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3 毫秒
1.
中国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将湖北省界定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湖北省的资源环境状况能否成为构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需要注重对资源环境政策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中部崛起战略的意义重大,选准一个核心城市作为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是实现中部崛起的关键一环。无论从城市实力、经济区位、资源配置以及产业转移能力来看,武汉的战略支点地位是其他中西部城市不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3.
武汉市"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中明确提出,武汉市要巩固中部中心城市的地位,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武汉作为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要紧紧依托工业、科教、区位、交通、物流、市场等方面的比较优势,优化发展环境、突出产业转移特色、加大引资力度、实现招商集约化、吸引人力资本、注重科技创新,积极承接东部沿海产业战略转移,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竞争能力,努力打造成国家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4.
中部崛起已经成为当前我国中部各省最重要的发展战略。在中部地区发展过程中,应该建立一个区域金融中心。但是各城市争建金融中心又势必导致最大化收益的难以实现。同时对中部地区武汉、长沙以及郑州三市进行了分析与比较后认为,武汉在建立金融中心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因此建议把武汉市建成中部地区的金融中心。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湖北省围绕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湖北要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战略决策,全面实施“两圈一带”总体战略、“四基地一枢纽”产业发展战略和“一主两副”中心城市带动战略,积极打造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大别山革命老区和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等一系列重要载体,把各市州关系全局的发展战略纳入省级战略体系,基本形成了覆盖全省、统筹集成的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  相似文献   

6.
建国以来实施的非均衡发展战略,使我国中部地区成为经济政策的边缘地区."中部塌陷"之势引起了各界的高度关注,由此中央提出了"促进中部崛起"战略.中部崛起战略是我国区域统筹的必然要求,是对我国既往发展方式的深刻反思,是"国内经济大循环"战略的必然选择,是培育我国新的经济增长极的迫切选择,是保持和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中部地区面临着中部崛起战略带来的难得发展机遇,但中部地区经济结构不合理,分工协作水平比较低,统一的区域大市场尚未建立起来,中部各省的经济发展尚未形成合力,因此,实施中央制定的中部崛起战略的第一步,应该是针对阻碍中部地区共同发展的问题制定相关对策,尽快建立促进中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以提供强有力体制保障.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中部崛起战略的两大理论基础。中部崛起战略既有着与其他三大战略的共性,又面临不同的矛盾和任务,应遵循统一、开放的市场环境和区域公平竞争的要求,充分发挥政策的调节功能和导向作用以及中部地区的综合优势,有效解决其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为此需要不断进行政策完善与创新:加快政策的回填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使中部享受国民待遇普惠;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功能性政策支持为抓手,切实解决中部的突出问题;以破解二元经济结构为突破口,促进中部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发挥比较优势,加快中部崛起和全国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利用文献资料法、AHP法、综合评价法、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对中部六省省会城市2001年和2007年土地集约度进行评价,通过时空比较分析提出相关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中央提出中部崛起战略后,中部六省省会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有明显提高,但地区水平差异慢慢拉大。建议中部城市在土地集约利用过程中应积极发挥"后进优势",尽量避免"先进劣势"。  相似文献   

10.
中部地区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中部崛起,必先城市崛起,城市欲崛起,武汉必率先崛起。武汉作为中部地区特大城市,其崛起将是中部崛起的重头戏。本文立足于中部崛起的大背景,分析了武汉成为中部崛起“领头羊”的优势和劣势,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中央政府适时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宏观经济管理的重心从偏重需求侧转向更加注重供给侧,这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与此同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提出,使创新成为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战略行动,不能适时进行战略创新,企业便很难在市场上生存。企业应利用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契机和平台,将有效供给的发展观念纳入企业战略创新过程,以战略创新的流程和重点领域为切入点,真正将创新贯穿于增加有效供给、引导高端需求方面,推动企业实现战略思维、战略愿景、战略行动、竞争策略等方面的创新性构建,为过剩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探寻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武汉会战是日本对华战略进攻时期的最后一战。日本发动的武汉会战包括政略攻势和军事作战两方面。由于中国政府坚决抗日,日本的政略攻势并未奏效。在军事方面,日本虽然取得了武汉会战的胜利,但却未能歼灭中国军队主力,也未获得结束战争的机会。相反,以武汉会战为起点,日本终于深陷中日长期战争的泥沼而难以自拔。武汉会战则成为日本侵华战争从战略进攻到战略相持的重大转折点,也是中国抗日战争从战略防御到战略相持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13.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领域:与海洋产业的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举措,而海洋产业恰好是现代新经济的一个重要代表,通过海洋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结合,发展海洋新能源产业、海洋高端制造业、海洋生物材料产业以及海洋经济与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相结合的其他战略性新兴海洋产业,利用科技进步与科技创新引领我国未来海洋经济的发展,必将成为我国未来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战略支点的选择与建构,应加强对象国的政治环境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做好政治风险防范。从国家发展模式的开放性与稳定性、政治权力结构的协调性与有效性、外交自主性以及文化包容性等6项指标出发,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潜在战略支点泰国与印度尼西亚的政治环境进行分析,并提出构造多层次全方位的“一带一路”交流与合作网络,将有助于改善政治环境和降低政治风险。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新区的发展 ,在新一轮的机遇和挑战面前 ,迫切需要专业的、新型的战略发展研究院作基础。文章从经济全球化、高新区的进一步发展、WTO与战略研究的新机制等方面论述了建立新型战略发展研究院的必要性 ,对武汉东湖高新区战略发展研究院的实践进行了总结 ,提出了高新区新型的战略研究院的管理体制、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16.
建立李时珍中药产业基地的实证分析与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建立湖北武汉李时珍中药产业基地的现时背景、我国中药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湖北武汉建立李时珍中药产业基地的可行性和战略性几方面,分析论证了在武汉建立李时珍中药产业基地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武汉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向战略相持阶段转变的拐点。在空前团结、合作、民主、进步的气氛中,武汉成为全国抗战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毛泽东以全球反法西斯与全国抗战的全局视野密切关注武汉,通过文章、电文、信件指导中共代表团与国民党紧密合作,为"武汉抗战"作出了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首先,他将与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主导集团进行合作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中心环节,促进国民党坚持抗战,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其次,向国民党建议武汉会战实行的战略、战术;同时指挥八路军积极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运动战,策应国民党的正面战场,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美梦。最后,组建新四军,策应武汉抗战,并为武汉沦陷后的华中抗战预留伏笔。  相似文献   

18.
国家级开发区是中国对外开放战略发展的产物,对推动区域乃至全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前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开发区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为人们所瞩目。基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内部需求和外部环境分析了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构建了开发区"十二五"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新模式,提出了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主线的开发区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思路与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