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音的历史演变会对语音的组合产生影响,并在语言或方言的语音结构和音韵系统中留下一些"空格(slot)"或缺口.对"空格"或缺口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是探究语音或方言语音历史演变轨迹的有效途径.通过分析象州疍家话音系结构中的"空格"现象,可以考察象州疍家话音系的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2.
亲属称谓词是语言中常用的基本词汇,广西沿海汉语方言亲属称谓词有汉语亲属称谓词的历史传承性,同时自身也产生了变异。周边方言或外族语言的接触影响,移民的不同背景及特定文化心理等因素的作用,也使其语法、词汇系统表现出了多语成分的叠合共存现象。该地区的亲属称谓词饶有特色,加强调查研究,有利于汉语方言语言面貌及其演变规律的探讨和揭示。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语言和语言群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行 《民族研究》2002,(1):59-64
语言和语言群体是同目前民族学界讨论的与民族和族群问题有关的一对范畴。同一语言的使用者不一定有共同的语言交际行为和语言认同态度 ,因此语言和语言群体可能是不一致的 ,语言群体相对语言来说应该是第一性的。在没有超方言的民族共同语或标准语的情况下 ,方言更接近语言群体 ,有更多的共同的交际行为和认同感。双语现象的出现使语言群体向更大的双语或多语的语言群体发展。文章对影响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群体的年龄、地区分布和语言使用场合等因素做了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榕垌村为例 ,阐释多语言多方言文化现象与特殊地理环境、民族历史文化传统、民族意识、文化心理等诸方面的关系 ,指出多语言多方言文化融合发展的规律和目前语言骤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嘉绒语是藏语支乃至藏缅语族语言中的一种极富特点的语言,较完整地保留了汉藏语言的一些古老的特征。由于嘉绒语的方言分歧较大,加上复杂的语音和历史文化背景因素,其借词内容非常广泛,主要来自于藏语和汉语,此外,还有少量来自彝语、羌语、纳西语或其他临近语言的借词,反映了历史上的嘉绒地区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区域。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历史比较法将若尔盖话与藏文进行对应,观察并总结其音变规律,具体描写了若尔盖话与藏文的语音对应情况,总体音变趋势是音节结构趋向简化,这样的音变为若尔盖话带来了一些同音词,为保持原有的音位对立,若尔盖话产生了一些补偿机制。从演变阶段来看,若尔盖话很可能处于演变的中间阶段,音节结构继续简化,并开始产生声调的萌芽。这种演变的原因,从该语言内部来说,可能是由于浊音的清化;从外部来说,可能是由于与周边声调语言的接触,如西南官话和汉语普通话。具体的演变原因和机制,还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日铃木博之 《民族学刊》2016,7(2):1-13,92-94
本文介绍藏语方言学研究中的地理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并利用此方法对所谓的藏语“康方言”进行分析,探讨其具体语言现象,并提出在以往藏语研究中常见的“康方言”并不成立,应将其理解为“语言复合体”之见解.由于方言学研究涉及的领域除了语言本身之外,还需要考虑地理关系及历史关系,其研究不同于普通的方言研究.本文主要讨论有关“康方言”的三个问题,通过实际问题的讨论了解到,方言学研究中绘制语言地图是一种不可回避的过程,通过地图能了解到各个方言群的分布地域,并加上地理、历史等人文信息探讨方言的形成,才能得到可信的方言分类.  相似文献   

8.
墨西哥的居民人数在1519年柯尔特斯登陆时,约有2,500万。他们使用的自然都是土著语言。至于当时有多少种土语,无翔实的数字可考。普遍认为至少有180种,其中很多又分别有4、5种或多至12种的不同方言。可能是由于很多方言已不复存在,到目前为止,土语数已减至原数的约四分之一。有些语言虽然幸存至今,但使用者寥寥无  相似文献   

9.
从三个方面考察了柳州方言的状语后置形式1.与动词有关的后置形式(包括带宾语的两种类型);2.与形容词有关的后置形式(从功能上划分为作谓语和作补语两种类型);3.与介词结构有关的后置形式.分别分析了三种状语后置形式的句法结构和语义关系;从类型学角度看,柳州方言属SVO语言,柳州方言的状语后置是典型的SVO语言的类型特征.  相似文献   

10.
从语言学观点看,意大利在传统上可以说是一个单一语言的国家,换句话说,众所公认,意大利语在全体意大利人中是唯一的语言,并被规定为国语。在这种把意大利语看作是意大利人唯一的语言的视野内,也看到在意大利尚存在各种不同的地方方言,但只不过占微不足道的比例,人们认为这些方言是作为统一的意大利语的变异的各种形式,并且直到不久以前,很少有人把它们和地方其他文化形式联系起来。以后,出现了一种新的观点,许多意  相似文献   

11.
格什扎话主要通行于四川省甘孜州的丹巴、道孚等县,又称“尔龚语”,“霍尔语”、“道孚语”等。 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多数语言有复辅音,但是,复杂程度差别甚大,发展变化也极为不平衡。从反映7世纪左右的藏语书面语来看,古藏语复辅音十分丰富,有二合、三合,乃至四合。现代藏语诸方言则普遍简化,只有安多方言保留了较多的复辅音  相似文献   

12.
汉语青海话名词的特点李克郁,李美玲多语环境中的青海汉话是汉语北方方言的一个次方言,它除与普通话(或汉语书面语)有共同的基本词汇和语法范畴外,还有诸多自己独有的语言现象。这些特殊的语言现象,乍看起来,使人不可理解,因为都是一些为汉语所不能容忍的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特有的语流音变现象,普通话轻声词是方言地区的人学习普通话的一个难点.对数以千计的普通话轻声词进行梳理归类,定性分析普通话轻声词的韵律类型、构造类型、语意类型,从中寻找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以期帮助人们多角度认识和学习普通话轻声词.  相似文献   

14.
语言接触影响是一个历时的、自然的动态过程,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本文以青海汉话和青海蒙古语的关系为例,认为所谓"源语"和"受语"关系是可变的,语言接触影响的概念涵盖了方言与方言之间、方言与语言之间、语言与语言之间的相互辐射、相互交织的一种复杂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15.
向亮 《民族论坛》2010,(1):34-36
土家语分为南北方言,但南部方言远不如北部方言分布的区域广,如今仅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潭溪镇一地使用,呈"孤岛"态势。本文从相关的地理、历史状况以及南部土家人的来源诸方面来探讨南部土家语"孤岛"现象的成因,认为这种语言现象的产生不仅与语言本身的分化演变相关,还与一定的社会环境及其使用情况有联系。而且,这种"孤岛"态势还将进一步深化下去。  相似文献   

16.
藏汉语之间的接触主要是跨地缘文化交流性接触和地缘接壤性接触,二者都有着悠久的历史.藏汉语方言之间的地缘性接触,主要发生在藏语康方言与汉语西南官话、藏语安多方言与汉语中原官话、兰银官话之间.从地城上看,藏汉语之间的地缘接壤性接触主要发生在青海东部、甘肃西南部、四川西部和云南西北部一带.藏汉语方言在地缘接壤性接触下引发的语言演变主要有特征的增加、特征的替代,特殊的双语现象和混合语等四种情况.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方言是在民族融合和语言接触的过程中,融入了不同时期、多来源、多层次的汉语方言特征,同时受到少数民族语言影响,经过长时间的整合而逐渐形成和发展的。站话是黑龙江地区早期的汉语方言。本文主要从站话对黑龙江方言的形成在时间、地域上的影响条件,移民的历史以及语言内部因素的对比考察等方面,论证了站话是黑龙江方言的基础方言之一,对黑龙江方言及其东西两区的格局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问题意识的"花儿"语言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梳理花儿语言研究的成果发现,多数花儿采录者和研究者不谙方言,往往把一些字写错、音注错、义释错,有碍于对花儿思想内容的理解,有损对花儿情趣的体味。部分学者分析花儿押韵及格律时,存在术语不专业或不严谨;研究不充分却妄下断语;不熟悉方言,分析错误或举例不当;用汉语拼音标识,不利于花儿传播等现象。此外,学者对风搅雪花儿和花儿语言民俗等问题的研究仍嫌不够。花儿语言研究依旧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9.
民族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情况错综复杂。在一定条件下,它与政治密切相关,显得极为敏感。长期以来,这种现象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他们先后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民族定义,为数之多,同义化概念一样,实属罕见。同时,也有不少学者对此持否定态度,认为用一个定义来概括这一现象是绝对不可能的。这说明,民族这种现象的确是复杂  相似文献   

20.
列举了平话、湘南土话和粤北土话的部分特色词,它们是铛、箸、着、恐、够公/够婆、息、飞鼠、白公/白婆、生鸡、臊甲、马荠、鼻头.这些词或者是古汉语传承词,或者是古越语底层词,或者是方言创新词.在此基础上同其他方言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这些特色词不是方言接触的结果,而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产物,这说明平话、湘南土话和粤北土话在历史上有过比较密切的联系.它们现在所呈现出来的差别可能是后来其他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