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上民族地区书院的创建对民族地区的文明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清代湘西苗族地区书院的创建,成为湘西发展史上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对湘西苗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认为湘西苗族地区书院的创建过程,是特定历史条件下民族文化互动交流的产物.湘西苗族地区书院的创建顺应了湘西苗族地区特有的文化生态,满足了湘西苗族社会对文明进步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2.
九妹 《民族论坛》2013,(11):12-13
这是流传在武陵山区苗族人中的一首古老迁徙歌,歌声中称赞的“一个美丽的地方”,就是武陵苗族世世代代生活之地——湘西。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资源,在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这样的多民族杂居地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深远,但也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本文立足湘西民族文化的现实情况,通过分析湘西民族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性与冲突性,提出在湘西地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即在对湘西民族文化的宣传学习中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在对湘西民族文化的开发保护中强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在对湘西民族文化的创新发展中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  相似文献   

4.
吴越 《民族论坛》2010,(8):46-47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湘西地区人们的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提高。社区音乐文化活动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湘西少数民族地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社区音乐文化活动在湘西地区除了起到丰富人们的生活、普及大众音乐、促进社会安定团结、推进和谐社会等作用,同时还作为文化的载体,对音乐文化的交流与传承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民族论坛》2013,(11):58-59
张家界高花灯是湘西北土家族地区较古老的一种民间集体舞蹈,主要流传于张家界市永定区沅古坪镇等地。在与沅古坪地区接壤的沅陵、桃源、慈利等周边区县,也有少量玩高花灯的习惯。永定区历史悠久,山清水秀,风景秀丽,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环境孕育了这多彩炫丽的民族古典舞蹈。  相似文献   

6.
, 《民族论坛》2013,(4):52-53
正遗产发现地:邵阳市绥宁县绥宁苗族"四·八"姑娘节,又称"黑饭节""乌饭节""跳花跳月节",是苗族群众一年一度最隆重的群众性节庆活动之一,主要流传于以黄桑坪、寨市、关峡等乡镇为中心的绥宁县及周边的广大苗族地区。绥宁苗族"四·八"姑娘节相传源于宋代,是苗族人民为纪念用"黑饭"救兄而献身的杨金花而设定的一个纪念节日,最早只在苗族杨姓族群中流传,后来逐渐演变为苗族共同节日。绥宁县位于湘西南边陲,地处  相似文献   

7.
一、湘西傩堂戏湘西自治州是以土家族、苗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这里孕育了丰富多彩而又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湘西傩堂戏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傩堂戏又称傩戏、傩愿戏、傩坛戏、姜女儿戏、土地戏等,其历史之悠久,号称中国戏剧的活化石,源于中原一带的汉族地区,传入湘西后,逐渐“湘西化”,形成了今天的湘西傩堂戏。傩堂戏的原始雏形为驱鬼逐疫的巫术活动,并经历了从傩祭——傩仪——傩舞——傩戏的演变过程,其间充满了浓厚的宗教色彩。傩堂戏的演出总是与“冲傩还愿”的迷信习俗结合在一起,“冲傩”时,主人家…  相似文献   

8.
民族文化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进一步挖掘民族文化资源,打造民族文化旅游品牌,是加快湘西地区民族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打造湘西旅游品牌和精品,对于实现文化强省、旅游强省的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大湘西地区一直是国家扶贫的主战场,但长期以来,扶贫效益并不令人满意,虽然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与其他地区的差距依然存在。在扶贫出现"结构软化"的新形势下,适应发展形势要求,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新道路成为必然。近年来,大湘西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新的选择。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做大做强大湘西的文化产业,挖掘它的扶贫增收效益,开创大湘西扶贫的新局面,切实推进大湘西地区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最近几年,我国总体经济水平大幅提升,地域经济也随之繁荣发展。湘西地区的经济发展带动了神秘湘西文化的输出与土特产品的发展,土特产品也成为了带动湘西地区发展的重要元素。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土特产品包装设计的最终效果直接影响到产品的销量,因此,湘西地区要想促使当地土特产品的销量更加提高,在产品包装方面进行创新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笔者以土特产品和包装设计为切入点,积极推动湘西土特产品包装设计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刘晓蓉  张显成 《民族学刊》2020,11(4):80-88, 138-139
宝卷是我国民间民俗文献整理的重要史料资源。对宝卷类别考释当下学界诸家或笼统繁复,或交叉重叠。作为湘西民俗的重要载体,湘西宝卷在承继中华宝卷共性的基础上又独具地方特色:(1)从宝卷历史分期看,湘西宝卷历史跨度大,既有“新宝卷时代”之宝卷,还存“古宝卷时代”之最早底本;(2)从民间宗教属性看,湘西宝卷是一种“兼具民间宗教与‘三教合一’”的宝卷,这在其他地区极为罕见;(3)从讲唱程序归类,湘西宝卷目今只存活于当地丧葬与祭祀活动中,这亦乃全国他处宝卷所不备之特质。然由于划分标准非唯一特性,对湘西宝卷类别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2.
在地处湘鄂渝黔边界的湘西地区这块神秘的土地上,土家族、苗族、汉族、瑶族等民族长期以来互通有无,共同演绎了湘西的历史,创造了独特的湘西文化。从先秦时代的民族交往,到历时近八百年的土司王朝,直至清代的"改土归流",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不同文化元素的融合以及诸多历史事件对于湘西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些文化因子在互动中有机融合,构成了湘西特有的多元文化。  相似文献   

13.
《民族论坛》2013,(5):51-53
正遗产发现地:麻阳苗族自治县花灯戏,是湖南地方小戏剧种,由民间歌舞发展而成。在湖南,它主要包括以平江为代表的湘北花灯戏、以嘉禾为代表的湘南花灯戏和以麻阳为代表的湘西花灯戏。湘西花灯戏的前身是"花灯",因脱胎于灯节赛会而得名。湘西花灯戏首先出现在今麻阳、凤凰一带,后逐渐流传到整个湘西地域,并影响邻近的湖北、重庆、贵州等省市的  相似文献   

14.
<正>湘西是一片神奇迷人的土地,这里的灵山秀水养育了勤劳智慧的湘西人民,千百年来,土家、苗、汉以及回、瑶、侗、壮等民族在这里共同繁衍和生息,他们用自己的勤劳勇敢和聪明才智创造了湘西灿烂的历史文化及其奇特浓郁的民俗风情,铸成了光辉千秋、永垂史册的湘西文化、湘西精神和楚湘风韵。多样  相似文献   

15.
试论民族文献对大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的大湘西地区是一片蕴含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地,这些遗产大多打上了较鲜明的少数民族文化的烙印。大湘西地区的许多民族文献,对当地文化遗产做着重要的记录与反映,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性日益被关注的今天,它们将对大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完善这类文献的工作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湘西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特色及保护性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湘西少数民族文化极具特色,民族民间文化多元一体,底蕴深厚。民族文化与历史文化杂糅,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交融,神秘湘西越来越吸引外界的眼球。在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下,湘西人民要脱贫致富奔小康,必须珍惜这一祖先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实施保护性开发战略,以实现文化资源的保护与湘西旅游开发的“双赢”目标。保护湘西少数民族文化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推动现代化进程的西部大开发中,湘西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首先,现代化进程的标准化价值取向的影响。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一场深刻、剧烈的社会…  相似文献   

17.
信息平台     
《民族论坛》2004,(7):64-64
<正> 吉首 湖南省委、省政府6月28日在吉首市召开湘西地区开发工作会议,全面部署湘西地区开发工作。会议确定:将湘西自治州、怀化、张家界3州市,邵阳市西部的洞口、绥宁、城步、武冈、新宁、隆回6县以及永州市的江华瑶族自治县纳入湘西地区开发范围。此次大湘西开发重在“造血”——产业开发,将重点开发水能、  相似文献   

18.
正蓝印染,是湘西民间传统而古老的印染技艺。在土司王朝统治湘西的800年里,民间印染工艺与湘西人日常生活紧密相伴。清代"改土归流"政策加快了湘西的发展进程,中原汉族文化技术的进入也加快了湘西印染工艺的发展进程。到19世纪下半叶,整个湘西的染织行业,从业人员达到数万人,这个时期成为湘西民间染织行业的鼎盛时期。经过历史的洗礼,如今,湘西是湖南省唯一完整保留民间蓝印染工艺的地区。  相似文献   

19.
正《民族论坛》:1986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提出了要对文物古迹集中的小镇、村落进行保护。随后,各省就开始了历史文化名镇的命名工作和古镇的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如今,古村镇旅游已经成为一大热点。湖湘大地历史悠久,古代城镇和村落资源极为丰富,大湘西地区尤其突出。请问大湘西古村镇旅游发展的现状如何?高扬先:大湘西境内古村镇资源众多,境内分布着诸多特色古村镇、百年老宅及特色古民居。目前已  相似文献   

20.
正湖湘文化源远流长,邵阳文化土厚根深。自古以来,邵阳一直是湖湘文化重镇,城步苗族山歌是其中的精彩亮点之一。城步流传至今的山歌当中,有不少都记录着民族源流与发展、民众生产与生活、男女爱情与友情。近年来,城步坚持节会牵线、文化搭台、旅游唱戏,已连续举办了16届"六月六"山歌节,成为湘西南地区较有影响力的节庆活动之一。打造国际节会"三连跳"巫水有情起歌声,南山含笑迎宾朋。7月2日上午,"2014?中国湖南(南山)‘六月六’山歌节开幕式暨民族山歌会"在城步苗族自治县狮子山下隆重举行。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许又声宣布山歌节开幕,省领导肖雅瑜、欧阳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