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黑氏是贾平凹小说中众多女性形象之一,她经历过两次婚姻,由于对爱情的渴求,最终与情人叛逃富裕但无爱的家庭,从一个传统女性成长为敢于追求自己幸福的现代女性。她的转变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反映了中国女性自觉意识发展的历程,也是社会历史发展到了一定阶段的产物,当然还有她的双重性格促成。贾平凹对黑氏形象的肯定也蕴涵着他前期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2.
在人类历史上 ,女性经历女神时代———女奴时代———女人时代———人的时代。在文学领域中 ,女性形象经历被歌颂———被书写———自我表现。中国女性文学经历寻找迷失了的自我———觉醒女性生命意识———醒女性主体意识。到了人的时代 ,会发现女性和文学都在拯救人类  相似文献   

3.
有多少人经历过“一见钟情”?调查结果显示,55.2%的人有过“一见钟情”的经历。男性“一见钟情”发生的几率更高一些,61.1%的男性经历过“一见钟情”,而女性只有50.6%。这从一个侧面说明男性更容易“以貌取人”,而女性更注重对方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论经济变迁中知识女性精神索求的历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知识女性相比,中国知识女性精神索求的历程有它独特的一面.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变迁和社会环境中,中国知识女性经历了由女神、女奴到女人再到人的嬗变过程,这实际上是一种女性寻找自我,并使女性主体意识逐步升华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刘典 《今日南国》2014,(9):27-28
她的丈夫曾是民国南京特别市市长,不过,她的名声不仅仅是通过市长夫人的头衔得来的,她自己的经历就堪称一部传奇——刺杀过袁世凯,被称为“民国第一女杀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法学女博士、第一个站在法庭上的中国女律师;后来又成为民国时期第一位省级女性政务官、第一位地方法院女性院长与审检两厅厅长……她就是郑毓秀,一位民国奇女子.  相似文献   

6.
按照现实主义精神的标准来衡量百年中国电影,无一例外都是深刻关注现实、共同关心社会、真诚关爱他人的电影。而百年中国电影中塑造的女性形象经历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轮回:从自我走向社会,又从社会走向自我。百年中国电影中的女性人物谱系经历了四个年代,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同时,如果按照代际标准来划分,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也呈现出鲜明的时代感和独特性,为中国电影的人物长廊奉献了很多经典形象。  相似文献   

7.
随着世界资本市场的扩张,中国的乡村女性劳动力被日渐卷入劳动力市场。传统社会赋予女性的角色和功能,现代工业社会对于女性劳动力的诉求,使得女性劳动力在资本市场经历着空间变动引起的冲突和抗争,且伴随着一系列行为和认知的变化。传统社会同样经历着物质与观念的冲击,并通过参与的女性个体予以回应。其后,民族性的加入则在已有变化和回应的基础上与性别因素叠加而显现出差异,甚至更为深刻。  相似文献   

8.
作为五四时期中国文坛耀眼的明星,萧红和张爱玲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展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存心理、生存状况。由于相似的人生经历和情感经历,形成了二人苍凉悲苦的作品基调,却又迥然不同的文风。如果说萧红以悲悯的目光注视着社会底层女性的生存状况,“哀其不幸”,那么张爱玲则是以“冷傲”的姿态站在女性之外对女性的生存加以审视,“怒其不争”。  相似文献   

9.
美国文化中有关"沉默"的种族中心和逻各斯中心主义的观点给跨越两种文化的华裔美国人带来了心灵的冲击和阵痛。美国华裔女性同样曾经经历过,也正在经历着声音的政治,而这正是贯穿美国华裔女性写作的主题之一。为了追索自我身份的认同,她们通过写作挖掘历史,重塑历史,在各种强迫禁声的强大压力下最终发出自己的声音。  相似文献   

10.
马丽玫 《百姓生活》2008,(10):50-51
在乳腺癌发病危险不断升高的今天,很多有乳腺疼痛的女性都会十分紧张。北京肿瘤医院乳腺病防治中心专家王天峰告诉我们,虽然不少女性都有过乳腺疼痛的经历,但一般都不严重。事实上,绝大多数乳腺疼痛与乳腺癌并没有关系,甚至很多时候,乳腺不适未必是由  相似文献   

11.
潮起潮落的背后──中国妇女解放与女性文学的发展韩健敏中国的女性文学从“五四”至今,经历了发展、停滞、新时期再度潮起又渐趋沉寂的过程。几番潮起潮落,数度风雨春秋,女性文学的曲折演进历程是颇耐人寻味的。探寻女性文学的发展兴衰,思考女性文学的内涵和实绩,我...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韩交流日益频繁,朝鲜族女性的涉外婚姻急剧增长。但由于中国朝鲜族女性婚姻观发生了衍变,同时两国间存在着"同源并流"的文化类型,使朝鲜族女性的涉外婚姻经历了盛行和抵牾的过程,给社会带来了不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中国女性社会学学科化知识建构来源于三个途径:对西方女性社会学的学术成果借鉴,从港澳台女性社会学研究中得到的启示,中国大陆女性社会学以往学术探索的凝练。中国大陆女性社会学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研究的形成,20世纪90年代研究的逐渐深化,21世纪独立学科诞生的历史过程。中国女性社会学还不是一个成熟的独立学科,需要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社会性别为审视点对女性与高等教育的关系状态进行历史和逻辑的分析,提出女性与高等教育之间经历了疏离、规训到重构的演变过程,而女性自身在其间亦经历了从缺席者到被动客体再到行为主体的转化.社会性别为我们分析高等教育中的性别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但在中国的语境中,必须找到自己的立场,才能摆脱本土化的焦虑.  相似文献   

15.
《喜福会》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裔女作家谭恩美《喜福会》通过几个女性的经历表现了女性的积极抗争。但是,作为一名美国的少数族裔女作家,作者在女性问题上采用的却是西方白人中产阶级的女性主义范式,以第一世界女性凝视的姿态将第三世界的女性作为一个“他者”,其主题、人物刻画和叙事手法扭曲了中国人、中国文化,表现了作者以第一世界女性主义的姿态表现女性主题时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近三十年来,中国女性文艺形象塑造与女性关怀在时代发展的主题下,经历了一个不断转变与深入的过程:在社会解放、婚姻家庭、女性自身需求等不同层面展开;从女性社会角色承担、自我身份认同及生理本能彰显等不同维度深入女性真切的现实关怀,这是一段在矛盾、困惑与不断质疑中走向深化与完善的女性生存之路。  相似文献   

17.
建国后在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时期内,中国女性话语先后经历了社会主义、贤妻良母主义、消费主义等几种话语逆转。国家政治经济形势的变迁对女性话语有极大的影响,同时中国当代的文学艺术也积极参与了女性身份的话语制造。对意识形态笼罩下的女性角色应该葆有一份应有的性别觉醒。  相似文献   

18.
文学与民俗相生相伴,尤其是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发生发展有着内在联系。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女性民俗作为文学启蒙的一个触手,其发展也经历了民俗与启蒙的互动、民俗与政治的博弈、民俗与风情的融合等阶段。女性民俗的文学嬗变,其背后体现出时代作用于文学的复杂因素,研究其文学发展脉络对于文学创作尤其是当代女性文学发展具有借鉴意义,也开启了中国现当代文学新的批评视角。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一个离休干部,年逾古稀,跟着共产党走了半个多世纪。我出生在旧中国军阀混战的动荡年代,经历过国民党黑暗统治时期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八年苦难岁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亲自经历,亲眼看到一个强大的、繁荣富强的新中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以毛泽东、邓小  相似文献   

20.
进入20世纪,中国的女性意识开始觉醒;女性及其思想、生存状况也更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五四运动以来,女性的地位开始提高。从女性视角看,郁达夫小说《迟桂花》通过对女主公翁莲遭遇的描写完美地向我们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女性的生存境况。事实上,翁莲只是当时众多女性的一个代表。在新旧价值观激烈冲突对峙的时代,女性在心路先后经历了压抑、抵制、发泄与寂灭四个阶段。即在传统中倍受压抑,从而自觉抵制传统,在抵制中得到发泄,又在发泄中卒归于寂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