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裕固族作为甘肃省独有的少数民族,其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是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裕固族民歌、服饰和婚俗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裕固族皮雕、刺绣、织褐子等手工艺也被列入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相似文献   

2.
论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龙江省共有18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鄂伦春族就占5项;做好该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工作,是传承与弘扬中华各民族文化、提升黑龙江省旅游品质的关键所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为切入点,介绍了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情况,在客观认识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保护与利用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2005年,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被海南省政府公布为海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名录。2006年5月20日,该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从此,树皮布一词开始受到世人更多的关注,有关黎族树皮布技艺的文章也屡见报章或网络。对黎族树皮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词汇是从2001年开始频繁进入人们视野的,目前为止我国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近上千条,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多涉及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本文结合新疆各民族间文化认同、文化差异、文化交融等特点将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推进中的几点思考进行简单的陈述.  相似文献   

5.
徐唱 《中国民族博览》2017,(20):127-128
四平调在中国的戏曲艺术中有着特殊的地位,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日俱增的重视,2006年经批准四平调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文主要研究河南四平调的保护与创新发展并对未来进行展望,希望能让更多的人关注四平调,进而关注中国的传统音乐,重新审视中国音乐传统的传承、变异与创新.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应该建立在对其生存机制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的.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广东汕尾妈祖信仰的生存机制十分优越,进入到可持续的运作态势.其表现在既不断涌现妈祖显灵的辉煌事迹,又将妈祖信仰融入国家主流话语体系,民间信众和政府共同促进了妈祖信仰的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为重要的传承载体是语言,语言技艺则是传承人最为重要的技艺,口头文学的传承与语言文化环境密切相关;应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地方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之中,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来保护少数民族语言,通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来延伸和丰富少数民族语言的社会教育;语言应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单独项目.  相似文献   

8.
杨志新 《回族研究》2012,(4):96-100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简称国家级名录)的建立,为展现和保护各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搭建了平台。回族作为一个人口较多、地域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却明显不足。是回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不够,还是相关的保护措施滞后?亟须非遗保护单位和研究者跟进。  相似文献   

9.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原则与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践中,我国政府坚持采取适合我国国情的保护原则,即本真性保护原则、整体性保护原则、科学保护原则、濒危遗产优先保护原则,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稳步推进.同时,在实践中采取了全面、扎实地推进普查工作、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四级名录体系、认定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区,实现文化生态的整体保护等合理有效的保护方法.本文还提出了一些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世纪以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卓有成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主要表现在:积极参与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步骤地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全面展开;采取多种形式,抢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搞好文化遗产日活动;全面、扎实地推进普查工作;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四级名录体系,认定和保护代表性传承人;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区;有效地进行生产性保护;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设施的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研究蔚然成风。  相似文献   

11.
2004年8月, 随着中国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我国传统工艺的传承与保护也越来越得到重视. 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河南开封市朱仙镇木版年画,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我国,56个民族都拥有属于自己民族的传统民间工艺,朱仙镇木板年画的制作技艺在其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2.
进入21世纪,中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开展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普查,建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选定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启动"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建立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日,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展等,中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上,实施了理论与实践的突破创新。  相似文献   

13.
关键是保护即将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五年多了,在评选名录、公布文化传承人、认定文化试验保护区上都取得了很大成就,在国内外都有好的反响,这是有目共睹的.应该说论坛就是总结经验教训,发表不同意见,提出建设性看法的,目的是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得更好.事实上,怎么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并没有现成的经验,摸着石头过河,经常总结经验教训,集思广益,不断改进,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更上一层楼,论坛就是生动的平台.  相似文献   

14.
程艳 《中国民族》2015,(2):59-61
藏戏在藏族的日常生活、民族传统节庆以及宗教活动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是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藏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既是对藏戏文化价值的肯定,同时也表明藏戏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下已经面临着濒危的命运,亟需要加强保护与传承。近年来,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西藏自治区政府,都进一步加大了对藏戏的传承  相似文献   

15.
200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下达《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文件。一石激起千层浪。于是我们看到:紧接4月,北京,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我国已列入立法规划,“相关法规出台的日子已越来越近”。挨着5月,北京,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文件精神,文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教育部、国家民委、财政部、宗教局等9部委共同建立部际联席会制度并举行第一次工作会议。目的是为了统一协调解决保护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到了6月,北京,文化部一马当先,召开“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文件精神,回顾总结;部署了下一步主要工作。进入7月,苏州,文化部、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论坛》,为促进遗产保护的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主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实践·方法”;此会旨在“创造一个由政府主导的、向学术界以及社会各界提供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亟须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充分沟通、对话、研讨并达成共识的平台”接着7月20日-25日,兰州,西北民族大学得到文化部支持,联合“保护工程国家中心”、甘肃省文化厅共同主办“实施西北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学术研讨会”暨“西北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挂牌仪式”。已得悉,从8月开始各省区将申报各自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名录”。省区县市4级代表作“名录”体系建立前奏早是如火如荼,省级名录申报及其专家论证会议已是此起彼伏。制度下的行动已形成了一个全国性的热潮。凡此种种给人们提供了一个信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国家积极主导;其意识,在中国社会已经得到了大大的提高。这是令各族民众十分欣慰的。  相似文献   

16.
在新疆,人们使用毡制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从穿衣戴帽到日常所用,羊毛毡都是新疆农牧民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新疆最具代表性的维吾尔族花毡和哈萨克族花毡都因其鲜明的民族特色、精湛的手工技艺和深刻的文化内涵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以及少数民族事业规划中明确提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主题.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花毡工艺传承对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花毡工艺发展现状、发展趋势的课题研究极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陈云霞 《民族学刊》2013,4(4):62-70,120-122
一直以来四川民族自治地方开展了具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逐渐形成了国家、省、市(州)、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保护体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后申报时期",四川民族自治地方应力争实现民族自治地方文化资源与优势资源结合、民族文化资源带动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刻转变,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常态化、产业化、多元化、专业化、制度化的发展策略和制度支撑。  相似文献   

18.
德昌县傈僳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自古就有着"盐,不吃不行;歌,不唱不得"之说.德昌县傈僳族高腔音乐产生于傈僳族生活劳作、婚丧嫁娶中,是一种独特的民族艺术形式.高腔曲调高亢悠长、唱腔优美、节拍自由,韵味浓厚,2004年被列入四川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通过采访熊国秀、谷绍珍、李文华三位傈僳族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旨在揭...  相似文献   

19.
<正>湖南省人民政府日前公布了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扩展名录,共70项,加上已经公布的第一二批名录项目,湖南省省级"非遗"名录项目总数达220项。据悉,2011年,湖南省文化厅就开始了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和评审工作。根据《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的要求,湖南省文化厅组织有关专家按照评审原则、程序和标准对全省14个市州及省直有关单位申报的112个项目进行了审议,对推荐项目进行两轮公示之后,经提交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审定,报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最终确  相似文献   

20.
2006年左权小调中的"开花调"被列入国务院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文就左权地域音乐文化特征总结"开花调"的音乐风格特点及流传发展方面做一个简单的阐述,望此文能为广大左权音乐爱好者提供一个较为清晰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