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5 毫秒
1.
回族的伦理道德既是回族文化和回族人民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华民族伦理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回族的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对于加强民族地区的道德建设,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民族素质,增进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思想文化交流,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拟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回族为个案,  相似文献   

2.
达斡尔族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形成了具有自身民族特点的伦理思想。本文分别就达斡尔族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婚姻家庭、文化艺术以及政治道德中的伦理思想进行了概述。这些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既是达斡尔族文化和人民精神生活中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在该民族的传统文化及社会生活习俗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是中华民族伦理思想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弘扬民族文化的今天,对达斡尔族伦理思想的研究无疑是一个薄弱环节。为充实、丰富和完善中华民族的伦理思想宝库,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达斡尔族伦理思想的发掘、整理和研究。因为它对于加强达斡尔族地区的道德建设、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民族素质,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少数民族地区实现社会和谐,既需要雄厚的经济基础来维持,也需要有力的伦理思想来支撑。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有具有区域特色的、优秀的道德传统。社会主义道德根植于民族区域道德,民族区域道德构成了社会道德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如何加强民族地区的区域道德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试论回族文化的神圣性与世俗性的良性互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葶 《回族研究》2002,(1):97-100
回族文化是站在中国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相互吸纳融合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在这一独特的文化背景下 ,建构起了自己将世俗文化与神圣信仰文化有机结合的亚文化体系 ,其神圣性与世俗性相应产生了一系列的良性互动。这种互动对诸如回族的形成 ,回族民族心理、民族性格、民族气质的塑造 ,对回族道德建设 ,以及回族文化在与多种文化和文明融合对话的互动中所处的地位和态势 ,都产生了良好的作用和影响。探讨和研究回族文化的“二重性” ,对于更深地理解回族文化 ,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回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总数位居第三的少数民族。回族宗教文化旅游既是回族穆斯林群众传承文化的有效方式,同时也可以增加与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更是加强我国和穆斯林国家友好往来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从回族家谱具体内容来探讨南方回族在历史上对民族文化认同的重构。指出南方回族谱牒是特定政治和社会文化环境中,人们克服认同危机而所作的积极应对的手段,是回族社会内部进行自觉文化认同重构实践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南方回族在宗教认同淡化前提下文化认同重构的一种转换和替代。这种历史实践隐含着南方回族发展的一个历史特点,即家族意识的构建和延续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南方回族的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哲赫忍耶、嘎德林耶、虎夫耶等回族伊斯兰教门宦的宗教礼仪中蕴含的宗教伦理思想进行了考察和分析,认为这些伦理道德虽然具有明显的宗教色彩,但它们有着很强的适应力,尤其在实现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与沟通,以及对回族穆斯林的团结稳定和经济文化发展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浅论清真寺在回族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族聚居地区都有清真寺,这是回族地区的一个显著特征。清真寺不仅是回族穆斯林宗教活动的场所,同时也具有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职能作用。清真寺因此成为回族社会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回族及其民族文化形成、发展和传承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9.
回族作为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其礼仪礼俗源渊流长,对回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极大的凝聚作用,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回族的礼仪礼俗不仅在道德修养和道德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在交际、日常生活、国际交往中亦无时无刻不体现出来。为了弘扬回族的礼仪礼俗所体现的伊斯兰文化,本文着重探讨了回族的礼仪礼俗在精神文明建设、经济发展和塑造企业文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回族社区与回族的形成、发展息息相关,浓缩着回族兴衰起落的历史变迁,烙刻着本民族的文化性格.回族社区不仅是回族精神世界的物质存在形式,还是孕育回族的“母体”,是大分散的回族立足中国社会的根底.回族社区作为文化的载体发挥着传承、发展民族文化,对青少年进行社会化、规范其行为,加强本民族的文化认同与社会凝聚力等教育功能.深刻领会回族社区文化性格和教育功能,对回族社区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回族伊斯兰习惯法的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族伊斯兰习惯法以回族社会为基础,有其功能发生的根据,但由于回族伊斯兰习惯法处于国家法的规范和约束之下,从文化的角度看,它处于一种非主流文化状态,其功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为规范功能,包括心理调适、行为导向、民族凝聚、秩序稳定、文化传承等功能;一为公共功能,主要表现在政治、经济、宗教、道德、法治等领域。在现实条件下,回族伊斯兰习惯法功能中的反功能和非功能或不发生作用,或影响无足轻重。  相似文献   

12.
一、《回族研究》的办刊宗旨与20年来的工作回顾 1.办刊宗旨 《回族研究》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宁夏社会科学院主办、面向国际、国内发行的一份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它以全方位研究回族学,挖掘整理回族史料,展示、传承、弘扬回族文化为己任;以繁荣回族学术文化、提高民族素质、增进各民族之间文化理解、加强民族团结、激发回族人民的...  相似文献   

13.
回族史是我国回族学研究一门重要的传统学科,同时也是我国历史学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多年来,广大回汉族学者对我国回族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不仅生动地记录了我国回回民族的光荣历史,也大大地增进了人们对回族、回族历史及其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对促进我国各民族间的团结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回族史仍需继续开拓,为我国的回族学研究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居住格局是影响民族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对兰州、乌鲁木齐、西宁三城市回族居住格局的变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可以看出西北地区回族分布从总体上是杂散居的格局,其间又有相对传统的聚居形式。这种居住格局的形成和发展,一定程度上增进了回族与汉族等其他民族接触、交流的机会,不但可以加强族际交往,还可以促进各民族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回族的形成问题不仅是回族学研究首先遇到的问题,而且又是一个长期悬而未决的难题,因为用一般的民族形成理论无法准确概括它。文中以穆斯林、穆斯林社区等回族形成与发展中的历史起点、文化与社会基础为观察视角,论述了回族形成的特殊规律及其在民族定义中的意义。提出了回族形成是“一种跨地域的文化认同”、在回族形成过程中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感等文化心理至关重要、回族既是一个民族共同体又是一个宗教共同体等观点  相似文献   

16.
回族服饰文化与伊斯兰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元、明以来 ,回族的服饰在不断变化 ,但其中的宗教基因却保留不变。它既表现出华夏民族的文化传承 ,又涵盖着伊斯兰宗教文化的教义、教规与伦理道德 ,在中国少数民族服饰中独树一帜 ,为具有美观、端庄、俭朴等特色且表现出民族心理及审美观念的服饰文化。回族服饰文化是宗教礼仪服饰文化与世俗服饰文化的有机结合 ,体现着回族人民的智慧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7.
中国回族在形成和发展中曾经历了漫长的抗争历史.这些抗争活动的文化成因有三种,了解文化因素在回族抗争史上的作用,对于正确认识和解决当代民族、宗教问题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纵观中国回族教育,其发展与特定历史阶段的国家政治环境、民族内部的主体性与文化自觉息息相关。相对国家主流教育,回族教育始终属于少数民族民间教育,具有与生俱来的民族性、宗教性、民间内敛性与调试工具性。回族教育通过自身与时俱进的调适和发展,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始终起到积极作用。当下云南回族民间教育的调适与发展,表现为不同层次民间教育文化圈的回族文化再生产。在现代民族国家体系和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力量和国际环境对中国回族教育产生重要影响。为应对全球化背景下的回族教育危机,应加强回族民间社团的组织与机制建设,全面开展回族民间教育体制创新,积极谋求社会化的民族教育渠道和方式。  相似文献   

19.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是我国回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县,清真寺是当地最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其和谐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当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发展.张家川在和谐清真寺建设中,通过加强寺管会班子建设、“三联三引三助”等一系列举措,使得张家川的宗教生态长期处于良好的状态,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保障和推助作用.张家川创建和谐清真寺活动取得的基本经验,对于其他民族地区也很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锡珍 《中国民族》2007,(10):32-33
回族舞蹈是伴随着回回民族的形成、发展而逐渐形成的,是在伊斯兰文化和中国本土文化的双向交流、渗透过程中新的文化创造,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由于宗教观念和民族生活的特定性,回族舞蹈无论是流散于民间的娱乐活动还是舞台表演的作品创作,都是在以表现民族精神气质、反映民族思想感情、展示民族生活风貌过程中形成自己艺术审美独特风范的“这一个”。回族舞蹈的发展也必将是在当代精神的发展创新中,不断完善着自己“这一个”的形式美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