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创新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实践,永无止境。只要有实践,只要人类追求进步、追究集约式发展的理想不改变,创新就永远存在。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就像流动的水流,在任何有阻力的地方,总能激起美丽的水花,创新就是要为档案工作"三个体系"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使得发展永不停息。  相似文献   

2.
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恰如思想对于人。它外塑企业形象,内强员工素质。一个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建立后,所带来的是群体的智慧、协作精神,可为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一、建设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创新是一种发现和挖掘的过程,它不仅包括对新事物的发现,也包括对旧事物的不断完善。创新型企业文化足指创新已成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创新理念已得到员工的普遍认同,创新思想已  相似文献   

3.
"草根精神"的实质是一种平民形象、利民智慧和为民情怀,是我党脉管里一直汩汩流淌着的、永葆自身肌体健康和活力的生命元素和精神基因。它以亲民为精神内核,是我党在长期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体现了我党重视基层、联系群众的精神品质,也包含执著、质朴、创新等精神。"草根精神"在我党不同时期领导干部间的代际传承和弘扬,不断密切  相似文献   

4.
未来中国改革,重在建立"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和创新政府"。这五大政府理念是"新行政精神"的基础架构。"新行政精神"具体可概括为十大理念。一是法治精神。要依据法律治理行政机关做出的行为而非管制公民的活动。二是理性精神。要在不同价值之间找到各自的分量,  相似文献   

5.
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和导向性要素之一。江泽民同志曾指出:"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为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营造一种宽松的环境。"  相似文献   

6.
创新是教育的灵魂,教育创新是民族创新力之本。新《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可以利用化学史,探究实验和课外活动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还要加强学科的"整和"和创设民主的课堂气氛。一、利用化学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化学同其它任何科学一样,都是人类创造发明的结晶。化学的历史,不仅仅是化学发展事件的记录和复原,也是化学思想演变的反映和再现,它触及到著名学者的生平和思想的逐渐演进,也涉及到科学家从事科学工作的研究方法和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
华为始终聚焦客户的需求和挑战进行创新"不创新才是华为最大的风险。"任正非的这句话浓缩了华为骨子里的创新精神。"回顾华为的发展历程,我们体会到,  相似文献   

8.
企业家精神表现为创新、冒险等品质,它是人力资本的表现形式之一,该文从"企业家精神"的含义;教育领域人力资本发挥作用所依赖的制度环境;我国的所有制形式对"企业家精神"的遏制等方面阐述了"中国教育界为什么缺乏企业家精神?".  相似文献   

9.
"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是坚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教育是知识的获得、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重点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要有创新精神必须先要有自学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当今我们人民教师的首要使命.所谓的自学能力就是单独获得知识,应用知识,然后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必须改变陈旧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只有创新,科学才会进步,国家才能强盛,培养创新能力必须从小抓起。作为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基地的小学教育,更是要把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初步创新能力摆在重要位置。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1.
在职高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教学大纲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培养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做了以下探索.  相似文献   

12.
白显余 《科学咨询》2003,(12):21-2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时代赋予素质教育新的要求.在教育改革和创新的今天,重庆市"创新学习实验研究"应运而生,在全国部分省市和香港特区部分中小学蓬勃开展起来.近三年来,各实验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为此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更新教学思想,构建创新学习教学目标,探索创新学习教学模式,研究学科创新学习指导方法,编写创新学习教材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2002年,该课题被批准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项目和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为了深化创新学习研究,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笔者认为,就当前而言,应尤其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创新教学是指更换陈旧观念和老套做法,创造出符合现代教学要求的教学方法,从而培养出与众不同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新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创新教学方面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收获颇丰。一、创设和谐氛围,丰富学生想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4.
立德树人实质回答和解决了"培养什么人 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协同创新机制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有效机制,立德树人是协同创新改革与实践的目的,他们两者是相互统一的.树立协同创新理念、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树立改革创新意识,勇于开拓创新,才能为培养出具有富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5.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高中新课改的实施,"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解决能力就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数学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一种重要的数学素质.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一世纪吹响了实施素质教育的号角,而实施素质教育的精髓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江泽民总书记曾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精髓,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构建上存在着良性的互动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华民族精神当代构建的实践基础:顺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与要求,科学精神、民主精神、法治精神、创新精神、竞争精神等是中华民族精神当代构建的有机组成部分。回顾30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我们从"人治"到"法制",从"法制"到"法治",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这是我国改革开放逐步深化的结果,是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结果,是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30年来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践为今后我国的法治建设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加强地质工作是缓解资源瓶颈制约,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而要振兴地质工作,关键靠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是地质勘查单位建设和发展的主力军,他们的工作态度、敬业精神、工作业绩直接体现单位资质建设的成果和发展方向。以创新实践的工作作风,把开发人力资源的潜力与实现地质勘查的发展目标联系起来,更好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激发人才的创新欲望,激励人才的创新精神,激活人才的创新潜能,聚集人才的创新优势,通过专业技术人才的知识更新,努力造就一支优秀的地质勘查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才能更好的实践"广东地质人精神"中的奉献精神,即无私奉献,是"三光荣"精神的集中体现。今天,要科学发展地质工作,更应传承与发扬这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只有无私奉献,才能报国立功、有为有位。为地质勘查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本文从分析地质人才队伍的现状和地勘单位人才需求出发认为必须要更新地质勘查专业技术人才的知识,以解决当前地质人才青黄不接的困难,并为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地市创新率     
IUD社会管理创新泰安基地揭牌在10月23日举行的"2011泰山论坛"上,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IUD)社会管理创新泰安研究基地正式揭牌,泰安市委政法委与IUD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北京精神"表述语正式发布历时18个月酝酿,290余万首都市民踊跃参与投票,由"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为内容的"北京精神"表述  相似文献   

20.
<正>本届年会以"弘扬优秀文化、塑造百年品牌"为主题,旨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自主创新战略,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优秀文化,落实全面实现四川省"三大发展战略"和奋力推进"两个跨越",弘扬"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提升四川省制造业整体水平和企业形象,塑造百年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