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谚语是人类珍贵的口头传统文化遗产,农业谚语是人类农业智慧的具体表现.壮、泰语农业谚语反映了壮泰民族传统农耕社会的农业生活、农业结构、农耕技术和农耕习俗,折射了两个民族农耕文化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利用农业谚语解读壮泰民族的农耕文化特征及其内涵,是探究两个民族传统文化的渊源关系的新视角、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不仅关系到民族地区的利益,更涉及到全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因此,民族地区在追求经济发展时,必须保持资源与人口、生态与环境、社会和经济的统一.本文分析了民族地区发展面临的严重生态危机,论述了如果不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只注重经济效益,不仅导致民族地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也会阻碍经济发展,提出了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是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新经济地理学与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应用新经济地理学模型重新解释了民族地区空间结构的经济学含义,认为民族地区的空间结构不利于其经济发展.由于民族地区市场范围小,分工程度低,规模报酬递增程度弱,同时运输成本高,不利于产业集聚,从而制约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大庆市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其文化主要有三种形态:一是土著文化,即草原文化;二是移民文化,即农耕文化;三是工业文化,即近现代文化.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大庆市在发挥工业文化主导作用的同时,要重视农耕文化,尤其要研究和重视草原文化的民族特性,从蒙古族所处的地理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文化、民族特点等实际出发,依托和借助于地域的和民族的载体与形式,使草原文化不仅在传承中发展,也能在与农耕文化、工业文化的交融中更新.  相似文献   

5.
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关系到民族地区经济长远发展全局,也关系到全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民族地区出现了经济增长、结构优化、效益改善的趋势,但是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式还远未改变.必须立足于民族地区的发展基础,以资源开发和产业升级为主线,推动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政策创新,强化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中的准入限制,促进民族地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云南地处边远且民族众多,长期以来以传统农耕经济为主。少数民族村落在以农耕经济为主导的生产生活方式下,又辅之以手工艺生产。改革开放后,随着云南旅游业的发展,在市场经济的刺激下,少数民族手工艺生产繁荣起来,对传统农耕经济结构产生了巨大冲击,成为经济发展的重心,形成了以手工艺为主,结合农产品开发、旅游发展一体化的立体经济结构。这种变更弘扬了民族文化,增强了民族自信心,使手工艺得到了改进,但也带来了不良影响。我们应重视对少数民族村落手工艺的保护,使之可持续发展,长久的为村落经济和民族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立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阐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立法的价值取向、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立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完善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立法的途径等方面,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立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混合农耕现已取代刀耕火种成为西南山地民族的主要农耕模式,通过对怒江峡谷中农耕模式的研究发现,以粮养畜、以粪肥田的混合农耕模式与当地的山地环境非常适应;这种模式不仅有效地维持着当地农业的生态平衡,同时也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当地村民的自给自足;秋那桶村的混合农耕为山地民族的生计转型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案例.  相似文献   

9.
清代藏族地区的农业经济在农耕技术水平、农作物品种的推广和土地垦殖扩张等方面均获得了较大发展,这既是藏族民众长期劳作的结果,也与藏汉民众的共同努力密不可分.藏族农业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族学界在民族发展问题的研究上取得了较高成就.本文对这30年来民族学界就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现代化、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小民族社会经济发展、西部大开发与民族发展、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问题的研究做一回顾和评价.  相似文献   

11.
民族地区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建国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各民族的努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西部民族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大,促使我们反思传统发展观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确立,为民族地区打破传统发展观的束缚提供了理论指导.当然,更重要的是要在西部开发中落实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民族地区发展对外经济贸易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地区传统的对外经济贸易战略和思路已不适应当今国内外经济发展的要求。应采取切实措施,加快民族地区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增强开放意识,认清对外经济贸易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增长的影响;加快服务贸易的发展;加快引进外资和技术的步伐;区域开放与产业开放并举,以产业开放带动产业升级;加快对WTO相关规则和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环境的研究;进一步加强边境贸易与区域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13.
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是我国最后一个移民乡和惟一一个驯鹿养殖基地。特殊的地理环境,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生产方式,决定了其经济发展必然走驯鹿产业化和发展原生态旅游业之路,发挥城乡边缘区的补充功能,借区域经济发展之力,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以实现经济的快速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中国民族地区地域辽阔,各地差异大,在小康社会建设中不可能平行推进。城镇的聚集效益和规模效益决定了其在区域开发中的战略高地作用。民族地区(本文研究的范围包括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城镇建成区面积只占国土面积的7/10000,但聚集了25%的人口和55%的社会生产力。城镇是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建设五大战略任务的空间集合,抓住了城镇开发,就牵住了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建设的关键。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建设的总体方略是:以加快城镇化进程为主线,以加快城镇经济为中心,以提高人的素质为基础,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相似文献   

15.
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城镇化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转向城市型的历史过程,城镇化发展之路,是边疆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建设的一条必由之路,只有城镇化水平提高了,才能解决农村中的剩余劳动力,才能解决广大农民离乡不离土的问题,才能解决当地经济发展的问题,才能真正使广大农民增收,也就是说,才能解决“三农”问题。本文结合云南的实际,就城镇化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实现民族地区城镇化的对策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吴铀生 《民族学刊》2013,4(6):14-17,93-95
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区域资源综合开发和整体开发资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血脉和基础,因此民族地区要要立足特色优势资源,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资源整合与综合利用,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构建特色优势产业体系,才能最终促进四川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十二五”期间,四川民族地区将进入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重要阶段,本文从加强民族地区整合优势资源,构建优势产业体系出发,阐述了推进传统特色农牧业向现代特色农牧业跨越,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在黑龙江垦区,分布着38个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为垦区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西部民族地区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民族关系是一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相互影响的重要因素。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关系之间的这种互动关系,是我们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在西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因而在小康社会建设中,首先应该正确区分经济问题和民族问题,不能因为经济问题涉及到民族成员而使一般的经济问题的解决带上民族问题的色彩;其次是应该加强宣传和教育引导,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平等的民族观;再其次是西部民族地区要确立正确的发展观;最后,应该建立有效的民族关系预警和防御机制,保证西部大开发与西部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9.
民族地区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地区的图书馆,具有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保护民族文化遗产,为民族地区提供信息服务、提高民族素质等积极作用。为促进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应在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培养民族地区图书馆的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重视特色馆藏建设、加强现代化建设、争取更多的政府投入和各界支持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