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06年9月1日,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发布了"预备仿行宪政"的谕旨,晚清政府开始了从传统专制政体向现代立宪政体的转化,并希望通过立宪来解决执政危机。但是,在当时中国的国情下晚清政府立宪的失败是必然的,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立宪缺乏根基从根本上决定了晚清政府立宪的失败;晚清政府的专制制度危机已经没有足够的创新能力来解决时代的挑战;晚清政府的权力结构决定了满清权贵无法接受立宪的成功;晚清政府合法性的丧失已无法有效地整合社会力量以完成立宪。  相似文献   

2.
毫无疑问,社会舆论对天津教案这一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有着深刻的作用与影响,也大大制约着晚清政府的应对。尽管晚清政府在津案前亦采取一些举措来引导其时的社会舆论,但措置失宜,结果适得其反。究其根源,在于晚清政府很难在力保和局与维系民心之间找到一个均衡点。  相似文献   

3.
赌博猖獗是晚清一大积弊,严重威胁社会的安定。晚清政府视禁赌为一要务,考察晚清政府禁赌之态度与行动,大体上经历了严禁——驰禁——再行严禁的“马鞍型”历程。晚清政府的禁赌举措从立法、保甲、教化及兴工艺等方面多管齐下,然而,禁赌终归失败,政治腐败是其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所谓”财政搜刮”是指不合理的、掠夺性的财政收入政策和手段,它往往表现为恶税、苛税以及苛政,不应把晚清政府旨在增加财政收入的一切财政政策和手段都指斥为财政搜刮。晚清的财政搜刮手段主要有加征旧税、开办新税、勒令捐输、通货膨胀等等。在晚清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也存在着搜刮与反搜刮的斗争,导致了地方对中央的离心离德。财政搜刮最终都转嫁到广大贫苦百姓的身上,其结果是晚清政府民心丧尽而走向崩溃。  相似文献   

5.
晚清政府的海权意识与对南海诸岛的主权维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清之际,东西方列强不时非法勘测、侵扰中国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严重威胁中国海权。在与列强斗争的过程中,晚清政府的地方政府官员运用国际法中的有关规定与列强交涉,最终收复了被日本占领的东沙岛主权,并向国际社会宣示对西沙群岛的所有权。与此同时,晚清政府根据国际公法和各国的海上实践,提出了"水界"区、渔业区等海域主张,以捍卫中国南海权益。晚清政府维护东沙、西沙群岛的一切措施,都符合近代国际法的"自护之权"以及"条约"确定的领土界限和领土所有权等准则。晚清政府维护海权之举,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在目前中国的外交斗争中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晚清政府确定华侨国民身份、加强华侨社会管理和吸收华侨资本等政策的实施,是其华侨政策从禁侨、贱侨到护侨、重侨的转变。其影响是改变以往华侨与晚清政府两者断裂之关系,加强了华侨与祖国政治、经济和社会上的联系,同时华侨社会因之得以整合和统一,这些都有利于华侨对晚清政府政权的政治认同与对祖国之归属感,有利于华侨基于共同文化而认同于中华民族、从而发展民族国家意识。  相似文献   

7.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东南亚华侨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晚清朝野对外认识的不断变化,东南亚的华侨问题也逐步受到晚清政府的重视。其间,以郭嵩焘、曾纪泽、薛福成等人为代表的早期驻外使节,对华侨问题有了新的认识。他们的护侨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东南亚广大华侨的利益,在晚清政府的华侨政策的转变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晚清社会,随着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民族商人群体的社会地位不断上升,其自身的权利意识逐步形成并迅速高涨.晚清政府为了摆脱统治危机,开始提倡发展工商业,并实行了“恤商惠工”的政策,工商阶层也实际取得了和其他社会阶层平等的法律地位.在晚清工商立法运动期间,自身权利得到法律的确认和保障,成为民族工商群体的强烈诉求.晚清政府制定和颁布的各项工商法规,客观上改善了民族商人群体权利救济所处的窘境,具有历史进步性.但这种改善,由于受到统治者阶级立场和具体历史条件的束缚,又带有明显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薛福成人生经历的探析,揭示其侨务思想的形成原因及内容,从而说明其护侨主张对晚清政府侨务政策的影响及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由于地缘关系,日人于20世纪初侵占东沙岛,晚清政府经过艰苦的主权交涉将其收复。当时上海《东方杂志》向国人介绍了东沙岛的地理状况,记述了晚清政府交涉东沙岛主权的经过,反映出当时国内舆论民心之走向。这在国内舆论界是难能可贵的,它从一个侧面折射出近代南海历史变迁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1.
清末,十三世达赖喇嘛与清政府的关系由于国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经历了多次起伏。本文依据史实,通过阐述十三世达赖喇嘛与清政府关系的演变,反映晚清政府治藏政策中的偏失不当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曾纪泽作为晚清驻英法俄三国公使,在中国近代外交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在中俄伊犁问题交涉期间,他审时度势,采取了备战促和的谈判策略,较好地维护了国家利益。同时,伊犁谈判也反映了此一时期中外关系的发展脉络和晚清政府的外交态势,对清政府更好地开展外交活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末.晚清政府与美国就排华的交涉是晚清外交关系中的一页重要篇章。在美国排华运动最剧烈的时期,晚清政府派张荫桓担任驻美公使,与美国进行交涉,最终为侨民争取到了一些权益。张荫桓的保侨思想,对他能积极与美国就排华的交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虽然晚清政府采取种种措施对华工出国的自愿性进行保护,但是由于猪仔贩卖者追求经济利益,外国政府恃强凌弱,清朝政府官员腐败无能及华工自身受到暴力影响等多方面的原因,从而导致晚清政府对华工出国自愿性的保护措施并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清军入关以后,满汉畛域一直存在,但并没危及到清朝的统治。到了晚清,清政府面临着内部革命者不断起义,汉族官员对满族官员的特权不满,旗人腐化和人才缺乏,八旗兵已经不能成为维护清朝统治的力量而成为清政府的负担,还有外部列强的步步进逼等问题。清政府不得不着手化除满汉畛域,以维护其摇摇欲坠的统治。  相似文献   

16.
在晚清政府保护华侨的问题上,目前较多学者抱着一种消极的态度。而笔者认为,在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清朝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困境下,晚清政府却能一改历代中国政府敌视华侨的政策,积极推行保护海外华侨的各种措施。1861年总理衙门的正式设立则是清政府在保护华侨问题上所作出的一种具体实践之一。此后,保护海外华侨成为清政府对外交往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取得一定的成效,如遣使、海外使领馆的设置等,其深远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因此,对于晚清政府在保护华侨方面所做的努力,我们应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一、在国内设立总理衙门1861年1月清政府正式设置总理各国事务的衙门(简称“总理衙门”),作为办理各国交涉事务。总理衙门的正式成立是晚清政府护侨活动的大事之一,此后护侨活动及使领人员的奏派、要求,统由总理衙门调处。总理衙门的内部机构在涉外上分英国股、法国股、俄国股、美国股、海防股五股,其中,“法国股掌办法兰西、荷兰、日斯巴尼亚(西班牙)、巴西各国交涉往来之事,并掌保护民教及各岛招用华工诸事”,“美国股掌办美利坚、德意志、秘鲁、意大利、瑞典、挪威、比利时、丹麦、葡萄牙各国交涉往来之事,并掌办保护华工等事”。由此可见,总理衙门肩负保护华侨的职责,且...  相似文献   

17.
中法战争前,法国殖民者向中越宗藩关系的合法性发出了挑战。为了便于交涉,晚清政府尝试运用国际法来论证中越宗藩关系的合法性,这反而使清廷陷入有理难辩的话语困境。文章结合权力话语理论,从话语霸权和主体认同两个方面来分析晚清政府的国际话语权困境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8.
晚清政府对书籍的审查,就违禁书籍种类来说,大致有二:其一是传统意义上的、在各个朝代都广泛存在的,如淫书淫画、内容不实、激化社会矛盾和危害国家安全类书籍;其二是具有近代意义的、到晚清才出现的,如侵犯版权类、宣传维新思想和革命理论类书籍。清政府对违禁书籍采取严厉查禁政策,或禁售卖,或禁阅读,或毁版权。晚清政府的书籍审查,虽有某些积极因素,但总的来说,是对进步思想和进步言论的压制,是对人类进步的反动。  相似文献   

19.
晚清政府的教科书审定,经历了京师大学堂、总理学务处和学部时期.其中,京师大学堂时期为初创阶段,而总理学务处时期则是近代教科书审定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并对其后晚清学部时期教科书审定制的正式确立产生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20.
晚清外语教师作为近代中国社会转型场域中的重要群体,承载着引进西学与培养新式人才的历史使命,然而此类人才的严重匮乏迫使清政府一方面大力引进外籍教习,培养急需的新式人才;另一方面也积极探索中国本土外语教师队伍建设之路。京师同文馆作为近代中国办学最早、历史最悠久、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所新式外语学堂,其艰难发展历程折射了晚清中国本土外语教师培养从蹒跚起步到制度化、专业化的演进历程,其成败得失最终使得清政府认识到"借材外域"的洋教习只能作为中国外语教育事业的辅助力量、"权宜之计","取材本土"才是中国新式教育发展的基石及"经久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