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亚飞  枨体 《职业时空》2008,4(11):44-44
近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是全方位的、多层次的,那不仅是一场军事战争,而且是一场“文化战”、“思想战”。“文化侵略”作为侵略的一种方式和途径,是与军事侵略、经济掠夺相始终的。  相似文献   

2.
近代,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中国拥有"领事裁判权",将诞生于工业文明时期的近代西方法律及其衍生物带入中国。本文将视角锁定外国在华划定的租界,分析在领事裁判权背景下租界内的司法运行,吸取经验,并结合现今的司法运行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3.
"满铁"福昌华工株式会社是日本殖民大连时期掠夺中国劳动力的重要工具。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以下简称"满铁")于1926年谋划设立该会社,通过招骗中国工人、修建华工收容所等一系列欺骗剥削手段掠夺中国劳动力,残酷压榨中国工人。中国工人经常采取消极怠工、破坏工具、痛打工头等方式进行反抗。此外,该会社还积极支持日本侵华战争。通过对上述问题的研究,期望更加全面、深刻地揭露日本侵略罪行。  相似文献   

4.
生态帝国主义表现出的行为内容,清晰地揭露了新时代背景下资本主义的本质,它是一种发展到国家垄断的帝国主义,相比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无论是经济剥削、军事侵略还是生态掠夺,都发展到了新的阶段,也距离它的灭亡更近了一步。通过对生态帝国主义的分析,我们可以对其未来走向进行预测,同时为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1840年以来,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抢占中国的领土、掠夺中国的财富、屠杀中国人民.为了便于统治中国人民,掌控舆论,列强也采取种种办法垄断和控制中国的新闻出版.本文从沙俄和日本帝国主义对东北新闻出版业控制的史实出发,了解列强对东北的文化侵略.  相似文献   

6.
南海历来是中国的疆域,中国人在那已生活经营了数千年,管辖了上千年。而东西方列强对南海诸岛的侵犯,从清朝末年开始就从未间断。日本占领台湾之后,窥伺南洋,企图南下寻找地缘战略“利益线”,目的是获得工业发展的经济资源。于是,西沙、南沙群岛因地缘关系首先受到日本的侵略和掠夺。  相似文献   

7.
受西方近代民族主义和华夏中心主义双重影响而产生的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在塑造中国近代历史格局的过程中作用巨大,同时推动近代中国国家意识建构。本文以为,近代中国国家意识产生的外推力,以西方民族主义思潮的传入和列强的殖民侵略作为表现形式。作为内动力,体现为开明士绅和知识精英的宣传,及全体国民救亡图存集体观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路红  徐连和  傅建华  孔晖 《城市》2012,(11):38-41
一、概述天津作为中国近代第一批开埠城市,先后出现了九个国家的租界,这在世界城市的发展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九国租界遗存的历史风貌建筑及其建设过程中派生的多元文化,已成为今天城市建设中不可忽视的历史文脉和宝贵的文化资源。这些历史风貌建筑既是建筑文化的集中反映,也是天津城市特色的主要特征和宝贵的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好历史风貌建筑,对于传承天津历史文脉,提升天津城市文化品位,打造展示天津  相似文献   

9.
陈恭 《科学发展》2014,(11):105-112
开展面向未来30年上海城市发展愿景研究,首先应分析研究展望上海城市发展愿景的依据、维度及其约束条件。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水平、未来融入全球化的程度,以及未来中国在世界经济和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甚至包括国内区域发展格局和中央对上海的战略定位,都将对上海未来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从中国国内的现实情况来看,长三角城市群已经初具全球城市区域的形态,未来很有可能以上海为核心城市构成全球城市网络型大都会。同时,上海城市发展应超越经济的量的增长,着眼于代表国家竞争全球文明的话语权。上海作为东西方文明交汇点上的城市,更强调文明的传播与交融,更关注本土文明的世界贡献,因而更可能获得世界的接受和认可。  相似文献   

10.
哈尔滨近代的建筑发展史中,由于殖民侵略,出现了中西方建筑交融的现象。哈尔滨作为最先被殖民侵略的城市,最先出现了中西方建筑相结合的产物——"中华巴洛克"。这是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的完美结合,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本文将从客观的角度对哈尔滨的历史文化进行简单的概括。对"巴洛克建筑"的特点进行分析,深入解析巴洛克建筑与中国建筑相结合的特点,中华巴洛克建筑的历史价值与现实价值,中华巴洛克建筑目前的现状与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