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民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决定于2003年10月下旬在黔江举办“重庆黔江·中国武陵山民族文化节”。为此,特向社会各界征集“中国武陵山民族文化节”主题语、节徽、节歌、吉祥物。  相似文献   

2.
,政·法*新春寄语·””·······“··”···“··“…本刊编辑部1·3坚持为四化建设服务的正确方向 开创民族学研究的新局面”·”·…李宏烈2·3尊重宗教本身客观规律 正确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李如汇3·40万里同志在黎村苗寨···“·“,···“·……蔡东士4·3指导民族工作的重要文献·········“…江平6·3 —学习欢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的几点体会人心奋则百事成—“七一”寄语“·”·”,”·7·4费孝通谈人口与开放·”·”“··““·……张儒7·10对编写《民族自治地方概况》的几点意见 …’····…  相似文献   

3.
“世纪鼓风·击乐台北”,6月2日晚,来自台湾的台北打击乐团,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举行了首场演出。由北京巨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台北打击乐团共同主办的这台音乐会,还特别邀请了日本著名木琴演奏家吉冈孝悦领衔主演,使北京的观众在炎炎夏日,“沐浴”了一场激昂、高亢、正宗的打击乐洗礼。“世纪鼓风·击乐台北”由《鼓的序》、《酒家》、《无题》、《嬉游曲》、《越界》、《映像·魔法·无形》、《管风琴奇想》和《第二号·击乐四重奏》等乐章组成。这台音乐会曾于今年5月29日在台湾首演,反响热烈,是台湾打击乐艺术家们的新作。《鼓的序》…  相似文献   

4.
荆楚国名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荆、楚两字作为同一个国家的名号,在古代典籍和考古资料中,有时单称荆,有时单称楚,有时荆楚联用,有时荆、楚互用,不管怎样,两字有内在本质的一致性是可以肯定的。它们究竟是什么?古今学者曾作过不少探索。《吕氏春秋·有始览》说:“南方为荆州,楚也。”《诗·商颂·殷武》毛传:“荆楚,荆州之楚国也。”《谷梁传·庄公二十八年》云:“荆者,楚也。其曰荆,州举之也。”《公羊传》和《礼记》郑玄笺都有类似的说法。这些似乎告诉我们,因为楚国位于荆州,故荆、楚同义。我们可以把这些记载归纳为“荆州楚国说”。杜预于《春秋·庄公十年》解曰:“荆,楚本号,后改为楚”,于僖公元年曰:“荆始改号曰楚”。此为  相似文献   

5.
我国傈僳族古代史的研究,因汉文献记载甚少,建国以来,多以间接取证探索。由于研究困难,涉足以此的学人不多。特别是近些年来:《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傈僳族志》、《中国少数民族·傈僳族》、《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傈僳族》、《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丛书·傈僳语简志》;以及事涉傈僳族古代史考校专著《云南志校释》等,七八种国家级的有关傈僳族史志方面的重要著作,均将唐代傈僳族称谓“粟栗”倒误讹夺为后世之“栗  相似文献   

6.
《山海经·海内东经》说:“郁水出象郡,而西南注南海,入须陵东南。”“郁水”即今西江及其上游浔江、黔江和红水河;“须陵”即汉代的番禹(在今广州市)。 1914年,法国人马司帛洛(又译作马伯乐)在《象郡考》中为了论证秦汉象郡在今中国的桂西及湘西南和黔、滇东南交会地区,曾引证了这条材料。为了支撑自己的观点,马司帛洛还征引了同书的另一条材料:“沅水出象郡镡城西,东注江,入下隽西,合洞庭中。”  相似文献   

7.
中国少数民族在社会主义制度中享有最广泛的人权 —《中国的人权状况》读后 .‘..…“.…”…。““二””,“.…郝时远(1·1)民族意识与祖国意识“一”一…熊锡元(1 .14)社会主义与民族问题“··““·“一黄铸(2·1)论重视民族自治地方行政管理研究的必要性 ”·..一““,“·”:.”二””·”·…段尔煌(3·1)人权与民族问题”……李红杰林香顺(3·9)同化、一体化、分化及民族过程中的内在规律和发 展趋向 —兼谈民族研究的哲学方法论 …’”二“”·”·“.….”·”二“.…何叔涛(4·1)试论民族的发展及其度量·“·…谭明华(5·1)也…  相似文献   

8.
7月15至18日,第五届全球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大会如期在湖南省长沙市举行。开幕式上青年毛泽东的扮演者领唱的《沁园春·长沙》,千年岳麓书院前坪千人齐诵的《礼运大同》,经参加活动的海内外华人同胞之口、之心,和着中华传统文化的音符和精髓,传遍了神州大地,传向了全世界。  相似文献   

9.
《格萨尔》遭遇九十年代文·图/巴义尔《格萨尔》新消息:·用手画出一部史诗来·《格萨尔》进光盘———“角色扮演”世界屋脊、藏传佛教、布达拉宫……,伴随所有这些伟大和神秘的还有藏民族的英雄史诗———《格萨尔》———一部世界上最长的史诗。千百年来她被反复吟...  相似文献   

10.
岁末驱傩     
何谓驱傩 “傩”的本义是“行有节也”。如《诗经·卫风·竹竿》:“巧笑之瑳,佩玉之傩”。传曰:“傩,行有节度”。很显然,这与驱傩之意是“风马牛不相及”的。据《正字通》:“(?),同傩,为‘奈何’之合音”。《说文通训定声》:“傩,假借为(?)”。当“傩”与“(?)”通假时,“傩”的含义也就变为驱逐疫鬼之意了,《玉篇》:“(?),惊驱疫疠之鬼也”。《论语·乡人傩》集解:“傩,驱逐疫鬼也”。 驱傩的缘起 驱傩的记载最早见之于《周礼·夏官》:“方相氏……帅百隶而时傩,以索室驱疫”。驱傩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传统礼仪,其起因有如下诸说: 一种是《汉旧仪》说,颛顼氏有三子,生而亡,为疫鬼。一居江水为虎;一居若水,  相似文献   

11.
《魏书·西域传》载天山腹地有乌孙与悦般两国。乌孙之名已见于《史记》,而悦般国名首见于《魏书》。《魏书·西域传》虽将乌孙与悦般分别记为两国,但却留下了许多疑点,详加推究,不得不使人认为悦般即是乌孙,两国实为一国。现说如下。 一、赤谷城同为乌孙、悦般之都城 公元前130年左右,乌孙昆莫由今天山东部西迁至伊犁河、纳伦河流域。至公元前126年后不久,摆脱了匈奴的直接统治,对匈奴“取羁属,不肯往朝会”,成为独立的乌孙国。据《汉书·西域传》载:“乌孙国,大昆弥治赤谷城,去长安八千九百里。”又据《魏书·西域传》  相似文献   

12.
“民俗学是走出来的学问” ,这话越来越得到民俗学界的认同。日本民俗学之父柳田国男从乡土远野走来 ,(他创办的《乡土研究》及早期著作《远野物语》为他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美国民俗学之父F·博厄斯 (实际上他的主要业绩在人类学方面 )以及现在的民俗学会主席J·H·布鲁范德 ,他们都拓展了英人汤姆斯关于“民俗” (Folklore)的概念 ,走向更为广阔的“民俗生活” (Folklore)原野。我国民俗学泰斗钟敬文先生是从潮汕平原走来的 ,他早期搜集的《民间趣事》、《海丰拳歌》、《蛋歌》、《客音情歌》等 ,便是这方沃土的产物 ,…  相似文献   

13.
一、印度沙提修·强德拉·威迪亚布夏那的论述在现今的《西藏大藏经》中,没有与《正理门论》相当的篇目,而与《入正理论》相当的却有两本,这一点在前面已经说过。然而这是目前所弄清楚的情况,在数年前是并不确切知道的。1909年,沙提修·强德拉·威迪亚布夏那先生写了一本印度中世纪逻辑学的历史书,其中根据藏译本简要地介绍了陈那的《尼夜耶·布拉尾夏》——梵语音译,意为“入正理”。并指出陈那所撰的《布拉马那·厦斯特拉·布拉尾夏》有藏译本,而且是从玄奘的汉译本移译为藏文的。由于当时很少见到有人以藏译本作为资料进行研究和论述,所以我国对此十分重视,其中与汉译本不同之处都原封不动地保持下  相似文献   

14.
综合类 ·牡论、评论、民族论坛·民族工作要进入新境界1·1建设稳定繁荣的新西藏 —纪念西渝民主改革30周年8·i深化改革与民族繁荣4·1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伟大胜利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10·i相伴十年絮语片片本刊编揖部7·1敬礼,各族人民的子弟兵浚行正8·1 “冷”与“热”金济文2·1书写你辉煌的人生一‘五四嚼语吴仕民5·1坚持用四项基本原则指导民族工作的实践 本刊评论员9·1众志成城协同攻坚仲文n·1少数民族对实施《自治法》的呼声本刊编辑部12·i ·平息暴乱制止动乱.高举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平息暴乱制止动乱 稳定大局司…  相似文献   

15.
元代,瑶族事迹已大量载于史籍中。其名除通作“瑶”外,尚有其它称谓: “莫瑶”。如《元史·余阙传》载:元统时,“会莫瑶蛮”反。按:莫瑶之名,由来最古,早在《梁书·张缵传》中已有文。 “山瑶”。如元人阳恪《平蛮记》载:黔中郡辰、澧二州蛮反,元当政者“起集山瑶、仡佬以为响导”(见《元文类》卷二七)。按:山瑶之名,宋已有之,如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即有此称。  相似文献   

16.
☆政法☆喜迎八十年代第一春 —记首都兄弟民族春节联欢会 ,“.“’“…“·“”·“““·“·····……本刊记者3·25认真贯彻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和改善党对 民族工作的领导(社论)········“……4·2刘少奇同志视察内蒙二三事 ‘’‘””.”‘”·”’‘’·‘·“·…“本刊记者徐柄春4.·5把少数民族工人阶级队伍建设工作推向前进 (评论)·”·……”、…””.·“···..··”……5·13民族政策浇灌的鲜花····”…本刊记者徐柄春5·14为夺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新胜利而奋斗 (社论)····”“·····……”·.·一…  相似文献   

17.
古代东、西部百越地名异同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汉书·地理志》颜师古注:“臣瓒曰: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实际上百越的活动范围曾达今山东南部,赵晔《吴越春秋》及《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等载,勾践灭吴后为了问鼎中原,迁都琅邪(今山东南部),并灭掉了周围几个小国。交阯(后作趾)为今越南北部,这里也是百越之地。《史记》、《汉书》等记载,今云南、中印半岛北部有滇越(乘象国)、掸、越巂等百越支系。《史记·大宛列传》:昆明“其西可千余里,有乘象国,  相似文献   

18.
丁宏 《回族研究》2001,(3):93-94
1996年 5月 18日 ,在已故东干族著名作家亚瑟儿·十娃子 (Ясыршваза)诞辰 90周年的日子里 ,吉尔吉斯斯坦东干协会机关报《回民报》创刊发行。 5年后 ,即 2 0 0 1年 5月 ,东干族历史上第一份杂志《回族》正式出版。在杂志正文第一页 ,用醒目的字体写着 :“献给东干族书面文学的奠基人、吉尔吉斯斯坦人民诗人亚瑟儿·十娃子诞辰 95周年。”《回族》由“东干族文化与教育”社会基金会创办 ,其主编是《回民报》主编热希德·尤素波夫 (аРашидЮулов)。编辑部由 19名成员组成 ,包括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的东干族著名作家、…  相似文献   

19.
<正> 在中国古代汉文典籍中有“賨”、“賨布”等词。“賨”见于文献,最早的是杨雄《蜀都赋》:“东有巴賨,绵亘百濮”;“賨布”首见于南朝宋人范晔的《后汉书·南蛮传》,云:“始置黔中郡。汉兴,改为武陵。岁令大人输布一匹,小口两丈,是谓賨布”。最早对賨作出解释的是南北朝时北齐魏收的《魏书·李雄传》,云:“賨李雄,盖廪君之苗裔也。……薄赋其民,口出钱三  相似文献   

20.
《塔志圣训集》近现代伊斯兰教圣训学名著,又名《圣训之冠》,回族经堂教育及经学院校选讲教材之一。曼苏尔·阿里·纳绥夫·侯赛因编著,辑自五大驿训集。共分5册、30卷,辑圣训600G余段。内容概括“先天、中天、后天的各种知识”,分3集,三大单元,第一单元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