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1 毫秒
1.
随着明清时期蒙古社会体制发生变化,其经济贸易市场形式也发生一些新变化。明清时期,蒙古单一的游牧经济所需的农耕经济补充大多以朝贡的形式来进行。蒙古游牧经济除了平时民间交易和"马市"之外,朝贡这一政治色彩浓厚的方式也是对游牧经济的补充。蒙古民族通过朝贡接受政治色彩浓厚的条件并改变传统的抢掠性军事行动,同时中原朝廷也达到了稳定北方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蒙古秘史》一书不仅是记载蒙古族游牧文化的历史文献,更是教育事件研究的结晶。通过对它的研究能揭示13世纪蒙古高原的独特游牧生活教育方式、古老教育方式的奥妙和适应于游牧生活的特点。本文首先介绍了《蒙古秘史》的研究现状,说明了对本书教育方面研究的薄弱点;然后举例《蒙古秘史》中体现的有关教育方面的事件,分析古代蒙古族游牧生活...  相似文献   

3.
蒙古族是典型的游牧民族之一。蒙古族游牧经济的内涵,是在农业文明时期,通过畜牧业生产方式而体现的蒙古族牧民劳动者素质技能的提高;蒙古族游牧经济的外延,包括种类上的“五畜”和时空上的界定。时间自蒙古民族形成到清朝末期,空间以蒙古高原为轴心地区。蒙古族游牧经济的基本矛盾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利益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元朝的灭亡,给蒙古族的经济政治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蒙古单一的游牧经济重新面临着农耕经济的补充局面,该问题成为了蒙古社会经济的主要矛盾之一。明清时期与北方的经济贸易过程中,贸易双方总体上呈现"互利"的好局面。从贸易整个过程来看明清两朝都采取了"支持"和"限制"的双重策略。该论文通过分析明清时期对蒙古实行的贸易政策,研究了其中存在的贸易经济利益及互利关系、社会作用等。  相似文献   

5.
游牧和狩猎是早期蒙古人主要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家庭关系在蒙古人中确立较早,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组织基本上以家庭为单位来进行。伴随着蒙古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婚姻习俗多样化、高尚的妇女地位、财产继承和游牧狩猎的生产生活方式,古代蒙古人展示给我们的家庭观念是丰富而又独特的。  相似文献   

6.
东察合台汗国时期是西域蒙古人融入维吾尔族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东察合台汗国境内的蒙古人经济生活方式由游牧逐步走向居的农业生活,其宗教信仰也由萨满教、佛教改为信仰伊斯兰教,其语言文字也逐渐改变为操察合台语了。由此,东察合台汗国境内的蒙古人逐渐融入当地的维吾尔族之中,为叶尔羌汗国时期维吾尔族发展为一个近代民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蒙古族族源传说起源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把蒙古族族源传说置于北方少数民族文化与文学传统中进行探源,并指出蒙古族族源传说脱胎于蒙古人萨满教神话,与早期萨满教“天崇拜”信仰有着密切联系。它产生于蒙古民族共同体形成以前的前历史阶段,在天命所生型族源传说的雏形上逐步发展成为诸类型的族源传说。从族源传说所反映的经济文化类型来推断,它传承于蒙古人脱离狩猎生活过渡到游牧社会,氏族制解体、早期封建关系得到确立的时期。  相似文献   

8.
随着都市化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草原游牧生产生活方式正在逐渐消失,其传统的文化形态也发生了巨大的变迁。作为草原游牧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蒙古族传统服饰文化,也在时时刻刻受着都市文化的影响而发生巨大的演变。为了更深一步了解这种演变情况,基于田野调查所收集到的第一手资料,对呼和浩特市蒙古族居民传承和改造蒙古族服饰传统的过程进行了民族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清末的蒙古社会经济极为凋敝落后。在"开放蒙地""移民实边"热潮刺激下,蒙古王公提出了振兴畜牧业、整顿农业、发展工商业为主要内容的发展蒙古经济的思想。这是清末蒙古王公对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初步思考,是蒙古民族要求实现经济近代化的表达,在蒙古民族思想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鸦片战争后,蒙古社会危机日益加剧.清政府不得不考虑以新的政策来应付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于是移民实边政策开始实施,从此开始了对内蒙古地区的全面放垦.清末移民实边政策对蒙古社会经济造成了深刻影响,一方面促进了多元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封建领主制经济的瓦解;另一方面破坏了草原生态、加剧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