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7 毫秒
1.
黄石松 《决策探索》2009,(14):26-27
关于政府如何调控房价才合理的争论多年来一直没有停止过。2003年我国实行房地产宏观调控后,就有观点认为,是政府“收紧银根、收紧地根”抑制了住房供给,是土地“招拍挂”改革导致了地价快速上涨,并推动房价持续上涨。2008年11月,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中央出台了一系列稳定和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全国房地产市场此后不久普遍出现了交易价格止跌、成交量放大的“小阳春”局面。于是又有观点认为,当初的宏观调控就不该搞,至少是过于严厉了。近一个时期,一些大中城市出现了开发商价格合谋、雇人营造虚假热销等操纵市场的现象,于是有人又对新政策提出质疑,担心随着银行信贷的放松,用不了几年,房地产市场会重新出现过热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周科 《科学咨询》2006,(9):22-23
我国宏观经济在2004年上半年出现了投资和货币规划"超常增长"等虚热征象,下半年政府宏观调控的局部收紧开始发生作用,并得到好评.本文就我国宏观调控中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博弈行为及其根源进行了分析,以期解释宏观调控中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政府调控措施的加强、银行信贷政策的收紧,行业间竞争的加剧,消费者购房意愿的下行,我国房地产业普遍经历着一个相对低迷的市场环境。因此,房地产企业实施良好的内部控制,促进精细化管理,提升企业效益与持久的竞争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主要对我国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发现相应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王立平 《管理世界》2013,(10):184-185
本文依据房地产经济学理论,采用我国30个省际区域2000~2009年统计数据,运用极值边界分析方法,实证检验房地产价格的"稳健性"影响因素。主要研究结论为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是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的主要推手,因此政府有能力通过宏观调控控制房地产价格,人口与居民收入增长所形成的刚性需求依然是影响房地产价格的"稳健性"因素,通货膨胀对房地产价格也存在抗干扰的"稳健性"显著影响,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资金在房地产企业的发展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鉴于此,做好房地产公司的资金管理工作是房地产公司得以顺利发展的关键环节。目前,在我国宏观调控的政策下,针对房地产企业的贷款持续收紧,资金压力与日俱增,房地产这一资金密集型行业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形势。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在调控压力下强化房地产企业的资金管理工作,继续保持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成为了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6.
我国宏观经济在2004年上半年出现了投资和货币规划“超常增长”等虚热征象,下半年政府宏观调控的局部收紧开始发生作用,并得到好评。本文就我国宏观调控中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博弈行为及其根源进行了分析,以期解释宏观调控中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辛华 《经营管理者》2010,(2):24-25,28
虽然各国政府及央行向金融系统注入了人笔流动性,但金融机构由于惧怕再遭受损失,反而收紧了向企业和个人发放贷款的条件,导致实体经济部门仍面临信贷紧缩,进而拖累经济复苏。  相似文献   

8.
郎咸平 《经理人》2011,(10):60+62
这是一个国家最大的危机2010年开始了一场关于2011年房价走势的全民大猜想,很多开发商、专家学者、购房者纷纷参与进来。引发这场大猜想的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发布的一个报告,报告的主要观点是说2011年上半年房价将下跌两成,给出的理由是当时的宏观调控尤其是房地产调控非常严格,开发商的钱袋子开始收紧了。  相似文献   

9.
为破解政府在PPP项目中存在的"承诺不足"与"承诺过度"决策难题,基于项目类型和信贷环境差异构建四种决策情景,融合优化决策与实物期权理论构建政府经济承诺决策模型,通过Kuhn-Tucker条件分析模型解的条件与边界并设计计算机求解算法,以W市城东污水处理项目为例进行数值模拟探讨政府经济承诺决策规律。结果表明:情景差异将会影响政府经济承诺决策;政府经济承诺可以提升项目价值,但较高的经济承诺未必导致较高的承诺成本;政府应对收益波动型项目给予更低的经济承诺,应在信贷收紧时给予更高的经济承诺,反之亦然;政府可以通过转移收益分配权和增加投资额来降低经济承诺,且不同情景效果具有差异。本文系统刻画了信贷环境与类型差异对经济承诺决策的影响,对于明晰经济承诺的决策成本及其后果、控制PPP项目金融风险、优化我国政府经济承诺决策等具有积极价值。  相似文献   

10.
郎咸平 《经理人》2011,(10):60-60,62
2010年开始了一场关于2011年房价走势的全民大猜想,很多开发商、专家学者、购房者纷纷参与进来。引发这场大猜想的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发布的一个报告,报告的主要观点是说2011年上半年房价将下跌两成,给出的理由是当时的宏观调控尤其是房地产调控非常严格,开发商的钱袋子开始收紧了。  相似文献   

11.
易宪容 《决策探索》2008,(16):22-23
最近,一些地方的房地产市场价格出现某种程度下跌,住房销售量大幅度下降.面对这样的形势,一些人又如2003年那样,认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面临一个调整的临界点,政府应该重新调整房地产市场政策.在这些人看来,如果房地产市场不改变目前这种状况,就会危及中国宏观经济安全、就会危及中国银行体系的风险、就会影响民众房地产资产的升值、就会波及到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甚至于把中国住房保障体系建设也扯上,认为如果房地产市场调整,中国住房保障体系就没有财政支持,那么这个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就是一句空话.因此,他们又打出了"中国楼市告急"的旗号.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城市住房价格节节攀升,当政府运用其它政策都对其"无可奈何" 之时,人们再次将目光集中到物业税上.该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从内部的优势、劣势及外部的机会、威胁四方面对我国现阶段开征物业税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物业税的开征势在必行,但政府要择时开征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领导决策信息》2014,(29):30-31
正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公报披露,全国人均耕地0.101公顷(1.52亩),较1996年一次调查有所下降,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面对土地等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我国政府近年来将节约集约用地提上议事日程,以期以更少的土地资源支撑更大规模的经济增长。各地也不断进行节地模式的新探索,为城市的盲目扩张和土地粗放利用开"药方"。浙江:亩产倍增计划针对国家逐渐收紧的新增城市用地供应政策,杭州市于4月14日起实施《亩产倍增计划》,并提出了"分期分阶段出让"和"先  相似文献   

14.
资讯     
<正>经济房地产业绑架中国经济中国房价为何屡抑不下?关键在于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土地出让金成为很多地方政府的重要收入来源,房地产业与地方政府结成了"利益共同体",民间因而出现房地产业已经绑架地方政府、绑架中国经济、绑架社会的议论。另一方面,尽管中央政府以及各部委几次表态要遏制房价涨势,一些民众仍是半信半疑。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很坚硬,但是坚硬不表示没有破裂的危险。当房地产行业催生一系列超出中央控制的  相似文献   

15.
李波 《经营管理者》2014,(19):10-12
伴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升温,"小产权房"乘势而起,进而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引发政府及各界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小产权房"是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和相关制度不完善的产物。本文从"小产权房"的定义出发,揭示了"小产权房"的有关特征及其形成原因,提出有关解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贾儒 《经营管理者》2014,(29):134-135
我国共产党领导下成功结束了"两会",在结束之后中共中央人民政府针对一些普遍反映的问题做出了一些决议,出台了相对应的一些文件。在"两会"期间,许多的地方代表向中央政府反映了房价问题,房价增涨速度过快,房地产呈现出"泡沫"趋势,广大的人民群众住房问题得不到保障,为了改变这种面貌,抑制房价的增长快问题,调整房地产泡沫形势严重的情况。地方政府根据中央政府的指示,提出了"限制购房令"。"限购令"的实施从整体上看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各城市的投资性购房的数量,房价的快速增长也得到了一定的遏制。"限购令"不仅缓和了住房紧张问题,也解决了房价快速增长的问题。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人民的住房问题。本文就浅谈限购令对房地产企业绩效评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对于当前的房价,市场已基本达成共识,即泡沫化趋势十分明显。否则,也不会有收紧房贷政策的传闻。那么,我们究竟是该坐等房价下跌还是跟风追涨呢?要回答上述问题,必须先搞清楚房价运行的自身规律以及房价泡沫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的改革起始于地方,地方政府曾是中国创新的主要动力之一。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地方政府如何"找钱",成为一个重大的结构性困境。这个普遍被业内人士称为"走上了邪路"的过程,从曾经屡禁不止的包括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在内的"三乱",到房地产市场兴起后开始以卖地为主的土地财政。时至今日,由土地财政引起的高房价,各种政府投资导致的高额  相似文献   

19.
关芬谋 《经营管理者》2013,(19):230-230
近几年的房地产经济已经受到了政府及百姓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论述了房地产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从我国房地产经济存在的问题出发,指出应该发挥政府的经济职能和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共同促进房地产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SCP框架分析了房地产行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企业的市场绩效的特点,指出房地产业由于消费者的地域特性导致了其供给的区域性寡头垄断特征。本文对政府的宏观调控措施进行了分析,建议政府加强制度建设,以促使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