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苑辉 《经理人》2005,(5):92-93
在寻找差异化的道路中,培养的是企业的创新能力2004年10月,光大银行率先推出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备受瞩目,产品收益率一路攀升。2005年,四大国有银行加盟人民币理财市场,一时间硝烟乍起。可惜好景不长、4月以来,人民币理财虽然引起更多关注,但“停售”的传言不时出现,收益下降已成定局。实际上,各家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只不过是银行掠夺存款的一种手段。这种“同质化”,一方面造成了消费  相似文献   

2.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理财”正在成为各类财经媒体上出现频率最多的名词,“金融理财”也成了国内银行的营销主题。形形色色的产品被银行冠以“理财”二字推荐给客户。一批批的“理财中心”、“理财工作室”、“金融理财超市”层出不穷。各家银行也争相推出自己的理财品牌。一时之问你方唱罢我登场,热闹非凡。  相似文献   

3.
《管理与财富》2005,(12):32-33
自从2004年2月4日中国银监会发布了《金融 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之后,我 国境内各家商业银行就在监管部门政策框架下不 断推出各种本外币理财产品。目前境内理财市场 上,各种理财产品令人眼花缭乱,不但几乎所有 的境内银行都打着理财的旗号力推各种产品,而 且信托公司、证券公司也有信托理财和集合理财 产品面市,就连保险公司都推出了与理财名目相  相似文献   

4.
正理财融资业务是指银行为了满足企业高端客户的融资需求,设计融资方案并发行理财产品,利用专业技术手段和平台(如信托计划、证券资产管理计划、保险资产管理计划、租赁、交易所等),或运用设立基金等手段设计交易结构将资金提供给融资企业使用的业务。一、新金融时代银行理财融资业务创新的必要性银行理财产品近年来迅速增长,年均增长规模接近一倍,发行数量也增加到两万多款。随着经济形势日趋复杂化,理财产品收益率  相似文献   

5.
酝酿了长达一年多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终于正式面市!据悉,光大证券去年10月上报的“阳光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已于2月23日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准,光大证券由此如愿威为第一家获准发行集合理财产品的券商。这是继外汇理财、人民币理财等产品之后的又一理财大军。  相似文献   

6.
李真 《决策探索》2010,(21):42-43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从写字楼里的精英,到胡同里的大爷大妈,几乎都会说这句话。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理财观念正在深入人心,与此同时,银行理财产品市场也有了长足发展。从2004年首款产品发行至今,银行理财产品已走过6个年头,发行数量每年都呈上升态势,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关注银行理财产品,此情可喜。"但很多人还不懂银行理财产品"。国家理财规划师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刘彦斌说。由于不了解,市场中浮现很多对银行理财产品的抱怨声音,甚至因此引发不少纠纷,投资者如何正确认识银行理财产品,成为理财市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领导决策信息》2013,(43):30-31
给金融业注入互联网的基因,让大数据倒逼金融业转型。一场以网络金融为内容的变革风起云涌。先是2013年7月,新版支付宝钱包上线,并在其客户端正式开通余额宝功能;阿里小贷与东方证券推出的“东方资管——阿里巴巴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获批;8月,腾讯微信5.0正式上线,主要营运方向是金融理财,并与其旗下的财付通合作推出支付功能;10月,“百度金融中心——理财”正式上线,目标年化收益率8%的理财计划“百发”也同时推出。至此,百度、阿里巴巴、腾讯(BAT)三巨头的互联网金融角力正式开始。  相似文献   

8.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是一个蕴涵巨大机遇和广阔前景的市场,它的推出不仅适应了居民日益增长的投资理财需求,也创新和丰富了银行的业务品种,为银行的利润增长开辟了新的空间。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人民币业务,个人理财产品市场已经成为商业银行竞争的另一新的战场。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进行研究,是关乎我国商业银行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9.
4月13日,央行发布今年第五号公告,调整了六项外汇管理政策。仅4天之后,央行又联合银监会、外汇局火速出台《商业银行开办代客境外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作为落实六项新政的一个配套措施。可以预料的是,六项新政中涉及的基金公司、保险机构等境外投资理财的具体措施不日也将出台。据相关负责人透露,外汇管理和经营的相关部门正在对此做相关的管理规定,成熟一项将推出一项。一个新的外汇管理制度正在全面形成。  相似文献   

10.
银行理财产品是银行盈利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消费者的理财消费选择之一。并且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促使银行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因此,银行方面必须要不断地推出全新的理财产品,才能更好地占据市场份额。但是,就目前而言银行要想提高市场竞争力就必须要加强对创新意识的重视,并将创新应用到理财产品的研发过程中,才能最大限度的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本文主要通过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创新进行简要分析,探讨产品创新的实际意义及目前理财产品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有效地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近年中国人民银行收紧银根,银行为了吸收存款以获取收益和应付考核,加紧了开发和推广理财产品的步伐。2011年,正当各种理财产品成为投资热点时,商业银行系QDII理财产品却备受冷落。本文试从国内外经济环境背景、QDII理财市场、产品本身等方面分析制约我国银行系QDII理财产品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外资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对国内银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中国加入世贸的承诺,2006年12月11日中国金融业进入全面开放期。放眼个人理财业务市场,外资银行拥有多年经验和诸多优势,也是许多外资银行在国内首先获准经营的业务之一。面对个人理财业务的蓬勃发展,中高端客户资源正日益成为外资银行和国内银行争夺的焦点。我国的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从2001年起,逐步向国内的个人客户推出理财产品和服务,以期事先占领市场。  相似文献   

13.
符娟 《经营管理者》2013,(18):37-37
近几年随着不断增长的国民财富和银行间的竞争加剧个人理财业务在国内各银行中兴起,各式各样的理财产品不断被推出,其发展状况的好坏也成了商业银行竞争力的体现。但新业务的发展必然会面临各种问题,参与个人理财业务的各方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便是问题之一。文章浅述了个人理财业务在开展过程中商业银行和投资者分别要面临的各类风险。  相似文献   

14.
<正>如今,无论是商人还是白领金领,甚至是普通百姓,也无论手上有多少资金,总喜欢在适当的时机进行投资,获得更大的收益。于是,各银行也反应迅速,投其所好,铺天盖地推出各式各样的理财产品,并总是把收益率放在产品宣传手册最显眼的  相似文献   

15.
自2004年光大首推外币理财业务的10个年头里,理财产品品种便层出不穷,成为商业银行吸收存款、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增加利润来源的重要方式。截止今年4月,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理财产品余额达13万亿,品种将近5万款。银行理财产品的高收益、大推广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将会进一步推动理财产品的发展,同时政策监管、银行自身管理水平的提高及营销方法的改进也会推动其健康积极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自2004年光大银行最先开始发售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以来,商业银行理财市场快速发展。2008年受金融海啸袭击,挂钩境内外资本市场的银行理财产品出现大面积亏损、零收益甚至产品清盘等状况,客户投诉集中爆发。除去一些产品由于本身设计不合理给客户带来亏损,产品销售不当是根本原因之一。本文主要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关的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7.
佚名 《决策探索》2014,(13):44-45
又逢月末、季末、半年末相遇的6月底,虽然资金价格出现规律性上涨的情况,但无论是银行理财产品还是互联网基金的各种“宝宝”都难觅超高收益率。某城商行个金部人士称,互联网金融“宝宝”的高收益来自银行。现在银行自己要抢客户,自然不会再让渡这部分利润。所以互联网金融“宝宝”的高收益是不可持续的。  相似文献   

18.
王斌 《经理人》2014,(7):96-99
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理财产品销售热潮,各类企业推出了大量的理财类"宝宝"产品。其中,互联网公司拥有天生的基因优势、电商优势;银行拥有金融管理方面的优势;运营商拥有用户优势、通信优势,三者之间还将爆发激烈的竞争。  相似文献   

19.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控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90年代,我国一些商业银行开始尝试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的个人理财服务并快速发展,理财产品日益丰富,规模不断扩大,个人理财业务逐渐成为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重点。但高速发展的个人理财业务也使商业银行面临着市场风险、法律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等各种各样的风险,银行业理财业务自身也存在理财市场法律体系不完善,监管方面有欠缺等问题。本文在此基础上,从个人理财的业务环节、计划设置和法律风险三个方面提出了对应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根据央行近期发布的调查显示,股票已经挤进居民偏爱投资工具的前三位,“股市”也成了许多人的日常讨论话题。不过,或许是对股市风险的畏惧,仍有不少人想做坚定的稳健型投资者。央行的调查显示,基金及理财产品仍然是居民最偏爱的投资方式。看着股市蒸蒸日上,银行理财收益在未来又有下行趋势,对银行理财更加偏爱的投资者们内心颇为纠结。这时,不妨来看看不敢炒股的你还能如何理财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