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竞孝     
刘吾福 《老年人》2007,(1):29-29
我们兄妹5人全都住在城里。我是个退休教师,3个弟弟经商,也把户口迁到了城里,妹妹则找了个城里老公.好多年前就到了城里。父母养育了我们5兄妹,吃了不少苦,为了感恩.我们几个做儿女的总是隔三岔五地回老家看望两位老人,要不就将父母接到城里来住一段时间。但在乡下住惯的两位老人,总说在城里住不惯,  相似文献   

2.
夏学军 《老年世界》2014,(20):19-19
自从我在城里立业成家以后,总想着把老家的父母接过来一起住。我考上大学后,老家只有父母了,想想二老每天辛辛苦苦地侍弄田地,无人陪在身旁的孤单我心里就难过。为此和老公商量着,想在小区里再买一套约五十平方米的小户型给父母住。我不想让别人说我自己住到了城里就不管父母了,我要把我的孝心落到实处。我俩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经过反复比较、斟酌,相中了一套房:离我的家比较近,面积合适,楼层低,装修齐全,干净,阳光充足!然后迫不及待地给父母打电话。  相似文献   

3.
愿菩萨保佑     
赵倡文 《老年世界》2008,(11):10-11
父母不习惯城里的生活,都快70岁了还非住在乡下老家。没办法,我只有隔三差五回去看看。每次见面,父母都要交待,城里车多人杂,闺女上学要勤接送、晚上门户要多注意……我也对父母说,现在有人专骗农村老人的钱财,你们也要小心。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2010,(9):51-51
问:我在城里工作,我的父母住在农村。请问:父母去世后,我可以继承他们的宅基地吗? 答:根据我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外,都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城镇居民不能在农村拥有宅基地。所以,你不能直接继承你父母在农村的宅基地。  相似文献   

5.
晨光 《老年世界》2014,(17):22-24
高龄父母在城里生活不习惯,7个在城里生活的子女把父母送回老家,并实行轮值照顾父母制度,照料父母的同时,他们还要记下《孝敬笔记》,父母身体的任何不适都要记录在案。十年来,7兄妹写下上百万字的孝敬笔记,94岁的父母在儿女陪护下,至今身体硬朗,精神矍铄。在今年山东省“最美家庭”的评选中,这个家庭以高票入围。  相似文献   

6.
<正>初中毕业后,我离开了父母来到城里念书。每个月才回家一次,父母待我如宾客,经常大鱼大肉地招待,好像要把我在学校缺失的营养都补回来一样。但常常不和父母见面  相似文献   

7.
年关了,许多人已经开始在心里盘算着孝敬父母的事——或打算接父母到城里过年,或准备回去看望父母;有的打算给父母钱,让他们自己买一些吃穿物品,有的刚提前上街为父母选购节日礼物……这原本也是孝敬父母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8.
《女性天地》2010,(12):47-47
问:和她交往是经人介绍的。介绍人说,她父母为人很好,她家在城里有两套房子,如果和她结婚,我都不用买房子,买辆好点的车就行。我觉得很满意。介绍人把我的情况也跟她说了,我研究生毕业,月薪5000多(在这个二线城市算高工资),工作稳定,以后还有房子分。她也表示满意,愿意交往。我们都是大龄男女,交往的目的就是看是否适合结婚。我们平时工作都忙,但我做到了每个周末一次约会,  相似文献   

9.
一场车祸将我送进医院后,是乡下的父亲始终陪伴在我的身旁。 小时候,母亲因病去世,是父亲一手将我抚养成人。为了我的成长,父亲吃尽了苦头。他靠给人织篾货,供我念完大学,又拿出多年的积蓄,帮助我在城里买房,娶妻。婚后,我曾多次让父亲搬来城里与我们同住,但他却说乡下住惯了,宁愿一个人清清静静过日子。其实,我明白,他是怕城里的儿媳嫌他,所以宁愿选择乡下。  相似文献   

10.
璎珞 《女性天地》2009,(1):42-43
一个人的习惯总是受父母的影响。我的父亲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工人,家里一切都是母亲作主,对我影响最大的也是我的母亲。她随父亲从农村来到城里时,没有工作,勤俭持家的她常说的一句话是:“人是英雄钱是胆,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当时,姐姐、我和弟弟都在读书,全家人只靠父亲一个人的薪水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母亲在工厂家属区的房前屋后种了很多菜,自家吃不完就挑到镇上去卖。在母亲的操持下,我们三姐弟先后考上了大学。  相似文献   

11.
一粒沙     
把父母接进城的时候,父亲说他还要种田。这可难坏了我们,城里哪还有田种呢?但想想,觉得父亲的要求也并不高,父母种了一辈子地,能做的事情就是种地了。如果进城养老,什么事都没得做,反而会寂寞,老得更快。若是有块地种着,时间过得快,人也活得快活。于是,我们去城郊打听,终于给父母租到了一亩半地。  相似文献   

12.
黄冲 《金色年华》2008,(2):8-10
物价什么时候不再涨了?大学生找工作会变得容易些吗?“留守儿童”有望在城里跟父母团聚吗?……这些民众关注期盼多时的问题,在2008年新年到来时,重新进入到我们的视野。  相似文献   

13.
我每次回农村都有一种负罪感,虽然我在城里只是一般的市民,并没有过上富足的日子,但一回到农村就感觉自己在城里拥有的太多,面对农民觉得不好意思。  相似文献   

14.
怀念分币     
万文昌 《当代老年》2007,(12):26-27
前不久一位朋友告诉我,他在乡下的家被盗了。由于父母在城里买了房,他很少去老家,老家房子由他叔叔照看着,屋里虽没有什么贵重物品,但令朋友沮丧的是他从小学到中学十多年间收藏的一百多元近四千枚硬币没了。我揶揄道,小偷说不定就是朝着那些硬币来的呢!算了吧,一两顿饭而已。朋友说,怎能以现在的价值计算呢,那时糖一分钱三个,炒胡豆才两分钱一两呢!再说,收藏了那么多年呢,那里面,装满了我的整个童年。我慢慢的收敛了笑,是啊,那里面写满了我们这代人的整个童年。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导刊》2009,(16):15-18
据2008年2月全国妇联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有5800万。他们有父母,他们却似“孤儿”。随着民工潮涌入城市,数以千万计的孩子滞留在农村。父母忙于城里艰难的生计,有的一年甚至几年都难得回家一趟。  相似文献   

16.
杨燕 《职业》2009,(12):54-55
现在无论是城里的父母还是乡下的爸妈,大都因为忙于生计,很少顾及孩子到外面“看世界”的心灵渴求,乡下的孩子少有机会去看城市的样子,城里的孩子也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大自然。聪明的女孩曲静欣看准这一商机,专门做起进城下乡带孩子到外面“看世界”的独门生意。  相似文献   

17.
16岁时,我与父母生活在南非,住在德班城外我爷爷建立的“凤凰村”里,这个村落距离城市18英里(1英里约合1.6公里),周围是一片片甘蔗种植园。在这样偏僻的乡村,我们没有邻居,没有朋友,没有娱乐。我和两个姊妹总是期盼着能到城里去看看朋友或是看场电影。  相似文献   

18.
母亲的电话     
母亲的电话邓皓我们家安上电话,对于我和妻子来说只是高兴,而对于母亲来说,便是新奇了。母亲对于电话,连见都没见过。母亲没念过书,大半辈子呆在农村。住到城里来,也只是我好说歹说让她为我带娃儿。母亲不习惯城里的生活。不喜欢墙上贴的画,不喜欢花花绿绿的地板,...  相似文献   

19.
1980年,我在县里有了一官半职,妻子调到县城工作,有关部门为我安排了一套住房。妻说:“爸妈都是六十开外的人了,趁他们硬朗,把他们接到城里住些日子吧!”但母亲来了没几天,开始闹着回乡下老家,后来竞拉开话匣子,一会儿说在城里住不惯,想着地里的果树和庄稼;一会儿说想村里的老姐儿们……无奈之下又把老人家送回了老家。  相似文献   

20.
《伴侣(A版)》2016,(4):61-61
母亲晕车严重,因而长年过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生活,考虑到她一个人生活在农村老家孤单寂寞,我也常常邀约:来城里住吧,看看风景。但母亲总是以晕车为由推脱,所以我结婚快十年了,母亲也没有来过城里一次,她不知道她心爱的女儿到底住在哪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