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斜阳》是日本无赖派作家太宰治的经典之作,以当时战后初期日本的混乱为背景。小说主要塑造了母亲、和子两位女性形象。"日本最后一位贵族"的母亲不仅是没落贵族的代表,也是精神贵族的代表。而女儿和子则是通过她的"道德革命"向这个黑暗的社会勇敢反抗。通过对母亲、和子这两个女性形象的塑造,表现了太宰治内心的情感与思想。  相似文献   

2.
社会工作自1912年在中国出现萌芽以来,在民国时期获得了蓬勃的发展.当时对于社会工作有几种不同的理解和叫法,"社会服务事业"是其中之一. 中国现代社会服务事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20世纪30年代日本的入侵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抗日战争后期,民族解放即将实现,为加速日本灭亡,建设民主的现代化国家,社会各阶层在国民政府"实现抗建大业"的号召下各尽其力.一些有海外学习背景的社会学者,将西方先进的社会建设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在社会现代化理论的指导下对社会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王克便是其中一位.  相似文献   

3.
春秋战国时期,墨子从当时的社会环境出发,提出了"兼爱"思想。"兼爱"思想中蕴涵着和谐社会和以人为本的思想,虽然这一思想在当时并没有被统治者所接纳,但它与当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契合之处。并且这一思想对当代构建和谐社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学良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是当时中国社会主客观影响因素推动的必然结果,并且随着当时革命形势、日本侵华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得以强化,其顺应历史潮流,最终成为了影响中国历史走向的不朽人物!  相似文献   

5.
【新闻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为永霸"满洲",从国内招募了10多万贫民组成开拓团,到中国东北落户屯田。日本战败后,2808名日本孩子被遗弃在中国,成为孤儿。当时,一些处境仍然艰难的中国人收容了这些孩子,将他们养育成人,这就是日本残留孤儿。他们在中国完成了社会化过程,在某种文化意义上,他们已经成了"中国人"。"日本遗孤"是一个人数不多的群体,他们的故事折射了历史,折射了时代变迁,折射了人性的光辉与扭曲。  相似文献   

6.
日本在赢得日俄战争的胜利后,扩张势头日益加速。由于与美国的国家利益产生了冲突,当时的美国急需采取措施打压日本高涨的扩张势头。时任美国总统的罗斯福思前想后决定采用稳妥的方式向日本施加压力,即抽调美国海军的精锐力量组成舰队进行全球航行,并把日本作为重要的访问地。从结果来看,罗斯福的"大棒政策"着实产生了效果,日本在看到美国强大的海军实力后只能选择屈服。  相似文献   

7.
本文的目的是通过介绍和分析日本战后工会制度与劳动关系的发展变迁的状况,并比较与中国工会制度的异同点.分析战后日本工会制度与劳动关系的发展变迁的意义主要有两点.第一,对于还没有与发达国家的内涵相同的工会组织的中国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日本战后的工会制度与劳动关系的发展历程可以提供一些参考.因为与其他发达国家不同的是,日本是在二战后才制定颁布了《工会法》与《劳动关系调节法》.当时在美军占领下,联合国司令部在对日本实行民主化改革的进程中,日本的工会活动才被合法化的.这一点是战前的日本所没想到的,对于当时的日本来说,属于具有历史意义的巨大社会变革.一些学者在比较分析日本的这两部法与其他发达国家的类似的法律时,还发现,其具体内容里,日本把"团结权"和"争议权"当做宪法中的基本人权来保障,这些创新大大超越了当时的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8.
李贽异于传统的人格思想将矛头指向封建正统思想的绝对权威,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及其个人独特的生活经历有关。"真人"是李贽对理想人格的整体概括。本文旨在分析李贽理想人格思想的内在逻辑,是以"童心"为核心,以"人必有私"的人性论观念为理论基础,诠释"任物情"的自由意识和诉求与"求真"的价值导向。根据李贽的理想人格思想在当时及其身后造成的影响,分析其对于近现代的启蒙意味和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万贺  何强 《现代交际》2015,(1):33+32
儒家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传承历史悠久,而且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它所蕴含的"和"的思想,在它传承的每个历史阶段、历史时期,都对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今天,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儒家"和"的思想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思想源泉和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0.
社会的兴衰及民生是古今的政治家、思想家一直关注的问题,孟子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一直坚持仁政思想并且游说各国,希望能够将民本及仁政思想付诸实施。他的观念在当时虽然未能实现,但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孟子是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位提出了"仁政"思想的大家,在孔子思想基础上将"仁政"思想加以整合,并且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度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主流。本文研究了孟子"仁政"的思想内涵,尝试将孟子民本思想同我国现实结合,进一步探究其当代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人与自然的和谐,对于现今人类社会需要尤为迫切,但人们常常将今天倡导的和谐自然观与古代"天人合一"相提并论,殊不知,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在当时并没有这样的科学性,它只是人类早期的一种朴素原始的观念.文章认为今天倡导的和谐自然观其实是对"天人合一"的否定之否定,两者存在质的飞跃问题.  相似文献   

12.
"慰安妇"问题首先是一个悬而未决的战争遗留问题,但从深层次来审视,这更是一个具有普世意义的人权问题。"慰安妇"等历史问题已经成为日本无法甩掉的历史包袱,只有彻底解决与其邻国在历史责任上的认识问题,日本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正常国家"。日本军队在二战时期实行的"慰安妇"制度,与战争中偶发的强奸案性质完全不同。在"慰安妇"制度下,受侵略国的绝大多数受害妇女是被强逼或欺骗,失去人身自由,充当日军的性奴隶,除了遭受整日的侮辱,她们随时还可能失去生命。而日本兵之所以能为所欲为,正是当时的  相似文献   

13.
恭亲王奕訢作为洋务运动在中央的代表人物,他的洋务思想对中国的近代化产生了极大的推进作用,而一个人的思想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原因,通过对原因的探析,可以更好地了解一个人的思想。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查阅与整理,奕訢的"守家"的思想与他当时所处环境的外部因素共同推动了他的洋务思想,直到京师同文馆自然科学课程的开设,标志着他的洋务思想正式形成。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通过对二者的自然哲学差别研究,展现出了其独特的哲学视野以及唯物主义思想的萌芽。并以此来表达自己关于"必然性"和"偶然性"的价值取向。通过对马克思博士论文的文本研读,还可以深入了解当时马克思追求"自由"与强调"自我意识"的思想特点及其后来的思想发展历程,对于我们理解马克思的唯物主义以及在现代科技发展意义上坚持和发展唯物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秋瑾是近代中国革命的重要人物。她的政治形象在近代先后经历了"男女革命"、"革命先烈"、"女革命家"等三个阶段;这种形象转换和中国近代以来的女权主义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民族战争密切相关,早期往往只强调她其中一个侧面;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她的女权主义思想被替换为男女爱国平等,革命思想被替换为积极抗战,两种改造过后的思想第一次统一到"秋瑾形象"之中,成为当时国民党领导妇运的精神象征。"男女革命"的悲剧人物  相似文献   

16.
日本的"扔" 航海20年,数十次去日本,大小港口城市到过几十个,走马观花不但对日本的城市建设、美化绿化有了较深刻的印象,去的次数多了,对日本的环境建设,特别是对日本环境卫生和日本居民的"扔"垃圾也有了较深的印象.  相似文献   

17.
正多年前,书店只销售书籍;但现在,它们销售的却是一种欢快的"体验"和有趣的"话题"。在日本,有一家与众不同的连锁书店,书店里不仅卖书,商品更是涵盖零食、杂货、小型电器等。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集中在一起售卖,让这家书店看起来有些另类,不过却受到众多顾客的热捧。1986年,日本一位名叫菊地敬一的年轻人,将自己闲置的后院仓库改造成了一家书店。当时,除了将自己感  相似文献   

18.
逍遥游思想有着丰富和深刻的内容,逍遥游追求"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三无"境界,主张从"有待"进入"无待",和人的自身内在价值的充分实现。逍遥游思想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无论对当时还是现在的社会都有着重要的积极影响,树立一种积极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9.
在先秦思想史上,子夏绝对算是一位承前启下的重要政治思想家和儒家教育家.子夏不仅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儒家思想,而且他的学说思想还结合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打破学派门户之见,儒法兼容,成为春秋战国之际由儒学礼治思想过渡到法家政术思想的枢纽人物.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试图从政治哲学的治理方法论和形而上学本体论两个角度来阐述王弼老子注中"重本抑末"的思想。在王弼的《老子道德经集校释》中,老子以"崇本息末"四个字概述了老子政治哲学的思想,这种概述既反映了他对老子思想的宏观把控的归纳和总结。也是对王弼当时所处时代社会思潮的折射和反映。王弼用"崇本息末"四字来概括老子整个《道德经》思想,既体现出他对《老子》精神的理解,同时也渗透出深刻的时代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