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了减少传统收视率和绿色收视率存在的负面问题,应以电视节目有效收视率为评价指标,关注内容的"绿色"和有效收视,兼顾频道、广告商和受众的利益,并给出了有效收视率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收视率作为媒介产业化的必然产物,代表的是拥有巨大力量的市场法则,是电视媒体运作管理和节目考评的核心指标。电视艺术审美作为电视艺术的"质"和"魂",是塑造电视节目品质的关键。通过探讨电视艺术审美与收视率的矛盾交互关系,一方面希望促进电视产业的发展,为电视艺术提供必要物质支持和广阔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希望通过净化电视文化生态环境,正确地引导和提升观众的审美文化素养,以实现收视率的科学、健康、协调的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3.
近期,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网站获悉,国家标准委批准颁布了国内首个电视收视率调查国家标准《电视收视率调查准则》(Television audience measurement guidelines) ,并将于2014年7月1日起实施,中国电视收视率调查工作正式进入。有标可依”阶段。该标准填补了我国电视收视率调查国家标准领域的空白,对于指导电视收视率调查、促进电视收视率调查行业的健康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故事化是当下众多电视节目争相采用的一种方式。在创造了高收视率的同时,过度的故事化也让许多电视节目进入"泛故事化"甚至"泛娱乐化"的误区。中央电视台科教节目《走近科学》可视为电视节目故事化的一个颇具代表性的文本。通过梳理《走近科学》节目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电视节目故事化的优势和弊端。而收视率在推动电视节目"泛故事化"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收视率毕竟不等于收视质量,无法反映观众的满意度。因此,提倡绿色收视率评价体系,强调收视率与满意度的协调发展,才能净化收视环境,维护电视生态,确保故事类电视节目的品质和内涵。  相似文献   

5.
收视率是指在一定时段内收看某一电视频道或某一电视节日的人数在观众总人数的比例。随着传媒的产业化、市场化,收视率已纷纷被各家电视媒体作为节日质量评价体系的重要指标来考核和奖惩创作人员。现从三个方面分析影响电视收视率的因素:一是媒体因素,比如频道间或频道内的节目质量、编排、宣传程度;第二方面是受众因素,主要有受众的收视动机、收视习惯、受众构成(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收入状况、区域状况等)、受众的需求、受众的偏好、收视规律等;第三方面是季节和地区因素等。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电视传媒业正以其日益扩大的规模和不断增强的渗透力形响着整个社会。电视媒体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受以下因素的影响:1)国际、国内环境因素的影响;2)电视媒体发展速度之快对其自身持续高速发展的影响;3)收视率的影响;4)经营体制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聂欣 《宿州学院学报》2006,21(4):29-31,43
收视率可以评定一个栏目的受欢迎程度普及状况和节目质量,还可以作为某一节目和某一时段的广告播出费用的标准。但是由于受发展限制,我国的电视业担当着经济创收和舆论导向的双重角色,这就决定了不能让收视率作为评价电视节目的唯一标准。电视媒体在采取措施追求收视率的同时,不应忘了电视媒体在舆论导向作用中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以《百家讲坛》、《世纪大讲堂》为代表电视论坛成为当下媒介最为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其兴盛得益于电视传播语态的改变,但在商业逻辑大行其道的媒介生态中以及在与收视率的抗衡中,思想与知识的传播受到诸多阻碍,故其生存和发展仍存在巨大变数。  相似文献   

9.
电视剧类型模式的不断发展,是后工业社会的产物,是进入消费主义时代之后大众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今天,电视剧已经是电视台乃至视频网站中收视率最高的节目类型,电视剧的收视率更是占据了电视台所有节目类型的三成以上。"谍战"类型、"四大名著"改编剧、"宫斗"类型、"都市青年情感"类型,确实是中国电视剧类型模式发展历程中的四个重要面向,但也只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到今天的复杂文化脉络中的冰山一角,最多只能起到管中窥豹的作用。真正推动今天中国电视剧类型模式发展的历史动力,并不来自各种意识形态的重重规训,也不来自今天资本市场疯狂投机的金融力量,而是来自各个时代里中国老百姓的精神现象,电视荧屏上的一幕幕影像,不过是这些精神现象的影像书写。  相似文献   

10.
为当下而活     
王文 《21世纪》2010,(7):65-65
今年54岁的奥普拉是全美收视率最高的电视主持人,并几乎成为美国总统候选人奥巴马的竞选伙伴。以下是她的职场“经”。  相似文献   

11.
电视策划要做"正确的"事,不要"正确地"做事,电视节目的核心竞争力是电视叙事的能力,电视叙事就是讲故事.它存在两个核心的问题,即讲"好故事"与"讲好"故事.讲"好故事"的关键是寻找核心句子,"讲好"故事的关键是发现基本语法.  相似文献   

12.
"生活"是新闻节目出新的"源头活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贴近生活是各类电视节目出新、扩大收视群的最重要的条件.生活服务类节目只有从观众的生活需要出发,寻找节目的新生长点,认识生活现象的本质,挖掘生活背后的生活,认识生活的多样性,突出个性化服务,才能赋予生活服务类节目以新的视角、新的内涵、新的手法,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13.
信用评级结果引用制度是适应信息社会、信用经济和政府职能社会化背景而出现的一种制度形式,是优化金融监管、提升监管绩效的必要制度安排,是完善金融市场结构、提高市场运行效率的重要手段.因诱发评级失灵、推波助澜金融危机废除信用评级结果引用制度是因噎废食之举.正确的做法应当是:树立规制信用评级结果引用行为的理念,制定规制信用评级结果引用行为的法律规范;确立“市场生产、主动评级、用者付费”模式保证信用评级结果信息这类公共产品的供给;适时制定统一、透明、动态的信用评级机构认可制度;针对结构性金融产品评级制定专门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转型期,我国高品位电视节目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本文分析了当前高品位电视节目“曲高和寡”的原因,并分析了我国高品位电视节目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以当前有关“新闻联播换主持人”的争鸣为现实背景,以《新闻联播》为例,分析我国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的生存现状,认为单一的信息提供已经不能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从三个方面对消息类电视新闻的困境所在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之策:消息类电视新闻要转变传播理念,改革新闻内容编排,改变播报形式。通过研究,以期给消息类电视新闻的改革提供可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6.
主要通过中国大陆益智类电视发展脉络的梳理 ,总结其雏形期、形成期以及更新期三个阶段的发展 ,并着重就更新期的“智者为王”节目进行深入的分析 ,研究其从重“知”而向揭示人性本体的重“智”的本质变化 ,最终简要提出了中国大陆益智类节目必须多元化和人性化的发展趋向 ,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受众审美习惯的节目策划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