲消费者自身策略行为给厂商带来的不利影响,但随着消费者风险厌恶程度的减少,消费者的策略行为对厂商带来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厂商可以通过适当的库存数量,增大消费者买不到产品的风险,从而减少消费者的等待行为。  相似文献   

2.
消费者策略行为视角下短生命周期产品的定价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消费者策略行为出发,通过运用经典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讨论面对消费者策略行为时,短生命周期产品厂商如何有效进行收益管理.结论表明,在短生命周期产品收益管理过程中,忽视消费者策略行为会导致利润的严重损失,厂商应根据库存和消费者的理性预期制定相应的价格决策.当库存较少时,厂商基本可以忽略消费者策略行为而制定较高价格;当库存相对较多,厂商的最优定价决策依赖于理性预期均衡;当库存非常充裕时,最优定价决策与消费者折扣因子紧密相关.厂商可通过适当的库存数量增加产品缺货风险,而减少消费者策略行为的不利影响.这对短生命周期产品的收益管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存在战略购买需求的易逝资产销售策略问题。垄断厂商基于利润最大化目标确定易逝资产定价、供给、机制选择和配给策略,战略消费者通过锚定预期价格安排战略购买时机。不同于通常基于效用理论研究定价的思路,本文首先基于锚定效应和跨期价格均衡思想探寻不同战略等待购买规模的市场预期需求曲线和动静态定价区域;其次在众多预期需求曲线中寻找市场有效定价前沿(即有效预期需求曲线);再次在利润曲面上找出与有效定价前沿对应的容量扩展线(即最大利润曲线);最后沿容量扩展线和有效定价前沿搜寻最大期望利润及相应策略。研究表明,消费者保留价异质和需求不确定性是动态定价和战略购买存在的根本原因;市场在不同战略等待购买规模状态拥有不同预期需求曲线,最大战略等待购买规模状态预期需求曲线是市场有效定价前沿。动静态定价机制各有其所适用的容量和价格空间,消费者保留价水平和战略消费者规模决定动态定价空间大小,随机需求分布差异只影响动态定价空间形状(即影响需求弹性)。在跨期价格均衡区域内,提价和扩容都会加剧消费者战略购买程度,供给越大定价往往越低。战略购买不仅会降低厂商供给、定价和利润水平,改变不同类型消费者之间高低价购买机会,甚至还可能影响定价机制选择和配给策略。压缩过度供给和虚高价格空间可降低战略购买导致的利润损失。本文研究结果可为考虑消费者行为的需求价格理论研究和运营管理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策略消费者的行为越来越受到厂商的重视,本文在假设消费者为风险规避型,对商品评价异质,考虑策略消费者和非策略消费者并存的细分市场上,比较两阶段定价和单一定价的优劣,研究限量策略实施的条件,进一步扩展至厂商能同时决定库存和价格的情况。研究表明消费者为风险规避型时,两阶段定价策略优于单一定价策略;策略消费者所占比例越大,消费者风险规避程度越高,第二阶段价格折扣越大,厂商越青睐限量的两阶段定价策略。此外,制定适度的价格折扣才会使厂商增加利润,过度的折扣竞争对厂商和消费者都没有好处。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的是存在战略消费者行为风险的动态定价问题,垄断厂商在需求不确定的有限时间内销售定量易逝商品,追求既定风险下的期望收益最大化;战略消费者在动态定价下基于参考价格安排购买时机.研究表明,厂商和消费者的行为策略间存在完美博弈均衡;在均衡价格范围内,战略购买行为改变了各交易主体的收益或支付,扩大了厂商收益不确定性风险;风险敏感的厂商定价趋于保守;交易信息透明是厂商实现预定目标的引导条件.  相似文献   

6.
随着企业竞争的激烈化,顾客对于等待时间越来越敏感,产品对于他的效用不仅与价格有关,而且也与获得该产品的等待时间相关.考虑了等待敏感型顾客的选择行为,针对一个生产与需求过程都存在随机性的企业,研究了差异定价及相应的库存策略.当企业持有库存时,顾客不需要等待;而当企业发生缺货时,如果顾客购买,就需要等待企业生产;企业需针对这两种情况进行差异定价.然而差异定价策略可能导致顾客采取投机的行为.文章首先推导了不存在投机行为时企业的最优策略,分析了企业实行差异定价策略的条件;进一步,还给出了防止投机行为的条件,以及存在投机行为时企业的最优策略.  相似文献   

7.
消费者的策略性行为使零售商的生鲜农产品的定价和库存决策面临更大挑战。本文基于报童模型,综合考虑消费者的策略性行为,对生鲜农产品价值下降进行离散化处理。刻画策略性消费者的决策行为,构建零售商的单阶段和两阶段定价及库存决策模型,分析了产品价值剩余率对消费者行为、零售商最优定价、最优库存水平以及零售商利润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在单阶段模型中零售商最优价格和最优库存水平均随产品价值剩余率的递增而递增;而在两阶段模型中,第二阶段最优价格随价值剩余率的变化趋势可能存在阈值。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厂商可以根据消费者的历史购买信息实施差别定价.该文主要研究相互竞争的厂商基于消费者的购买历史实行差别定价的本质特征和形成机制,以及实施这种定价策略能否在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分析结果显示,在竞争性差别定价均衡中,消费者寻求多样化购买是厂商实施差别定价的内在原因,厂商在第2期通过给予价格优惠吸引消费者重复购买,对忠诚的消费者给予奖励,并在第1期弱化竞争,导致两期竞争存在"默契合谋",消费者寻求多样化购买成为竞争厂商利润的源泉;如果厂商能够比竞争对手率先实施差别定价的营销策略,那么就能在竞争中获取优势.另外,清晰地刻画了竞争性差别定价均衡存在且唯一的充分条件.该文的研究结果可以很好地解释现实经济中许多厂商的定价竞争策略行为,对于厂商的产品营销战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的是考虑顾客(包括投机者和战略消费者)行为和风险因素的定价及配给问题。垄断厂商在需求不确定的有限时间内销售定量易逝商品,追求既定收益下风险最小的定价目标。投机者追逐买卖最大利润,战略消费者力求购买支付最小,二者在厂商不变价下基于市场预期价格安排购入时机。研究结果表明,厂商、投机者和战略消费者的行为策略间存在博弈均衡;在均衡价格范围内,投机存在是增加或减少厂商期望收益取决于价格和销量变化的收益效应;投机者投机不确定需求可分散厂商收益风险,投机确定需求只会激励消费者战略购买;定价辅以配给既可遏制过度投机,又可平衡战略购买;厂商承担的风险随价格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
李钢  魏峰 《管理学报》2013,10(2):225-232
考虑由一个制造商、一个零售商和若干具有策略行为的消费者组成的供应链。零售商在销售期开始前宣布实施价格保障承诺。销售期划分为全价期和清货期2个阶段,选择在全价期购买商品的消费者可以在清货期索要差价,策略型消费者要决定是否等到清货期购买商品。制造商和零售商之间实施批发价格和价格补贴的联合契约,对清货期剩余商品制造商会向零售商提供价格补贴。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策略行为会降低供应链的利润,采用价格保障承诺可以缓解策略型消费者的等待行为,但不能完全消除等待行为;在策略型消费者存在的情况下,批发价和价格补贴联合契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零售商的利润,降低策略型消费者等待行为对零售商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