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传说宋朝苏东坡某天宴请好友黄庭坚。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出席作陪。席间,苏小妹忽诗兴大发,出了两句未完整的诗请兄长及黄庭坚填空。最后,苏小妹自己写道:“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这么一改,却把两句诗的神韵强化了,诗的意境也写活了。  相似文献   

2.
王泽 《人才瞭望》2013,(4):63-64
中国古往今来第一才子是谁?有不少人认为是苏轼苏东坡。但才子多为才华所累,苏轼便是如此.成也才华,败也才华;成在才华出众,败在恃才傲物。  相似文献   

3.
拆字联是对联中的一朵奇葩,变化无穷,别具一格. 我国历来不乏含义深刻、富于谐趣、构思奇巧的拆字联佳作, 读之意趣盎然,兴味无穷,令人拍手叫绝. 苏东坡与佛印和尚是至交. 一次,苏东坡去找佛印,见他正与三个木匠为庙顶设计一只木质的小狗.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竹子上刻字、岩洞里题字、城墙上留字,自是文人雅士的习惯。古代文人写诗,题目常常爱写成“题×××壁”“题×××庙”:“不识庐山真面目”是苏东坡刻在庐山西林壁上的,“两山排闼送青来”是王安石刻住朋友湖阴先生房子的墙壁上的。  相似文献   

5.
<正>世界各民族的绘画形式多种多样,无论西方油画、水彩画,还是东方浮世绘、伊朗细密画,其创作者多是专业从事绘画的艺术家;只有中国的文人画例外,作者身份多样,如唐代大诗人王维,宋代文人苏东坡,明代抗倭英雄徐渭、帝师董其昌,还有出家高僧,如八大山人、弘仁等,都是文人画史上的名家……1000多年的艺术轨迹延续到近代,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诸位大师依然让文人画矗立在高光时刻。这足以让文人画在世界绘画史上彪炳独尊。  相似文献   

6.
在写好的对联中加字、减字或改动个别字,使原意向其反面转化的对联,称为“逆转联”. 相传宋代文豪苏东坡少年时天资聪慧,得意之余,曾在自家门口贴一对联: 识遍天下字; 读尽世间书. 有点狂妄自大的这副对联,引来一位皓首老翁持书求教.苏东坡一看书中之字,很多都不认识,羞得面红耳赤.老翁走后,他便在对联每句句首加了两个字: 发愤识遍天下字; 决心读尽世间书.  相似文献   

7.
巴山蜀水,人杰地灵.雄奇秀丽的山水,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英才。从文思飞扬的杨雄,司马相如,神采飘逸的李白,诗坛女杰薛涛,豪放潇洒的苏东坡到一代,文豪郭沫若……从开创中唐盛世的武  相似文献   

8.
无官一身轻,这曾是苏东坡的感慨.与古代官员告老还乡不同,而今的官员卸任后,在保重身体的前提下,很多仍会对社会公共事务发挥余热.他们中,有人选择著书立说,有人到高校等机构继续发挥余热,也有人过起田园躬耕生活…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不少酒色财气诗。这些诗幽默诙谐,富含哲理,读来妙趣横生,兴味无穷。宋朝时,大学士苏东坡经常和好友佛印禅师谈论诗文。有一次,他们在相国寺说起酒、色、财、气这个话题时,两人的意见发生了分歧,谁  相似文献   

10.
诗词话午睡     
红军 《人才瞭望》2011,(12):71-71
历代诗人很重视午睡,并常常言之于诗。唐代白居易诗云:"旦暮两蔬食,日中一闲眠,便是了一日,如此已三年。"并坦率地表示:"暑风微变候,昼刻渐加数……不作午时眠,日长安可度?"宋代苏东坡也写道:"日  相似文献   

11.
读书妙联     
读书人都爱书。自古以来,不少名人将自己勤奋读书的情趣写成对联,用以自勉或互勉。宋代学者刘载好学不倦,知识渊博,他的书斋配挂一副自书对联:"夜眠人静后,早起鸟鸣先",说明学习的勤奋和刻苦。苏东坡年轻时自以为已无书不读,便书一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后经一老翁指点,改  相似文献   

12.
“鸳鸯湖边月如水,孤舟夜旁鸳鸯起”,宋朝诗人苏东坡对嘉兴南湖曾留下美丽的吟唱。千百年来,南湖以自己特有的风姿享有盛名。如今,南湖更是以诞生中国共产党的红船而闻名遐尔。夏日南湖,湖波浩渺,菱花飘香,景色宜人。停泊在湖心岛烟雨楼前东南岸水面的红船,穿越历史的沉浮,又迎来了党的84岁生日。令人魂牵梦绕的南湖,虽无西湖的潋滟娇美,也无太湖的泱泱淼淼,更无洞庭湖的浩浩烟波。但每当进入雨色苍茫、湖烟四起的盛夏七月时,它就因红船而显得极具韵味。在这艘长16米、宽约3米周  相似文献   

13.
金雯 《人才瞭望》2017,(3):90-91
悠然见南山,妻梅子鹤,醉便颓寝……古代名士或隐逸或放浪的生活,在坎坷的人生中找寻快乐的寄托,最终导向的是调和与肃穆.就像林语堂评述苏东坡:“虽然饱经忧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趋温和厚道,并没变成尖酸刻薄.” 阮籍 《晋书·阮籍传》中记载:“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而全者,籍由是不与政事,遂酣饮以为常.”在门阀士族的斗争中,阮籍以放浪形骸来保全自己,维持一定程度上的自我.他爱用白眼对付礼俗之辈,用青眼接待知音.  相似文献   

14.
有一天     
那一天,我数算你的手指,轻轻把它们亲遍。那一天,初雪飘落,我把你高高举起,看雪花在你柔软的肌肤上融化。那一天,我们一起穿过街道,你紧紧抓住我的手。曾经,你是我的婴孩。现在,你是我的女童。有时,当你睡着,看着你入梦,我也开始畅想……  相似文献   

15.
在美国律师事务所打工时,见识过一位律师高手。一日,此兄忽然来了兴致,要教新同事几招,装神弄鬼地要大家猜他起床后做的第一件事。都猜不中,没想到是看汇率。这是国际级大师的手段,观察汇率波动,分析中、短期资本流向和经济的走向,窥测方向,捕捉国际客户。 按常理,货币坚挺与否,取决于经济的好坏,两者间的关系呈正比。但也有例外,欧元便是一例。目前欧元国家的经济不错,失业率只有7%,是1960年以来的最低比率。今年第二季度以来,各国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为3.7%。5月,欧元国家财长会议还第一次发表联合声明,愿做欧元后援…  相似文献   

16.
婚前婚后     
婚前,情话连连,婚后,谎话连连。 婚前,靠近一点,婚后,离远一点。 婚前,没话找话说,婚后,有话也不说。  相似文献   

17.
反抗的话语     
面对现实,我有一种无力感。 我写了近十年的媒体评论,过去常常相信中国的知识分子法道无边,一言兴邦,一言丧邦,于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候。总以为中国的问题好像一个疑难杂症,只要将病灶找到了,便可对症下药,药到病除,知识分子就是找病灶、开药方的救世大夫。  相似文献   

18.
他是个孤儿,生于贫穷家庭,家居深山老林,3岁丧母,7岁丧父。为了活下去,8岁时就开始给人当雇工,每天至少需要工作14小时,但却总是吃不饱,穿不暖。在他的童年生活中,没有亲情的关爱,没有同龄的朋友,不但要遭受主人的责骂和皮鞭,还要忍受雇生家孩子的嘲弄和虐待。为此,他先后更换过五个主人,但情况没有丝毫的好转。  相似文献   

19.
阳光穿过云层,越过前面大楼的楼顶,闯进了我们的办公室。天气终于放晴了,连续阴雨了十来天,拧一把,每个人的心都能拧出一大盆水来。他急匆匆走到我身边,向我请假,回家去一趟。我看看时间,下午两点一刻。每次,只要天气晴朗,他都会在这个时间左右,请上半个小时假,回家转转。  相似文献   

20.
在不少公众场合,总有人显得十分“得体”。一举手投足,一微唇颔首,一笑意含春,一轻轻言词,都如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令人舒服不已。相反,也有的或过甚其词,或过于张扬,“有失体统”。我常琢磨,原因何在?问一位大师。他说是分寸感。待人接物,处事做人,事业成就,都离不开分寸感。一言顿开茅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