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职人员所获得的正当薪金收入,是其腐败行为所支付的主要机会成本。机会成本的提高,对抑制腐败犯罪具有积极的意义,但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必然成正比例发展。薪金收入只是腐败犯罪总成本的一部分,当其达到一定程度时,其预防腐败犯罪的功能将变得有限。当前,公职人员的薪金收入整体不高,应适当提升,但并不意味着赋予其绝对的高薪,高薪养廉的做法也不具有绝对的合理性。当下,应在确保公职人员较高收入的基础上,综合采用其他措施来共同预防腐败犯罪。  相似文献   

2.
<正>梅锦、徐玉生在《薪金收入在职务犯罪成本中的构成比例与高薪养廉措施的应然定位分析》一文中从法理根据方面对高薪到底能否养廉、高薪在何种程度上能够养廉、公职人员的薪金是否越高越好进行探究。作者通过对公职人员绝对收入、比较收入和地区收入差距与腐败犯罪之间关系的比较,得到结论:公职人员收入水平越高,腐败犯罪的案发比例也就越低。但从具体的数值  相似文献   

3.
腐败为何愈演愈烈?反腐败为何成效不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取证困难,成本很大。任何腐败行为都是秘密进行的,所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那种。反腐败必须花成本,但能否把反腐败  相似文献   

4.
腐败成本,是指搞腐败所要付出的代价。代价越高,腐败者的顾忌越多,腐败的行为就会越少;代价越低,腐败者的机会越多,反腐败的难度就越大……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的反腐败斗争中,有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即要高度重视和依法严惩国家公职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失职渎职这种"不入腰包的腐败",有效遏制这种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6.
廉洁自律的过程从心理学角度说是一个战胜腐败心理的过程。大量腐败案件的研究表明,腐败者的腐败心理呈渐进式演变。构筑反腐败的心理防线,是从源头上建设反腐败体系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7.
反腐败与腐败是作用与反作用的矛盾体,围绕腐败空间的挤压与扩张、腐败收益的挤出与提升,反腐败与腐败相互对抗。为了反制反腐败打击措施,腐败形态结构会做出相应的更新调整以避免被查清,进而导致个人腐败向高级阶段的集团腐败发展转化。只有在反腐力度不足、时间不持续时,腐败才会演变发展,反之,就能遏制腐败。由此发现引导集团腐败形成的内在逻辑——应激机制:不彻底且不持久的反腐打击会对"腐败机体"造成破坏程度不足的刺激,从而产生适当应激反应,促使腐败发生调适性的进化转变以适应反腐压力。反腐败的力度与时间是决定应激机制激发与否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大力度与确保持续是遏制腐败发展、防止形成集团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领导决策信息》2014,(2):20-21
正2013年12月27日,南京在全国首家推出《公职人员职业风险心理评估手册》,用量化测试手段探测腐败心理轨迹,开启心理预防职务犯罪大门。《手册》设置了34道腐败风险测试选择题,答完这34道题,就可以得出自己的腐败心理指数。  相似文献   

9.
对"中介腐败"行为进行分析,结合其实际总结存在的主要形式,发现其新特点,探寻其深层次的产生原因,是有效治理该类腐败现象的基础。完善相关立法,对中介机构进行准确定位、实现多层面监管、建立腐败防治体系、提升腐败的风险成本、加重对腐败行为的法律处罚,能够有效治理"中介腐败"现象。  相似文献   

10.
在微生物领域,一些病毒为了规避生存环境的挤压,不断变异其内部分子结构,这是生命体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求生本能。在现实生活中,近年来少数尝到腐败“甜头”的领导干部,在党和政府不断深入的反腐败斗争进程中,也学会了微生物领域某些病毒的变异功能,面对来势强劲的“廉政风暴”,其应对的手段也逐渐变化多端,将腐败行为改头换面,或打党纪国法的“擦边球”,以避开组织和群众视线。与直接的权钱交易、权权交易的以权谋私等典型的腐败行为相比,这种看起来不像腐败的腐败,可称之为“非典型腐败”。这是反腐败斗争遇到的新课题,应引起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作为腐败征兆的“亚腐败”现象,已成为影响严重但又难以遏制的社会现象,由于其隐蔽性、广泛性等特点,目前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亚腐败”严重侵蚀着公职人员的思想,并影响国家的长远发展,其危害却绝不亚于腐败。本文通过对“亚腐败”行为进行界定,分析当前我国公务员“亚腐败”行为的特征、成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霜沐 《决策探索》2010,(19):69-70
时下,有一种"双面贪官",说起反腐道理他全懂,而贪腐招数他也全会——有一种腐败叫"全懂全能型腐败"。随着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腐败的成本将越来越高,腐败的空间会越来越小,而腐败的手段也将越来越隐蔽多样。在这样严峻复杂的反腐败形势下,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反腐败行为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形势依然严峻,腐败问题在新的领域不断出现,了解腐败行为的内涵仍然是研究腐败行为的起点  相似文献   

14.
<正>腐败行为是腐败主体在一定的腐败心理影响和支配下所实施的利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行为,是腐败心理作用于腐败主体的结果。预防腐败,一方面要从外因上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方面就是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廉政心理建设,着力培养他们  相似文献   

15.
梁胜  傅翔 《决策探索》2003,(10):31-32
提起腐败,社会各界人士都切齿痛恨,即使一些腐败官员自己,在谈到腐败时也会拍案而起,慷慨陈辞,把腐败骂得一无是处,体无完肤.近几年来的全国性的反腐败大行动,确实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官场腐败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但遏制并非根绝,仍有少数官员在顶风作案,不过他们变换了手法,使腐败变得更为狡猾和贪婪,让人不易觉察,甚至从"幕后走向了台前",由掩掩藏藏、偷偷摸摸到合法化、公开化、大众化,由个人行为、小团体行为到政府行为、组织行为、集体行为,应该说,这是在反腐败的新形势下出现的新的腐败形式.  相似文献   

16.
知识发送方的风险态度会影响知识流失风险普遍存在的企业间知识转移。为了防控企业间知识转移中的知识流失,考虑知识发送方的风险态度为私有信息,当知识发送方公布虚假风险态度类型,或者知识接收方不相信其公布信息的行为被发现时均会遭受诚信惩罚。利用演化博弈论分析了知识发送方风险态度披露策略和知识接收方信息处理策略的演化均衡,以及其对知识转移的影响,找出了既能最大化双方总收益又能避免知识流失的最佳演化均衡,探讨了实现该均衡的方法,并用算例对结论加以说明。研究表明:知识发送方应结合自身风险态度设置诚信惩罚;诚信惩罚足够大时,一定能实现最佳演化均衡;否则,仅风险厌恶方可能通过增大诚信惩罚,或者选择对其诚信惩罚较大的知识接收方,实现最佳演化均衡。上述结论为企业应如何防控知识转移中的知识流失提供了参考,丰富了企业间知识转移的相关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7.
在对历时十五年的经济改革开放作出评价时,最让国民在道德情感上不能接受的社会变化之一就是腐败行为的泛滥。在谈了太多的如何遏制腐败的话题之后,我们完全可以换一个角度问一下:“官员为什么要贪?”原因固然很多,但钱少恐怕无论如何也该算是诸多因素中的一种吧。古代的“千里做官为求财”说法,说明了中国人心灵深处对在政府任职的一种世俗看法,现行体制中官员收入的长期普遍偏低,至少在意识深处不利于反腐败工作的推展。规范化的官员体制,除了强调人民公仆应有的奉献精神之外,也似乎应该看到为广大公职人员营造一种生活上较好、精神上充实的环境的必要性。我们认为,养廉虽然不是造就廉洁的充分条件,但却应该把它看成是必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前景理论分析了公务员薪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廉洁行为,随着薪酬提高,边际行为者可能演变为绝对廉洁行为者或绝对不廉洁行为者,加强对公务员的监督、加大对贪腐者的惩罚是防治腐败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正>一、体现村干部的腐败行为是一种很复杂的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很复杂的心理行为。从一定意义上说,村干部的腐败行为是在一种错误的心理支配下实施的自觉错误行为。1."人心不足蛇吞象"的贪婪心理。贪婪心理是村干部走向腐败的主要思想基础。村干部对于钱财物的  相似文献   

20.
防治隐性腐败的难点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性腐败是指国家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采取诡秘手段,巧妙伪装,打着合法化幌子,披着合理化外衣,以谋取个人利益为目的,利用职权滥作为或者不作为的行为。隐性腐败相对显性腐败而言,影响更深,危害更大,腐蚀性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