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日本精神文化国际化的全球意义[俄]M.季塔连科自70年代末期以来,为了消除同美国、中国、韩国及东南亚国家关系上的历史遗留问题,日本政府作了大量工作,不承认这一点是不公正和不客观的。日本对稳定西方的世界经济制度作出了不小的贡献,对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相似文献   

2.
新俄罗斯在世界上的位置[俄]B.M.库德罗夫作者为俄罗斯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国际比较社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其文分三部分:问题的历史情况、现代世界中的俄罗斯经济、2010年前俄罗斯社会经济发展基本趋势预o。过去,美国中央情报局和苏联中央统计局都夸大了前苏联...  相似文献   

3.
据俄罗斯《远东问题》杂志1995年第3期报道,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东亚国家(中国、日本、朝鲜)民族中心“中国馆”于1995年2月8日正式开馆。远东研究所所长M.л.季塔连科教授在“中国馆”开幕式上指出,该馆成立的宗旨是向俄罗斯各阶层人民,特别是年轻人传播关于中国、中国文化和传统的知识,进一步促进俄中两国间的文化、学术交流。中国驻俄罗斯大使,俄中友协主席、俄罗斯科学院院士C.л.齐赫文斯基出席了开馆仪式。 “中国馆”下属远东研究所,它将成为俄罗斯科学院汉学家协会以及俄中友协的活动基地。在俄罗斯  相似文献   

4.
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中国学〔俄〕Л.古多什尼科夫Г.斯捷潘诺娃赵国琦译总的说来,苏联解体对俄罗斯中国学的水准并未产生不良影响,因为原苏联主要的中国学中心都在俄罗斯境内,有关的学者基本上集中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列宁格勒),部分集中在新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  相似文献   

5.
20 0 4年 4月 2 7日是俄罗斯著名中国学家季塔连科 (ТИТАРЕНКО ,МихаилЛеонтьевич)院士 70岁寿辰 ,俄罗斯总统B .普京、俄罗斯科学院院长Ю .奥西波夫、俄罗斯科学院主席团以及他的同事、朋友和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的国内外学术合作伙伴都向他发来贺电或贺信。①一、简 历М .Л .季塔连科 1 934年 4月 2 7日出生于农民家庭 ,在以优异的学习成绩从阿尔泰地区一所师范学校毕业后 ,他于 1 95 3年被推荐到莫斯科大学哲学系继续深造。从那时起 ,季塔连科便对中国的教育学和哲学产生了兴趣。当时 ,前苏联还没有相…  相似文献   

6.
改革的五年──危机的五年〔俄〕H.施梅廖夫文章分析了苏联解体后五年多来俄罗斯的经济状况和今后的发展前景。文章分4个部分:危机的根源;改革者的成功之处;新时代的失误、错误和罪行;改革的前景。极权主义的社会主义在俄国的崩溃主要不是由于外部的压力,而是由于...  相似文献   

7.
变革中的苏联图书馆〔俄〕y.库茨明杨丹译在过去的一年里,苏联公众恢复了对115500个图书馆曾失掉的信心。而且情况相当乐观。大约12个月以前,读者都离图书馆而去。现在面对日益增加的读者,阅览室显得十分拥挤不堪。在读者群中青年占较高的比例。在莫斯科国家...  相似文献   

8.
据苏联《远东问题》1987年第3期报道,1987年2月3日在莫斯科举行了苏联中国学家协会理事会会议。会上,苏联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哲学博士M.季塔连科作了“关于以苏共二十七大和苏共中央一月(1987年)全会精神改革苏联的中国学”的报告。协会副主席、历史博士Ю.М.加列诺维奇作了“关于协会理事会1985—1986年度工作总结和1987—1988年工作计划建议”的报告。报告指出,苏共二十七大决议要求苏联中国学家为苏中人民友谊作多方面的工作,为发展苏中友谊,为巩固两国睦邻友好关系作出更大的贡献。协会应当研究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必须特别注意研究这些经验  相似文献   

9.
当代世界人类学[俄]A.O.鲍罗诺耶夫等星泉译苏联科研人员在研究人类问题时,坚持严格区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影响范围,将人类学定义为“研究人类起源和进化、人类的形成和人体结构的正常变异的科学”(《苏联百科词典》中文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北京·上海...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与苏俄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联哲学”是20世纪的独一无二的历史现象,它经历了从产生、存在、演变到终结的全过程;“后苏联哲学”即今天“俄罗斯哲学”的现状表明并无形成全俄统一哲学的迹象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远东》杂志 2 0 0 3年第 4期发表文章 ,祝贺俄罗斯著名的中国学家加林娜·阿列克谢耶夫娜·斯捷潘诺娃70岁寿诞。斯捷潘诺娃 1 93 3年 7月 1 9日出生于苏联驻中国新疆塔城领事馆工作人员的家庭 ,从此与中国学研究结下了不解之缘 ,以致后来成了研究中国党政体系的著名专家和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的中国学研究首席研究员。她最初考取了莫斯科东方学学院 ,后来由于该院解散便转学来到莫斯科大学 ,并在 1 95 7年毕业于这所大学经济系的“中国经济”专业。毕业后 ,斯捷潘诺娃曾多年在苏联对外贸易部和国家电台工作。 1 971年她进入俄罗…  相似文献   

12.
据苏联《消息报》1985年9月28日报道,苏联著名的中国学学者、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经济学博士、教授斯拉德科夫斯基因长期患重病医治无效,已于1985年9月25日逝世,终年79岁。米哈伊尔·约西福维奇·斯拉德科夫斯基1906年生于一个工人家庭,1923年成为一名铁路工人,开始参加工作,1926—1927年在中国上海共产主义大学任教,1928年加入苏联共产党,斯拉德科夫斯基于1930年在苏联远东大学毕业,此后的三十五余年中,他一直在苏联对外贸易方面的许多负责岗位工作。他曾任苏联对外贸易人民委员部委员;苏联驻中国商务代表;1945年曾任驻中国东北苏军司令部经济  相似文献   

13.
20 0 1年 5月 2 9— 31日 ,中俄区域合作与发展国际会议在哈尔滨市召开。这次会议是由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和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经济研究所联合主办 ,哈尔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哈尔滨利民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黑龙江省中人律师事务所协办的。参会正式代表 1 4 7人 ,其中俄方代表 1 4人 ,包括西伯利亚分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库列绍夫院士 ,俄中友协主席、俄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季塔连科通讯院士 ,俄经济发展部生产力研究委员会主席格兰别尔格院士 ,俄科学院远东分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米纳基尔通讯院士等…  相似文献   

14.
土库曼斯坦的宪法改革[土库曼]M.O.哈伊托夫作者系土库曼大学宪法教研室主任、法学博士、教授。。文章介绍1992年通过的新宪法的有关情况。历史回顾。数十年来,前几个土库曼斯坦社会主义宪法都没有重大的变化。苏联解体,1990年8月22日土库曼斯坦宣布国...  相似文献   

15.
印俄关系的历史,现状及对我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印度独立以来 ,同苏联——俄罗斯的关系一直处于稳步发展的状态。冷战期间 ,印度同苏联出于各自的战略利益相互支持 ,形成了“印苏特殊关系”。冷战结束后 ,印俄两国在当前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下 ,继续保持战略合作关系。印俄关系的发展将对我国产生一定的影响。一、冷战期间的“印苏特殊关系”印度苏联于 1 947年建立外交关系 ,但在 1 95 4年以前 ,两国关系比较一般。自 5 0年代中期开始 ,苏联为了抵制美国在南亚地区的渗透和扩张 ,开始同印度建立密切关系。当时美国在南亚的战略企图是 :建立并巩固反苏防线 ,阻止苏联取道陆路南下 ,确保西…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生态法律体系的发展问题〔俄〕M.M.勃林丘克本文由勃林丘克等4人合著。勃林丘克系俄罗斯科学院国家与法研究所生态法研究中心领导人,法学博士。全文由1.决定俄罗斯生态立法发展设想的因素;2.生态立法现状;3.生态立法发展前景;4.生态法律体系本身的...  相似文献   

17.
L.科恩获1992年库利─米德奖库刊─米德奖(Cooley-MeandAward)是社会心理学界的最高奖项,一年一度由委员会评选.授子那些毕生从市社会心理学研究并取得突出成就的学者。1992年度的库利─米德奖授予科恩(MeloinL.Kokn).以表...  相似文献   

18.
自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从波罗的海至远东地区都实行了开放,以求大规模吸引外资,促进经济发展。但是效果并不显著。俄罗斯自1991年9月1日颁布第一部《俄罗斯联邦外国投资法》以来,外国在俄罗斯的投资虽在不断发展,但相当缓慢。据统计,1991年俄有合资企业1825家,1993年约有6500家,1994年约12000家,1991年吸引外资1.36亿美元,1992年3.49亿美元,1993年17.09亿美元,1994年5.49亿美元。据联合国贸发会发表的《1997年世界投资报告》指出,…  相似文献   

19.
苏联解体后,旧体制下的经济秩序被打破.新的经济体制又未来得及建立,所以俄罗斯的经济形势始终混乱不堪。为了尽快走向市场经济,俄罗斯政府于1992年1月进入了激进的经济转轨时期,推行了一套“休克疗法”式的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方针。其做法是:放弃国家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大幅度放开物价,使商品价格骤然间几倍、几十倍地增长,并将企业一下子推入市场;导致其产、供、销失去组织,失去监控。结果.两年的时间里,俄经济大幅度下降,财政赤字居高不下,通货极度膨胀,人民的生活水平跌入低谷,贫富悬殊的现象日趋严重,极少数暴发户甚至…  相似文献   

20.
1991年末苏联解体后,日本外交既保持了其连续性,又根据新形势做出某些新调整。本文拟从日本对苏联解体后国际形势的认识、日本外交的总体目标和对美、对俄、对华、对东南亚及朝鲜半岛政策等几个侧面,做一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