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施万春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教育家、教授、博士生导师。在施老先生的创作中,不仅交响乐作品家喻户晓,艺术歌曲也尤为突出。其中代表作有《送上我心头的思念》《橘子熟了》《我们相爱在星光下》等。《啊,梦》是施万春先生于1981年创作的女中声独唱作品,并被列入各艺术院校声乐专业教材。创作中期的施万春在艺术歌曲方面,不仅结合现代音乐创作风格,运用色彩和弦,同时根据自由诗体裁的歌词特点,创作避免规整性律动的旋律。本文从和声调性和旋律歌词的角度进行较为详尽的分析和归纳。  相似文献   

2.
通常艺术歌曲共有两个部分组成,即诗歌与音乐相结合共同表现的一种音乐体裁形式,艺术歌曲的确立是根据浪漫主义时期艺术歌曲大师舒伯特的作品而确定的,后逐步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歌曲体裁。本篇论文选择黄自的艺术歌曲《玫瑰三愿》为例,将从声部中的旋律重叠、旋律对位、旋律呼应三个角度出发分析艺术歌曲《玫瑰三愿》的声部特点,旨在为声乐表演者以及学者们提供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3.
通常艺术歌曲共有两个部分组成,即诗歌与音乐相结合共同表现的一种音乐体裁形式,艺术歌曲的确立是根据浪漫主义时期艺术歌曲大师舒伯特的作品而确定的,后逐步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歌曲体裁。本篇论文选择黄自的艺术歌曲《玫瑰三愿》为例,将从声部中的旋律重叠、旋律对位、旋律呼应三个角度出发分析艺术歌曲《玫瑰三愿》的声部特点,旨在为声乐表演者以及学者们提供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4.
王磊 《中国民族博览》2016,(20):137-138
通过对《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歌曲的钻研进行对作品描述、歌颂性歌词和嘹亮、悠扬旋律民族性的探讨,展现了蒙古族歌曲的独特的风格特点,并对曲式结构和创作理念进行了研究,总结出歌曲的地位和价值,使创作和演唱者更对这首作品更深层次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黄自是我国20世纪30年代重要的音乐教育家、作曲家,是我国早期音乐教育影响最大的奠基人.他创作的作品体裁广泛,其中包括交响乐、器乐曲、声乐曲、清唱剧等.在声乐作品中,以其艺术歌曲的创作成就尤为突出.其中抒情性艺术歌曲是较有代表性的一类作品.本人通过演唱黄自艺术歌曲《思乡》,将分别从音乐作品分析、演唱处理以及情感表达这几个方面来诠释这首歌曲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歌曲的钻研,对作品描述、歌颂性歌词和嘹亮、悠扬旋律进行民族性的探讨,展现了蒙古族歌曲的独特的风格特点,并对曲式结构和创作理念进行了研究,总结出歌曲的地位和价值,使创作和演唱者对这首作品更深层次地了解。  相似文献   

7.
《我爱呼伦贝尔》王敏音乐作品广播电视音乐会,给首都的1991年冬天带来了春的气息.使得那些常欣赏交响乐、卡拉OK、流行歌曲的人们,有机会一饱草原绿色旋律的耳福.大兴安岭的茫茫林海,是呼伦贝尔绿色旋律的摇篮,也是王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在近30年里,王敏(皓晨)先后创作了不同风格,不同民族的歌曲300多首;歌剧、舞剧、电视片、舞蹈音乐以及大型音乐组歌共50多部.其中很多作品在全国和内蒙古自治区获奖.  相似文献   

8.
黄自是我国20世纪30年代重要的音乐教育家、作曲家,是我国早期音乐教育影响最大的奠基人。他创作的作品体裁广泛,其中包括交响乐、器乐曲、声乐曲、清唱剧等。在声乐作品中,以其艺术歌曲的创作成就尤为突出。其中抒情性艺术歌曲是较有代表性的一类作品。本人通过演唱黄自艺术歌曲《思乡》,将分别从音乐作品分析、演唱处理以及情感表达这几个方面来诠释这首歌曲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分析钢琴伴奏作品是伴奏者完整演奏作品的首要前提,同时也是伴奏者与演奏者共同合作、完美展现艺术作品魅力所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因此,本文以《牛郎织女》这部声乐作品为例,通过对这部作品的三个方面即:歌词与旋律、伴奏织体及演奏要点来思考如何分析钢琴伴奏作品,以达到更好的伴奏效果.  相似文献   

10.
分析钢琴伴奏作品是伴奏者完整演奏作品的首要前提,同时也是伴奏者与演奏者共同合作、完美展现艺术作品魅力所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因此,本文以《牛郎织女》这部声乐作品为例,通过对这部作品的三个方面即:歌词与旋律、伴奏织体及演奏要点来思考如何分析钢琴伴奏作品,以达到更好的伴奏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中国艺术歌曲是声乐演唱和学习中的重点与难点,其对演唱者的音准、乐感、节奏以及艺术修养有极高的要求。中国艺术歌曲是优美旋律、优秀诗词的结合体,在声乐教学中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演唱技术,更加稳固在演唱中的基本功,也能够让学生深刻地了解艺术歌曲的内涵,更好地提升自己的音乐文化修养。因此,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我们要重视中国艺术歌曲的学习,让中国艺术歌曲在声乐学习中可以真正"物尽所用"。  相似文献   

12.
《那达慕序曲》是一部运用多声部技法创作的蒙古族风格管弦乐作品。和声方面以传统三度叠置和弦为主,同时根据主题特点适时引入非三度叠置和弦,和声序进简洁而明了;复调方面注重各声部的旋律性,突出了运用旋律化手法表达主题的创作特点。本文通过对作品和弦结构、和声进行以及复调等多声部写作技法的研究,探讨内蒙古蒙古族音乐风格管弦乐曲创作中多声部作曲技法的应用及其特点,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杨森 《中国民族博览》2017,(18):142-143
羌族情歌是羌族青年男女以对歌的方式来倾诉衷肠和表达心中爱慕的方式,属于山歌体裁,旋律抒情、婉转,歌词朴实、动人.本文以羌语和汉语相结合的手法从歌词的韵、侓和艺术审美三个方面进行剖析,从而让我们能深刻地了解羌族情歌音乐,为羌族音乐、文字和创作爱好者提供素材、源泉和动机.  相似文献   

14.
钢琴作品《彩云追月》是由作曲家王建中根据管弦乐曲改编而成的,其旋律采用中国的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写成,简单、质朴、线条流畅,优美抒情。乐曲充分体现了民族特色,将旋律与钢琴的音色完美结合,形象地描绘了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本文介绍了乐曲的作者生平、创作背景、创作风格及其演奏分析。  相似文献   

15.
民族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民歌,它不仅是传统民间音乐的基础,也是专业作曲家创作的基础.江南民歌的曲调柔美、风格突出,就像是一幅动人的画卷呈现在人们的眼中,耐人寻味.廖勇、赵季平于2006年创作的歌曲《大江南》是一首融入了江南民歌曲调和江南文化的男高音创作歌曲,深受广大声乐爱好者的喜爱,并且广为流传.在当时,由于改革开放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果,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并且对把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有着巨大的信心和动力,像这种歌颂祖国大好河山以及赞颂改革开放取得显著成果的作品不胜枚举,如《爱我中华》《在希望的田野上》《春天的故事》等,都是非常优秀的作品.《大江南》也正是这种时代背景下问世的.本文对歌曲《大江南》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演唱风格等方面分别进行了论述,希望对演唱《大江南》的歌者们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莫扎特一生共创作了40余首艺术歌曲,这些艺术歌曲短小精悍,音乐形象鲜明,音乐语言简朴,乐思细腻,在德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研究、演唱这些作品对于塑造纯美的声音、提高歌唱技巧、提高音乐素养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二胡成为一门音乐专业已有近百年时间.20世纪初,西方音乐教学体系全面传入中国,二胡作品创作受到西方音乐体系的教学与创作手法影响,形成了大型二胡题材,缺乏民族旋律性、母语音乐的二胡新作品.本文从梳理二胡作品入手,分析西方音乐体系教学对中国二胡创作带来的影响.笔者认为,二胡作品创作和教学应该以中国传统音乐、风格性音乐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庐虹高原》是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板底流传的彝族民间歌曲,是彝族著名歌手李永才根据他的家乡板底的出嫁歌旋律改编曲,由邵智贤配伴奏.《庐虹高原》以彝族民歌的优美旋律抒发了彝族人民赞美家乡以及感谢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情怀,这首歌曲的艺术价值非常高,在当地广为流传.本文以声乐作品《庐虹高原》为研究对象,从《庐虹高原》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俄罗斯作曲家阿连斯基《练习曲》Op.25 No.3的艺术特色及演奏技巧展开研究。文章重点对这首作品中如何运用中国元素——即中国民歌《茉莉花》之旋律进行分析,并从声部、不同音域旋律的演奏方式、踏板三个方面进一步对钢琴演奏技术展开研究论证,希望帮助大家更好理解和演奏阿连斯基的这部作品。  相似文献   

20.
人类的各种创造都伴随着一定的情感活动,而尤以艺术创作更为突出。艺术中又以音乐表现的情感较为鲜明,歌唱家通过自己带有情感的声音,唤起观众的共鸣。情感是歌唱艺术的内容和本质,情感不仅仅是想象和灵感的推动力,而且还是作品感动听众,达到预期效果的重要原因。那么如何在声乐演唱中去体验情感,进而把情感表达出来,是每一位演唱者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试从歌词、旋律及创作的时代背景等几个方面就演唱者如何把握声乐作品中的情感体验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