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政党与官僚是影响日本政策决定的两个重要力量。对于两个力量哪一个占据着主导地位的问题,日本政界和学术界有不同看法。本文用“党高官低”的概括语肯定政党占据着主导地位,并从“党高官低”形成的历史过程、社会和组织基础及其运行机制,对其作出具体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认为:由于“党高官低”格局对日本政策决定所产生的体制性和政治性的深刻影响,在日本政治中出现完全由非保守政党掌握的有力政权,是缺乏体制基础,十分困难的。  相似文献   

2.
“人民政府”的名称,就目前能看到的资料,最早出现在1925年蒋介石在苏联的演讲中,而最早出现的直接以“人民政府”命名的是“福建人民政府”。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农民吴满有第一次说出什么样的政府才是“人民政府”。毛泽东在1948年9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第一次将“人民政府”向全党正式提出并最终确定下来。根据史料反映,所谓“人民政府”,就是指政权来自人民,由人民选举产生,受人民监督,为人民服务,保障人民行使各项民主权利和国计民生的新型国家政权。其关键词是“人民”二字,核心有两条,一是发展民主,二是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3.
近两届的英国大选结果显示,英国的两党制正在向"两个半党制"转变。其表现是第三党的崛起与两大主流政党的相对衰落。英国议会"有效政党数"的变化趋势也证明了这种转变的存在。"两个半党制"之所以出现,是因为"迪韦尔热定律"所蕴含的简单多数选举制的"二元化效应"被英国特定的制度配置、两大主流政党与社会关系的改变以及苏格兰的强地区/族裔民族主义这三个因素所削弱。展望未来,英国的"两个半党制"若持续存在,则可能会对两大政党的转型、政治效率以及政权稳定性产生一定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为适应1980年代台湾政治转型民主化和本土化的需要,国民党开始了改革进程,逐渐从威权式政党向民主竞争型政党转变。其改革历程受到台湾选举的影响而呈现较大的波动性。2000年和2008年台湾发生两次政党轮替,两党制逐渐成型。在此背景下国民党在组织结构上以"选举机器"为目标采取了众多改革措施,但是能否如愿建立现代化的民主政党仍存在许多的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5.
宪政维度下的政党与政权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党是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为了维护其自身利益、实现其共同或相近的政治纲领和政治主张而谋求通过选举取得和巩固政权,由其阶级中的先进分子组成的合法的政治组织。政党为取得和巩固政权而建立,能满足一定社会中不同利益团体维护自己利益的需求,政党制度为政党取得和巩固政权或干预政权提供了法律保障。在宪政体制下,政党取得和执掌政权具有合法性、间接性和暂行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论乡镇改革与乡镇机构改革的性质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自周代确立“乡制”几千年来,先后经历了“乡官制”、“职役制”、“自治制”和“政党制”下的多种形式变革,期间或延续或中断,或重视或忽略,或继承或革新,多表现为地域性、宗法性、自治性、零散性、非固定性等特征。可以说,迄今世界上还没有哪一个国家的乡镇政权像中国这样频繁变动、混乱无序。当前,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乡镇机构改革的实质和核心问题是解决政党政治与政府政治互相交叉,国家政权与农民自治互相渗透,“条条”与“块块”互相分割,“事权”与“财权”互相脱节等问题,总的改革目标是建立“高效、协调、规范”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和公共产品供给体制,提高乡村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7.
从“社会本位”到“个人本位”的转变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经过程。“个人本位”是对“社会本位”的超越,但“个体本位”并不是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最佳状态和目标,必然会被新的形态所替代。克服“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两种片面倾向,既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们对主观认识不断改变与提高的要求和结果。  相似文献   

8.
在“天皇机关说”与“民本主义”的理论指导下,大正民主运动向藩阀专制发起前所未有的攻击,提出了“拥护宪政”的口号。以“大正政变”为起点的反对专制主义和扩军备战的群众运动,揭开了大正民主运动的序幕。由于大正天皇对政治体制的控制相对宽松,在资产阶级民主派的推动下,民主自由思想迅速传播开来,青年运动、学生运动、工农运动等相继而起,打破了藩阀势力独占政治阵地的局面。大正民主运动作为日本资产阶级民主派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从实现“建立政党内阁”与“推行普选制度”两大政治课题的方面来说,它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但是,由于资产阶级民主派本身的软弱性和客观条件的限制,“护宪三派”组成的政党内阁未能对枢密院、贵族院、军部等特权机构进行实质性的改革,日本仍旧在天皇制军国主义的压迫之下,民主革命的任务并没有完成。  相似文献   

9.
1932年“五.一五”事变后,日本政党内阁垮台,日本政治也由此过渡到了军部法西斯专制政体。政党内阁时期,政党作为一支政治力量受到明治宪法体制内部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虽然掌握政权,但未能抓住时机,稳固统治根基,而是在与整个体制的妥协中葬送了性命。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政党本身存在着诸多缺陷,例如各主要政党都是与藩阀势力合纵连横的产物;政党内阁人员构成复杂;并且政党及其领袖人物也终究未能摆脱天皇制家族国家思想的束缚。  相似文献   

10.
从主客体综合来考察,中国奴隶社会的价值本位是“族邦-权力”本位,中国封建社会是“家国-道义”本位,作为大多数“人”的主体利益都已虚化,其价值目标指向都是对人的价值的异化。古希腊历史“个人-功利”本位是对人本位观的隐性异化,欧洲中世纪的“神-教义”本位则是一种显性异化,如果说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某种复苏,近现代西方把“个体-功利”本位推向利己主义和金钱拜物教的极端,又出现了一次悲惨的异化。  相似文献   

11.
国民党政府时期的币制改革与通货恶性膨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民党统治时期对货币制度进行了两次大的改革:第一次是由银两、银元并用制改为单一银元制;第二次由银元制改为法币制。法币改革是国民党政府实行的一个重要的货币金融政策,也是国民党政府放弃银本位制所建立的外汇本位制度,显示了其殖民地性质。国民党政府为了掠夺财富和发动反共反人民的战争,经常采用滥发纸币的手段来弥补财政赤字,从而造成通货恶性膨胀,物价飞涨,加速了法币制度崩溃。  相似文献   

12.
日本的法西斯化过程有其自身的特点 ,它不是通过法西斯政党夺取政权的方式来实现 ,而是由军部不断扩大其职能、逐步加强对政权的控制而完成的。日本军部是日本法西斯政权的核心 ,日本的法西斯专政就是军部法西斯专政。  相似文献   

13.
混合选举制度分为混合比例型和混合多数型两大类型,不外乎是德国模式和日本模式。日本模式的非比例性远高于德国模式,主要源于两种模式的选制结构不同,但究其实质仍然没有逃出多数代表制和比例代表制的悖论。  相似文献   

14.
文官制度是美国行政组织法中的重要制度,它是在政党分赃制改革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政党分赃制的特征是政党候选人把政府官职作为报偿分配给帮助其在选举中获胜的人,而获得政府官职的政府官员就会利用手中的职权,以行使公务为名为自己谋取私利,这违背了公务行为不营利原则。  相似文献   

15.
二战之后,日本按照西方民主制度的模式,确定了民主国家体制,实行多党制度。然而自1955年起,自民党长期居于执政地位,一党居优制一直成为日本主要的政党格局。2009年新民主党一跃而成为执政党,自民党一党长期执政格局改变,日本政坛进入民主党和自民党两大政党相互制衡、彼此竞争时代。日本式的政党政治生态,使日本的政党监督也显现出自身的面貌与特点。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日本第45届众议院选举落下帷幕,民主党以压倒性的优势取胜,实现了其主导参众两院、取代自民党执掌日本政权的夙愿。这标志着民主党在日本政坛真正的崛起,也给战后日本政党政治转型提供了又一次机遇和条件。考察战后日本政党政治发展和民主党崛起过程,有助于理解未来日本政党政治的走向。  相似文献   

17.
2017年,法国相继进行了总统和立法选举,选举结果历史性地颠覆了法国的既有政治格局:左右两大传统政党执政的社会党和在野的共和党在总统大选中均被淘汰,在之后的立法选举中也未能翻盘,而反建制和非建制的政党则表现出色:成立不足一年宣称超越左右对立、走中间道路的共和国前进党出人意料地获得了两大选举的胜利,左右两派民粹主义势力也有出色的表现。全球化和欧洲一体化对法国社会的冲击使得主流政党应对乏力,是导致法国政党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旧格局的颠覆开启了新格局的重组,重组迄今仍在进行,法国政党政治格局由此进入了一个全新且漫长的调整时期。  相似文献   

18.
大隈重信 ,原是肥前藩武士 ,明治初期 ,凭借自身的才干官居新政府要职。 1881年“明治十四年政变”中被罢官后 ,一直致力于倡导政党内阁、反对藩阀专制 ,成为明治大正时代著名的政党政治家 ,曾两次出任首相。不过 ,由于大隈重信生活和奋斗的年代是藩阀官僚专制统治的时代 ,政党政治对当时的日本人来说完全是陌生的事物 ,再加上日本对外扩张连连得胜 ,以军部为中心的军国主义势力有较大的发展等原因 ,大隈倡导议会民主的奋斗屡遭失败。但是 ,日本人民还是给予大隈重信应有的历史地位 ,把他尊为日本议会政治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19.
李沅 《金陵瞭望》2006,(18):4-5
在南京全面开启“十一五”发展新征程、加快实现“两个率先”的关键时刻,市第十二次党代会隆重召开。这将是一次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促进发展的大会;一次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大会:一次选举市委新班子.加强领导班子的建设大会。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是现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史上两支难分难解的政治力量。经过八十多年的奋斗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逐步实现了两大转变,即从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夺取全国政权的政党,转变成为领导人民建设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政党;从领导人民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建设国家的政党,转变成为领导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国家的政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