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是我国举世闻名的明代航海家郑和,首次出使西洋五百八十周年纪念。郑和(公元1371——1433年)原姓马名和,因排行第三,小名三保(一作宝),云南昆阳(今云南晋宁县昆阳镇)人,回族。明初,当明太祖朱元璋派傅友德、沐英率军平定盘据于云南的元朝残余势力时,年仅十余岁的三宝,被明军所俘,押至南京,阉割后送至皇宫当太监。不久,又被赐给明太祖四子燕王朱棣。由于三宝聪明伶俐,博得了朱棣的喜欢,便逐渐成为燕王府里的一位内监。公元1399——1402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击败建文帝,在南京登上皇位(即明成祖)时,三宝因“从燕王起兵靖难,出入战阵,  相似文献   

2.
据史料记载:郑和故居在北京新街口的三不老胡同六号院。 郑和本姓马,真名三保,他的祖辈是西域居住在中亚一带的 维吾尔族贵族,元世祖忽必烈时,被派往云南。1382年,明太 祖朱元璋派兵攻取云南,当时11岁的马三保被俘,遭阉割后献 给燕王朱棣,后受到燕王的信任。燕王为了帝位,与其侄建文帝 发生了四年的"靖难之役",燕王逼近京城,宫中失火,建文帝 不知去向,燕王便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改元永乐,是为成祖。马 三保在此次战役中"出入敌阵",立下汗马功劳,成为燕王的宠 信之一,后在燕王封赏有功之臣时赐马三保姓郑名和,并被擢升 为内官监太监,掌管国家营造宫殿皇陵、分封藩王府第以及御前  相似文献   

3.
郑和缘何被皇帝选中出使西洋今年是我国明代伟大的航海家郑和首次(1405年)下西洋590周年。那么,当年郑和究竟缘何会被明成祖选中,率领举世无双的庞大船队远航西洋呢?根据有关资料分析,笔者认为,郑和自身至少具备下列几项重要因素:第一,郑和是明成祖朱棣最...  相似文献   

4.
自从一九三五年在云南发现玉溪郑氏收藏的《郑和家谱》以来,到目前为止,前后总共发现了五部有关郑和的家乘谱牒,这就是李士厚同志一九三七年出版的《郑和家谱考释》一书中的《马公墓志铭、郑氏世系家谱》,一九八三年李士厚同志先后在北京和云南收集到的《郑氏家谱首序》、《赛氏总  相似文献   

5.
伟大航海家郑和的乡里家世,《明史》本传记载简略,七十二年前袁嘉谷先生发现并考证了昆阳的郑和父马哈只墓碑,四十七年前李鸿祥将军发现了云南玉溪的《郑和家谱》,袁先生命士厚作了考释,才了解郑和是云南昆阳的回族马氏,父,祖都朝觐过麦加,称为哈只。曾祖名拜颜。1983年、1984年两年,我先后发现了南京的《郑氏家谱首序》及云南巍山的《赛典赤家谱》。《首序》将郑和的家世由郑和的曾祖拜颜上溯到十一世祖、西域布哈刺国国王所非尔,《家谱》更上溯到三十七世祖阿拉伯的伊斯兰教领袖穆罕默德。我对这两本新发现的谱牒,已经先后写了《南京郑氏家藏·北京民族文化宫新发现郑和家谱首序》及《从新发现的赛典赤家谱中进一步探讨郑和的家世源流》两篇文章加以考证。  相似文献   

6.
李士厚(1909—1985),云南省鲁甸县人,回族。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云南省委员会成员。早年毕业于云南东陆大学,之后从事教育工作及史学方面的研究。李士厚长期研究“郑和家谱”资料。1935年李鸿祥首先在云南玉溪石狗头村发现了“郑和家谱”,由李士厚进行了详细的考证和研究。1982年以来,数次往返北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为迎接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五百八十周年纪念大会的召开,在省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成立了江苏省纪念郑和筹委会,着重搜集、整理有关郑和在江苏的文物和史迹,在南京筹建郑和纪念馆,馆址选在原郑和府邸所在地——马府街的太平公园内。郑和原姓马,封官后即居于此,他原籍云南昆阳,世代信奉伊斯兰教,后因得宠于明成祖,赐姓郑。成祖即位后,迁都北京,南京为陪都,派重兵镇守,设南京守备。洪熙元年(1425年)即命郑和  相似文献   

8.
郑和(公元1371~1435年),十五世纪初期我国伟大的航海家。世称“三宝太监”。本姓马,回族,云南昆阳州(今云南晋宁县)宝山乡,和代村人。因跟随明成祖朱棣起兵“靖难”有功,被赐姓郑。晋封为内官监太监。  相似文献   

9.
云南,是我国古代伟大航海家郑和的故乡。1984年建成并开放的郑和纪念馆,就座落在郑和故里——滇池南岸的晋宁县昆阳镇月山上。郑和纪念馆是一组由中国古典风格的楼阁组成的院落式建筑,悬山飞檐,画栋雕梁,金瓦红墙。全馆共设一个正厅,三个展室,总面积约200平方米。正厅迎门是一尊郑和半身塑  相似文献   

10.
郑和下西洋的活动最后不得不中止的根本原因有二:(1)郑和下西洋的举动始终为皇帝所左右,官方垄断的朝贡贸易从根本上违反了经济规律;(2)明朝推行的海禁政策。  相似文献   

11.
明代航海家郑和的遗存,从国内来看,主要集中在福建、江苏、云南诸省。其中就福建而言,不但数量最多,而且其内涵也每每与郑和下西洋有直接的关系。因此,这些研究郑和下西洋的珍贵实物资料,也愈加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本文在对这些遗存进行了实地或实物考察的基础上,结合文献,拟从遗址和遗物两方面试作全面考述,进而对郑和下西洋与福建关系的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云南晋宁月山郑和公园现存的《故马公墓志铭》碑记反映的问题,结合文献资料及前辈学者的有关考述,进一步印证了明代航海家郑和确为元咸阳王赛典赤·赡思丁后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瀛涯胜览》,明马欢撰(一说与郭崇礼合撰)。欢,字宗道,浙江会稽(今绍兴)人,信奉西域天方教(即伊斯兰教),通晓阿拉伯文,富有才干。曾以通事(即翻译)的身份随郑和三下西洋,跋涉万里,经过南洋群岛,横渡印度洋,取道波斯湾,进入红海区域,先后共涉足二十个国家和地区。《瀛涯胜览》即马欢在这二十个国家的各种见闻录。郑和七下西洋,前三次都是到古里国(今印度西南岸科泽科德一带)而返。为了和古里国以西的阿拉伯各国及非洲东岸一些国家建立友好关系,“永乐十一年(1413),太宗文皇帝敕命正使太监郑和统领宝船,往西诸番…  相似文献   

14.
金秋10月中旬的南京,虽然有些寒意,但被研究世界级航海人物郑和的热闹场面所淹没。中外专家学者在这次由江苏省郑和研究会主办,南京市白下区人民政府协办的2002年迎接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各抒己见,把郑和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研讨会上,美国退休的前海军潜艇指挥官、64岁的历史学家加文·孟席斯语出惊人,他根据自己14年的研究,认  相似文献   

15.
郑和与穆斯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昆阳的马哈只碑上,明确地提到郑和的祖父称哈只、父亲称马哈只,说明其祖与父皆曾前往麦加,朝过天房。受这种家世的影响,使郑和在幼年时期从耳濡目染中,获得如何经蛮荒,渡大海,战骇涛,破巨浪的知识和参与朝觐天房的经验。这种稀有的经验,早已给郑和提供了一个下西洋的景像,虽不完整,但至少使郑和头脑中有了西洋的轮廓,这在中世纪的中国,也惟有少数穆斯林家庭,才具有这种知识。  相似文献   

16.
邓之诚<骨董三记>卷六<郑和印造大藏经>引郑和<题记>有三点可疑:其一,<题记>所载三部<大藏经>印造的时间,郑和人在海外;其二,永乐八年、九年、十三年不具备印造<大藏经>的雕板;其三,该<题记>与云南发现的郑和<施印大藏经发愿文>矛盾.另外,<佛说摩利支天经>后姚广孝所作题记将道衍官衔误作"僧录司右善世",也使该史料的真实性受到质疑.  相似文献   

17.
明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7月22日,当太监王景弘率领没有郑和的船队抵达南京,历史便永远被定格了这一刻。这年4月,第七次下西洋的郑和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之后的数百年时间里,浩荡的东方船队在西洋已然变成了遥远的传说。  相似文献   

18.
云南自古以来就跟中东国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云南历史上的著名人物赛典赤·赡思丁来自中东的布哈拉 ;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 ,跟中东阿拉伯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回顾过去 ,展望未来 ,云南具有跟中东国家开展经贸合作、旅游往来等得天独厚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古代著名回族航海家郑和(1371—1435),《明史·宦官列传》居首。 郑和是明成祖朱棣给他的赐名。郑和的原名“马和”,小名“三保”,官职名“内官监太监”,法名“福善”,尊称“三宝太监”。祖籍云南昆阳(今昆明市晋宁县)宝山乡知代村。祖拜颜,妣马氏,父哈只,母温氏。出生在一个世代信奉伊斯兰教的家庭里。  相似文献   

20.
伍后正 《可乐》2011,(2):78-78
元朝末年,朱元璋打败陈友谅,进驻太平道,一天偶然动兴,带随从来到般若寺。寺僧向他请教姓名,朱元璋不屑作答,只执笔在壁上题诗一首: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山僧不识英雄面,妄自哓哓问姓名。寺僧方知吴王(朱元璋时称吴王)驾到,不胜惶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