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吴冠文《关于今本"<大唐新语>"的真伪问题》一文提出了今本《大唐新语》是明人伪造的观点,这一观点值得商榷。《澹生堂书目》将《大唐新语》与《唐世说新语》分别著录在两个不同的类目,是因为采用了互著法,与真伪问题无涉;《玄赏斋书目》是伪书目,不足为证。宋代类书《太平广记》、《太平御览》等所征引的《大唐新语》在今本中几乎都保存下来了,并没有有意删削的痕迹;今本《大唐新语》与《何氏语林》中所引《大唐新语》不一致,是因为何良俊在引书过程中的删改和失误所形成的。今本《大唐新语》中有与刘肃之后所出书《唐书新语》相同的文字内容,应当是《唐书新语》采用了《大唐新语》,或二者同出一源。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今本《大唐新语》是伪书。  相似文献   

2.
《四六膏馥》与南宋四六文的社会日用趋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南宋书坊有所谓《四六膏馥集》,选录杨万里、李刘二人四六文之所谓“膏馥”者编类刊出,实不过为社会日用书启提供范式,流传绝少。清代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中辑得七卷,置于类书类存目中,故亦少有注意者。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宋本《四六发遣膏馥集》,凡四十卷。篇幅既远多于四库之著录,内容又正反映了四六文在写作上由北宋之淡雅自然,渐变为南宋之工巧繁碎,而在社会应用方面又日渐实用化的趋向。书中分类摘编的对句与长联,又透露出宋四六与对联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李白诗在宋代有过多次整理编集。乐史始创全集编纂之功,宋敏求、曾巩二人分别增广与编次,使得李白诗文全集在北宋末年定型,影响到后世李白集的整理。宋代李白诗文集在流传中形成了两个系统,即《李太白文集》三十卷本与《李翰林集》三十卷本。这两个版本在体例与内容上各有优长,直到元代至正辛卯后再编李白集,才出现了合流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叶梦得现存笔记作品有《石林燕语》、《岩下放言》、《避暑录话》、《玉涧杂书》。其文学史料价值主要体现为:记载文人轶事提供作家研究资料,记录诗事轶闻可助考查诗文写作背景;因其记载得以保存已失传作品,为宋诗辑佚提供材料;考证诗文相关诗事、词语、典故,为后人作注提供参考。评论作家作品,体现其文学主张,也可了解其时文坛趋势,具有文学思想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5.
叶梦得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经学家和藏书家,很多人将叶梦得看做绍述党人,其重要作品《石林诗话》被四库馆臣认为是"阴抑元礻右"旧党的著作。本文立足《石林诗话》文本,从诗话对新旧两党人物的评价、叶梦得论诗的态度、叶梦得与旧党人物的交际三个方面进行考察,认为《石林诗话》受北宋党争的影响并不大,对元礻右旧党的人物评价是公允的,不存在"阴抑元礻右"之说。  相似文献   

6.
从创作心态以及形式和内容方面的特点看来,《管锥编》是通过对与人相关的方方面面内容的解读来诠释人生这本大书,探寻全部人类本性与观念的内容。《管锥编》中钱锺书对诠释理论与方法有明显的自觉,有自己的见解,并将之运用于研究实践之中。结合上述两个方面可以见出:《管锥编》的诠释方法有其独特之处,具有诠释学特征。  相似文献   

7.
《日出》、《雪国》都是诞生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艺作品,虽然分别出自中日两位大家之手,其结构却都以悲剧而告终。但通过其中主要人物形象的比较,可以发现两位作者的悲剧意识中蕴藏着丰富的不同内涵。《日出》描绘了曹禺青年时代对所处社会的一腔愤懑,通过道教经典和基督教义为读者展现了一线光明,而《雪国》则描绘了川端康成东方式佛禅虚无的思想,通过虚构的雪国展现了川端式的悲与美的结合。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考证《庄子》版本、篇章内容在历史上的变迁,指出《庄子》"十余万言",系指五十二篇古本《庄子》而言,而今本三十三篇本《庄子》不过65000字左右。  相似文献   

9.
通过比较《十家注》与《百家注》在集注上的因袭变化,可见宋代杜诗伪注的产生以及发展演变的轨迹,具体表现为:将无名氏所有的旧注变成王洙注;将一人之注分割为多家注,伪撰人名或伪托名人等等。同时可见伪注的特点及其在杜诗学史上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四库本《文说》乃是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并非《文说》的原貌,通过元末明初徐骏《诗文轨范》二卷、赵谦《学范》、明代刻本《文式》等书中所引《文说》的考查,知其混入别人文字;同时也可以知道《文说》并非如四库馆臣所言为科举所作,而是论行文之法。  相似文献   

11.
钱谦益和柳如是是近年学术界颇为热门的研究对象,但有待解决的具体问题也还很多,其中比较明显的有五个方面的问题:(一)钱谦益《牧斋集》版本问题.当代《传世藏书》所收的《牧斋集》底本最差,校勘也最粗疏,说是"传世藏书",实际上却是最坏的一个版本.(二)钱谦益《牧斋有学集》诗歌编年问题.关于《牧斋有学集》中诗歌的写作时间,卷首总目中的记载与具体作品的记载存在着许多出入,读者阅读时需引起注意.(三)钱谦益《方生行,送方尔止还金陵》系年问题.这首诗歌在《牧斋有学集》中定为1662年作,但事实上却是1663年作,应予纠正.(四)柳如是《剑术行》与《长歌行》问题.陈寅恪《柳如是别传》想引用柳如是的《剑术行》,结果却引用了柳如是的《长歌行》,可能是一个疏忽.(五)柳如是《庚辰仲冬访牧翁于半野堂,奉赠长句》用李梦阳诗问题.这首诗化用明代诗人李梦阳的诗歌,并且内容有些不健康,但研究者都没有指出.  相似文献   

12.
方苞与颜李学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方苞既是文士,又是经师,但他更看重后者,故以程、朱之学自命。他对于当时的颜李之学,既有兼容并包的一面,也有诋毁卫道的一面。他对清初汉学家多有不满,汉学与宋学之交恶,实肇始于方苞。  相似文献   

13.
“临川二晏”有着浓郁的故乡情结。他们的故乡情结表现在对故乡风物的描绘,以及对故乡人事的叙述与追怀。怀着对故乡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他们支持家乡教育,推崇乡贤,一定程度上鼓舞了故乡的读书尚学之风。他们严谨持家,其子孙后代不乏佼佼者,临川晏氏因此成为宋代江西文学家族的代表之一。他们在南唐词派基础上发展了词体,推动了宋代江西词人群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初唐最著名的两首七言长诗《代悲白头翁》和《春江花月夜》,都对《红楼梦》有着非常明显而深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其中的具体诗词,尤其是对林黛玉的《葬花吟》和《秋窗风雨夕》的形式方面的影响,以及对《红楼梦》的主题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作者通过对高Bin《唐诗品汇》所引严羽论诗语,元代摘编《严沧浪先生诗法》,李严《诗辨》的考察,指出在宋末及元代,流传着严氏著作的不同文本,作者通过考察《沧浪吟卷》的版本源流,指出李南叔录本《沧浪吟卷》始刻于元代,并不存在所谓宋刻李南叔录本。民国张钧衡《适园丛书》本《沧浪吟卷》补足元刊本所脱三首半诗。作者发现两个日本本子也载有这三首半诗,并考定此三首半诗的补足时间在乾隆四十一年(1776)以前,学术界相信此三首半诗的真实性,作者对此提出了质疑。对于严羽《评点李太白诗集》,作者则认为应是出于伪托。  相似文献   

16.
《隋唐演义》的成书过程小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唐演义》是说唐系列小说中的集大成之作。褚人获以“杂记之小帐簿”为写作标准,整合此前的说唐小说、唐宋笔记,广泛吸取戏曲说唱艺术、史传作品的“营养”,创作成一部一百回的《隋唐演义》。本文以作者书序为线索,试图梳理《隋唐演义》所继承的书目来源。前人的研究多集中在褚人获对此前说唐系列作品以及唐宋笔记故事的继承发展,本文在《隋唐演义》与《太平广记》等系列小说集的关系、《隋唐演义》与《逸史》的关系以及转世因缘的线索等内容上提出了新的看法。综合而言,《隋唐演义》是在褚人获吸收综合《隋唐两朝志传》、《隋史遗文》、《隋炀帝艳史》、《杨太真外传》、《梅妃传》、《太平广记》系列小说集等书的基础上整合创作而成的。  相似文献   

17.
严羽为纠正宋代诗学发展的弊端,主张学习盛唐诗歌的创作经验。他视诗歌为有灵性的鲜活生命,认为"兴趣"是诗歌的内在生命,而"气象"则是其外在表现形式。基于此,严羽提出,由于盛唐之人诗歌创作有"兴趣",故其诗有"盛唐气象";而宋人创作由于没有"兴趣",故其诗无此气象。  相似文献   

18.
颜真卿书法艺术形成,使唐楷得到长足发展。“颜体”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晚唐、宋、元、明、清,乃至今天都有着直接的影响,成为后学的艺术范本。  相似文献   

19.
孙慎行是晚明著名的士大夫,曾亲身经历明末党争与三大案,而他的儒学成就也被黄宗羲称赞为东林之学,泾阳导其源,景逸始入细,至先生而集其成矣。《玄晏斋困思钞》是孙慎行多年文钞的汇编。该书根据儒家四书经典的意旨表达了作者对明代经学的思考甚至是对晚明社会政治情况的反思与总结,是一部发挥意见的经部四书类书籍。本文从《困思钞》的文本问题出发,利用书中所收条目的时间序列,反映孙慎行在晚明政治环境中思想的变化及其对世态变迁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以禅喻诗”是严羽最重要的论诗方法,引起了数百年的争论。这一方法抉择,是宋末诗学理论话语缺乏更新机制的必然选择,是时人诗禅相喻的时代风尚所造就,也是严羽自负才力,深切体会唐宋诗风的差异,志在宗唐抑宋、定诗宗旨的慧心独具所引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