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儒学随着社会的的发展,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并且,它还传播到朝鲜和日本等国,与这些国家的思想文化相互影响、互相渗透,形成了“东方儒教文化圈”,对这些国家的政治、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因此,中、朝、日儒学思想有不少共同点和不同点。其共同点表现在:(1)社会政治思想基本相同;(2)制定典章制度和法令的依据相同;(3)教育制度和内容相同;朝鲜和日本依照儒学思想,建立了儒学教育制度;朝鲜和日本以汉文字为参照系各自创制了本民族的语言文字;朝鲜和日本各自发展了本国文化艺术。其不同点表现在:(1)儒学的作用不同;(2)宇宙观有所不同;(3)伦理思想不同;(4)文化教育思想同中有异;科举制的有无不同,私学的有无不同。  相似文献   

2.
日本当代剧作家宫本研创作的以中国辛亥革命为题材的多幕话剧《桃中轩牛右卫门之梦》具有较高的艺术性。这体现在:(1)在戏剧艺术结构方面,做到多条内在、外在情节线索相互交错地平行延伸,使不同人物的动作具有了完整性与统一性。(2)在人物性格描写方面,采取“点到为止”的描写手法,在较短、较狭窄的演出时空里,塑造了众多具有个性特征的人物。(3)在戏剧场面方面,力求做到戏剧场面多而短;戏剧性与抒情性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3.
戏剧是一种综合艺术.戏剧舞台上的一切都是“假的”,包括人物、时空、情境。“假定”可谓是戏剧艺术的本质属性。它的艺术张力则主要表现在其作为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的关系中所居有的特殊结构.而戏剧“假定性”艺术的接受障碍则主要表现为:知识障碍和审美障碍。  相似文献   

4.
综合艺术是以表演艺术为本体的,在戏剧、电影、电视剧三大类表演艺术中,后两者是戏剧的派生物。表演艺术共性的审美特征有六点:情感表现的直观性;人生图像的全方位性;人生故事的现实性;场景的连续性;文学基础的戏剧性;由俗趋雅的多层面观赏性。而三大类综合艺术又分别有个自审美特征。三大类综合艺术的审美意义为:表现人生具有最大的深广度;情感表现具有最强的诗情哲理内涵;最富现代感、现实性和意识形态性。  相似文献   

5.
说“甲骨学三十年”类标题格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描写“甲骨学三十年”一类较为党见的标题格式。1.语法结构:(1)前后项的结构类型;(2)前后项之间无“的”;(3)整个结构的功能及入句时的变换。2.语义结构:(1)前项-广义的事物;(2)后项-过去时段一指长倾向;(3)整个结构的意义是表示某一事物在某一时段中的情况。3.语用分析(1)话题与背景;(2)标记性与可识别性;(3)简明性;(4)和篇章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人文主义者实现了基本的思想自由:(1)没有人为的思想禁区;(2)个人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自己的知识去独立地观察、分析;(3)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但应该看到,在人文主义者身上,创新与守旧并存,尘世与天堂交汇。古典—中世—现实,“正”、“反”、“合”,人文主义者创造了文化史上“三位一体”的奇迹。  相似文献   

7.
戏剧理论家贝克曾说:“高潮不论用动作、对话、手势或思想(直接表达或暗示)表现出来,它总是在观众中产生一场、一幕或全剧的最强烈的感情。”可见戏剧高潮的魅力。语文教学和戏剧一样也属于艺术,艺术的原理是相通的。所以,语文老师也应该像一个高明的剧作家,让自己的课堂跌宕起伏,摇曳多姿,引导学生在教学艺术的高潮中,领悟无涯学海的壮美,  相似文献   

8.
从瓦窑堡会议到1937年夏,是中共的各项政策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中共关于国共合作策略思想的发展表现在:(1)进一步发展了“上层统战”与“下层统战”相结合的策略;(2)确立了“逼蒋抗日”的方针;(3)提出了“把敌军变友军”的策略;(4)改苏维埃“人民共和国”的口号为“民主共和国”;(5)调整一些具体政策;(6)提出“为三民主义而奋斗”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余秋雨散文得失评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余秋雨散文之“得”为:(1)赋予当代散文一种雍容的气度(自信、从容、理性与节制);(2)使当代散文有了弘厚的文化景深(文学、文化与学术);(3)为当代散文文体增加了两个新元素(文化与学术)。余秋雨散文之“失”或不足在于:(1)情思的矫饰或失真;(2)结构的模式化处境;(3)学术元素于散文的异类性质。  相似文献   

10.
一、生命现象的强非线性特征生命体系的系统耦合及其各类能量(表现为学科耦合)耦合特征、生命体系本身的活性及其材料的大阻尼特性……使生命现象具有强非线性特征。而强非线性特征使得生命体系可能形成以下特点:1因果关系不再具备一一对应性。医学诊断中的同一症状可能由多类不同疾病所引起的因果关系即表明了这一点。2运动特征的多样化。(1)“规律”性和不规律性。“正常人”呼吸运动、月经周期的“规律”性,脑思维活动的不规律性,和“非正常人”的早搏和心率不齐(表现为心搏的不规律特征),哮喘(呼吸运动的不规律)、月…  相似文献   

11.
“王朔现象”的实质是一种大众文化现象,其表现在:(1)通俗化与平面感;(2)媚俗、矫情等。从王朔的本文系列可看出,他所努力进行的是一种文化解构运动,其文化功能指向是对某种价值禁忌的反抗。这种反抗是以喜剧的方式进行的,其重要手段是调侃,它不仅成为叙述话语的方式,而且成为作品人物的一种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2.
动词谓语句探析(下)张其昀2.2.3前面2.2.1里是一般情况,给出的两个名词在逻辑意义上不相等的特征,决定核六种序列形式只能按“他写字”这样的一个核心逻辑结构来产生句子(有一种序列形式产生不出);而2.2.2里是较特别的情况,因为给出的两个名词在逻...  相似文献   

13.
词的模糊性、概括性和特指性再研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词的模糊性、概括性和特指性再研讨张建理一Kempson(1977:124)论述了四类词义模糊现象:1)指称模糊。如“city”(城市)和“town”(城镇),“mountain”(大山)和“hil”(小山),“house”(屋子)和“cottage”...  相似文献   

14.
“综合市场经济模式”的提出,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显著的现实意义。它至少有利于:(1)纠正有关市场经济的认识谬误;(2)防止市场经济运作的成本骤增;(3)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的实际地位;(4)把准政府经济职能的正确方向;(5)推动其他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莫泊桑短篇小说的叙述方式主要表现为:在楔入观察的影响下,形成以“人物——叙述者”为中心的多层次多变化的独特方式。这一方式又变化为四种形式:(1)“人物——叙述者——他”讲述自己的故事,叙述者不是焦点人物,主角另有其人;(2)“人物——叙述者—他”讲述自己的故事,叙述者是焦点人物,是小说的主角;(3)“人物——叙述者——我”叙述“我”所经历或耳闻目睹的事件,“我”不是焦点人物,主角另有其人;(4)“人物——叙述者——我”讲述自己的故事,我是事件的参预者,叙述者,暗含的作者,还是焦点人物,小说中的主人公。  相似文献   

16.
音乐律学理论与音乐艺术实践的关系方光耀近年来,在音乐界展开了一场颇具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的讨论——赵景华先生和顾震夷先生已先后发表了关于音准“精确性”与“模糊性”问题的四篇文章(各两篇)。(1)读后,受益匪浅。这场讨论对音乐、舞蹈等艺术都具有规律性的普...  相似文献   

17.
“迎合观众”是当前戏剧界评判戏剧价值的重要尺度,是引导戏剧创作走向的理论根据,我们不否认这一口号的真理性,但也必须看到它的模糊性和不可操作性。因此,本文认为,戏剧生存的根本途径不是单纯地“迎合观众”,而是:第一,利用自身的优势,挖掘人类共同的精神素质,与观众产生“共鸣”;第二,在多元的文化市场中,把握自己的个性,确立独特的文化品格,加强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8.
我国对外贸易环境主要表现为:(1)制度背景,它具有转轨经济、发展中经济和特有的思想文化背景三项典型特征;(2)国际环境,其中世界经济基本格局、世贸组织和发达国家对华政策的影响最为重要;(3)内部条件,包括国内的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发展周期以及本币汇率变动等。它们都对我国外贸活动产生了明显的推动或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9.
洪深是“中国话剧的三个奠基人”之一,他力图使中国戏剧与西方戏剧“接轨”,大胆尝试运用表现主义方法演绎中国戏剧主题,虽不为时众理解,但其艺术的“整合”是成功的;他创造了写意与写实相结合的中国化话剧;在中国话剧理论建设方面,他系统地探讨了戏剧的本质特征、表现内容及方式、内部结构、戏剧与小说的区别等问题,并及时总结中国初期戏剧运动。在我国戏剧界,能在剧作理论与实践方面作出独树一帜的贡献者,唯洪深一人,至今尚无人逾越。  相似文献   

20.
中国神秘文化探索《明报月刊》编辑部今年香港《明报月刊》第9号上,以“中国神秘文化探索”为题,共发表了6篇文章:(1)江迅的“混饨的神秘文化潮流”Z(2)连天雪的“向特异功能的理论权威挑战”;(3)关炳写的“生命科学理论的探索者”;(4)倚山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