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基于2007年CHIP数据,从技能差异的角度较为全面地考察了城市规模对劳动者工资收入的影响。城市总体工资溢价回归结果显示,大城市对劳动力有一定的正向技能选择性,但仍在很大程度上不能解释大城市的工资溢价。在控制相关的城市、个体质量、行业和地区特征,并对名义收入采用部分调整法后,不同技能劳动力均享受了大城市的工资溢价,且该结论在改变指标度量、考虑内生性等情形下仍然稳健。文章进一步考察不同技能劳动力获取大城市工资溢价的途径,发现仅中等技能劳动力的工资溢价主要来源于大城市更高的物价,而高、低技能劳动力的工资溢价主要来自于劳动力质量的提升和大城市的集聚经济效应,具体表现为大城市通过这两条途径提高了高技能劳动力的正规教育再投资、工作经验回报率和流动投资,以及增加了低技能劳动力的工作经验回报率和流动投资。本文为加快城镇化进程、缩小城市技能工资差距和大力投资人力资本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城镇劳动力市场结构变迁与收入不平等:1989~2009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纯槿  李实 《管理世界》2013,(1):45-55,187
基于1989~2009年进行的8次全国性城镇住户抽样调查数据,本文利用新近发展的夏普里值分解方法,定量考察了城镇劳动力市场结构变迁如何导致劳动收入不平等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了过去20年里中国城镇劳动收入不平等扩大一方面是市场化改革的必然结果,尤其是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教育收益率上升引起社会收入分配机制的变化;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合理因素,特别是由户籍制度壁垒造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依然存在。夏普里值分解进一步揭示出,所有制、户籍、性别、经验和地区因素对收入不平等的相对贡献率趋于下降,教育和职业对收入不平等的贡献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其基本政策含义是,减少收入不平等的关键在于降低受教育机会不均等,着重增加人力资本投资,继续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进而加快劳动力市场结构性调整。  相似文献   

3.
中国东西部地区企业职工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利用1995年和2002年两次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对中国东西部之间企业职工的收入增长机制的差异,收入差距及其变动进行了实证性的经验分析,从中发现了一些有意义的分析结果。首先,虽然在1995年至2002年期间东西部之间企业职工之间的收入差距没有出现明显地扩大或缩小的现象,但是两个地区之间已有的收入差距是相当大的。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双重的。一是两个地区之间职工个人特征的大体相同,以及西部地区劳动力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企业工资决定机制逐渐趋同于东部地区,有助于缩小地区之间职工收入差距;而地区之间缺乏劳动力的流动性却使得地区差距高居不下。其次,东西部地区职工工资收入的增长率虽然差别不大,但是它们各自的收入分配效应却是不同的。对于东部地区职工来说,从收入增长中获得好处的机会是不相等,因而东部地区在职工收入增长的同时出现了收入分配的更大的不平等。对于西部地区职工来说,职工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的不明显。最后,地区之间低报酬和非技术工人的收入差距出现了缩小的情形,而地区之间高技术人员和高素质人员的收入差距却趋向于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部分职工较低的区域流动性和他们所处的劳动力市场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地区分割性。  相似文献   

4.
教育作为人力资本的一项最重要的投资,决定着人力资源的质量水平。面对人力资源中,市场性别的差异回报,过往研究发现教育收益率也存在着性别间差异。本文采用相关经济模型分析,得出女性的教育收益率高于男性,而且女性在更高层次的教育程度下的教育收益率呈上升趋势,另外高层次的教育程度下男女间的收入差异也明显缩小。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人力资源,特别是女性人力资源,女性应当继续增加自身的更高层次的教育投入。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借用了劳动力市场阶层化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利用专项调查获取的大量数据,实证分析了城市劳动力市场中的流动及其决定机制。本文的理论假说如下:第一,中国的城市劳动力市场包含了外劳和本地居民两大部分,但这两部分从业人员所属的市场阶层以及在市场阶层之间的流动状况是不相同的。第二,从非正规部门流向正规部门的上升移动会带来工资收入的增加,但本地居民和外劳,以及外劳中的民工与城镇居民实现流动的机会是不均等的。第三,在求职过程中选择什么性质的部门、以何种方式在不同部门之间流动,主要取决于以户籍为代表的制度因素,而不是个人的教育水平、工作经历等人力资本。本文的结论是:通过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机制,人力资本的利用状况明显改善,但由于还存在制度歧视,劳动力市场依旧是二元性质的。消灭城市内部的新二元结构是下一步改革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6.
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组织资本的增长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冯丹龙 《管理评论》2006,18(2):44-49
在知识经济时代,技能和知识正逐渐成为公司最有价值的资产,而这一资产很大程度上存在于那些随时可能离开的员工的头脑中,因此,企业时常面临着人员流失所带来的重大损失。个体人力资本的自由流动是个体和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劳动力市场完善的需要,因此,我们不能限制个体人力资本的流动。要使企业的竞争优势不随员工的流失而减弱,只有将员工的个体人力资本转化为不随个体流动而流失的企业组织资本。因此,研究人力资本如何转化为组织资本也就成了各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企业组织资本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它是在个体人力资本与团队资本的基础上形成,不是它们的简单相加。组织资本是依赖于特定的组织和社会交往模式,通过长期组织学习和知识共享的过程积累形成的。  相似文献   

7.
我国工作组织转换与制度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研究背景工作组织的转换是指劳动力或个人在不同工作单位之间的转换。劳动力在不同工作单位之间的流动 ,对于分析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和制度变迁具有重要意义。劳动力在不同工作单位之间一定程度的流动 ,将在宏观上为那些生产效率较高的企业和经济部门合理提供所需要的劳动力 ,同时 ,在微观上使得劳动力的人力资本价值在经济活动中得到有效实现。特别是相对于中国改革开放前的“单位终身制”来说 ,劳动力在工作单位间的流动 ,构成了劳动力市场变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劳动力在工作单位之间的转换或流动 ,同时也是对改革和社会转型进行制度…  相似文献   

8.
孙婉慧 《管理科学》2003,16(6):87-90
为研究欠发达地区的人力资本投资现状,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为例,对赤峰市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状况进行抽样调查,探讨赤峰市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现状,研究人力资本投资与企业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发现赤峰市企业人力资本投入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农村劳动力流动是在市场化改革、经济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发生的,这也是其区别于国际移民最为重要的特征。在这一背景下,研究"农村移民对城镇居民收入的影响"需要考虑市场化改革的作用。本文提出假说认为,中国的市场化改革为统筹城乡劳动力资源配置提供了条件,城镇居民可以通过与农村移民的分工而获得农村劳动力流动带来的额外收益。但是,仍然存在的城市劳动力市场分割会阻碍这种作用的发挥。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农村移民可以对城镇居民的收入产生正向影响,但这严重依赖于市场化的进程。本文结论的政策性含义在于,要发挥农村劳动力流动在促进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中的作用,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打破城镇劳动力市场分割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在知识经济社会人力资本是推动经济向前发展的主要动因,人力资本的形成是经过投资来形成的。人力资本投资的方式有:教育投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职业培训、卫生保健、劳动力的迁移、劳动力就业信息的收集与扩散等方式。本文主要从正规教育(学校教育)投资来探讨人力资本投资对酉阳经济的贡献和拉动程度。  相似文献   

11.
熊太武 《科学咨询》2006,(11):13-15
在知识经济社会人力资本是推动经济向前发展的主要动因,人力资本的形成是经过投资来形成的.人力资本投资的方式有教育投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职业培训、卫生保健、劳动力的迁移、劳动力就业信息的收集与扩散等方式.本文主要从正规教育(学校教育)投资来探讨人力资本投资对酉阳经济的贡献和拉动程度.  相似文献   

12.
地区资本与外来资本之间的竞争关系是研究地区资本流动的关键,外来资本对地区投资的挤入挤出效应既取决于外来资本的性质,也受制于地区投资结构。基于贝叶斯模型平均的方法,本文测算了我国1997~2011年间由外商投资与中央投资的进入所引发的地区资本流动。研究表明,反映市场力量的外商投资的进入会引起资本从我国东部流向中西部,而反映政治力量的中央投资的进入则会导致资本从西部流向东中部。我国东部区域的市场化程度比较高,外商投资的进入与当地的民间资本引发激烈的竞争,从而迫使部分资本从东部流向中西部;相反,西部区域的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民间投资更多集中于公共项目,中央投资的进入抢占了当地资本有限的投资机会,从而导致部分资本从西部流向东中部。  相似文献   

13.
笔者利用我国1990~2011年的统计数据,采用单位根、协整方法,研究人力资本、创新能力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教育人力资本、劳动力再培训、劳动力身心健康、创新能力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均促进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但不同的因素对经济增长质量影响的程度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教育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影响程度最大。  相似文献   

14.
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宇  焦建玲 《管理科学》2005,18(1):31-39
应用协整性分析和因果关系检验法对我国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在假设正规教育是提高人力资本存量的基本机制下,检验了我国教育结构变量、总体变量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长期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各教育变量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同时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具有高等学历劳动力比重的增加大大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反之,经济增长又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中、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我国政府对教育投入不足,并且教育投入在不同教育层次、不同地区之间分配不均,最终导致教育投入的实际效用低下等方面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5.
杨宇 《决策探索》2007,(5):15-17
一、农村人力资本非农化的现状分析 (一)农村人力资本非农化的涵义 所谓农村人力资本非农化就是指农村中富含人力资本的个体由农业向非农产业迁移的过程,即受过教育和培训的、年轻健壮熟练劳动力和高素质专业技术人员从农业生产部门流向非农生产部门.从个人层面上看,它表现为农村个人社会角色的转换;从社会层面上看,则表现为社会就业结构的变动.农村人力资本非农化可以分为智力流失和体力流失两种类型.所谓"智力流失"是指受过教育和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向城市和非农产业的迁移与流动;"体力流失"指年轻力壮的农村熟练劳动力向城市流动.智力流失和体力流失,在本文中统称为农村人力资本的非农化.  相似文献   

16.
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人力资本投资状况对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需要政府在充分思考教育投入情况、企业培训政策、医疗健康体制以及劳动力流动等人力资本投资行为的基础上,建立促进我国人力资本投资的公共政策支持体系,以确保我国在经济发展转型期中全面提高人力资本存量与质量。  相似文献   

17.
出口技术复杂度、劳动力市场分割与中国的人力资本投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制度背景,首先从理论上论证了出口技术复杂度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高一方面会提高技能溢价水平,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城乡融合,从而促进人力资本投资。其次采用2007年的中国居民家庭收入调查(CHIP)、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世界银行的TPP数据库,检验了出口技术复杂度对中国城乡劳动者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研究表明,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不仅有利于中国城镇和农村劳动者人力资本投资的增加,还有利于中国农村劳动者人力资本投资的增加。同时,还有利于劳动者人力资本投资未来预期报酬的提高,促进劳动者子女教育投入和长期人力资本投资的增加。另外,随着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从事高技能职业的劳动者比其他劳动者更倾向于对自身及其子女进行人力资本投资。  相似文献   

18.
王伟同  谢佳松  张玲 《管理世界》2019,35(7):89-103,135
本文从人口迁移行为偏好的视角讨论了地区代际流动的重要性。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库(CLDS),构建了城市层面的父子社会地位代际流动指标,并将其与城市宏观数据和微观数据相匹配,实证检验了地区代际流动对人口迁移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区代际流动水平高会降低个体迁出概率,相反代际流动水平低则会对人产生挤出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这种效应主要发生在家庭社会次序较低但具备社会地位跃升能力的高技能人群中,而来自于高社会次序家庭或者低技能的子辈群体则对代际流动的反应不敏感。机制分析显示,地区收入不平等是代际流动影响人口迁移行为的重要传导机制,而个体迁入高代际流动地区会提高自身代际流动水平是其微观行为动机。在多种稳健性及内生性检验下,上述结论依然稳健。本文结论表明,人口在进行迁移决策时具有地区代际流动偏好,机会公平的发展环境不仅是实现社会公正的现实需要,也是城市吸聚人才、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9.
房迎霞 《经营管理者》2013,(9X):235-235
用随机前沿分析技术对市场化水平和技术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了市场化水平对我国技术效率的具体影响。得出分析结果:在我国,市场化水平的高低对技术效率的影响在区域上具有差异性。我国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之间的技术效率水平在不断的拉近,但是西部地区的技术效率水平比东部的要低。技术效率有时间性。市场化对技术效率的影响为正影响对市场化因素的分解:市场化水平与政府、市场中介组织的发育和产品市场的发育程度、非国有的经济比重以及法律制度下的环境对技术效率有着比较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教育与收入不平等:中国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52,自引:1,他引:51  
教育对收入不平等有着重要的影响。多数研究认为,教育水平的提高会降低收入不平等程度,教育不平等会加剧收入不平等程度。本文利用中国1982~2000年的数据对中国的经验研究表明,教育与收入不平等之间不仅存在密切关系,且这种关系比较稳定;教育的不平等会加剧收入的不平等;尽管不能拒绝平均受教育年限和收入不平等程度之间的倒U型关系,但现阶段中国正处于倒U型曲线顶点左侧,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增加不是降低而是提高了收入的不平等程度。这个结果与中国劳动力市场两重属性下工资压缩效应表现较弱有关。上述结论对收入分配政策和教育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