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友》2003,(9)
"食"的问题。大家知道,谷类、豆类、菜类。这谷、豆、菜非常好。"谷",在国际会议上从来不提大米、白面,也不提麦当劳。谷类里第一个提的是老玉米,说是"黄金作物"。老玉米的来历,美国医学会做了个普查,发现原始的美国人、印第安人没一个高血压,没一个动脉硬化。原来是吃老玉米吃的。后来发现老玉米里含有大量的卵磷脂、亚油  相似文献   

2.
我走进“麦当劳”用餐,看到里面顾客排着长队……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它的口感好吗?不对;是它们的营养丰富吗?也不对——据专家说:麦当劳里的食物是“垃圾”食品,而我们的中国菜才是世界上最好的!那又是为什么那么多的国人趋之若鹜地进  相似文献   

3.
王辉耀 《可乐》2011,(2):25-25
每次看到安琪、安东抱着麦当劳的汉堡、薯条吃得不亦乐乎,我就会问他们:"麦当劳是卖什么的?"两个孩子每次都会被这个问题弄得很郁闷。麦当劳卖什么?按说这个问题不仅对安琪、安东来说是个小case,对所有孩子来说都是太简单的问题。只要是在城市,哪里没有麦当劳的店面?  相似文献   

4.
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冠。金字塔,阿拉伯语的意思是"方锥体"。它是一种方底、尖顶的石头建筑物,是埃及国王,也称法老,为自己修建的陵墓。由于从四周看,这个建筑物的每一面都呈等腰三角形,很像汉字的"金",因此被形象地译为"金字塔"。埃及迄今已发现约80座金字塔分布在埃及首都开罗附近、尼罗河上游等地。金字塔已经有了四五千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里,金字塔始终笼罩着神秘的面纱,充满了神奇的色彩。  相似文献   

5.
饭局     
“知道有的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喜欢吃喝吗?”我一老外哥们很得意地问我,看我一下子没说上话来,就得意地扬着眉毛跟我说,那是因为中国菜好吃!因为饭菜好吃,所以喜欢吃?什么逻辑呀,为什么不是因为喜欢吃而把菜做得很可口,按照中国菜那么讲究的烹调手法来看,那些饭菜怎么说也不是从地里直接长出来的。这绝对是西方人解读东方文化时的典型西式傻话,因为本末不分,很容  相似文献   

6.
钱文忠 《社区》2011,(8):4-5
在这篇文章中,我要谈论的是读书生活。读书生活居然要谈论?这似乎也说明读书已经和我们生活的年代有那么一点格格不入了。因为我们都知道.如果在一百多年前、科举制度还没有崩溃之前,甚至说在科举制度崩溃以后不久,这个问题是不会拿来作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来谈论的。因为读书,恐怕是当时中国人心目当中唯一的正道,所以不必谈论。就像我们活着一定要吃饭,今天没有人谈论我们的吃饭生活。  相似文献   

7.
正提起洪涛医师,可谓"世交"。早在建国初期,他家住温州市区西公廨开洪涛诊所,而我家住施水寮,来去很近。母亲和香谷阿姨(即洪医师的母亲)是好朋友,经常带我到他家玩耍。他家庭院收拾得整洁有序,窗明几净。洪医师身材魁梧,穿一身白大褂和蔼可亲,笑容可掬,亲热有加。那时我们的关系已经很密切。到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我工  相似文献   

8.
武青 《山西老年》2012,(7):63-63
问:有许多人认为素食减肥是一种很有用的减肥方式,那么吃素食真能减肥吗?答:素食原本指的是禁用动物性原料及禁用"五辛"和"五荤"的寺院菜、道观菜。但是对于现在的人们来说,凡是从土地中和水中生长出来的植物,可供人们直接食用或加工食用的食品,我们都可以统称为素食。比如说蔬菜、果品、豆  相似文献   

9.
二十年前,也是纪念辛亥革命来过一次.二十年后,为纪念辛亥革命又来了.来了么,就这个机会跟同志们见见面,感到很高兴.今天来跟大家谈谈心,谈谈这几年的感受.就史学工作来讲,这两年,我个人感到形势很好,开始好象有点味道了.我感到有两个问题对我们学历史的人来说很要紧.当然,要紧的问题不只两个.但比较重要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史学工作在教育上的重要作用问题.这个问题在社会上不很受重视,没有摆在一定的地位上.我们搞史学工作的人,过去也不是很理直气壮.历史有什么作用啊,既不能生产粮食,也不能织成布,也不能发明这个,发明那个,有什么作用?我看这个问题应当谈谈.第二个问题是史学遗产问题.中国历史长,有着  相似文献   

10.
王玉兰 《社区》2013,(7):42-42
星期一早上刚一上班,办公室就涌进来了一群人。这些人都是辖区内的居民,有的跟我们还很熟。我很吃惊,问他们:"你们有什么事吗?"人群中有人说:"我们是来找社区为我们做主的。"这句话让我吃了一惊,到底是什么事呢?来社区上班已经几年了,还是第一次遇到这种集体来访的事件。  相似文献   

11.
王玉兰 《社区》2013,(5):42
星期一早上刚一上班,办公室就涌进来了一群人。这些人都是辖区内的居民,有的跟我们还很熟。我很吃惊,问他们:"你们有什么事吗?"人群中有人说:"我们是来找社区为我们做主的。"这句话让我吃了一惊,到底是什么事呢?来社区上班已经几年了,还是第一次遇到这种集体来访的事件。  相似文献   

12.
对于许多人来说,麦当劳广告已经成了全世界文化大熔炉的象征。形形色色的麦当劳广告很好地诠释了一个"全球化"的概念:立足本土,放眼世界。正是在这一营销理念的引导下才会在世界的不同地区出现不同的麦当劳广告。究其原因不外乎是在不动摇其品牌的前提下,将麦当劳产品以适应当地文化背景的广告形式迅速融入到当地市场。  相似文献   

13.
父母总爱在亲朋好友,甚至是陌生人面前提起我,在他们心里,上了名牌大学,有一份稳定工作的我是他们一生最大的骄傲。与此相反的是,我却很少在同事们面前说到他们。在这个流行"拼爹"的时代,他们那么平凡,甚至只是这个繁华都市里最卑微的底层劳动者,当我遇到挫折的时候,甚至免不了会在心底暗暗埋怨他们。直到有一天,办公室来了一位新同事。他频频说起自己的母亲,言语之间充满了骄傲。他说母亲很漂亮,母亲很能干。我们都知道他来自农村,从他的描述中,我们对老太太的印象渐渐变了,幻化着老太太成为李双双似的美丽妇女。有一天,同事请我们去他家吃饭,因为他的母亲来了。等见到他母亲,我不禁在心里笑骂,这小子,真会吹牛。他的母亲,是一个又黑又瘦的老太太,像一粒风干了的枣子。见我们去了,老太太讷讷地连招呼也不打就往厨房里躲。同事把母亲拉出来,挨个儿给她介绍,这是小李,这是王姐。他的母亲很局促地笑着,同事却一直亲热地搂着她,亲切地叫着妈,并且问我们:“我妈是不是很漂亮?”“我妈炒的菜是不是很好吃?”我们味同嚼蜡,嗯嗯地应着。同事看出了我们的不以为然,在母亲洗碗的时候,他告诉我们,他母亲年纪轻轻就守了寡,农村的日子对一个单身女人来说有多苦呀,可她不靠别人施舍,硬是凭着自己的一双手供他念完了大学。  相似文献   

14.
师:昨天下午,我很认真地听了陈老师上的课:《小音乐家扬科》。听完课我就对陈老师说:我也想来上这节课,我的想法是这样的:使你们对课文的理解力能够充分的表现出来。或者说换一种上课的方式,因为我们平时可能比较多的问题,都是老师提出来的,是吧!可能整个课堂更像是老师的。你们已经上过一次了,算是第一课时,我就上第二课时,现在我想知道大家对小扬科这篇课文,对小音乐家扬科有了多少理解。这个黑板平时主要是老师板书的,那今天呢?这黑板只要你有想法就可以上来写,只要你对这篇文章有不同的看法,都可以提出来,我们这堂课啊,就像开茶馆那样畅…  相似文献   

15.
萨苏 《可乐》2008,(1):71-72
名厨遇叫板北京饭店贵宾楼承办人民大会堂国宴宴席。一天,一名老外来贵宾楼问服务员:"能不能点菜谱外的菜啊?"服务员答得很豪爽:"您点,就能做出来。"老外说:"听说你们中国有道菜很有名,叫‘孙悟空大闹天宫’,能做么?"服务员根本没当回事:"您现在要点么?"服务员回厨房一说,厨师们都炸了:"孙悟空大闹天宫"?没听说过,川鲁湘粤也没有这道菜啊。师傅们派一个伶俐的服务员去套口风。服务员一边伺候老外,一边套话:"‘大闹天宫’这道菜已经好久没人点了,您在哪儿吃过呢?"外宾告诉他:"我在上海点过,印象很深。"  相似文献   

16.
旅美期间常到一些美国的快餐店就餐,那里的快餐业搞得红红火火。稍加注意,发现人家的营销之道,尤其值得寻味。 快餐店门前的儿童汽球 在美国常见一此些著名的连锁快餐店如“麦当劳”、“波士顿”门前,飘着一排排吸引儿童的汽球——五颜六色,扁圆形的,上面画着人脸。果然有不少儿童被吸引,拉着父母进店来。他们进了门先买汽球,后进餐。我得便与一店员询问此情此景:你们店已经很出名了,生意也好,还用得着花力气招徕儿童?那位店员说:我们吸引儿童不仅是为了今天的生意,而主要是为了明天的生意,因为一个人的饮食习惯、口味主要是儿童时期形成的。我们希望这些孩子从小就熟悉我们的产品的口  相似文献   

17.
一1963年年初我读到一篇关于诗歌翻译的论文,有许多感想.外语诗歌的汉译,多年以来我一直觉得有问题存在,但是没有机会对这些问题加以探讨.那篇论文引起了我对诗歌翻译问题的兴趣,因此我想也来谈一谈自己对这问题的一些看法.外语诗歌译成汉语,就近代讲,已经有好几十年的历史.在这几十年之中,诗歌翻译方面有一定的成绩.但是我觉得这些成绩比起散文翻译方面的成绩来,似乎远远落后.在散文翻译方面,我们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尤其在解放后十几年间,散文的翻译在质量上有很显著的提高,获得的成就是巨大的.但是诗歌的翻译,我觉得比起来是大大不如的.我  相似文献   

18.
有一年除夕,我没有去奶奶家吃年夜饭。为什么事情而引发的争吵已经不记得了,只知道当时年少气盛的我在愤怒之中扭头就出了家门。那年除夕的夜晚特別的冷,华灯初上的时候,许多店铺早早地就打了烊。我在雨中骑车许久,又累又饿,坐在门可罗雀的麦当劳里吃着味同嚼蜡的快餐,心中说不出是什么味道。店里的电视机声音很吵,春节晚会上的人们又蹦又跳,但我什么都看不下去。  相似文献   

19.
选择     
五位丈夫被问到同样一个问题;假设,你和母亲、妻子、儿子同乘一条船,这时船翻了,大家都掉进了水里,而你只能救起一个人来,你选择救谁? 这问题很老套,然而却的的确确很不好回答,于是—— 理智的丈夫说:“我选择救儿子。因为他的年龄最小,今后的人生道路最长,最值得救。” 现实的丈夫说:“我选择救妻子。因为母亲已经经历过人生,至于儿子——有妻子在,我们还会有新的孩子,还会是一个完整的家。” 聪明的丈夫说:“我会救儿子的母亲——至于是指我自己的母亲还是我儿子的母亲,你们去猜好了。”  相似文献   

20.
屋后的酒店     
陆文夫 《社区》2013,(20):32-32
苏州在早年间有一种酒店。是地地道道的酒店.这种酒店只卖酒不卖菜,或者只供应一点豆腐干、辣白菜、焐酥豆、油米黄豆、花生米之类的下酒物。算不上是什么菜。“君子在酒不在菜”.这是中国饮者的传统观点。如果一个人饮酒还要讲究菜。那只能算是吃喝之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