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萨满文化精神与东北作家群的小说创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化精神是一个地域中人的文化脊梁.在东北地域,萨满文化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东北作家的成长,并在他们的精神世界留下了很深的印记.他们再现萨满文化精神的同时,也揭示了这一宗教对人精神的戕害.  相似文献   

2.
高修卫  于淼 《理论界》2008,(7):80-81
一个地区人们创造力的高低影响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速度。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东北地区形成了自己的地域文化。东北地域文化虽具有许多很有价值的精神,但其重经验轻理性的少数民族文化、封闭保守的移民文化、贬抑个性的殖民文化、“官本位”为主的体制文化等方面,限制了东北人创造力的发挥。  相似文献   

3.
由金毓黻对"东北"范围的界定出发,对东北地域的涵盖范围、东北地域族群与文化的发展特点、东北地域族群与文化发展的归宿等进行了探讨。认为"东北地域"的提法较"东北地区"更为适合;东北地域文化分为两个不同的大类:一是本土化特征明显的族群文化;一是交融特征明显的混合型族群文化;东北地域的政权和族群积极参与构建多民族国家的实践,是东北地域族群和文化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4.
探索吉林地域特色的文化精神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吉林文化是东北文化中别具特色的一大区域文化 ,它在地理构成、民族构成、经济构成和历史构成上 ,都别具一格、自成体系。吉林文化具有博采众长的包容性、英雄主义文化品格、鲜明的现代文明素质、注重团结合作这四大地域特点。而浓厚的计划经济意识、人际关系依赖、粗放经营、流动性差乃其缺陷所在。必须弘扬具有吉林特色的优秀文化精神 ,改造传统文化 ,为吉林省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5.
振兴东北与振兴东北文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新千年东北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和转折点,也是东北人又一次新的伟大创业。这次创业的实质,是东北及吉林省从传统工业社会向新型工业社会的深刻变革,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深刻变革。建设新型工业社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然是第二次创业,就需要一种新的创业精神。打造新的创业精神,必须改变传统的地域文化。东北社会结构的变迁史,是一个以辽河流域为农耕社会桥头堡,逐步向北扩张的过程。解读东北地区社会结构的特点,应从农耕、渔猎、游牧文化融合入手。东北正经历传统的农业社会与传统的工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转型的阵痛。两次“东北现象”已表现出东北社会结构调整与转型的矛盾。为适应社会转型的需要,必须对东北社会的单位本位、人际关系非规范性互助与社会流动的保守趋向加以认真、彻底的改造,代之以市场经济社会需要的契约关系本位、科层化法制化的规范性人际互动关系,以及开放性和流动性。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必须克服间歇性发展的历史局限,代之以持续性发展的社会机制。因此,我们必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主观世界,改造传统的地域文化,追寻适应持续性发展需要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6.
徐光荣、徐彻传记文学创作,以地域文化为底色,在严谨考证辨析史料基础上,对东北地域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人物和事件做白描,为东北某一历史时期的代表人物立传。徐彻主要以清代前后,尤其清代历史上的帝王为传主,从努尔哈赤开始到慈禧在内的历史人物,均在深入研究清史基础上,客观公允、鲜活生动地评价和记述。徐光荣在查阅800余万字关东军档案、历史文献和资料的基础上,对日军发动的"九一八"事变中的历史人物做梳理,撰写《血色残历——侵华日军发动的"九一八"事变》、抗联英烈赵一曼系列传记,详实记录这一期间的历史人物,为爱国主义教育作出了贡献;徐光荣还深耕地域历史文化土壤,比较和研究辽海文化与中原文明互动,为辽海传统文化传承作出巨大贡献的人物立传。两位先生在传记记述过程中,对源远流长的东北地域历史文化传承和文化精神做了深入探寻。  相似文献   

7.
东北历史的发展进程同时也是一部移民历史,移民对东北地域文化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一直影响至今。移民的文化思想与东北的本土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具有东北地域特色的移民文化,梳理移民文化资源所形成的文化产业现状,研究东北移民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分析东北移民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探索东北移民文化产业发展策略,对促进资源转化、实现文旅融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萧红的创作以反映东北乡土的作品最为突出 ,她的作品灌注了东北作家群特有的“东北精神”。萧红充满乡土风情、蕴含浓重文化意识的作品 ,填补了北大荒地域文化的空白。  相似文献   

9.
闫秋红 《学术论坛》2006,3(5):147-151
与主流文学相比,现代东北文学长期存在着一种滞后性,然而,新鲜的、异质的东北地域文化又使其在某些机缘促动下获得了一种先锋性的品格。东北特有的地域文化是其独占风气之先的源泉和动力,而这种地域文化又是以萨满教文化为发展原点的。萨满教文化不仅影响了现代东北文学的主题意蕴和人物的性格特征,而且也参与了小说叙事和形式技巧的革新与创造,为小说在形式方面的探索和实验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东北创业文化的发生、养成与演化建立在三种历史经验之上:新中国成立以前的"生存型"乡土移民创业文化,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的"动员型"社会主义计划移民创业文化,改革开放后的"发展型"市场经济移民创业文化。这三种创业文化类型,构成了东北地域创业文化的基本"传统",即"闯关东"乡土文化传统、"社会主义新传统"、转型市场经济传统。这三种不同的创业文化形态之间相互冲突、彼此制约,共同构成了目前东北创业文化的大致轮廓和框架,也铸就了当下东北移民创业的基本状态和氛围。为了构建东北新型地域创业文化,必须打通和激活上述三种"传统"创业文化中的优秀因子。  相似文献   

11.
陈涴 《理论界》2005,(7):196-197
笔者认为东北地域文化符号以"辽海"为最当.地域文化符号的内涵,由三大要素构成,即地理、历史、文化,视此三端,"辽海"之为东北地域文化符号之义自明.  相似文献   

12.
地域文化和大学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两个子系统,二者有着紧密的联系。以地域文化为背景,搞好大学精神文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和实践价值。大学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大学精神文化建设要在积极挖掘、研究、开发,创新和利用地域自然、历史人文资源基础上,创新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凝练体现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校训,培育优良校风,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开展大学精神文化教育,培育先进大学精神文化增长点和校地文化互动新模式,使大学真正成为知识、思想、理性、道德的诞生之所和人类精神家园,成为地域文化精神的辐射源。  相似文献   

13.
明代黔东北地域儒学的迅速传播,使该地域学习儒家文化蔚然成风,科举考试取得了辉煌成就,引起了黔东北地域文化体系的解构与重建,由明初土司文化为主流发展到明代中后期以阳明文化为主流.黔东北儒学的传播,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既与明朝统治者对儒家文化的大力提倡推广紧密关联,也离不开家乡士子对桑梓教育的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14.
诚信是一种道德行为,也是一种制度行为,更是一种文化行为。东北地区诚信不足的成因在于缺乏诚信文化。传统诚信文化不能起到有效的文化约束作用,受长期计划经济和东北地域文化以及人口性格特征的影响,在东北地区,新型诚信文化尚未形成,且可能在其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偏差,出现了反诚信文化,激励了失信行为。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重塑和发展东北诚信文化,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5.
东北地域文化的演进与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离不开东北地域文化的全面复兴。东北地域文化有着相对独立的鲜明特质,东北地域文化对东北人性格特质、思想观念及现代性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地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必将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产生无法估量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媒介文化生产与地域文化意义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域文化是由特定区域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文化精神共同构成的。对地域文化意义阐释的唯历史根据和唯历史话语,忽视了地域文化结构中的现代文化元素,是一种狭隘的历史化解读。媒介文化对地域文化现代性质产生重要影响,构成地域文化现代面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众媒介的传播活动,造就了人类延续于今的精神交往面貌和信息传播智慧,也形成了与不同地域社会生活相对应的媒介文化特性。这些特性不断融入地域文化的整体内容中,对地域文化进行意义构建的文化再生产活动。它拓展了地域文化的意义空间,也赋予了地域文化意义新的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17.
萧红具有独特的空间意识,她感知和描述外部图景的话语方式折射出东北文化的精神魅力。萧红及其文学创作彰显了东北地域文化对于文学史建构的历史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热播的东北题材电视剧中,比较有影响的是农村题材电视剧和历史题材电视剧。相对于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来说,东北历史题材电视剧有着更为丰富、更为深厚的地域文化底蕴,在对题材和人物群像的把握上,更具有历史的质感和文化穿透力。文章从地域孕育的东北人的性格、东北的绿林文化、电视剧的题材三个方面,论述了东北历史题材电视剧所蕴含的地域文化和成因。  相似文献   

19.
一个民族的文化,因为其地域的自然差异和历史发展的不平衡表现出地域性差别,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就同一个地域文化区域内而言,也存在着因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因素而导致的差别。佳木斯地区作为关东文化(或东北文化)的子系统,有其特殊的区域文化风貌。在民族文化和区域文化的前提下,研究城市的特色文化,形成新的群体价值认同,对城市和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经济发展以及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并且有利于民族认同感的具体化,从而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寻根文学是80年代兴起的带有文化建设目的的一个文学派别,其作品中表现出了明显的地域化倾向.其地域化特点表现在:歌颂传统文化,赋予自然山水以文化精神基质;反思现代文明;在对地域文化的发掘中刻画地域人物的精神特质.作品的地域化倾向在展现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特色时,也限制了对文化之根的追寻,从而促使寻根文学逐渐走向衰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