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一、信用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六大特征,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其中,"诚信友爱"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在和谐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有一种普遍的相互信任的纽带.在不和谐因素中,如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冲突、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矛盾、人与人之间的不睦,说到底是因为缺乏相互守信和信任.  相似文献   

2.
<正>和谐(harmony),《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配合得当和匀称"。老百姓讲"口中有禾为和,人皆可言为谐"。和谐就是在利益公平感及社会最低限度保障能力(温饱)基础上保证人与人之间畅所欲言、言后有为的机制。在哲学上,和谐是一个关系范畴,是指事物之间协调、一致、均衡、有序的状态。  相似文献   

3.
春秋战国之交的鲁国人墨翟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组织了墨者集团。墨子的核心思想"兼爱;尚贤;志功统一;节用"给后人留下了深远的影响。本篇论文对墨子思想的主要观点进行简单的阐述,并结合当今政府工作实际存在的问题,分析墨子思想中的精髓,在改善政府行政管理绩效工作上有着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訾其伦 《领导科学》2012,(23):53-54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十分重视人才,他把人才视为"国家之珍"、"社稷之佐"(《墨子·尚贤上》,下引《墨子》只注篇名),认为"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亲士》);把推崇、任用贤能之人视为为政之本,认为"夫尚贤者,政之本也"(《尚贤上》),主张"尚贤事能为政"(《尚贤上》).墨子在《尚贤》篇中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关于人才选拔、使用及管理的策略和举措,在当时的人才思想中可谓独树一帜,对历代统治者选拔人才、治理国家有很大的启示,对当今社会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墨子的选人标准和原则 1.崇德尚才的选人标准 墨子在选人上坚持崇德尚才相统一的标准.墨子认为,人才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是"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尚贤上》),即包括德行、能力和学问三个方面.三者中,墨子把德行视为首要的、根本的,"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修身》),建议统治者"列德而尚贤"(《尚贤上》).在墨子看来,其一,人才应该德行敦厚,怀兼爱之心,行仁义之事,且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即"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能"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兼爱中》).  相似文献   

5.
和谐,从理论层面去理解,指的是一种"配合得适当而匀称"的关系,是指事物处于均衡、协调和平顺的发展状态。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如果能够形成适当而匀称的互动,建立平等与协调的关  相似文献   

6.
"生态"是指自然环境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生存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动态平衡关系。本文叙述的生态语文课堂是以人为本,关注人的个性发展,建立一种自然、和谐开放的语文学习课堂。  相似文献   

7.
构建和谐校园既是学校事业健康发展的目标追求,也是实现学校事业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在高校事业发展过程中,优化教学体制,促进学生"学"与教师"教"之间的和谐;优化整体管理效能,促进育人手段与育人目的之间的和谐;优化服务环境,促进服务质量与服务效率之间的和谐是高校和谐发展的三个重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8.
"可引导人"假设是笔者针对和谐管理理论在管理实践运用中暴露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新的人性假设,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对人的目标和行为的引导以达到个人自己、个人之间、个人与组织之间以及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协调整合,最终达到和谐共赢的目的.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并对所得具体数据进行分析,旨在从实证研究的角度论证"可引导人"假设的相关内容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吕海滨 《决策探索》2007,(13):78-79
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举国上下共同关心的话题.所谓构建和谐社会就是构建一个社会关系和谐和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社会.社会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如何构建和谐社会绝非易事,其实关于社会和谐的问题,早在我国古代就已经有人提出.本文试图通过对墨子"兼爱"思想的历史分析来对其"兼爱"思想在当今社会价值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大力提倡"构建和谐社会",倡导"科学发展"的时代里,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的内心世界的和谐显得特别重要。而人的内心世界的和谐是三个和谐的基础,只有当人的内心世界和谐了,才能有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1.
西沉 《领导科学》2012,(36):35-37
在领导班子中,班子成员上下级关系的和谐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内容 领导班子担负着领导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 只有领导班子团结融洽,上下级关系和谐,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党委要完成自己的领导任务,就必须依靠这'一班人',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如果这'一班人'动作不整齐,就休想带领千百万人去作战,去建设" 因此,在组织机构中,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会直接影响其凝聚力和工作效益 和谐的上下级关系,会使整个组织机构关系融洽,心情舒畅,工作效益明显;而不和谐的上下级关系,会直接导致整个组织机构及成员关系紧张,人心分离,工作绩效低下 现实中,一些组织机构上下级尤其是一把手与班子成员之间的关系,因为主客观方面的种种因素,变得相互孤立乃至对立 因此,有必要对这种现象进行透析,以求在理论和实践中予以重视并寻找出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2.
根据重庆市经济社会与教育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办"和谐教育"的办学观念;明确了重庆市和谐教育的具体内涵是满足重庆三个世界四种社会的各级各类人才需求的教育,是人人可以学习处处可以受益的教育,是创新的教育,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教育;和谐教育是人与人的和谐,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人和自然的和谐,是尊重自然规律的教育;是人和社会的和谐,是尊重社会发展规律,紧跟时代步伐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和谐的领导班子,是指班子内部以及外部各类干部的最佳联结形式,其标志是班子成员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领导班子的和谐,包括个体与个体的和谐、个体与整体的和谐、整体之间的和谐,是三个和谐的有机统一。其中,个体与个体的和谐,是班子和谐的基础,要靠班子成员的基本素质来形成;个体与整体的和谐,是班子和谐的关键,要靠制度来规范,靠上级组织来构建;整体之间的和谐,是班子和谐的目的和要求,也是班子在科学、民主、法制轨道上运行的客观标志,要靠科学体制和机制作保证。现实生活中,一些领导班子时常发生不团结、不和谐的现象,究其原…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心在基层。”农村和谐是实现建设和谐社会目标的基础。实现农村和谐,一个极其重要的条件就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我国是一个有九亿农民的大国,农村人群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  相似文献   

15.
<正>马克思曾经讲过:何谓社会,就是人们在生产活动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和。由此可知,人生于斯世,必不可少地要与周围人之间发生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方式与途径有许多,且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拓展与丰富。然而无论时光如何转换与变迁,始终需要引起我们重视的一条基本途径是沟通。尤其在今天,随着经济社会体制的深刻变革、人们文化水平与公民意识的逐步提升、社会阶层的进一步分化、利益格局的渐进性调整、思想观念的日益多元化,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要求人与人之间更应该重视沟通、保持沟通、加深沟通并善于沟通。  相似文献   

16.
何为"和谐"?"和谐校园"是什么样的?借用莎翁的一句名言:"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但是我们知道,无论是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还是人与人的团结和睦,都离不开和谐精神的熏陶、和谐文化的支撑.  相似文献   

17.
爱是无尽的等候,爱是博大的宽容,爱是默默的奉献,爱是沉沉的责任,爱是深深的信任……古代的孔子主张"爱人",墨子提倡"兼爱".在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社会和谐的"润滑剂",是社会文明的"催化剂",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8.
针对纳税人服务需求多层次、多角度、多元化的特点,郑州市金水区地税局东风路税务所借助信息化手段提升纳税服务品质,以崭新的服务拉近与征纳人之间的距离,创建了和谐的征纳环境。一是设立纳税服务联系点,实行"点对点"服务。按照抓亮点、  相似文献   

19.
河之洲     
实现心灵的和谐心灵和谐是一种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力量,一种"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自信。心灵和谐是一种境界,"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窗外云卷云舒",勇于争先而不计较名利得失,品格高洁而不孤芳自赏。心灵和谐是一种素质  相似文献   

20.
苏洁  孙桂华 《决策》2007,(12):52-53
和谐社会有三个层次,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二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三是政府和民众之间的和谐.要实现最后一种和谐就需要领导艺术的和谐.欧洲有个博学经典:难能之理宜停,难处之人宜厚,难处之事宜缓,难成之功宜智.笔者认为,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领导者迫切需要深刻领会这一博学经典,努力增强领导艺术的和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