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近检唐圭璋先生编《全金元词》一书,偶见其“张可久”条下小传云:“可久字伯远,号小山,庆元(今浙江省鄞县)人。……至正初,年七十余,尚为昆山幕僚。”笔者遂查孙楷第先生著《元曲家考略》,方知上说源于此书。孙先生据元人李祁《云阳集》卷四“跋贺元忠遗墨卷后”一文,考出“至正初小山年七十余。”(《元曲家考略》“张小山”条。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一年出版)假定张可久至正初年七十五岁,则可推出可久约生于元世祖至元七年(公元一二七○年)。新编《辞海》即依此说。  相似文献   

2.
<正> 沈德符(宇景倩,1578—1642)《万历野获编》卷二十五《金瓶梅》条载: 袁中郎《觞政》以《金瓶梅》配《水浒传》为外典,予恨未得见。丙午,遇中郎京邸,问:“曾有全帙否?”曰:“第睹数卷,甚奇快。今惟麻城刘延白承禧家有全本,盖从其妻家徐文贞录得者。”又三年,小修上公车,已携有其书,因与借抄挈归。吴友冯犹龙见之惊喜,怂恿书坊以重价购刻,马仲良时榷吴关,亦劝予应梓人之求,可以疗饥。予曰:“此等书必遂有人板行,但一刻则家传户到,坏人心术,他日阎罗究诘始  相似文献   

3.
廿公是谁?东吴弄珠客又是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瓶梅词话》明万历丁巳(四十五年1617)刻本,卷首有《欣欣子序》及《廿公跋》《东吴弄珠客序》。其《欣欣子序》,为万历间刻书楷体字,《廿公跋》及《东吴弄珠客序》为写刻体字,且显然出于一人之手,此有目之所共睹者。今于欣欣子,姑且存而不论,论廿公及东吴弄珠客。  相似文献   

4.
引子当今,海内外学人,对于《金瓶梅》的改定者的探索,硕果累累,殊令人闻风相悦。现在,我也想就此问题提出一些看法。我初步认为:《金瓶梅》的改定者,就是嘉靖八年(1429)成进士,世称“嘉靖八子”之一的李开先。我是从下述三个方面去考察才得出这个结论:一,对联;二,入回诗词;三,套词和滚调。然后就李开先其人,《金瓶梅》其书,左右采获,上下求索,拓视野于宏观,聚光线于焦点,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力争言之有物,庶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国内出现了一股不小的“《金瓶梅》热”,随之而来的是雨后春笋般出现的《金瓶梅》研究的论文与论著,可谓成绩斐然。上海师范大学李时人的新著《〈金瓶梅〉新论》(学林出版社1991年8月版)是其近年来《金瓶梅》研究的结晶,也代表了目前《金瓶梅》研究的新水平与新成果,尤令人瞩目。《〈金瓶梅〉新论》突出的特点是“新”,这“新”不是标新立异,而是观念与方法的更新。《金瓶梅》是一部伟大而又复杂的小说,单纯用文学批评的标尺去衡量就难以把握其真正的价值,正如李时人同志在书中所说,“那种对《金瓶梅》采  相似文献   

6.
《金瓶梅》这部小说借用北宋末年的历史背景写明代中叶以后的现实,臧否人物,寄寓深意,加上它的作者和成书过程一直扑朔迷离,成为争论不休的疑案。因此,对小说人物的考证,也许可以成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把钥匙。先说《金瓶梅》中的主要人物。西门庆、潘金莲、吴月娘等人是真名还是假名?历史上是否确有其人?虽有些民间传闻,很难视作信史;次说小说中相当数量的昔通人物,他们的名字,有的是谐音,隐寓着作者的爱憎褒貶,有的也可能是信手拈来的,于史无考,也没有考的必要。引入注目的是,《金瓶梅》一书中,特别是第十七、十八、四十八、四十九、六十五、七十、七十七、一百回中提到的一大批上层人物,我粗粗统计一下,知县以上的中高级官员,包括皇帝在内,约有130余人,经我初步考证,发现其中半数以上的人都名载史册,而且大致可分以下几类: 第一类:《宋史》中有传的历史人物。《金瓶梅》的故事,是从《水浒》第二十三回到第二十七回内容中演绎出来的。两部小说都以北宋末年的朝政作为背景,其中涉及到宋徽宗、蔡京、童贯、高俅、杨戬、张叔夜、侯蒙、陈瓘(即陈了翁)等等,都是历史上的着名人物,毋庸考证。但《金瓶梅》以蔡京父子影射明朝嘉靖时期的奸相严嵩父子,另寓深意,这是两者不同之处。同时,《金瓶梅》提到的北宋人物,包括王安石、苏东坡、米元章在内,多达数十人,这是《水浒》所不及的。如: 安妃娘娘(第七十八回),《宋史》卷243有传。朱勔(散见各回),《宋史》卷470有传。蔡攸(第十八、九十八回),《宋史》卷472有传。张邦昌(第七十回),《宋史》卷475有传。李彦(第七十回),《宋史》卷468《杨戬传》后有附传。汪伯彦(第六十五回),《宋史》卷473有传。  相似文献   

7.
前言 《寄簃文存》卷七的基本内容,是跋。跋,是文体的一种,写在书籍、文章或字画的后面,这个体裁,是多用以评介内容或说明创作经过情况的。 本卷共十三篇,都是有关中国建法制书籍和史料的跋。计,关于唐律的有:《钞本唐律疏义》跋,《唐律释文》跋二篇,关于宋律的有;常熟瞿氏《宋本律文附音义》跋、《刑统赋解》跋,《粗解刑统赋》跋、《刑统赋疏》跋四篇;关于元律的有:《钞本元典章》跋、《元史新编》跋二篇;关于明律的有:《大诰》跋、《范永銮重刊大明律》跋、《万厉大明律》跋、日本《享保本明律》跋,《律疏附例》跋五篇。沈家本的这十三篇跋文,内容都是说明和考证各律书的源流、板本、律例条文比较、制订或修订年代等重要情况的。 现将本卷跋文,依具先后顺序加以评介。  相似文献   

8.
<正> 《金瓶梅词话》作者兰陵笑笑生究竟是谁?这是成书数百年来人们猜测颇多而未得确解的谜.我们在《<金瓶梅>作者之谜》(见山东聊城金学会编《<金瓶梅>考论》一集)一文中提出《金瓶梅》是二人以上合作的书.它的主笔作家谢榛就是兰陵笑笑生,辅助作者是昆山郑若庸,写书的发起人与组织者是赵康王朱厚煜.本文仅就谢榛即是《词话》作者加以考论.  相似文献   

9.
藏于美国哈佛燕京图书馆的三种版本的《金瓶梅》中,《新刻金瓶梅奇书》为嘉庆二十一年由书商刊刻的以皋鹤堂本为底本的八卷删节俗字无批语本金瓶梅;1933年3月古佚小说刊行会影印北京图书馆所藏的《新刻金瓶梅词话》一百零四部之第捌拾陆部,是一部改错补缺的《金瓶梅词话》的较好读本,其补改的时间当在崇祯本《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出版之前。大安本《金瓶梅词话》是日本所藏《金瓶梅》的完好本,考之于书中两种鱼尾版式、"金瓶梅词"三次出现以及墨丁的类属,发现万历丁巳本《新刻金瓶梅词话》存在着重刊的痕迹,即存在着此本前还有更早刻本之可能。  相似文献   

10.
一、据《提要》卷一一《书类一》载: 《尚书讲义》二十卷。宋史浩撰,浩字直翁,鄞县人,绍兴十四年进士。 今案:《宋史·史浩传》于浩登科年代不系年。 考《宋会要辑稿·选举》、《文献通考·选举》、《宋史·高宗纪》等书所载,并无绍兴十四年榜,此必误。 考《宋史》卷四○○《汪大猷传》称:“(大猷)登(绍兴)十五年进士……。大猷与丞相史浩同里,又同年进士,未尝附丽以于进。”又《南宋馆阁录》卷七称:“史浩字直翁,四明人,刘章榜进士出身。”案刘章为绍兴十五年状元(参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绍兴十五年四月纪事),是史浩实十五年进士。  相似文献   

11.
清代以来就有人说严羽的《沧浪诗话》“论诗虽归宗李、杜,……亦是王(维)、孟(浩然)家数”(黄宗羲《张心友诗序》),名为学盛唐,准李(白)、杜(甫),实则偏嗜王、孟冲淡空灵一派,故论诗唯在兴趣,于古人通讽喻、尽忠孝、因美刺、寓劝惩之本意全不理会”(许印芳《<沧浪诗话>跋》)。这些说法在当代学界中颇有影响,如敏  相似文献   

12.
《全宋诗》采用《后村千家诗》 ,然有遗珠 ,兹补录于下。以下各诗同书仅注卷数。册一卷一四页 2 0 6刘吉集失收《乌贼》 :“削玉肌肤绾带囊 ,荻芽肥节落潮乡。谢家池墨流归海 ,染得鱼腥一种肠。”(卷二○ )册一八卷一○四三页 11955朱服集失收《客中》 :“秋风千里雁初回 ,强折黄花傍酒杯。日下故人书自少 ,茱萸那寄一枝来。”(卷四 )册二二卷一二九八页 14 72 7蔡集失收《春暮》 :“芳草莫寻游处迹 ,好花空认折残枝。啼莺似怨归何速 ,舞蝶应怜出太迟。”(卷一 )册二五卷一四七八页 16884石懋集失收《柳絮》 :“苦无筋骨太轻柔 ,何物如君…  相似文献   

13.
《韵玉函书》是清初的一部韵书,未刊,今存稿本残卷两种,藏中山大学图书馆善本室。第一种稿本题光山胡煦沧晓氏纂集,男季堂校字;第二种残卷第一至五册封面则题“西溪初校,月泉再校,星桥三校,星桥补校”。显然,第二种为第一种的补改本。胡煦(1655-1736)为清初著名的学者,河南光山人,字沧晓,号紫弦,初以举人任安阳教谕。康熙51年(1712年)举进士,散馆,授检讨,充殿试读卷官,教习庶吉士。曾任《明史》总裁,累官至礼部侍郎,后因事罢归。乾隆元年(1736年),诏复原官,不久去世。胡氏一生苦心读书,对于《易经》用功尤深,著有《周易函书》50卷、《释经文》49卷,为正集;有《韵图》3卷、《孔朱辨异》3卷、《易学须知》3卷、《卜法评考》4卷,为别集。另著《韵玉函书》5卷。前数种均已刊行,唯《韵玉函书》未见刊本。清陈康祺《郎潜纪闻二笔》述及胡氏的事迹时说:“光山胡侍郎煦,亦康熙朝道学名臣,治《易》究图书之蕴,著函书数十万言。圣祖屡召见,问爻象疑义,命画图讲说,叹曰:  相似文献   

14.
在现存的《金瓶梅词话》一书中,有一篇东吴(即苏州)弄珠客撰写的序言。人们认为这位弄珠客便是明代著名出版家、散文家和戏剧家冯梦龙(1574~1646)。杭州本也有这篇序言,但是在《金瓶梅词话》本中,却特别标明了这篇序言写于1617年,这就表明这部长篇小说的刊刻年代。另外还有一篇没有标有年代的“跋”。它是由一个化名为廿公的人写的,廿公是二十笔画的某人。人们认为,此人便是袁宏道,因为他的名字实际上刚好是廿笔画。  相似文献   

15.
常何是唐初名将之一,两《唐书》无传,事迹散见于纪传者仅数条,虽集掇亦难见端倪。1944年,陈夤恪先生撰《唐代政治史述论稿》,曾引用李义府撰《常何墓碑》,用以论证玄武门之变中常何之作用。1952年,陈先生又于《论隋末唐初所谓‘山东豪杰’》一文中,节录《墓碑》,指出:李义府撰《常何碑》文“久佚,然为最佳之史料”(《岭南学报》第12卷第1期)。现据北京图书馆所藏《常何墓碑》写本照片,作跋于次,祈批评指正。《常何墓碑》写本尾残,不见立碑年月。《墓碑》称:“中大夫、守中书侍郎、兼修国史,弘文馆学士,广平县开国男李义府撰”。李义府,唐高宗时宰相,两《唐书》有传。《旧唐书·李义府传》载:“高宗嗣位,迁中书舍人。永徽二年,兼修国史,加弘文  相似文献   

16.
一般汉代以前的玉器为“古玉”,国外以及我国港台等地的古玉收藏家,喜欢收藏汉代以上的高古玉器。那么,如何鉴定古玉新旧呢?一、藏玉器首先应该认真细读、多读有关古玉的专著。这些学术著作凝聚着丰富的知识,推荐的书籍有:清末吴大徵所著《古玉图考》,对古玉的时代、用途、名称、尺寸均有详尽说明和考释,且绘图精确,颇有参考价值。当代杨伯达主编的《中国美术全集·玉器》,河北美术出版社的《中国玉器全集》一至六卷,周南泉的《古玉器》,昭明、利群的《中国古代玉器》,张广文的《玉器史话》,香港李英豪的《鉴别古玉》、《民间古玉》、《护身玉》、《保值白玉》,台湾古玉专家李更夫老先生的《玉器鉴定全集》(上、下册)等。  相似文献   

17.
吴玉搢《山阳志遗》卷四(淮安志局刻本)云:"虞山(张养重)……与同里结社相唱和……张吏部新标、子检讨鸿烈……卞孝廉为鲸、为豹……皆社中人也。"此说得到葛恒刚先生的认同,其《望社成员考》(《江海学刊》2008年第3期)以为"吴玉搢为清代著名的考据学家,所述应有所本,卞为豹、张鸿烈为‘望社’成员应无疑问"。按:吴说有误,张鸿烈又名张礽炜,非"望社"成员。  相似文献   

18.
《金瓶梅》成书问世,至今约四百年。此书作者富于开拓精神,具有敏锐的观察感受能力,是曹雪芹之前的一位伟大的小说艺术革新家。此书指斥时事,暴露明代后期的黑暗现实,刻画较为复杂的人物性格,描摹世态,见其炎凉,被称为四大奇书之最。作者化名兰陵笑笑生,隐去真实姓名。作者到底是谁,三四百年来,众说纷纭,迄无定论。介绍诸说,以供参考。 1.王世贞说与王世贞门人说。在《金瓶梅》传抄阶段,屠本畯云:“王大司寇凤洲先生家藏全书,今已失散”(《觞政》跋语)。谢肇淛云:“唯弇州家藏者最为完好。”(《金瓶梅跋》)似  相似文献   

19.
关于姚合的籍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唐诗》卷四百九十六载姚合的小传有云:“姚合,陕州硖石人,……”。沿袭了新旧唐书的姚合传、计有功《唐诗纪事》、毛晋《跋姚少监诗》等书的讹误。近人研治唐诗,往、沿用此说,未予详考,以讹传讹。其实,稽证姚合和他同时代人的作品,可以发现,姚合应是吴兴人。眺合有诗《送喻凫校书归毗陵》,云:“山春烟树尽,江远晚帆疏。吾亦家吴者,无因见弊庐。”喻凫  相似文献   

20.
《金瓶梅》崇祯本以词话本为底本进行改写与评点,评者与改者为同一人。评改者是加工修改者,为《金瓶梅》定型传播作出重大贡献。谢肇淛是崇祯本评改者,《金瓶梅跋》与崇祯本评语是互补的,应出自一人之手。徐熥是谢肇淛的舅父与挚友,谢氏评改《金瓶梅词话》在徐熥逝世之后。崇祯本第六十四回回首诗引入徐熥的《花楼吟咏》,寄托哀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