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从一名犹太基督徒的视角出发,阐述了在作者身上所发生的犹太教与基督教身份之间的张力,并从耶稣、保罗以及早期犹太基督徒身上寻找解决方案,进而消解基督教与犹太教之间历史上的误会与冲突,以及如何从基督教的角度去协同与犹太教的关系。最后,作者陈述了现代以色列国内巴勒斯坦人的现状,并提出作为一个基督徒的正当立场。  相似文献   

2.
西藏基督教史(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在西藏势力最盛,但伊斯兰教与基督教在西藏的历史及现状如何呢?目前西藏仅在拉萨有一座回族清真寺,但却没有一座基督教教堂。西藏的本地人也没有一个是基督徒的。我们知道:基督教是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的。广义的基督教包括历史上任何一种信仰基督的教派。目前基督教主要分三大派,即:天主教、新教与东正教。天主教的神职人员有神父和修女。新教称神职人员为牧师。东正教则称神职人员为神甫。夭主教神职人员不许结婚,而新教的神职人员则可以结婚。在历史上,天主教曾在西藏(指今日西藏  相似文献   

3.
身份认同与身份建构是现代人所必须面对的重要议题,通过对石河子市区基督教会的信仰和仪式的调研,发现当前兵团城市基督徒的身份认同已通过仪式得到显著强化。  相似文献   

4.
在深入推进宗教中国化的过程中,引导各宗教建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交融、与现代精神相一致的中国特色宗教思想体系,是中国特色宗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关键环节和核心抓手。本文将以中国特色基督教思想体系的跨文化构建为主要问题,考察它在中国特色宗教学中的重要角色。通过考察当前国际宗教学界各种宗教间对话、跨文化(跨宗教)神学的进路,本文认为中国特色基督教思想体系的跨文化构建需以“返本开新”为总体方法论,对广义的基督宗教思想传统进行六个“Re”的工作,即修复、重溯、回归、重构、重建、更新(recover,retrieve,restore,reconfigure,reconstruct, renew),从而在与中华文化的对话中形成中国特色基督教思想体系。最后,本文将依照“结构创新带动思想创新”的理路,提出一个以基督教圣经学、基督教教理学、基督教心性学、基督教伦理学和基督教礼仪学等为基本面向的“水晶式”正方体的思想架构,为中国特色基督教思想体系的建构提供一个讨论的起点。  相似文献   

5.
王琦 《民族论坛》2013,(6X):96-99
身份认同与身份建构是现代人所必须面对的重要议题,通过对石河子市区基督教会的信仰和仪式的调研,发现当前兵团城市基督徒的身份认同已通过仪式得到显著强化。  相似文献   

6.
历史上基督教曾四度传入中国,元代的基督教得到了统治者的支持,其传播、 流传之广,是基督教在华史上都是较为少见的。其信徒遍及大江南北,给元代社会生活带来 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潘楠 《世界民族》2023,(3):76-87
冷战结束后以色列阿拉伯基督徒社团在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等领域的地位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促使其沿着“以色列-德鲁兹模式”展现出明显的德鲁兹化趋势。阿拉伯基督徒社团与德鲁兹社团相比,人口规模相当、文化均较为独特、历史境遇类似、面临现状趋同,这成为阿拉伯基督徒社团德鲁兹化的前提基础,其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以色列建国初期的萌芽阶段、冷战时期的消极阶段以及后冷战时代的积极阶段。阿拉伯基督徒社团的德鲁兹化具有时代特征鲜明、兵役制度优先和利益决定效果三大特征,对以色列境内其他阿拉伯群体、对以色列民族国家的构建都产生了影响,对以色列国进行族群治理有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但是阿拉伯基督徒社团的德鲁兹化进程在该社团内部存在分歧,在社团外部也引发了争议,因而可能会朝着曲折前行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乡村地区基督教的相关资料对于基督教本土化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意义。乡村地区基督教的发展是基督教传播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它的发展状况可以清晰地揭示出当地的基督教本土化进程是如何进行的。本文就对中西方乡村地区基督教本土化的特点进行了详细的比较,以揭示出基督教在当地的作用及影响。  相似文献   

9.
基督教流动人口是基督教在全球传播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在基督教存在的前五个世纪,广泛的人口流动将基督教变成了全球化的信仰。广泛的人口流动在其它主要的世界宗教在世界各地的传播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就基督教来说,流动可能是这种信仰固有的因素。基督教超越罗马帝国成为全球性信仰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包含许多不同类型的人口流动。跨国界的领袖们、俘虏、难民和流浪者、商人是人口流动的四种主要类型。虽然,东部教会传教的成功是短暂的,但是东部教会在第一个千年形成的移民传教模式无疑为21世纪的基督教提供了典范。基督教在过去的两三个世纪里再次全球化,基督信仰作为新的中心在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某些地区出现,表明"人口流动"在基督教全球传播过程中的作用比以前更加明显。当代基督教的全球化与早期基督教的全球化在发展道路上有很大不同,但有一点是不变的,即基督教的全球化仍将主要依靠流动者的行动和决策。  相似文献   

10.
贵州石门坎教育历史上成功的整合了基督教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和苗族文化,铸就了其成为西南苗族最高文化区。其发展至今,已初步形成了"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完整的基础教育体系。今后石门坎教育只有攻克学前教育发展缓慢、生源流失、硬件设备不足等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方能更好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1.
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古代埃及文化对周边地区有很大影响.特别是犹太文化,无疑应该继承了埃及文明的许多特征.基督教脱胎于犹太教,所以埃及文化的痕迹依然留存.埃及和早期基督教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基督教受埃及文化的影响集中体现在文学、神学思想和艺术等方面.基督教文学中的一些词汇、语言、题材和体裁明显受到埃及文化的影响;埃及传统的宗教思想与基督教神学之间有很多相通契合之处;古埃及艺术、特别是宗教题材的艺术,为后来的基督教留下了一些素材.  相似文献   

12.
爱尔兰民族在皈依基督教过程中走出了一条完全不同于任何民族的创新道路,在欧洲各国的基督教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通过对爱尔兰宗教历史的分析和许多爱尔兰基督教学者的研究成果的整合,研究古爱尔兰人的皈依过程和爱尔兰修道院模式基督教的显著特征,试图证明宗教与民族之间的矛盾并不是不可调和的,只是需要为宗教寻找到一条适合发展的模式和道路。  相似文献   

13.
近10年来,有关中国基督徒身份建构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两种取向,一是以多元化标准来划分的不同基督徒群体的身份建构,二是从身份认同着手发现基督徒身份建构时所面临的文化融合与多元身份挑战。第一种取向在于发现基督徒如何在中国化处境中实现身份认同与建构,第二种取向侧重于在文化领域中发现基督徒身份建构的多重矛盾及纾解机制。在新时代,由于社会环境、人口结构等因素的变化,若将两种取向结合起来,对不同类别的基督徒群体身份建构研究时综合考虑中西文化差异、多重身份问题,也就能明晰社会环境、组织结构、神圣赋予等因素的作用,这或许能成为研究基督徒身份建构的一个思路。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对云南西北部一个傈僳族乡村全体傈僳族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改信基督教的过程进行考察,指出傈僳族信仰基督教是身处碎片化、原子化社会结构中的族群面对周边民族的歧视与物质资料和人口再生产的重重压力下作出的无奈选择,提出“婚姻一家庭一土地一民族”是基督教在傈僳族社会传播的网络,这一模式可以解释为什么基督教在傈僳族社会传播呈现出民族性特征,区别于基督教在汉族乡村社会传播呈现出的宗族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广西省是基督新教在中国进入最晚、布道区最少的省份之一,清末民初才有基督新教大规模进入广西.此前,广西境内天主教活动得较为频繁,是法国天主教巴黎外方传教会传教士主要的传教地.基督教在广西广泛开展的传教活动对广西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其传播的历史是广西近代城市发展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颇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6.
汪舒明 《世界民族》2006,11(4):22-30
美国基督教锡安主义是影响美、以关系和中东局势的一个重要因素。美国基督教主流-自由派主要出于世俗的、人道主义的考虑而支持或反对锡安主义,美国基督教福音-基要派则主要出于“神定时代论”的末世信仰而支持锡安主义和以色列。美国基督教锡安主义是美国长期偏袒以色列的社会文化基础。其宗教极端主义的成分加剧了中东的文明冲突,阻碍了中东的和平进程。  相似文献   

17.
论客家族群与近代基督教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族群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 ,在由中原迁徙南方、港台和海外的过程中 ,历史培育了客家人朴实、勤劳和善良的民族性格。由于历史原因 ,客家人与土著居民曾发生过误解 ,甚至冲突。1 9世纪中叶以后 ,基督教新教大举传入中国 ,恪守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客家族群 ,对中国文化与基督教的冲突做出了独特回应 ,引起了基督教传教士的高度重视 ,促进了客家文化与基督教文化的互动与整合 ,提高了客家人的民族精神 ,并锤炼了它的一批重要精英。  相似文献   

18.
林语堂提出翻译标准的三方面:忠实、通顺和美,这三个标准对后来的翻译工作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本文将阐述林语堂先生提出的翻译的三个标准,并且通过赏析林语堂先生的《生活的艺术》,验证他是否在实践中做到其提出的三个标准,并详细分析他在实践中是如何做到这三个标准的。本文通过详细分析《生活的艺术》中的翻译,使读者对林语堂的翻译标准有进一步的认知,从而可以在翻译中更好地运用林先生的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19.
张三南 《民族研究》2012,(6):1-11,108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民族主义的论述中,列宁的相关论述较为全面与均衡。列宁关于民族主义的论述呈现为"世界——国际——国内"这三个具有紧密逻辑关系的层次,充分契合了列宁世界革命思想在实践中的演变历程,全面阐释了列宁在民族主义问题上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取向,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仍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2022年是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原副主席、湖北省基督教“两会”(湖北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湖北省基督教协会)原主席刘年芬牧师逝世20周年。刘年芬牧师是湖北基督教界的杰出代表,也是推进湖北乃至全国基督教中国化的典范。她饱含着强烈的爱国热情,一生都致力于推动基督教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社会,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基督教界的积极力量。她推动成立了省级和地方基督教爱国团体组织,广泛搭建了党和政府联系信教群众的桥梁纽带,创办了湖北省第一所基督教宗教院校——中南神学院,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基督教教牧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