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个”用作量词是人所共知的,不是本文所要讨论的内容。“个”的非量词用法并不少见,但往往被忽略,甚至当作量词来处理。本文拟从实例出发,就此问题进行一些探讨。A例:()三牛家西屋闲着,挺宽敞,又没孩子吵,写个字,看个书,都方便。(浩然《彩印)仁)这村里大人小孩有个头疼脑热,都来找他妙手回春。(刘绍棠《蒲柳人家》(3)“你老看个啥哩?”她一边做饭,一边向男人发出怯懦的抗议。(龙风伟(乌鸦》)以上例句中的“个”都不表示量的概念。“写个字,看个书”不能理解为“写一个字,看一个书”心书”的量词用“本”不用“…  相似文献   

2.
《醒世姻缘传》(以下简称《醒》)是一部全面、细致地反映明清时期山东方言特点的百回长篇白话世情小说.它的语言中蕴含了丰富的语料,如:谐音材料;诗、词、曲、口语俗谣等韵语材料和以不同字形同时出现在《醒》书中的别字异文材料等。本文通过这些语音材料来探析《醒》所反映出来的声调现象。从《醒》的语料中归纳出来的调类现象,大体反映出平分阴阳、浊上归去、入派四声等特点,调值方面体现出阴平与上声、平声与去声相混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我国度量衡起源很早。历代度量衡都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说文解字》所收度量衡量词大致包括长度单位量词、地积单位量词、容量单位量词、重量单位量词等。其说解简明扼要,溯源穷流;有点有面,各成系统;既言汉世规章,又述周代古制。《说文解字》对所收度量衡量词的说解,充分反映出中国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通过《红楼梦》量词系统与唐宋元明量词系统的比较,《红楼梦》量词系统从大的类别(名量词和动量词)以及次的类别(度量衡量词、容器量词、借自然景物和人工景物的临时量词、个体量词、集体量词、专用动量词、借用动量词和同形动量词)同唐宋元明量词系统是一致的,而某些量词和结构又发生了变化或转移。可见《红楼梦》量词系统是一个具有继承和发展的动态系统。  相似文献   

5.
0.1 明代小说《金瓶梅》中使用了大量的量词,从中可窥见当时的量词系统及其运用的情况。本文拟详细描写《金瓶梅》的量词系统,从其所用量词的数量、系统、运用频率、语法特征、量词及其组合的语境分布,以及量词运用的社会文化背景等诸方面作些考察,以期为汉语量词发展史提供一个断代的个体模型。本文所用语料采自山东齐鲁书社1987年版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王汝梅等校点),并参照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影印本《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酌补。0.2《金瓶梅》(以下简称《金》)成书于15世纪初,汉语的量词发展至此早以形成一个成熟的系统。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作为能够反映量词历时发展过程中某一共时系统的专书量词系统,《金》的量词系统还是有其自身的特点的。汉语的量词系统大致产生并成熟于魏晋南北朝,南北朝至明代已历经千年,量词系统当然发生了一些变化。而现代汉语中的量词系统显然又与《金》所处时代的不尽相同。因此为了在描写分析时便于  相似文献   

6.
借助《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辞典》共查阅了50个现代汉语中常用的量词,通过对这些量词的本义形成过程及其转义进行考察,分析了量词的部分语义演变规律,认为量词的本义来源多样:按词性分,量词可来源于名词、动词、形容词、拟声词;按意义分,量词可来源于本义、引申义或假借义;按途径分,量词可遵循单线、双线或多线的词义引中路径而量词的转叉相对简单,是在量词本义形成的基础上通过义素贯穿始终或义素有所脱落两种方式进行语义泛化的,量词忻修饰限定的对象也就由个别扩大到一般,由具体扩展到抽象。  相似文献   

7.
《洛阳伽蓝记》的量词以名量词为主,动量词极其少见,所以本文拟通过对其名量词进行分类分析,以探讨《洛阳伽蓝记》名量词的特征,为魏晋南北朝的量词研究提供语料实证。  相似文献   

8.
1、引言对量词的产生及其发展进行研究不仅可以丰富汉语发展史的内容,同时对于现代汉语量词研究也很有帮助。有关量词历史的研究,语言学界的前辈们已作了不少工作。首先是刘世儒先生花了七年时间完成的《魏晋南北朝量词研究》,该书对魏晋南北朝这一历史时期出现的量词作了细致深入的研究。王力先生和史存直先生分别在他们的著作《汉语语法史》和《汉语语法史纲要》中对量词的发展也有专章论述。论文方面有:黄盛璋的《两汉时代的量词》;王兆麟的《古汉语数量词定语后置问题》;【法】游顺钊的《从认知角度探讨上古汉语名量词的起源》;…  相似文献   

9.
《吐鲁番出土文书》保留了大量的当时的口语,其中的量词,时间跨度近130年,能反映量词演变。《吐鲁 番文书》第六册的量词主要有两类:物量词、动量词,绝大多数是从上古继承来的,但有的量词的意义有变化,也出 现了一些新的量词。量词的应用特征也有变化。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梦”字取义虚幻,比喻人生若梦,并寓有醒梦、警梦即醒世、警世之意.《好了歌》是醒世歌,《红楼梦》寓有劝惩之意,书中虚幻人物的设计和谋篇布局也都体现了警世主旨.《红楼梦》的主题既非政治主题,也非爱情主题,它的主旨是警世,《红楼梦》是警世书.  相似文献   

11.
余著《从<金瓶梅词话>看明代的书帕本》(载《图书馆研究与工作》一九八七年第四期)既竟,复于其他明人著述中得到几则材料,兹迻录于下。《欢喜冤家》(一名《贪欢报》)第二十回载有“屈辱十八事”,其一即“仕途包封书帕”。又《醉醒石》第四回“先生只贪得个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的量词进行穷尽式地统计研究,指出有些常用的量词或量词义《词典》并未收入,同时一些陈旧的、极少使用的量词也未删除。  相似文献   

13.
在古汉语中,“量词”的运用不多见,常以数词直接修饰名词和动词,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行为的数量单位,如一人一马,三战三走之类.因而古汉语中很少有量词的地位,在已出版的古汉语教本里,也很少有谈量词的.王力先生的《古代汉语》,杨伯峻先生的《文言文法》,都没有专章介绍量词,其他古汉语本子对量词也多半是付诸阙如.但这不等于说古人全不用量词,也不是古代完全没有量词。事实上,古典作品里量词的运用,也不乏其例。如:  相似文献   

14.
个体量词是汉语量词的主要组成部分,体现汉语量词的特色。据初步统计,宋元个体量词约有一百六七十个。根据使用情况,大致可分四类:一、沿袭前代用法的量词;二、这个时期已经衰落、口语中不经常见的量词;三、有所发展变化的量词;四、较早见于这个时期的量词。本文以三、四两类作为主要考察对象,其排列顺序则参考了刘世儒先生《魏晋南北朝量词研究》。个“个”是这个时期最为发达的共性量词。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近代汉语里一方面奠定了名物称数必用单位词的原则,并且发展出众多单位词来,可是同时也似乎让个字逐渐扩展它的领域,变成一个独占优势  相似文献   

15.
《汉语"数+量+名"格式的来源》(载《中国语文》2006年第5期)引《论衡》二例以"一对婴儿"之"对"为集体量词,以"两头蛇"之"头"为个体量词.其实,"对"当为"岁"之误;"头"当为名词,义为"脑袋".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个体量词的编纂,《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有不少可取之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漏收量词、义项分合失度、名词和量词混同、例证晚出等问题比较突出。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可以为今后的修订提供参考,使两部重要的工具书更趋完善。  相似文献   

17.
《赤松子章历》是南北朝时期的天师道上章科仪手册,其在列举章信清单时使用了丰富的量词,目前尚无人进行专门研究。采用描写与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其中的36个量词进行统计与分类描写,可以看出:《赤松子章历》中的量词用法反映了中古时期量词快速发展和趋于成熟的特点,同时也体现出浓郁的道教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18.
量词“等”是名词“等”语法化的结果,最早见于唐五代,用例很少;到了宋代,量词“等”使用普遍而且用法多样;宋代以后,其用例逐渐减少,使用范围也缩小。我们从宋代重要白话资料《朱子语类》的实际语料出发,通过对量词“等”在该书中的运用情况及特点的描写,来观察其在宋代的使用特点,为汉语量词及汉语史的研究提供一点资料。  相似文献   

19.
数量词的研究历来是人们研究的焦点。《银雀山汉墓竹简〔贰〕》中的数词表达准确,量词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其中标准量词13个,准量词7个,其称数法的表示多样灵活,并且不定数以及倍数分数的辅助表达,使得《银雀山汉墓竹简〔贰〕》在语言的记录准确性上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20.
《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和《辞源》三大语文辞书,作为权威的工具书,其字词定义和用法说明应该是比较规范和明确的,然而翻看其内容我们会发现它们在对量词的定义和用法说明上就很不一致.仅以量词中的长度、容量和重量单位为例,三本书在度量衡单位和量词的关系问题以及名词可否用作量词的问题上差别就很大,比较一致的只有长度单位中的"分"、容量单位中的"石"和重量单位"分"、"石",其所占比例甚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