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冷战之后的美欧关系将如何发展?怎样理解美欧关系中存在的竞争与合作行为?本文从考察20世纪美国对欧洲政策中存在的两个连续性特点出发,分析了冷战后美国对欧洲在经济一体化和政治联合方面持续的努力可能产生的反应,从而试图在学理上揭示美欧关系由于双方政策原则的分岐而面临的深层次矛盾。  相似文献   

2.
欧洲联盟经过40年的发展,已经成长为经济、政治一体化的,在欧洲和世界发挥重要作用的国际力量。在欧洲,欧盟起着主导或核心作用,是欧洲和平与稳定的主导因素。在世界上,欧盟既是世界三大经济力量之一,又是冷战结束后与美国、俄罗斯、日本、中国具有同样重要地位的五大政治力量之一。面对欧盟的发展壮大,中国政府应采取适当的对欧政策  相似文献   

3.
由于英欧关系的深化、英美关系的调整以及国内政治发展的需要,布莱尔政府在欧洲政策上以渐进方式对传统的对欧方针进行了调整,其欧洲政策表现出英国积极融入和力图主导欧洲的倾向,但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国家利益的因素使得布莱尔政府的欧洲政策又充满了徘徊和保守。  相似文献   

4.
20世纪20年代,美国从国际主义“回撤”,对欧洲政策“回归”孤立主义。美国这样做的根本原因在于其综合国力与当时世界力量的中心欧洲相比还不占据优势,致使美国在国际事务中不能实现其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和意图。美国在与欧洲“脱钩”的同时,与欧洲的经济关系中实施关税保护政策。但是,美国对欧洲经济的依赖性促使美国以非官方的、经济外交的方式介入与美国利益攸关的欧洲事务。20世纪20年代,美国对欧洲实行的孤立主义政策在短时期内实现了美国政策制定者的目标,但是从长期来看这不仅损害了国际经贸关系,也最终损害了美国的利益。探讨20世纪20年代美国对欧洲的孤立主义政策,对于理解二战后全面走向国际主义的美国其对外政策中屡屡出现的“回撤”现象,即出现孤立主义的变种,诸如单干主义、单边主义、美国优先、战略收缩乃至当今的“退群”“脱钩”行为与论调等,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美欧关系的基本历程是从美洲的争夺到亚洲的争夺,再到欧洲本土的争夺。第二次世界大战赋予了美国直接介入欧洲事务的契机,而冷战的爆发给美国确立西方霸权提供了机遇。冷战期间,历经战争磨难的欧洲各国痛定思痛,逐渐将一体化视为解决欧洲困境的路径。伴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美欧矛盾逐渐凸现。近年来,美欧在关键性的政治理念尤其是对待国际制度的态度上出现了战略分歧,二者工具性制度主义和原则性制度主义的分野愈加明显。  相似文献   

6.
美国是世界上最年轻的文明,其文化源于欧洲,主要是英国。17世纪初,英国开始向北美移民。明显晚于西班牙和葡萄牙在南美的殖民。然而,到19世纪末,美国已经远远领先于南美,并超越欧洲列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实体,其优势一直延续了整个20世纪,直至今日。一种欧洲文明是如何在北美旷野中演变为一种新的文明?  相似文献   

7.
与19世纪相比,20世纪上半叶欧洲移民海外迁移的社会环境因素发生了较大变迁,主要表现为,移民接纳国家的国家主权、移民国情、移民政策的变化和调整,欧洲移民海外迁移的来源地由西欧、北欧国家变为东欧、南欧国家,外迁移民主体由欧洲"老移民"变为欧洲"新移民".以德国为代表的传统欧洲移民国家的海外迁移,依然符合推拉移民动因理论的基本逻辑,延续着19世纪的移民外迁传统,所不同的是,战败和国土分裂所导致的海外迁移成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以西班牙为例的欧洲新移民国家的海外迁移则表明,国内战争和社会动荡成为西班牙人海外迁移的诱因,但其海外迁移的进程则同样符合移民系统理论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8.
美欧两种模式在资本占有形式、经济运行机制、收入分配政策、贫富差距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出现差异的原因是:欧洲工人阶级力量强大,美国工人阶级力量薄弱;欧洲社会民主党长期执政,体制内变革成效显著,美国右翼势力强大,社会民主党没有作为;欧洲受民主社会主义影响较深,美国受新自由主义影响深重。两种模式的差异表明:当代资本主义具有双重发展趋向,欧洲资本主义出现了部分质变,具有比较明显的历史过渡性质。  相似文献   

9.
孟晓雪 《兰州学刊》2008,(2):147-150
20世纪60年代,美国提出了旨在应对自己盟国,尤其是联邦德国对核武器的需求、维护自身核优势的“多边核力量”计划。但是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欧洲其他盟国和苏联的反对,美国最终放弃了这一计划。这在美德关系中引发了矛盾,推动联邦德国采取更为独立自主的政策,同时也反映了整个20世纪60年代冷战态势的变化。文章力图在吸收以往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充分利用美国外交文件,解析关国采中这一政策的原因,进而透视这一时期的冷战态势。  相似文献   

10.
"欧洲中心论"这个词语在20世纪才被杜撰出来,然而这一概念的萌芽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古希腊和古罗马学者率先从政治、气候、环境等方面将古希腊罗马同其他地方区分开来。16、17世纪欧洲各派思想家则把欧洲视为历史发展的高级阶段,已具有用他们的文明去征服世界的思想意识,经过18世纪西欧各派思想家的研究和论述,欧洲中心论初步成型,成为一个包括政治制度、民俗文化传统、社会经济形态等各方面特点的复杂的概念。到19世纪,通过历史哲学、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领域的"社会科学家"的"科学论证",欧洲中心论成为欧洲乃至全世界社会广泛使用的一种"科学"术语,其理论内涵显得更为系统、更加规范。20世纪反欧洲中心论讨论中赋予了这一概念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英国学派把历史学与国际关系学结合起来,形成了不同于美国学者的独特风格。他们从国际体系、国际社会和世界社会三大基本概念出发,重视研究中世纪欧洲模式。这对我们深入理解新中世纪主义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英国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关注的重点不同,他们对中世纪欧洲模式的概括也有所差异。从总体上看,英国学派对中世纪欧洲模式的研究仍然存在许多薄弱环节,未能形成一致看法。事实上,中世纪欧洲模式的基本特征是前现代的均势体系与区域性的世界社会并存,并不存在国际社会。英国学派对中世纪欧洲模式的研究仍然是以逻辑在先的方法为主,虽然具有一定局限性,但仍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李昀 《兰州学刊》2011,(9):172-176
马歇尔计划实施期间,其主管机构经济合作署曾通过主办资助发行杂志书籍、制作电影、举办展览等交织并行的方式,试图将美国的生产技术和价值观念孕育于各种文化产品中,并以此为载体传送到西欧国家。这些宣传活动使西欧人民对马歇尔计划有了更多的了解,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欧洲国家一些人对美国文化的传统偏见,是以美国化的方式在西欧国家进行的文化扩张。  相似文献   

13.
90年代,美国在发展高科技和知识经济方面一马当先,把日、欧远远甩在后面。但在21世纪来临前夕,美,欧,日经济出现新动向。日本和欧盟都出现了转机,而美国在继续维持其繁荣局面的同时也面临诸多问题。这种动向预示着进入21世纪,美,欧,日之间将展开新一轮角逐。  相似文献   

14.
欧洲在冷战时期被一分为二,它们选择了和平、振兴与联合的途径.冷战后,欧洲从分裂走向统一.统一的欧洲将稳定、发展和扩大联合作为重要目标,力求成为国际格局重要的一极.欧洲的崛起,对打破美国想建立"单极世界"的企图,使国际社会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北欧海盗与中世纪西欧商业复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永新 《齐鲁学刊》2004,1(1):109-114
北欧海盗活动对西欧商业复兴具有推动作用。海盗征掠有利于商业资本积累;商业性探险殖民拓展了西欧商品市场;控制、经营海运对西欧商业复兴也具有基础性建设作用;经营商贸则在某种程度上进一步刺激了西欧商业复苏。  相似文献   

16.
二战后,美国对西欧实施马歇尔计划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保护其国内经济、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的过程。美国不仅要求西欧国家将取得援助的“必要条件”写进总报告,而且还必须体现在双方签订的一系列双边协定和《1948年对外援助法》中。不惟如此,在具体执行马歇尔计划的过程中,美国又附加了诸多苛刻的条件。这样,美国的霸权和受援国的主权之间就出现了激烈碰撞。然而,由于西欧国家在战后经济重建中有求于美国,为了获得援助,它们不得不以牺牲主权为代价。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史上,典型的资产泡沫从17世纪荷兰的郁金香泡沫首次出现后,相继出现了法国密西西比泡沫和英国南海泡沫事件.虽然这些泡沫所涉及的资产不同,但是其形成机理十分相近.无论是法国、英国的股票市场价格,还是当年郁金香价格,都是在很短的时期内大起大落.资产泡沫的破灭一方面时当时的国民经济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执政者制定出相关的法规政策,以规范对资本市场的监管.  相似文献   

18.
论冷战结束的亚洲模式和欧洲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可以划分为欧洲模式和亚洲模式.冷战在欧洲结束具有相对彻底性,在亚洲结束则具有非彻底性.这是冷战在亚洲和欧洲结束的具体历史状况以及现实发展造成的.冷战机制在欧洲和亚洲的存在和结束状况是冷战结束两种模式的基本根源.冷战结束的两种模式划分有利于人们对国际关系中冷战现象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跨国并购的成因以及特点,重点分析了欧洲市场整合引起的跨国公司短期、长期战略的调整,以及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实施后,欧元区各参与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就不再由各国自己决定,而是由欧洲中央银行这个超国家机构决定。欧洲中央银行的建立,不仅是欧洲货币一体化进程中一次质的飞跃,而且也是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最大的一次金融创新。欧洲中央银行不仅要通过制定货币政策及日常运行来协调欧洲复杂多样的经济活动,同时还将承受各种政治力量、国家利益等多方面的压力。欧洲货币联盟的稳定和欧洲经济的复苏仅靠欧洲中央银行解决是不大现实的,各国加快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并加强经济政治合作,才是唯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