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3 毫秒
1.
颜爱民  张夏然 《管理学报》2011,8(7):954-958,1003
在阐明道家"无为而治"传统释义的基础上,利用现代语境从系统论的角度分析"无为而治"思想中的全息性和自组织性,以此推出"无为而治"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姚霞 《决策与信息》2008,(12):113-115
本文从古代道家管理思想的哲学基础为切入点,详尽的研究了老子道家"无为而治"管理思想,深入探讨了老子道家管理学说中的谋略思想,提出了对当代管理学的一些启示,这对于现代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当奥卡姆剃刀定律迁移到管理领域时就衍生出简单管理原理,即发现事物本质、化繁为简、提升管理效率。简单管理具有简单的管理形式,但其背后往往隐藏着复杂的支持系统。稻盛和夫的"单纯管理"是简单管理的典型案例,其以"作为人何谓正确"为核心,强调了经营管理范畴下人具有"企业人"与"社会人"的双重属性,分别论述了"企业人"与"社会人"应该做的正确事情。"单纯管理"背后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支撑,儒家思想的义利观、道家思想的无为而治、兵家思想的将领品质等都是"单纯管理"思想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国的社会经济处在巨大的变革转型时期,"无为而治"管理理念的内涵进一步扩展,主要表现为态度上的"无绝对"性、行为上的"无具体"性、思维上的"无套路"化和语言上的"无定论"化。在瞬息万变的当下,要实现"无为而治",需要理性把握对机遇之争、对规律之随,科学把握"为"与"不为的度,以兼容并包的开放性思维鼓励下属创新,避免一成不变状态下的"病态"平稳和人的惰性心理。  相似文献   

5.
徐娜 《决策与信息》2008,(12):175-176
老子"无为而治"理论中的"无为"不是不为,而是不强作妄为,不为不该为之为,其"无为"是为了达到"无不为"的目的。"无为而治"理论无论在理念还是实践上对现今中国政府管理和政府改革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了我国国情,提出要引进"无为而治"理念,变管制型政府为服务型政府;要借鉴"无为而治"范式,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6.
“无为而治”不仅是《论语》的重要思想,也是管理的最高境界。按照孔子的思想,要达到“无为而治”的管理最高境界必须营造和为贵的管理环境,必须发扬修己身正的领导表率,必须提倡科学驭人的用人原则。  相似文献   

7.
由于加入WTO的影响,中国企业的发展早前一直侧重于借鉴国外的管理思想,以致出现许多"水土不服"的状况,问题接踵而来。《论语》是我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哲学巨作,本着弘扬中华传统儒家文化,促进中国式管理理论完善的目的,该文试图探索《论语》中的管理思想,达到无为而治的状态。  相似文献   

8.
大海小学的文化来自于师生,出自于心灵,是他们自己提炼的文化,用他们的话说叫"草根文化"。聆听"草根"的声音,吮吸"草根"的芳香,终于品出了"草根"的味道。管理文化,铸造师生的精神支柱。学校领导,既是思想上的领导者,还是行动上的先行者。管理文化核心是"四有"。其内涵是,"有品":以推进风清气顺为己任,己所不欲,勿  相似文献   

9.
企业文化渗透于企业的一切活动之中:它是一种文化现象,价值观、哲学思想和行为准则等均表现为企业独有的文化心态和氛围:它又是一种管理理念,即肯定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企业文化引导为手段,激发员工的自觉行为。因此,企业文化是以管理为目的的文化和文化为载体的管理理论的有机结合,是企业的灵魂所在。同样,人力资源的作用也被有机结合,是企业的灵魂所在。同样,人力资源的作用也被企业所重视,"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的观念也被企业所认同,"以人为本"的思想已成  相似文献   

10.
正道学道学源于老子的《道德经》,其要旨是无为而治的理念,其贡献是辩证法思想。道学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提倡"道"的核心思想,"德"的具体表现,坚持辨证地看待世界的观念,"无为"而无不为的处事方法。"天长地久",不为自己而生存,所以能永久长生。人如果能做到没有私心,这才能成就自己。"上善若水",像水一样滋养万物而不争,因而最有修养的人不致招来怨恨。"知  相似文献   

11.
老子的风险管理思想比较系统,他所提出的"安危相易、福祸相依"的风险预警思想,"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的风险预防思想,"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的全过程风险管理思想,"慈故能勇""上善若水"的应急道德思想,"道法自然""无为无不为"的风险治理智慧思想,为当今社会的应急管理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源泉和可资借鉴的实践指南,无疑拓宽了当代风险管理研究的理论视野。  相似文献   

12.
吕峰  王涛 《办公室业务》2012,(10):25+18
正精细化管理的实质在于"精细"二字。所谓的精细化管理就是要强调管理中的精密细致。尤其对于中国的办公室管理来说,"精细化"管理的传统文化及思想可谓源远流长。在当代社会,精细化管理是源自发达国家的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通过精细化的管理,提高办公的服务水  相似文献   

13.
无为而治是管理的至高境界,要达到此境界必须有个前提即尊重教育规律,要经过三个阶段:制度管理,自治管理,文化化人.  相似文献   

14.
周晗鹭 《经营管理者》2009,(15):274-275
道家领导思想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领导思想形态。道家提倡无为而治的领导方式,要求领导者乘时顺势而动,不违背自然和社会法则去恣意妄为。它为领导者提供了一种“安时处顺”、“不将不迎”的态度,使领导者有抗拒逆境的韧性精神力量和消融苦闷的理想途径。在当前世界经济竞争的情况下,道家的“无为而治”是一种有利于应付激荡的社会巨变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思想。因此,道家“无为”的领导风格对当代企业管理者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示。一、老子“无为而治”的领导思想根据老子的理解,领导者分为四等:“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这是说,最好的领导者,人们根本没有感觉到他的存在,即无形领导;次一等的,人们亲  相似文献   

15.
鬼谷子应急管理思想比较系统、精到。他所提出的"反以观往,复以验来""以识细微,抵隙有术"的应急预防思想,"揣情量能,言必时其谋虑""参调而应,利道而动"的应急沟通思想,"筹策万类之终始""凡谋有道必得其所因""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的应急决策思想,为当今社会的应急管理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源泉和可资借鉴的实践指南。  相似文献   

16.
儒家思想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以民为本"贯穿于管理思想的始终,推广到今天就是"以人为本",本文将重点介绍在企业管理中如何具体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引出校园文化在实现这一目标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着重分析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功能作用,从而得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实现学生管理的无为而治"是现代高校学生管理的必然趋势扣发展方向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几千年来,"修身为本"的思想成为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核心,"修己安人,内圣外王"也成为中国传统治国理论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社会是乡土的,"乡土社会秩序的维持和现代社会有很大的不同,它是礼治的社会,一种自动的秩序,是个‘无为而治’的社会"。现代乡村社会"礼治"的秩序具有"嵌入"特征,法治作为现代化的治理方式逐渐"嵌入"乡村社会治理方式中,从而完成现代化的转型。传统的"礼治"模式,逐渐"嵌入"法  相似文献   

20.
卓重池 《科学咨询》2005,(22):10-12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组织理论"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其显著特征之一就是把人在组织和管理中的作用,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组织文化的兴起标志着组织理论的大发展,"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模式在教育界得到广泛认同,这种理念和模式的建立,必然对学校文化建设产生深刻影响,组织文化在充分发挥人的作用上具有不可替代性.它既是一种"软性"的协调力和粘合剂,同时它又是学校文化建设建模的理论依据和指导原则.学习组织文化理论,搞好学校文化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