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高空抛物之法律治理已实现分散治理向协同治理的转型。前者以“侵权+补偿”之双层责任体系保障受害人的民事权利,后者则以《民法典》上公安机关调查职责等关联性条款的设置为肇端。但受到公私法理念对立、民事单行法思维和实用主义调整思路等因素影响,协同治理模式拘泥于各部门法的个别优化,缺乏对协同观念与方案的理论关照,从而导致不同部门法之间各自为政且相互掣肘。鉴此,宜从整体和部分两个方面展开反思与完善,以协同共治理念为指引,妥善确定各部门法治理的逻辑关系及其效力范围。具体而言,一要强调可能加害人补偿责任的限制适用;二要推动高空抛物防治义务向公法属性回归,构建行政机关主导的多层次救助体系;三需对“高空抛物罪”构成要件的解释保持谦抑。  相似文献   

2.
<正>4月24日,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博士生导师、法学研究所所长李林教授应邀来到石河子大学政法学院,为广大师生作了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与完善"的讲座。本次讲座由石河子大学副校长夏文斌主持。新疆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德全英,石河子大学政法学院党委书记闫卫华、院长刘贡南及  相似文献   

3.
立法实施是宪法实施的重要路径,宪法在公法、私法场域不同部门法中的实施路径不甚相同。宪法在部门法中的实施既要确保宪法对部门法的价值统合,又要维护和尊重部门法自身的体系完整,还要维护和实现部门法之间,尤其是跨法域部门之间的较为妥当的衔接。目前,宪法在部门法中的实施总体向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宪法与民法的衔接通畅问题、公法与社会法场域诸部门法单方面推进对宪法统领效果的稀释问题、宪法对部分性质定位不清的法律的统合问题等。这些问题是由法域分化时期划分标准的变迁冲突、作为顶点的宪法制度结构性不均衡以及部门法彼此之间的衔接不顺畅造成的。完善宪法在部门法中的实施路径,需以部门立法为着眼基点,明确法律部门划分的逻辑,确保宪法和部门法及部门法体系之间的衔接沟通。  相似文献   

4.
2011年11月18-19日,中国国际私法学会2011年年会暨《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以下简称《法律适用法》)实施问题学术研讨会在云南省昆明市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国际私法学会主办,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与云南大学法学院承办,来自全  相似文献   

5.
法治作为一个历史概念,既具有普适性,又具有地方性。对源自西方的法治概念作中国情势解读,它在组成形态上包含私法之治、私法的公法之治、公法之治三部分。法治视野下的行政体制改革的使命,实质上就是要在行政领域实现行政法治;作为互动的另一面,行政体制改革应当从观念变革和法律制度完善两个方面对法治作出回应。  相似文献   

6.
依法“治官”与贞观之治沙宪如治国不可无法,一个国家的稳定与强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法律的健全。唐太宗贞观时期之所以成为封建社会的“盛世”,也是与建立了完备的封建法制分不开的。治国之本在于依法治民,但其关键则在于依法“治官”。官良则民治,民治则国安。故...  相似文献   

7.
一在中国法制发展史上,成文法的传统由来已久。早在公元前六世纪的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新兴地主阶级代表人物便率先打破“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的习惯法传统,发起了轰轰烈烈的公布成文法运动,鼓吹用法律的形式维护本阶级的利益。中国成文法起始时便有明显的公法色彩,即重刑轻民。公法与私法划分是西方学者根据法律的调整对象不同而作的一种划分。所谓公法主要是调整法律地位不平等的当事人(即国家与普通个人)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着眼于维护国家利益及社会整体利益,它通常通过国家的力量来保证实施,现代法律体系中的宪法、刑法、行政法…  相似文献   

8.
随着学界对“现代中心主义”的反思、对法律性质问题的复杂性的追问,有关民间法、习惯法的研究呈现出强劲态势。在此情形下,由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法学院和青海民族学院法学院联合主办的全国首届民间法、习惯法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7月6日—8日在中国夏都———西宁举行。主要内容如下:一、民间法的一般理论人类秩序之达成,并非国家法一端之功劳,生于草根社会之民间法亦不可或缺。因此,本次会议首先针对民间法的一般理论展开探讨。从宏观角度而言,有学者通过透视中国法治进程中的现代化与本土化之冲突,研究国家法与民间法的二元建构,探讨现代法制…  相似文献   

9.
狄骥首次把社会连带理论带入法学的研究,把公法的变迁描述为从主权到公共服务的运动.从治理的视角来看,公法的变迁实际上是国家治理技术转型的结果.公共服务取代主权促进了治理技术的全面发展:治理形式由主权权力发展成为生命权力;治理手段由单一的法律之治转向了众多的规范之治;社会的自治和公民的自由变为了一种俭省的治理技术.中国公法的语境与一百年前的西方有诸多差异,应谨慎对待通过公法的变迁来实现对社会的全面治理.  相似文献   

10.
刑法的保障性、严厉性以及合理的法律体系之构建,决定了刑法只能是保障法,而不可能既是保障法,同时又是根本法或部门法、公法或私法、社会法或生态法。刑法的这一法律特性要求我国在刑事立法上确立生态法益在刑法法益中的独立地位,同时对刑法法益进行重新排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