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的破解,需要以财税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化为前提,对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也提出了要求,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要合理安排中央和地方关系,共同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在这样的背景下,实现地方财力增长和地方经济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因而地方财政问题的研究也在不断升温,研究成果也日益成为政府财政决策可行性分析的重要参考.笔者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 1994-2014年中国地方财政研究论文检索得到的相关数据,从地方财政研究的政策导向、研究者、研究机构以及研究成果的角度考察近20年来中国地方财政研究的发展与变化.  相似文献   

2.
试析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发展与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是指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划分及其引起的财力财权的划分.财权是政治权力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财政制度也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调整与变革不仅仅是单一的经济体制改革,而是多个角度、相互配套的综合性改革.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要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公共教育作为一项特殊的公共服务,关乎国计民生,惠及千家万户,对个体的人生规划、地区的经济发展乃至整个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战略性意义。为厘清公共教育领域中央与地方政府间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本文从"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的含义入手,引入"付钱"和"花钱"这对概念来理顺二者及与"财权""财力"的逻辑关系,在此基础上,选取公共教育领域,不仅从政策层面对央地财政事权、支出责任的划分现状进行了梳理,并且尝试对其进行了量化。结果显示:地方承担了约84%的教育财政事权和95%的教育支出责任,并且除高等教育外,地方政府在其他教育阶段都承担了99%以上的支出责任,总体上中央教育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承担都略显不足。通过进一步分析,本文指出,在中央教育财政事权本就不足的基础上,中央又进一步通过转移支付过多地将支出责任下放给地方,从而导致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的不相适应。因此,当前在构建权责清晰的政府间财政关系的过程中,不仅要适度加强中央政府的教育财政事权,在此基础上弥补其在自有支出责任上的缺位,应是近期改革的重心。  相似文献   

4.
振兴地方财政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将财政的基本理论与地方财政的实际相结合,将普遍的一般的财政运行规律与宜昌的实际相结合,特别是与三峡工程建设、能源基地大城市建设等相结合,来理顺振兴宜昌财政的基本思路,对于长期、稳定、快速地发展宜昌财政经济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振兴宜昌财政的总目标是:结合全市“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规划,努力提高财政收人占地方国民收人的比重;在保证总收入稳定增长的前提下,保持地方本级财政收人的快速增长;保证地方政府行使其职能的财力供给;实现财政收支的稳固持久平衡;实现…  相似文献   

5.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中央和地方博弈规则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必须由政府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来实现.然而,转移支付只是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组成部分.如果没有中央与地方之间事权、财力、财权的明确划分,转移支付难以实现既定目标.实行分税制改革后,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存在诸多问题.分析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诸多问题的形成机理,探讨中央和地方博弈规则的完善,对于理顺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政关系的博弈行为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由过去以行政组织为主要基础的行政服从关系转向以相对经济实体为基础的对策博弈关系。财政包干体制下的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由过去的强制关系向协商契约关系转变,中央相当大部分的财政收入通过与地方谈判获得,形成放权让利的新局面,其博弈模式的均衡是中央政府采取下放政策而地方政府以对抗的对策回应,导致中央财政能力弱化。而分税制是对财政包干体制的根本否定,其着眼点是逐步收回向地方下放的权利,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博弈模式的均衡为中央集权而地方对抗的局面,中央采取“以牙还牙”策略,而地方政府的理性决策总是对抗中央政府,其结果是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有了新的发展,中央财政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7.
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是邓小平财政全局观的核心思想。以这一思想为指导,我国财政管理体制经历了从财政包干制到财政分税制的重大转变。这两种财政制度安排在取得积极成效的同时,也都存在诸多局限性。建立规范的财政分税制,确保中央财政的主导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正确处理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基本模式和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8.
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建立了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的基本框架,但是出于稳定和减少改革阻力的考虑,在1994年的制度中有明显的维护既得利益的特征,1994年改革前的补助、上解和有些结算事项继续按1994年前的体制运转。这使得分税制改革没有完全实现"提高中央财政收入的比重"和"合理调节地区之间财力分配"的指导思想,中央财力集中度仍然不理想,地方间财力不均衡的程度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拉大甚至有恶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申学锋 《河北学刊》2002,22(5):141-145
清代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发生了带有时代印痕的演变,其根本原因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而政治、军事等职能在各级政府间划分的转变也是重要因素。清代财政先是中央过分集权,后是地方过度分权,二者均为时势之必然产物,又对财政经济造成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探讨建立地方财政之间的转移支付制度,是地方财政改革面临的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问题。 一、转移支付制度有利于国家统一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由于我国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不一致,导致财力不平衡。按同一标准划分  相似文献   

11.
中国式财政分权在成功地为地方财政松绑的同时,也造成了我国政府治理的"事权属地化".各级政府财力事权不匹配,直接导致了我国地方财政实践中存在财力-事权倒挂现象.根据事权来源不同,事权可划分为显性(法定)事权和隐性(委托性)事权,而结合地方财力是否具有自主性,地方政府财力事权关系理论上存在压力模式、匹配模式和自主模式三大类.地方政府财力事权关系的理论类型划分,旨在为进一步促进国家职能在地方落实,建立科学合理的地方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府际关系即政府之间的关系,包括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地方政府间、政府部门间、各地区政府间的关系.财政是各层级政府行为活动的基础,政府间的财政资源分配直接决定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实现其职权的能力大小.财政关系是政府间关系的核心,既定财政体制下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所反映财力的非均衡性可以清楚地折射出府际关系的一般特征.分税制视野下,府际关系主要呈现出财政资源的中央集中化、中央与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的非对称性、地方政府间发展非均衡性、地方政府公司主义倾向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合理确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权力关系是大国治理的根本问题.作为体现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两种基本形态,单一制和联邦制具有各自不同的优势和不足,各国应根据本国国情选择国家管理模式.在我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经历了持续的改革,但仍存在着高度集权、权责不明晰、差异性分权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推进我国国家管理模式创新,应合理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事权、建立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分权格局、适度扩大地方分权、健全监督制约机制,推进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走向法治化.  相似文献   

14.
当前,增值税“扩围”改革中的税收收入分配是影响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政关系的重大问题,能否合理解决成为本次增值税“扩围”改革成败的关键,对其进行深入探讨,具有重要的法理意义.在目前中国地方政府财政存在困难的情况下,应以此次增值税“扩围”改革为契机,健全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体系,努力使各级政府财力与事权相匹配,从源头上缓解地方政府财政紧迫的窘况,完善税收体制,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使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更加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划分中央与地方财政收支是确立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基础,是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核心关键。从宣统年间开始,晚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困难,曾试图改革封建财政体制;辛亥之后,北京政府也曾数次着手划分中央与地方财政的收支,但均因遭到地方政府的反对与抵制而未能成功。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中央与地方财政收支结构划分问题再次被提上议事日程,并成为国民政府整合中央与地方关系和建立现代财政体制的重要举措,但其实施进程却十分艰难。中央与地方财政收支结构的划分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随着所辖省份日益增多,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如何厘定成为财政当…  相似文献   

16.
论适度政府规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衡量政府规模影响的标准很多,政府的行政成本是其中之一;而影响行政成本的原因诸多,政府规模也是其中之一,二者相互的关系如何协调,如何在降低政府行政成本的前提下,建立适度的政府规模;如何在保持政府规模适度情况下,起到降低政府行政成本的效果,这是本文试图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中央与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上的机会主义及其抑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的个别利益与其他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差别,决定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在运用公权力时难以从根本上杜绝机会主义行为;而在处理二者财政关系时,渐进式改革所特有的制度边界和制度约束的不清晰,对中央行政集权的制衡不足,以及地方政府的信息优势,是二者机会主义产生的现实原因.因此,抑制中央和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上的机会主义除通过激励相容的制度设计,尽量减少政府利益与相关方面利益的不一致外,关键在于改变现实条件,对中央和地方政府进行有效的"参与约束".  相似文献   

18.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本作用,而资源配置是以社会财力分配为前提和媒介。因此,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宏观调控对象主要是社会财力分配,财政作为政府在社会财力分配领域的总管,必然在政府宏观调控中居于重要地位。这是财政分配作为政府的分配行为的性质和地位  相似文献   

19.
加强中央宏观调控搞活地方财政建设——学习邓小平关于中央与地方关系思想的体会田瑞华强调中央必要的集中和统一,同时注意调动地方积极性是邓小平财政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财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我国的财政体制围绕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经...  相似文献   

20.
财政关系是政府间关系的核心.德国实行三级政府相对独立的财政体制,通过税收体系的划分明确各级财政管理机构的管辖权.专享税与共享税并存并以共享税为主体的分税制以及横向、纵向相结合的财政平衡体系,使联邦政府在政府间财政关系中据有优势,同时保障了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独立地位.联邦政府财政计划委员会作为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协调机制兼顾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利益,保证了各级政府间的沟通与合作,有效维护了相互依存的德国政府间财政关系模式.如今德国政府所进行的财政平衡体系改革,将推动其政府间财政关系朝着更加协调和稳定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