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论俄国形式主义的文学观魏家骏在现代西方文学理论的诸多流派中,也许没有一种文学的理论流派的观点遭到过像俄国形式主义者那样坎坷的命运。这一学派在20世纪伊始俄国大革命风暴将起的前夕,希望重建与传统文学观迥异的文学理论体系。他们从语言形式的角度人手,重新界...  相似文献   

2.
19世纪40年代,自然派登上俄国文学舞台,一批年轻作家在果戈理和别林斯基美学纲领的指导下共同抨击着当时黑暗的俄国社会.自然派的创作延续并发展了源自18世纪的俄国启蒙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巩固了现实主义在文学中的地位,使现实主义取代浪漫主义成为俄国文学的主流.  相似文献   

3.
汪保忠 《社科纵横》2011,26(6):103-105
文学研究中,读者的地位向来不受重视,特别是俄国形式主义和英美新批评,更视文本为一个意义自足的系统。虽然注重文本细读,但不考虑读者的意义建构。随着接受理论和读者反映批评的出现,文本中心论让位于读者中心论,这带来了文学研究新的范式。  相似文献   

4.
俄国形式主义提出的陌生化理论,有其重要的价值,但也有片面性。俄国形式主义认为文学语言不同于普通语言,其特征在于反常、突出、新奇和变形,这对我们重新重视和审视文学语言,有其重要的启示作用。但它认为文学的本质只在语言,不在形象,却是矫枉过正。事实上,陌生化不只是技巧、语言层面的。陌生化可以理解为文学语言和文学形象乃至文学意蕴诸层面的本质,即文学语言是陌生化的,文学形象也应该是陌生化的。自然,文学意蕴也应该新、深、奇,即也要陌生化。因为文学文本中的言—象—意是不可分离的。以三李等人的创作为例,可考察中国文学对陌生化的运用。梳理中国古代关于陌生化的论述,归纳陌生化的表现方式,可见凡是在语言和形象上有所创新,都可以理解为陌生化。简言之,陌生化就是文学的创造性。对陌生化也应该辩证地理解:陌生化是奇与正对立统一的关系,不能一味求奇,为奇而奇,还要平中见奇,奇中寓正。  相似文献   

5.
以往的文艺理论教材,在谈到文学的基本特征时,都毫无例外地引证早已为人们所熟知的别林斯基在《一八四七年俄国文学一瞥》中的一段话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立论根据。 苏联当代著名文艺理论家波斯彼洛夫在其《文学原理》中明确表示:“一些人把艺术的特性归结为形象性,这种观点是陈旧的。”在他看来,艺术形象作为创造性的想象的产物,应当是以情感为特质的。苏联另一位有影响的文艺学家赫拉普钦科同样认为,以形象为文学艺术的基本特征,把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的关系当作文学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只有当问题涉及现实主义文学的时候,这些考察…  相似文献   

6.
六、语言何以有了文学性? 文学的构筑材料是语言,这种特殊的媒介决定了文学的手法和技巧,也决定了文学的特殊本质,值得花大力气深入研究。可惜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种文艺理论著作大都把中心注意力放在文艺与社会和政治的关系以及形象、典型问题上,即使谈文学语言,也大半限于叙事作品中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或作者语言的特色等表层问题,很少深入到文学符号的深层。当代西方一些文艺学家在这方面进行了极为深入的探讨,并取得了很有价值的成果。在对文学媒介的研究方面,20世纪西方学术界主要有两大派学说,一派是符号论,另一派是俄国形式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7.
明治维新后,日本在文学方面第一感兴趣的是英国文学,第二是俄国文学,其后是德国文学。1884年歌德的《列那狐》由翻译家井上勤翻译过来,书名曰《德国怪狐的审判》,童话作家严谷小波通晓德语,向日本介绍过德国童话。森鸥外留德归来,开始大量评介德国文学。霍夫曼、莱辛、克莱斯特等作家的作品被鸥外译进国门。森鸥外与“新声社”同仁出版的译诗集《于母影》收入的歌德诗歌,刺激了日本年轻诗人们的内心生活。1893年1月,《文学界》创刊,聚集了一些崇拜鸥外的青年作家,他们都受到歌德的影响。尤其是《少年维特之烦恼》对日本青年作家的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8.
林精华 《求是学刊》2020,47(1):124-136
现代俄罗斯文学之产生并非一蹴而就的,普希金只是完成了从古罗斯向现代俄罗斯转型的关键性人物。事实上,伴随着彼得一世改革,帝俄当局鼓励大规模译介欧洲流行作品,使得法国古典主义文学艺术长驱直入,以图培养俄国人欧洲贵族的风范。但是,报刊审查制度却未能阻挡流浪汉小说之类的历险记作品也随之进入俄国,并且这种看似低俗实则倡导人性解放之作,更受城市化进程中的市民读者阶层青睐。更重要的是,这种情形吻合加速学习欧洲的时代潮流,意外地启示了当时的译者也去模仿这些译作而创作俄罗斯文学,俄国第一批文学家费多尔·艾明、楚尔科夫和科马洛夫等,就创作了大量用欧洲历险记的结构去书写俄罗斯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小说。这种小说为1812年抵抗拿破仑的卫国战争胜利之后俄罗斯旅行记及其诗学的孕育提供了扎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打倒“四人帮”之后,我国的文学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巴金等老一代作家一再称赞,新时期文学超过了三十年代、四十年代。人民象是过着盛大的节日,迎来了这个时期的文学。特别当我们目睹过长期动乱给文学带来的荒芜,一旦看到它出现的繁荣景象,不禁从心底里喊出来:“你真美呀,请停留一下!”人们想认识这种现象,是很自然的。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到生活艺术观社会主义文学这面旗帜一出现,它上面就写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这是没有疑义的。但是,由此而联想到高尔基谈论十九世纪俄国和西欧众多现实主义作家的时候,也曾高度概括他们的一致性。他说,这些作家都是有产阶级的“叛逆者”和“浪子”,他们的作品的基  相似文献   

10.
王涛 《唐都学刊》2000,16(4):93-97
本文立足于人文主义立场,针对中国古典文学传统研究方法存在的教条历史主义倾向和文本形式/内容概念的偏颇,指出在文学研究中以历史意识取代历史主义,强调艺术形式的人文主体性。认为在建构文学这一人文学科的客观性时,不应以实体化和本质主义的形而上学态度剥夺主体的决定性地位,提倡在文学活动中以接受理论为指引集中关注接受活动本身,在多种文化要素之间的对话与交流中,实现文学的人文特性。  相似文献   

11.
杨保健 《唐都学刊》2006,22(3):145-148
中国传统文学主要指从公元前11世纪,即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最早的诗篇出现起,直至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前的中国古代(含近代)文学。中国传统文学在特殊的文化背景下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传统,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风”、“骚”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传统;二、“诗言志”、“诗缘情”与重表现、重抒情的传统;三、文学形象创造的“形神兼备”传统;四、文学形式的多样性传统;五、文学风格的丰富性传统。认真研究和梳理传统文学的艺术传统,并加以扬弃,无疑有益于当今的文学发展和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思想作为俄罗斯民族意识的表达存在多个维度。潜藏于俄罗斯文学之中的俄罗斯思想为人们提供了认识生活秘密的视角;而对于历史文本而言,俄罗斯思想隐藏于"莫斯科-第三罗马"的话语之中。但构成上述维度的源文本是语言,所以语言维度是打开俄罗斯思想作为哲学思维之门的一把钥匙。文章通过对俄语"思想"一词的词源和意义的深度探索来分析俄罗斯思想的哲学叙事和日常生活叙事两种功能。  相似文献   

13.
Though it is not new, the topic of the modern transformation of classical Chinese literary theory still holds profound significance for China’s current efforts in carrying forward the essence of classical literary theory and constructing a new literary theory that conforms to the spirit of our times. Today, Chinese scholars have to handle two traditions: one is the classical literary scholarship up to the 19th century, distant in time and space from today; the other is the modern tradition that started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These two traditions involve not only rupture and heterogeneous change but also continuity and partial homogeneous preservation. Taking our stand on the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tradition, we should consciously pursue research on classical literary theory, using modern consciousness to scrutinize, reorder, discover, select, interpret, activate and absorb its finer elements, those that are still vital, so as to creatively promote its modern transformation and further integrate it as an organic compon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ry theory. Over the past two or three decades, Chinese scholars have been advancing this great project in a systematic and solid way, achieving gratifying progress. We must strengthen our efforts and make further progress with this great undertaking.  相似文献   

14.
The classics are at the heart of traditional literature,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its transmission. May Fourth writers did not totally reject traditional literary classics; rather, they selectively preserved and reinterpreted them, setting up a new canon based on the criteria of evolution, humanism, human relationships, popular culture, etc.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May Fourth reconstruction of the classics inherited late Qing thought and views of literature, but it was more of an embodiment of new intellectual horizons; a modern spirit acting through the rediscovery and recreation of traditional literature.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classical canon revealed a clos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New Literature and traditional literature, thereby effectively facilitating the acceptance of New Literature by the masses. It also provided writers with national resources for literary creation, thus preventing New Literature from descending to nihilistic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tradition. This mode of discovering and creating the modern while being rooted in their native soil enabled such writers to step out of the binary opposition between “making China Western” and “Sinicizing the West,” and thus has methodolog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rel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from the late Qing on. Literary classics have a profound meaning for writers’ creations and for literature and cultural tradition. Despite its shortcomings, the May Fourth reconstruction of the traditional classics can inspire us even today.  相似文献   

15.
贺根民 《唐都学刊》2013,29(2):104-107
自成体系的选文式文论杰构《文论十笺》,创建了一种运用现代意识来整合传统文论资源,进而打造立足民族文化本位的文论体系.它标领了现代语境中古代文论书写的新模式,《文论十笺》的体系话语对检讨当下文论研究的困境,促进中国文论话语的重建都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进入和转换古代文学资源是文学现代性的题中应有之义。在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大致有四种进入古代文学资源的范式:在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思想指引下,中国现代文学出现了以“精华糟粕”说为代表的社会政治化文学传统观范式;在西方阐释学等思潮激活下,产生了以“新文学源流”说为代表的精神启蒙型文学传统观范式;以科学释古与现代审美相结合为特征的“释古立美”类文学传统观范式,则是着重从传统内部进行解释和转化、更新和创造;此外还有一种以日常生活叙事为特征的民间常态化文学传统观范式,显示出古今文学贯通的文化整体性。在多种范式的共生互补、竞相发展中,重要的是在“互动”、“原创”中凸显问题意识,通过对古代文学资源的进入与激活,实现现实生命价值的重构。  相似文献   

17.
文学史建构功能的凸现 ,关键是史家主体意识的弘扬 ;重视文学本体和培养文学素质的文学史 ,才能还原出文学的鲜活 ;而文化视域的对话和交流 ,为我们提供了若干文学史新理念和多样叙述方式的构想。文学史有它的过去 ,也有它的未来。这是一个永恒的学术话题  相似文献   

18.
钱志熙 《求是学刊》2007,34(4):102-108
郝经以理学著名,对其文学成就与文学史地位历来较少注意。文章以郝氏文论为主并联系其各体文学方面的创作实践,探索其文学创作的渊源及其艺术上所达到的成就,指出郝经以金代中期以来形成的"国朝文派"为其文学基础,并上溯到以北宋中期文学为下限的整个古代文学传统,对宣和以下的宋代文学则有所贬抑,隐含有以金元文学为正统的文学史观。郝经同时继承宋金时代理学与文学两方面的传统,重视诗赋文章的艺术表现,注重才情,表现出气格与法度并重的创作倾向。其古文继承唐宋古文家的思想与艺术传统,古体诗与辞赋则追仿汉魏六朝的风格。郝经作为一个处于复杂交错的政治、族群及文化背景中的文学家,是十分值得研究的。  相似文献   

19.
陶水平 《学术交流》2003,(5):129-134
当代文学研究的各个领域都离不开阐释学视野 ,阐释学方法因而成为文学研究的第一方法。中国古代文化传统、中国古代学术的民族特色 ,恰恰就表现为阐释学取向。坚持阐释学路径最有可能做到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可以把中国阐释学发展历程分为古典阶段和现代阶段。中国古典阐释学大致可以分为儒家阐释学、道家阐释学以及二者综合形态的阐释学等三种基本形态。中国现代阐释学的探索经历了 1 0 0多年 ,直到现在仍处于学科建构过程之中。为了促进这一学科的创构 ,需要解决一系列问题。中国现代文学阐释学是其中最有成就的一个分支学科。  相似文献   

20.
经历漫长的沉寂,19世纪的俄罗斯文学异军突起,名列欧洲乃至世界的前列,产生了世界瞩目的文学巨匠。俄罗斯民族中蕴藏着的深厚的文学潜能受到激发,俄罗斯民族深沉的情感以及强大的文学批评力量的支持,是俄罗斯文学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